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81节

  然后徐璠才跟着张居正坐在一起,但在他坐下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尴尬。

  比起严世蕃在另一边的众星捧月,他在张居正,高拱,陈以勤,海瑞等人这边坐着,却没一个人主动鸟他。

  由此可见在这些裕王系官员眼里,他这个次辅之子兼工部侍郎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的吃香了。

  不过很快徐璠也调整好了心态,因为他也知道这帮人平时也不把严世蕃放在眼里,尤其是海瑞,那更是让严世蕃恨的牙根痒痒,但又无可奈何。

  而且这次如果不是百官们要来恭贺景王世子诞生的喜事,就以海瑞的个性,他压根就不会来的。

  可是做官这事有时候就是身不由己,平日里其他人面子可以不当回事,但是关乎到了皇帝亲王的事情,就算是海瑞他也不能免俗。

  毕竟这种交际,即便是摊开了去讲,人家景王爷也占着一个“君”的位次,海瑞既然是一个当官的臣子,那么君有喜,臣岂能不贺?

  更何况来景王府贺喜这事还是朱载坖让高拱专门给他们打的招呼,目的也是为了让人看到裕王景王两兄弟之间的和谐。当然这个和谐到底会让人怎么想,那就是看到之人的想法,反正在面子上朱载坖都会做到无懈可击。

  毕竟这可是皇室的颜面!因此不论真假,不论看到的人是怎么想,景王府和裕王府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亲密互动,这样符合兄友弟恭的亲兄弟人设。

  所以即便是像海瑞这么捣蛋的臣子,在面对如此大是大非的时候,他也得和光同尘。

  要不然他还做个屁的官呀?

  徐璠尴尬的坐下之后,他也忽然想起了老爹徐阶的教诲。

  徐阶要他多多向张居正或高拱这些裕王府亲近之臣来往,所以徐璠在这一刻也是挺上道的。

  徐璠犹豫了一下,对着张居正和高拱等人说道:“家父时常说起几位贤兄们的功绩,让璠好生羡慕。以后我们都在京师同朝为官,还请太岳和肃卿兄,逸甫兄,刚峰兄多多教诲。”

  张居正听着徐璠这样的表白,他并不意外,因为他除了了解他的老师徐阶之外,对这位老师儿子,也是很了解的,明白徐璠就是一个容易妥协,容易认怂的性格。

  这样的人,若是把他放在幕后的位置上,说不定他还能做出点好的成绩,可若是把这种人放在关键的办事位置上,事情简单还好办,事情复杂了,可就是要出乱子的。

  而高拱和陈以勤,以及海瑞等人对徐璠的了解也仅止于他是徐阶的儿子,其他的也就没有多少的了解了。

  所以他们对徐璠的示好问好之言,也没有太多的心理变化,只是很客气的回应了一下,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张居正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也不让场面冷落了,毕竟这可是他老师的儿子,在外面的时候,多多少少他都要照看一二了。

  要不然以后传出去说张居正不念师徒恩情,对老师的儿子冷眼旁观,这可就麻烦大了。

  要知道在他们这个时代有些话也是可以像刀子一样杀人的。

  所以,不管张居正看得上还是看不上徐璠这号人,他都必须维护一二。

  张居正主动的找了话题道:“云岩,你现在也是工部侍郎了,主管着陛下新宫扩建的工程,可有什么心得?”

  徐璠听到张居正的话,他也立刻来精神了,“陛下新宫事关重大,我上任以来,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现在还在派人去云贵地区征调大木。等这些大木到了京师,才能正式启动陛下新宫的工程。”

  张居正道:“从云贵征调大木可不容易吧?那边的土司和方外的缅贼,可都一直在闹事情,朝廷虽然还能压制住他们,可是想要再分出民力和徭役伐出大木,估计也很不容易吧。”

  徐璠道:“是啊,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清楚那边的事情,就按照以往工部的流程去给那边下了帖子,要他们协助工部做好大木的采伐工作。可是到了现在云贵那边都没回信,我也很着急。”

  张居正呵呵道:“既然南木不行,何不考虑北木呢?”

  徐璠一听北木这话,他也顿时愣住了。如果用北木的话,岂不是又和严世蕃一样,要犯欺君之罪吗?

  要知道北边可是没有金丝楠木生长的,最常见的大木也是东北那边的松木。

  可是松木这种玩意能当嘉靖新宫的主木吗?

