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187节
可以说这一招颇有几分“乾坤大挪移”的感觉,直接就把京师特区的激进改革可能引起的反弹伤害强加到了徐阶身上。
而这个也算是徐阶正式测试自己这位“清流”领袖是不是真的能引领和压制天下“清流”的声音,让这帮“清流”们可以为了扳倒“严党”的大义,站在一起支持徐阶的“改革”之意。
如果这番测试成功的话,嘉靖皇帝可能也会给徐阶更多的权柄,让他可以在内阁之中与严嵩分庭抗礼。
可如果徐阶只是一个假把什,并不能凝聚“清流”共识,那么他就会像个夜壶一样,用完了这一次就被丢在一边,让他去抗天下之人痛骂!
徐阶难受的挤出一分感动的笑容,对着嘉靖皇帝一拜:“臣谢圣上隆恩!”
嘉靖皇帝看着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心情也是大好。
于是就又说道:“这件事动作要快,不能拖延。如果拖到了京师外城的工程停滞,朕可是会杀人的!”
最后的时候,嘉靖皇帝也不忘警告一声,让这些人明白他的决心!
毕竟现在京师外城工程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民生工程和军事防御的工程,也已经真的变成了一件关乎嘉靖皇帝的脸面问题,关于嘉靖盛世的严肃问题。
谁敢让嘉靖皇帝丢脸,谁敢让嘉靖盛世烂尾,那么谁就要承担最后的怒火!
——————————
求月票~~~
第361章 印钞权和发钞权
徐阶主持的廷议过程虽然有点波折,但总体还是非常丝滑的。
当然这并不是徐阶能力强,号召力大,而是因为京师外城工程的窟窿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这段时间的舆论声浪,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这个“京师特区”的方案。
因为这个时候反对京师特区方案,那就是在打自己之前的脸,而且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已经到了触之即死的地步,所以有资格参加廷议的京师百官,自然也不会真的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虽说之前的时候,因为大礼议以及兴献王,哦不是睿宗皇帝入庙,方皇后祔庙和仁宗皇帝祧庙的事情,大家都可以争的脸红脖子粗,但是那个时候百官们也都清楚,这种“争”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和道义法统的解释权之争,争赢好处大大的,争输了也死不了人。
可如果现在硬着头拦着京师特区不让搞,先不说会不会被皇帝扣上破坏京师建设的帽子问罪处决,那些已经期盼外城建设数十年的数十万外城百姓都会冲到他们家逐个问候。
一旦被愤怒的百姓给问候了,那么哪怕现在的同僚文人们将他们再美化成一个刚正不阿,因公殉职的正义形象,那也挡不住老百姓的嘘声。
而且这样做还会败坏朝廷的公信力,所以一旦真的被外城愤怒的百姓给突突了全家,朝廷和皇帝只要察觉到风向不对劲,也都会立刻选择跟百姓们站在一起,谴责这种败坏民生大计的昏官恶人!
所以,面对这次徐阶主持的关于升级京师外城建设为京师特区的廷议,毫无意外的就得到参与廷议百官们的一致认可。
当然他们认可归认可,但还是对利用商贾之术建设京师特区的方式有所保留的,因此在最后的面子之争上,朝廷只愿意给予京师特区五十年的自治权,而且在这五十年里,京师特区也要按照每年相应的税赋比例给户部交钱,否则朝廷有权收回特区自治之权。
对于这个提议,自然也是毫无意外的通过了。
毕竟这也是一种妥协艺术,也要给天下其他地主士大夫一个交代,否则的话,除了京师这片关乎利益本身的老百姓不会反对他们之外,其他地方的地主士大夫就不好说了。
所以,这个条款也是为给这些势力庞大的保守派一个解释和一个台阶,让他们也能明白,朝廷为了这事也是在积极应对,并未什么都不做,任由这个行商贾末术的特区堂而皇之的出现。
廷议结束之后,嘉靖皇帝立刻就下诏让裕王府和户部,顺天府以及宫里代表,进行一场四方会谈,正式商议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职权问题。
朱载坖这边派出的人选是高拱和海瑞两人,户部这边派出的是一位户部侍郎,宫里的代表正是原来的财务高手陈洪大太监。
高拱和海瑞两人在来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朱载坖的提点,两人自然也明白这次要争什么?要管什么?如果不同意,那就不干了,反正没有银子银行谁爱干谁干。
所以在这一次四方会谈之中,高拱和海瑞也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权。
最后议定的方案就是裕王府所代表的顺义产业园出资五十万两白银,户部出资二十万两白银,顺天府出资一万两,宫内出资五万两,共计七十六两万白银为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启动资金。
