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86节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冷得像冰刀刺骨。

  他走进太原府治所阳曲县的一个小村庄,入目皆是破败茅屋。

  这些房屋在呼啸的寒风中摇摇欲坠,似岁月中即将熄灭的蜡烛。

  朱棡缓缓走着,脚下的土路崎岖不平。

  他每一步都仿佛踩在百姓的苦难上,沉重而艰难。

  在一间最为破旧的茅屋前,朱棡停下了脚步。

  他轻轻推开那扇嘎吱作响的木门,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如岁月的叹息。

  屋里一位年老的妇人,紧紧抱着一个虚弱的孩子。

  那老妇人的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苦难。

  她的眼神空洞无助,仿佛已失去对生活的所有希望,似干涸的水井。

  孩子脸色蜡黄,小小的脸蛋上毫无血色。

  破旧的衣服,根本抵挡不住这刺骨的寒冷。

  此时孩子在妇人怀中瑟瑟发抖,如同风中枯叶。

  朱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形容的悲痛,他仿佛看到无数这样的百姓在苦难中挣扎,如暴风雨中的孤舟。

  见此情景朱棡轻轻地叹了口气,眼中充满怜悯,似春天的细雨。

  “那这扶贫基金能否持续下去?”

  朱元璋的话语再次响起,严肃而凝重,瞬间将朱棡从回忆里拉了出来。

  他眼神坚定,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儿臣认为,可以鼓励民间成立慈善组织,与扶贫基金合作。

  开展公益活动,提高民众对扶贫事业的认识和参与度。

  朝廷还可以与民间商业机构合作,开展扶贫项目,在确保百姓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双赢。

  咱大明从元末的战乱中崛起,如今更应齐心协力,为百姓谋求幸福。”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很快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一部分富商对提高的珠宝税收不满,暗中勾结,妄图逃避交税。

  一些官员在扶贫基金的管理中,也面临巨大压力,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冒领的情况。

  同时虽然宣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奢侈之风,但仍有顽固的富商,继续追求奢华的珠宝消费。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朱元璋瞪大双眼

  他怒目圆睁,那眼神仿佛能喷出火来。

  “哼!这些奸商,竟敢逃避交税。

  严格调查!

  对违法之人,要像狂风吹落叶一般重重处罚。

  加强对扶贫基金管理官员的培训和监督,杜绝冒领现象。

  对于追求奢侈之风的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必要时制定更严厉的律法。

  想当年咱在战乱中拼杀,为的就是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如今怎能容忍这些人乱来?”

  朱元璋的话语如雷霆万钧,让人感受到他的愤怒与决心。

  朱棡微微皱起眉头,忧虑如阴云笼罩。

  “父皇,此事确实难度不小,儿臣定当全力以赴,协助父皇解决难题。

  咱大明历经战乱,如今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为百姓谋福。”

  朱元璋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嗯,不错。

  老三,之前你在太原,实施这些政策可有成效?”

  朱棡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兴奋地说道:“太原府阳曲县的秀才李明,之前因家贫无法继续读书,差点放弃梦想。

  在扶贫基金的资助下,他又拿起书本学习。

  今年成功通过举荐取士,为朝廷和百姓贡献力量。

  这也说明咱们的扶贫基金确实有效果,能够给布衣百姓带来希望。”

第383章 高丽弹丸小国也敢质疑,我大明铁骑岂会惧他?

  朱元璋微微颔首,双目之中光芒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沉声说道:“哼!我儿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但此事须速速落实,咱这大明江山,定要千秋万代稳如泰山。”

  马皇后站在一旁,温柔的目光如春水般流淌,静静地注视着父子俩。

  她眼中满是关切与睿智,那是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

  只见马皇后轻轻走到朱元璋身边,伸出纤细的手指,为他整理了一下衣衿。

  随即马皇后轻声说道:“重八,棡儿所言不无道理。

  这江山初定,百姓之苦,咱们不可不察。”

  朱元璋微微动容,紧紧握住马皇后的手,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温情。

  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有他们之间的深情在空气中流淌。

  朱棡看着父母之间的互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

  他向前一步,神色郑重地说道:“爹,您可知道咱们大明百姓身上有三座大山?”

  就在这时,新任工部尚书李敏匆匆闯入。

  他神色慌张,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语气颤抖地禀报道:“陛下,刚刚收到消息。

  高丽对大明大肆修筑应天府城墙之事提出质疑,认为我们有扩张之嫌,恐要兴兵来犯。”

  朱元璋怒目圆睁,宛如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大手一挥,厉声道:“大胆!

  那弹丸小国也敢质疑咱大明?

  我大明铁骑岂会惧他?

  咱这应天府城墙,修得堂堂正正。

  谁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

  朱棡神色凝重,言辞恳切道:“父皇,此事不可轻视。

  若处理不当,恐将引发更多麻烦。”

  朱元璋两条眉毛紧紧皱在一起,就像两道即将咆哮的雷霆。

  可当他看到朱棡坚定的眼神时,怒火稍稍平息。

  随后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咱乃天子,这江山社稷皆在咱手。

  然而如今这局势,却让咱左右为难。

  那北方小国竟敢挑衅,咱岂能容忍?

  可若战端一开,百姓又将受苦,咱该如何是好啊?”

  此时朱元璋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

  他来回踱步,仿佛在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答案。

  紧接着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咱一直心系百姓,若棡儿说的三座大山……

  真是那些贪官污吏搞出来的,定要把他们统统收拾了!”

  说完朱元璋猛地一挥手,显示出他的果断和决心,像狂风卷走云彩。

  朱棡微微摇头,一脸郑重地说道:“父皇,并非如此。

  这三座大山乃是里甲役、均徭、杂役。”

  朱元璋微微侧头,目光专注地看向朱棡。

  他的语气中带着询问,同时也有一丝疑惑。“老三,你能给咱讲讲这个里甲役吗?”

  朱棡略作思考,表情严肃地回答道:“里甲役顾名思义就是以里甲为单位组织的劳役,主要用于地方的公共事务,比如修缮道路、水利等。

  爹,您想想,百姓们平日里辛勤劳作,只为了能有一口饱饭。

  可这劳役一来,他们不仅要放下自己的农活,而且还要去为官府干活,这日子过得可就艰难了。”

  此时朱棡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百姓的同情。

  马皇后微微侧首,目光柔和地落在他身上。

  她的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那目光仿佛春日的暖阳,轻轻洒在朱棡的心上,让他瞬间充满了力量。

  就在这时,工部尚书李敏站了出来,他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忧虑。

  “陛下,臣以为适当的劳役是必要的,可保国家建设。

  臣既为工部尚书,当以工程建设为要。

  若因百姓之苦而减劳役,工部诸多项目恐难按时完成,我等官位亦将不稳。

  且想当年秦皇筑长城,虽百姓苦,然却保华夏数百年安稳。

  今我大明亦当如此,不可因小失大。

  如今外敌环伺,城墙不修,何以御敌?”

  朱棡眼中闪过一丝倔强,毫不退让。

  他锐气十足地说道:“李尚书此言差矣!

首节 上一节 386/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