  这要是用北木,岂不是要出大事?

  徐璠道:“北木质地一般,难堪大用,而且北木远在辽东之地,不管是砍伐还是运输,都难从辽东之地弄回京师的。南木虽然远在云贵两广之地,但只要能把这些巨木推到山间河流里面,就可以想法子将其沿着运河北上。”

  “所以这两相比较下来,还是南木比较靠谱一些。”

  但是张居正说这些话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原因的。

  他现在是顺天巡抚兼任京师特区长官,负责整个大顺天府地区的整体规划和行政管理,所以有时候他在朱载坖那边要聊的问题就多集中于北方的事情。

  所以朱载坖也跟他闲聊了很多他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张居正道:“据古书记载北方之木虽不似南木名贵,但这并不代表北木就一般的。我听闻在辽东以北之地,有一种叫做铁桦树的神秘大木,这种大木的硬度可以直追钢铁,而且此木还有自然香味的散发,甚似香草兰花。若是云岩兄能找到此木作为陛下新宫的主料用木,肯定也能得到陛下的嘉奖。”

  徐璠一听这话也来精神了,“当真有如此坚硬的巨木?”

  ————————

  求月票~~~

第502章 成化皇帝的能耐

  徐璠得到北方有铁木的消息之后,他也是犹豫了几犹豫,最后还是写了一份关于采集北方巨木的奏疏递了上去。

  当然这份奏疏在递上去后,也没有的泛起多大的浪花,嘉靖皇帝在乎的根本也不是南木或北木的问题,他在乎的是脸面。

  而什么样的巨木最能充实脸面呢?

  毫无疑问就是贵的,有故事的。

  所以徐璠写的这份建议采集极北之地带有香味,而坚如钢铁的巨木之时,嘉靖皇帝也没说不准,也没说准。

  反正这事就是给交徐璠了,至于他能不能办成,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如果将来他弄的北方巨木就是普普通通的木材,那就不要怪嘉靖皇帝翻脸无情了。

  毕竟皇帝的脸面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人踩到地上。

  所以,这次徐璠的监工压力可谓是大的一笔,他能抗住压力了,那他就是一个好臣子,扛不住了,那就是偷奸耍滑,意图欺君的乱臣贼子。

  因此现在的徐璠看似是得了恩宠,其实也是被嘉靖皇帝架在火上烤了。

  当然这烤的对象也不是徐璠本人,而是他爹徐阶。

  嘉靖皇帝就是要看看在这种重压之下,徐阶还能不能顶事?

  能顶事了就让他转正干上了几天首辅,顶不事的话,那他继续老老实实的给严嵩当跟班吧。

  而嘉靖皇帝之所以还能容忍严嵩的老迈走神,那是因为严嵩最起码还能够起到稳定朝局的作用,不至于将朝中的平衡轻易打破。

  要知道政治的第一要素就是稳定。

  尤其是像嘉靖皇帝这样早就没了年轻时期野心的皇帝,他们的思想也都是普遍趋于保守的,想要平稳的渡过属于自己的时间,安安稳稳的把权力过渡给下一代。

  但是这一类帝王也普遍有一种心理问题,那就是对权力的欲望,都有着近乎变态的执着,不到无常来时的那一刻,他都没几个会轻易松手的。

  而且如果身边再有奸佞挑拨,不管是汉武之巫蛊,还是玄宗之安史,都有可能在他们最变态最扭曲的时刻发生。

  所以皇帝当的久了,也未尝是一件好事。

  有些帝王如果能早死十几二十年,那不管是对他的历史评价,还是对天下而言,可能都是一件好事。

  但可惜的是,生死从来都不会随人之愿,有时候的遗憾和不甘,它就是这么的充满了各种难以控制的意外,才使得历史变得迷人。

  当然这种迷人的代价,对于后人而言可能只是史书上短短几行的故事,但对于当时之人而言,可能就是天大的灾难或幸运。

  裕王府内。

  元宵佳节快到了,朝廷的长假也快结束了。

  所以现在的朱载坖也没得清闲可以继续享受了,通政司和司礼监又把过年这段时间积攒来的奏疏搬到他的府上。

  朱载坖看着这些奏疏,心中也是微微一叹,怪不得古代皇帝勤政的少,就这么大的工作量,还想让人一直保持着勤政之心,身体力行的去当牛做马,简直比登天还难。

  不过也万幸,这些奏疏大多也都被内阁写过了票拟,写过了批红。

  朱载坖在看的时候,也可以快速的浏览其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把目光放在内阁的票拟和司礼监的批红上就行了。