由于代表裕王府的顺义产业园出资最大,所以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就在裕王府这边,而户部这边则掌握了之前就商议好的审计之权,宫里掌握监察之权,至于顺天府啥也不是,只有一个后续分红的权利。
而且根据会谈要求,户部那边要将隶属于钞纸局,印钞局的老匠人划给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管理,以后户部不得干涉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纸钞业务。
对于这个提议,户部想都没想直接就同意了。
对于户部而言纸钞局和印钞局这俩半死不活的九品小司衙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若不是每年还要整一些比厕纸还硬的宝钞给宗室们发工资,户部都不想继续开着这俩小衙门了。
现在有人要接盘,他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毕竟这些人一般关系被转走了,那么户部就不用再养着了。
要知道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宝钞的信用价值就是在一路狂泄,本来在户部负责搞宝钞的小司衙门有:户部宝钞提举司、户部钞纸局、户部印钞局、户部宝钞广惠库、等五个司局库小衙门。可是经过了一百年多的漫长岁月,现在就剩下剩下了仨。
而且这五个司局库的负责官员,要么是九品芝麻官,要么干脆就是未入流的末等小吏。
由此可见大明朝对纸钞的态度是何等的轻视,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从设计之初,就想着用印出来的纸白嫖社会财富。
但可惜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在朱八八滥印宝钞之后,大明的老百姓们第一时间就将宝钞的官定价值给折换成了实际购买力价值。
因此在老朱的不懈努力之下,好好的信用货币体系在他这一代就崩溃了。
后世的皇帝们又苦于宗室数量庞大,朝廷税收拮据的情况,于是乎在经过了几轮宗室条例改革之后,宗室的俸禄大半都开始开用这种不值钱的宝钞搪塞。
所以说,现在的户部还能存活这一两个专门负责宝钞印制的小衙门,也多亏了这些宗室们。
要不然,这赔钱货的衙门早晚关完了。
现在既然有人要接盘,户部那是求之不得呀。
所以,这两衙门也就顺利的交接到了即将开业的京师特区开发银行之中。
有了印钞权的朱载坖,心情也别提有多爽了。
这个权力在朝廷手里可能是一文不值,但是在朱载坖手里,那就不一样了。
这简直就是朱载坖手中的金融核武器。
有了这个权力在,只要控制得当,还怕没有钱吗?
这简直就是天赐的金山银山啊!
第362章 特区新法
当然有了这些之后,还不是不够的。
因为一家银行要想运作起来,那么是必须要有所依仗的。
需要长久的信誉支撑,要不然市场是不会相信的。
要知道不管是山西晋商,还是扬州盐商,他们开办出来的银号之所以能够在各自的区域内打出名气,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地的商人足有讲信誉,而且实力也足够强。
要不然,谁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存在他们的银号里面用作周转呢?
由此可见,想要办银行,除了要有实力之外,还要讲信誉!
因此朱载坖为京师开发银行制定第一步计划就是信誉计划。
朱载坖指示顺义产业园在最新一期的《大明风华》之上打了一则广告,大意就是顺义产业园作为京师开发银行的大股东,将会承当京师开发银行的一切兑付兜底。
有了《大明风华》杂志的宣传和顺义产业园的兜底承诺之后,京师特区开发银行在还没选址开业,就已经赚足了眼球了。
京师之中所有的达官贵人和市民百姓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家名字叫做“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钱庄要开业。
对于顺义产业园开钱庄的事情,京师的贵人和普通老百姓都觉得没啥问题,毕竟这些年顺义产业园的实力在那放着呢。
它要开始开钱庄,可能也会像晋商和盐商们的钱庄一样,都是可以实力刚兑的强势钱庄。
所以,对于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出现,大家也并未感受到多么大冲击,只当是又出了一家实力强大的银号在京师的市面。
同时京师之中既有的晋商银号和盐商银号,也都没有当回事。
反正在他们的认知之中,顺义产业园就算是实力再强,也不过就是这几年突然鹊起的一家大商号,但跟他们已经有了数百年经营,关系网早就铺遍了整个大明的商业势力相比,顺义产业园不过就是一个刚刚学会爬的小娃娃而已,根本不足为虑。
但他不知道的是,京师特区开发银行有着他们一直都没有的实力认证!
