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41节
因此隋朝开国后,她被隋文帝册封为皇后。
在生活方面她喜欢读书,识达古今。
独孤伽罗常常与隋文帝讨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与其不谋而合。
另外她的政治才能尤为出众,因为对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所以与杨坚并称为‘二圣’。
此人仅有的人生污点就是,在确立隋王朝的继承人上独孤伽罗犯了错误。
她废掉了忠厚的长子杨勇,改立比较善于伪装的次子杨广为太子,为隋朝二世而亡埋下了致命隐患。”
第325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马皇后喟然长叹道:“宋代诗人戴复古有诗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意思就是说,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一样。
从棡儿刚才讲的这三位皇后来看,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然而朱元璋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按照老三刚才的讲述,后汉武帝刘秀的原配妻子阴丽华,不就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吗?”
在喝了一口茶之后,朱棡慢条施理的说道:“根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再次走上皇后之位,是因为光武帝亲自废除新选的郭皇后。
那么为什么刘秀要废了郭圣通,难道是对阴丽华恋恋不舍吗?
儿臣认为当然不是,刘秀给出的理由是郭圣通太过残暴,担心未来她会成为像吕后一样的角色。
刘秀说的话准确吗?
显然这只是他废后的借口罢了,因为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郭圣通如吕后一般的残暴。
相反郭圣通和她的家族,算是比较守规矩的。”
朱元璋闻言皱着眉头说道:“如果说这件事情有错的话,那也是后汉武帝刘秀处置不当,和阴丽华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棡吸了吸鼻子,“曾经有位史学家对此给出的观点是:阴丽华的手段,不次于女帝武后。
他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暗指阴丽华的复位,采用了和武后一样的手段。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武后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杀死自己女儿的手段,栽赃原皇后王氏。
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阴丽华有一个儿子叫做刘衡,年幼而亡。
至于怎么死的,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只知道他死后没多久,郭圣通就被废了。
最重要的是,刘秀曾亲口说过,‘郭圣通无法抚循它子’。
这难道不是刘秀在暗示,郭圣通被废的原因吗?”
后知后觉的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
“老三,你把阴丽华排到‘千古十大贤后’中的第九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朱棡笑着点了点头,“两人当皇后虽然都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但实际上刘秀对她俩人的感情都不错。
况且废后和废太子一样,皆意味着会动荡朝政。
因此刘秀这种做法,如果没有什么正当理由的话,是要担一定风险的。
其次阴丽华的形象,很有可能是被美化过的。
毕竟《后汉书》是本朝官员撰写的历史,要说没有被美化,又有谁能信呢?
毕竟就连司马迁在叙述汉武帝时期三位杰出将领的辉煌战绩时,他的笔触都如同云泥之别。
其中明显透露出,一些个人的喜爱与厌恶之情。
这种倾向性让儿臣在阅读《史记》时颇感困惑,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说道:“竟还有这种事情?
咱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情。
老三,你不妨细细讲来,给爹和你娘长长见识!”
马皇后面色不悦的说道:“今天是棡儿和徐家丫头的大婚之日,你怎么能说他没事情可做呢?
