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74节

  要不然天知道下一步会发展到哪一步。

  毕竟朱载坖到现在头上还顶着监国的重任,他来参与朝政,那也是名正言顺之事,谁又敢多说个不字呢?

  因此当今的朱载坖,也已经不是当初的朱载坖了,他不仅有了名位之实,还有了名位之权。

  距离太子储君之位,也仅仅只差一场朝廷的正式册封而已。

  所以在面对朱载坖的时候,哪怕是严嵩这样的宿老之臣,他也得低着头佝偻行礼,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不然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也就在李春芳激动,众人羡慕,大家都其乐融融的在裕王府里欢度新年元旦的时候,又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拜年了。

  孟冲急匆匆的从正厅外面进来拜道:“王爷,刑部尚书赵文华来给您拜年了,奴婢要不要让他进来?”

  厅内的众人听到赵文华这个名字,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他们惊愕的抬着头看着彼此,最后又看着坐在上位上的朱载坖。

  朱载坖剥开了一个蜜桔说道:“既然来,那就让他进来吧。”

  孟冲听到朱载坖的吩咐,连忙就转身去府前请赵文华进府了。

  而也在这个时候,李春芳和高拱两人却默契的对视了一眼。

  关于赵文华的到来,要说最不惊讶的两人就当属李春芳和高拱了。

  李春芳是当初代表朱载坖密约赵文华的代理人,高拱是朱载坖打过招呼推荐赵文华为刑部尚书的人。

  他俩虽然知道的前后因果不同,但也都是极为聪明之人,一瞬间就能想通这其中的所有关窍所在。

  张居正等人虽然有些惊愕和茫然,但在表现上也都是比较镇定的。

  他们只是没想到今年这大年初一的日子,竟会如此热闹,严嵩的义子居然都来给裕王爷拜年了,这其中可不得了呀!

  赵文华在孟冲的带领下到了王府正厅这里,一进到厅内,赵文华就不顾厅内其他人注视,他径直的朝着朱载坖行礼道:“臣赵文华贺王爷新年之喜。”

  朱载坖呵呵笑道:“赵尚书起来坐吧,今个是新年,大家不用拘礼,吃吃喝喝聊聊天就行了,本王一大早的时候就交代了孟冲,让他们准备好了一桌子的丰盛膳食,待会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一起温点黄酒,小餐一顿。”

  众人听到朱载坖的这番话后,也跟着赵文华一起回道:“谢王爷。”

  朱载坖看着赵文华坐下,赵文华也带着几分紧张和坦然坐在了厅内的椅子上,显然此刻的他也已经将自己当成了裕王府人。

  朱载坖问道:“严阁老那边过去了?”

  赵文华微微欠身,回道:“臣一大清早就去了,只不过没能进门。”

  朱载坖惊讶哦了一声,“怎么会呢?难道严阁老有了其他想法不成?”

  赵文华道:“不关严阁老的事,是严世蕃让人拦住臣不让进。”

  朱载坖叹息了一声,“严世蕃怎么能这样呢?你再怎么说也是严阁老的义子,这大过年的,他居然拦住你不让进府拜年,实属不该呀!”

  赵文华解释道:“是这样的王爷,严世蕃是生气臣抢了鄢懋卿的位置,他本来是要推鄢懋卿转正为刑部尚书的,只是没想到是臣从工部平调了过来,坏了他的安排。”

  朱载坖呵呵道:“什么叫他的安排?朝廷的官职自有朝廷的法度,他想安排谁就安排谁,他当他是谁呀?既然严世蕃这么不念旧情,赵尚书也就不用纠结于此事了,待年后找个时间和机会再给严阁老拜个晚年,解释一下就行了。”

  听到朱载坖的话之后,赵文华也对着朱载坖起身微微一拜,“谢王爷开导。”

  朱载坖看着起身的赵文华,又热情的说道:“坐坐坐,今个过年呢,不要这么多礼数。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就行了,下午的时候,本王还在府中安排一些百戏演出,也很是不错。到时候,我们就像现在这样嗑着瓜子,吃个蜜桔,看着百戏,打发一下过年的快乐时光。”

  众人听到朱载坖的安排,也回了声是,然后就继续开始像一开始那样开始了以闲聊为主的茶话会。

  朱载坖为了不让赵文华在这帮人显得孤立,他也特地的多跟赵文华找了几个话头。

  朱载坖道:“现在的鄢懋卿在刑部里忙什么呢?”

  赵文华回道:“鄢懋卿是严世蕃的门下走狗,他忙的那些事,自然也都是严世蕃的吩咐,这两天他也一直在催促臣跟东厂要人,但臣没有应允。”

  朱载坖明知故问的又问了一句,“你为何没有应允他呢?是不是鄢懋卿要的人比较棘手呢?”