京师特区开发银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制定行业规模和影响朝廷决策的巨无霸。
现在看着可可爱爱,人畜无害的。
一旦京师特区开发银行,利用起它手中超出商业之外的权力之时,那些晋商,盐商的银号根本就不够看。
所以,在一场众人还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之下,一场悄然而至的金融变革和金融风暴悄然而至!
在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之后,京师特区开发银行也终于在崇文门外的一处显眼建筑之中开业了。
开业这天户部,顺天府,以及宫里的代表,还有裕王府的人都来剪彩了。
同时为了给顺义产业园示好的各地经销商代表也都到场了。
这一来本来还是大工地的崇文门外的京师外城,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作为朱载坖特别任命的首任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行长高拱,在这一刻也站在众人中央接受往来捧场之人的道贺。
晋商银号的代表和盐商银号的代表看着一个翰林清贵出身的朝廷官员竟然屈尊来当一家银号的掌柜,他们感觉这个世界都疯狂了。
难道这就是特区?
真的可以百无禁忌吗?
之前特区的各种传言和各种风声,外来于京师的商贾大户们也都听闻了,但是他们在听闻之后,最大的一个反应就是平淡,觉得这不过就是朝廷的权宜之计,又想骗他们这些辛辛苦苦做生意的商人钱。
可是现在当他们看到一个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居然来当一个银号的掌柜之时,他们震惊住了!
看来朝廷这是要玩真的啊!
作为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首任行长,也是此地的主人,高拱也和颜悦色的对着往来于捧场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各色人马表达了自己的欢迎之情。
在看着人也来了差不多的时候,高拱也终于到了他开始表演的时候。
高拱站在一个提前设置好的主席台上,对着来宾欢迎道:“本人太常寺少卿、特区长官兼京师特区开发银行首任行长高拱,在此欢迎诸位在百忙之中莅临京师特区开发银行的开业仪式。”
“京师特区是朝廷为体现大明上国风采专门设立的特别之区,此区有五十年独立自治之权,且可见官不跪!按照朝廷所发布的特区制度,从即日起,也就是京师特区开发银行设立之起,凡是来往于京师特区管辖之内的所有商贾商队皆免收入城税,改为销售税和营业税。”
“也就是说在京师特区内做生意的商户,不管是大户,还是一般小民,以后出入京师特区皆不会再收任何入城之税,以后你们能在京师特区赚多少银子,全凭本事。”
“当然,赚银子的时候,也不要忘了销售税和营业税的约定,这两种税实行的是阶梯税制。月内销售或营业不足五十两者免收,超过五十两不足五百两者,收百五之税。超过五百两不到两千两者,收百八之税;超过两千两及其以上者收百十五之税,此税法暂定试行十年。”
“十年之后,特区会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制调整,且调整幅度不会超过本税制百分之五十!不过,这一切的条件就是所有税赋缴纳,必须以京师特区开发银行所开具的流水证明为主,但有弄虚作假者,特区衙门将根据特区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高拱这话一出,在场的商人们脑袋瓜子顿时就疯狂的转了起来。
高拱宣布的新税制,乍一听好像很高,但实际做生意的商人们都清楚,这其实已经很低了。
要知道外面做生意,每经历一处关卡都要交一次过路费,而且每入城一次,也都要根据自己所拉货物的价值再进行一次提前税的缴纳。
如果这其中出了差池,没能将拉来的货物卖钱,那么这一趟的亏损可就是血本无归的。
但如果按照京师特区的管理办法,不用交任何的入城税,就可以在京师特区做生意,那这保障就大多了。
所以大家在经过一番思索盘算之后,也觉得京师特区的税法有便宜占。
——————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