  因此这么一算,朱载坖的实际工作量,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朱载坖翻看着这些奏疏,他也终于看到徐璠奏请以极北铁木为嘉靖皇帝扩建新宫的奏疏。

  上面内阁的票拟意见也是模棱两可的,没有具体的说明采用极北铁木的建议,另外司礼监在上面的批红也很有意思,仅仅只有一个点。

  可以说这份奏疏,不管是在内阁还是司礼监里面,这两拨人都没敢发表一句意见,就看嘉靖皇帝的定夺。

  可是嘉靖皇帝却也没有任何的动作,这不禁也让朱载坖在好奇的同时也忍不住笑了。

  他记得他和张居正就大顺天府规划的时候,提过一嘴,说辽东极北之地有坚固如钢铁的铁木。

  当时朱载坖记得他的意思是这种铁木如果能采伐的话,可以当做未来铁轨路的过渡物,以弥补大明现在钢铁产量不足的问题。

  但是没想到张居正居然把这事当做了另一个话头说给了徐璠,徐璠这个家伙居然还真把这玩意写成了奏疏给嘉靖皇帝御览。

  看来云贵地区的巨木确实不好采伐了,要不然徐璠怎么可能会这么听话的,将张居正说给他的小道消息写成奏疏给嘉靖皇帝呢。

  不过从这些小事上,朱载坖也立刻有了警惕的新判断。

  在他所知的历史之中,现在的云贵地区虽然还算安稳,但以土司为首的山越之人,大大多数都是不负王化的。

  他们就躲在云贵地区的深山老林里面,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有着自己一套的管理模式。

  朝廷虽然有心开化他们,想让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接受汉化的教育和生产模式的转变。

  可是这些人是被各自的土司或领主控制的,他们有着政教合一的原始文化,跟他们讲大道理,谈好处和将来,这些人也是压根都听不进去的。

  甚至还以为朝廷是要把他们骗出深山逐个消灭。

  毕竟从秦始皇时期到如今的大明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对南方百越之人的态度就是萝卜加大棒的教育模式。

  这种方式玩久了,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但还是很容易让汉人与这些生活在深山里的百越之人结成难以化解的仇怨。

  就比如在宪宗成化皇帝时期,南方的百越之人就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叛乱事件,几乎动摇了大明朝在广西的统治,差点使得广西地区成为下一个安南之地。

  当时年少登基的成化皇帝面对如此危局,他也是心慌的一笔,要知道当时的大明内外也不安定的,他老爹堡宗皇帝留下的烂摊子,也是相当可怕的。

  北边的鞑靼瓦剌不断的侵扰大明边塞,还把河套地给打了,东北方面的女真人也没闲着,也要起来捣乱,荆襄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乱起义,几乎席卷了陕西,四川和湖广等地。

  如此可怕的局面,就算是崇祯小可爱登基的时候都没这么吓人的。

  但是成化皇帝好像就是一个天选的力挽狂澜之人,他不仅很快的制定了平定各地民乱的战略,而且还乾纲独断的堵住了朝廷内外的是是非非,力排众议的启用了一些景泰旧人,把地方上的民乱和盗匪都给平定。

  接着他又腾开手了收拾了北方的鞑靼瓦剌,把河套地又抢回来了。

  而且还完成了成化犁廷的壮举,一举安定了辽东百余年的太平。

  可以说如果崇祯小可爱能有成化皇帝一般的水平,他也不至于混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要知道成化皇帝登基的时候也就不到二十岁,和崇祯小可爱继位时的年龄可以说是相差无几的。

  但是两人表现出来的政治能力和战略目光,完全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而且按照当时的内忧外患,成化皇帝面对也是天崩开局,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成化皇帝仅仅就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些事给平定了。

  与此对比的崇祯皇帝却把天下给玩崩了,要知道崇祯继位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建州女真而已,北方的蒙古人在俺答封贡之后,几乎就不给大明捣乱了,李自成还在陕西某事业单位当邮差,张献忠还在家乡种地。

  民乱之事虽有,但还不至于像成化皇帝继位初期那么的声势浩大。

首节 上一节 281/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