  赵文华道:“其实也不算棘手,只是臣不明白鄢懋卿为何会一直盯着东厂诏狱里的钦犯,要知道像这样的钦犯,在没有陛下的旨意之前,不管是刑部还是大理寺,都是无权过问的,只能等到东厂调查完毕,陛下觉得可以交给三法司定罪的时候,才会由我们刑部出面。”

  “但是现在这个钦犯的罪过还没有被陛下定下,而且在此之前,这位钦犯所涉及的人和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臣作为新任的刑部尚书,自然不能在没有搞清楚前后关系的时候,就贸然行文到东厂提押钦犯到刑部大堂的。”

  “万一,这其中牵扯的问题是臣没有察觉到的,到时候误判误审了钦犯,岂不是要给朝廷的法度抹黑?因此臣的想法就是先等等看,不着急去提押这个钦犯。”

  朱载坖恍然的哦了一声,“你说的那个钦犯应该就是胡宗宪押送回京的大海盗汪直吧?”

  赵文华回道:“正是此人!”

  朱载坖嗯了一声,“此人所涉之案确实扑朔迷离。按照胡宗宪的说法是,汪直是受了降,诏安上岸的。按道理讲朝廷对这样的诏安之人,是要加以安抚,以怀柔之策将其当做一个榜样,诏安更多的海寇,以达到东南安宁的效果。”

  “可按照王本固的说法,汪直就是十恶不赦之徒,要执意追查其罪,以儆效尤,以震慑宵小之辈。所以他才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冒着名声受损的代价,以欺诈诱捕之法将前来拜谒他的汪直给拿了。”

  “所以,本王想想问问,关于抓汪直这事,王本固在士林里可否因为行了欺诈诱捕之事,而被人耻笑呢?”

  这个时候不管是赵文华,还是厅内其他人,也都不由支棱起耳朵和心神,开始静听了。

  显然裕王爷能这么说,肯定是话里有话的。

  赵文华斟词酌句道:“据臣了解,士林之中好像并无有人耻笑王本固此事行了欺诈诱捕,反而有一部分说他是为了抢功胡汝贞,特意才诱捕的汪直。”

  朱载坖又恍然的哦了一声,这事他能不知道吗?

  这事就是发生在他被“禁足”期间,张居正联合他老师徐阶,以及高拱等人搞出来的动作。其目的就是为转移视线,将朱载坖从禁足的状态之中救出来。

  此刻,朱载坖也看向了张居正,他问道:“张先生,是不是真有此事?”

  张居正被朱载坖这么一问,不管是不是真的,他也都一脸正义的说道:“是有此事,王本固明知道汪直已经接受了胡汝贞的诏安,他还趁着汪直去杭州拜见他的机会,把人诱捕了,这摆明就是想要抢夺胡汝贞在东南抗倭的功劳。”

  “所以,臣等就仗义执言,参奏了王本固的贪功之心。而臣等之所以会如此参奏他,也是担心以后的御史巡按有样学样,拿着朝廷封赐给他们的代天巡狩,肆意干涉地方,如此一来以后的封疆大吏还有何人敢有作为?”

  朱载坖听完了张居正的话,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张先生顾虑的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王本固诱捕汪直,确有贪功抢功之心。而且在前段时刻,胡宗宪也以奏疏汇报朝廷,说东南沿海的倭寇海寇因为失去了汪直的压制,渐渐也有四乱之意。”

  “一旦这些倭寇海盗们真的以为汪直死了,朝廷对他们的招抚都是为了诱捕他们上岸而借机杀了他们,这样一来本来可以安定解决的东南战事,恐怕又要持续几年了。”

  “这几年一旦持续下去,先不说朝廷的剿匪抗倭还要再花多少银子,就那些世代居于东南沿海的百姓们就得凭空再遭几年的兵灾。而这也与朝廷安民护民的基本大政相抵触。”

  “所以,本王以为此案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杀人容易,解决问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汪直也确实罪该万死,可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东南百姓们的太平,留他一命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仁慈之举。”

  “否则的话,东南战事一直持续,东南就要一直死人,这死去的人,就算是将来平定了所有的倭患和海寇,他们也不能再复生了。因此为了东南百姓的生命,为了东南可以及早的恢复太平,汪直这颗人头暂时继续待着他的肩膀上,也是未尝不可的。”

  厅内的众人听完了朱载坖的这番话后,也不由起身一拜道:“王爷仁德,此乃东南百姓之福!”

  朱载坖呵呵一笑:“本王算哪里的仁德,本王只不过就是想让东南百姓少一些兵灾,能够尽快过上安稳的日子。要不然,本王怎么会对一个如此巨恶的海寇头子心怀仁慈呢?所以如果按照本王内心的是非,本王也是恨不得将汪直处置而后快的。”

  “但可惜本王不能这么冲动,也不能凭着一时的意气而行事,本王作为监国王爷,只能将个人的情感和好恶放在朝廷和天下利益的后面,这样一来本王才不算辜负陛下的重托!”