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还是抓紧时间将新娘送出皇宫,以免误了吉时将来被人诟病。”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以红盖头遮面的方淑秀,便在宫女的引领下出现在朱棡身旁。
“儿臣此去恐怕会有千难万险,还望爹和娘多多保重。”
看着似乎一脸不情愿的朱棡,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劝说道:“既然已经查明了有刺客虎视眈眈,那就不能让徐家丫头身陷险地。
你毕竟师从鄂国公常遇春,可谓是学尽了他的武艺与兵法韬略。
纵然是遇到一些危险,也可以做到逢凶化吉。”
在元末明初的武将里面,常遇春的武力值,算是比较彪悍的。
在一定时间内,他可以称得上是“全军之胆”。
毕竟最初常遇春就是以武勇被朱元璋发现,先登采石立功之后,成为军中教头一样的角色。
他水陆皆能战,喜轻军深入,为先锋陷阵。
另外常遇春的射术过人,在鄱阳湖水战时曾一箭射中张定边,迫使其退走。
在北伐时的洛水北之战里,常遇春先登陷阵。
他一箭射死一人,随后亲率骑兵突入阵中,步军才得以大破元军。
最为关键的是,在大明开国之初,步军多骑兵少。
因此像常遇春、李文忠这种将个人武力与骑兵指挥结合的将领,起到了撕破敌军防线的作用。
在骑兵破阵后,步军随之跟进。
此种战法在大明开国的战役中,可谓是一种保留曲目。
朱棡之所以能够训练出无往不利的晋王军黑骑,与常遇春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然而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即便是像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也会有吃瘪的时候。
比如在对阵朱亮祖时,常遇春被流矢所伤,一军皆惊。
另外性格狡黠的常遇春,面对棘手之人时,也会祭出“摇人大法”。
比如在赣州时他猝然面对熊元振,便会呼旁边的将领上前厮杀,可惜最终还是被对方给跑掉了。
还有苏州城外面对张士诚亲自突围时,眼看就要顶不住了常遇春赶快摇来王弼。
让其率军反击,这才压制住张士诚的势头。
从武勇方面来看,在后期的常遇春,已经被傅友德、李文忠等人超越。
实际上这一方面与常遇春副帅的身份有关,另一方面是他长期担任先锋,导致独立指挥能力无法达到名级别有关。
相比之下朱棡十六岁就到山西与北元厮杀,由于身份特殊,没人敢让他做先锋。
于是朱棡在无奈之下只能坐镇中军,指挥邓镇、冯诚等将门虎子杀敌。
三年坚持下来,他反而将常遇春特有的兵法韬略运用自如,甚至还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平。
可恰恰由于朱棡长期坐镇中军担任指挥官,这也导致他对做先锋的事情多少心里没底。
好在朱棡很快便调整了过来,“儿臣早已经让人布置妥当,只要那些刺客敢出现,必将有来无回。”
马皇后见状连忙提醒道:“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还是要尽可能将刺客阻挡在迎亲队伍外面。”
当迎亲队伍离开皇宫之后,朱棡第一次体会到“十里红妆”是什么概念。
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
提桶、果桶等小木器,以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着。
一担担、一杠杠,皆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第326章 阿瑜陀耶入侵你们,和我素攀武里有什么关系?
以朱棡为首的迎亲队伍,穿着红衣、红裤。
抬着各式各样的红箱、红桌、红椅、红柜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还有一顶红色的龙凤花轿,伴着锣鼓队伍行走于古老的巷子里。
搬嫁妆的队伍,从皇宫一直延伸到晋王府。
整支迎亲队伍,好似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
一路上浩浩荡荡,情景看起来非常壮观。
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任务的那些刺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返回落脚点,继续隐藏行踪。
与此同时隐龙卫指挥使张龙,从袖子里取出一只信鸽放飞。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太子内官李恒将那只信鸽腿上的竹筒取下,随即快步向奉天殿的方向走去。
“王厂公,如今奉天殿外面,还有多少藩属国的使臣没有觐见啊?”
听到朱标向自己发问,王景弘连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其他人这么叫,是为了给奴婢面子。
如果连您都这么称呼的话,那可就是在折煞奴婢了!”
官校办事太监虽然是个新职务,但“钦差”和“总督”无论把哪个拿出来,都可以称得上是朝廷大员了。
负责具体事务的太监,在皇宫里面做到最顶点的职位,最多也就是一个正四品的内侍公公。
再往上的那些职务,基本上就是闲职。
哪怕是前面多了总管、御前、殿前、首领、掌事、带班,诸如此类的漂亮前缀,也不过是听起来好听而已。
在王景弘看来,只要是不负责具体事务的太监,那在宫里就没有任何实权。
如今朱标的监国太子地位,相当于大明的常务副皇帝。
现在他还有了穿龙袍、坐龙椅的特权,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朱元璋忽然宣布退位做太上皇。
这种情况下,王景弘只能将朱标当成皇帝对待。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