  ——————

  求月票~~

第495章 他可是阁老的义子啊

  有了朱载坖的这番说辞之后,赵文华就算是再蠢笨,他也明白了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既然裕王爷有心留汪直一面,以促东南安定之势,那么作为新人的赵文华肯定是要积极表忠的。

  要不然等到朱载坖不耐烦了,严嵩严世蕃那边也不待见他了,那么留给他的也就只有一条死路了。

  所以在朱载坖这边拜完年之后,赵文华也并没有像其他的官员一样给自己放假,他直接就回到了刑部开始上班。

  最终在赵文华不懈的努力之下,他终于到王本固的族亲在老家打着王本固旗号霸占乡里土地的不法恶行。

  有了这个把柄在手,那么收拾起来王本固就可大可小了。

  因为像这样的罪过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有的,毕竟他们寒窗苦读十几二十年为的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吗?

  而光宗耀祖最直接的方式不就是摇身一变成为乡里乡亲之中的牛首?而要成为这样的牛首,自然也就不能避免的去侵占同乡的财富和土地。

  所以这种事情在大明朝的各个地方上,几乎也都是司空见惯的。

  而且有些地方为了体面,还专门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投献”。

  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的财富通过投献的方式交给当官的人家,以避免朝廷的赋税。

  因此在这些读书人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勤快和努力,完成了鱼跃龙门的壮举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也就不可避免成为了妨碍大明朝赋税根本的障碍。

  以至于很多的土地或是被动,或是主动的积攒到了这些官绅手中,而这些官绅们按照朱元璋所定下的大明律,又都是免税免赋的对象。

  所以大明朝国库能收到的赋税自然也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赵文华找到了王本固家人在家乡霸占乡亲土地的罪证。

  但这种罪大不大?怎么判?其实主观性就非常大了。

  赵文华觉得这件案子可以当做典型来判的时候,那么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去办案,如果赵文华觉得这件案子不过就是乡里乡亲之间的买卖纠纷,那么他自然也就可以不当回事的全当没看到。

  可是现在赵文华也是要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忠心的,要不然他还怎么在裕王这边得到信任和重用呢?

  要知道现在裕王府内的属官也都不在少数的,就拿去年刚刚被提拔为顺天巡抚的张嘉诚而言,他难道不想进步吗?

  如果赵文华犯了错,要被下岗了,难道裕王爷不会再推一个自己的人到刑部的位置上吗?

  所以,不管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还是为了向裕王爷表现自己的忠心。

  王本固的族亲在家乡霸占土地的案子,他都要大办特办,让所有人都知道王本固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

  他就是一个一边满嘴仁义道德,又一边纵容家人在乡敛财霸地的伪君子。

  有了这样的证据和舆论,进而再去推导王本固诱捕汪直就是为了抢功,就是为了沽名钓誉,而罔顾东南安定的大局要杀汪直的事实也就可以成立。

  这样一来,最后不管王本固是真的为了心中的所谓正义道义而非要杀汪直,还是因为抢功或沽名钓誉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赵文华就趁着过年的这个长假,他一手的就把王本固家人在家乡霸占田地和乡亲财产的时候,给做成的铁案。

  与此同时,负责大明书局的陈以勤也将王本固家人在家乡鱼肉乡里霸占土地的事情写成了一篇很有深度的调查文章,交给了最新一期的《大明风华》杂志,作为开年

  结果在这个新年假期还没结束的时候,王本固家人在家乡鱼肉乡亲,霸占土地的事情就登上了京师头条。

  京里面官员和百姓们都在议论着王本固,而且从他们的议论声也可以听出一二,他们除了议论王本固的家人仗势欺人之外,也在议论王本固本人有没有在其中捞取好处。

  毕竟他这些当官的花销可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以他的俸禄也根本是包不住的。

  所以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之下,王本固几乎是和贪官画等号了,根本就没了之前的刚正形象,俨然成了一位嘴上一套背地一套的伪君子。

  严世蕃的府邸。

  严世蕃看着最新一期的《大明风华》杂志,看着其中那篇关于王本固家人在其家乡鱼肉乡亲,霸占乡里土地的议论性政治文章,整个人都麻了。

  “特么的!这是谁写的狗屁文章?按照这篇文章说法,我大明朝九成九的官员都有问题!”

  严世蕃气的直骂娘,他家在江西老家就圈地了好几万亩,而且这好几万亩还没算上那些投献来的土地,如果算上那些土地的话,他家在江西至少也得有几十万亩的土地。

  可是这些能是他们严家的罪过吗?

  要知道徐阶那个臭不要脸的为了跟他爹严嵩攀关系,也在严嵩的老家分宜周边买了几万亩地,难道徐阶也是文章之中这样的人吗?

首节 上一节 274/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