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97节

  只要有事情,他们还是会亲自从文渊阁那边过来,到朱载坖所在的文华殿内禀告的。

  朱载坖看着殿内的百官们,现在面也都见过了,礼也拜过了,他也没有理由再留这些人继续在文华殿里待着了。

  毕竟朝廷各个衙门每天要处理的政务也都不少,天天把事情浪费在这种形式主义的礼节拜见上,也着实有些过分了。

  朱载坖道:“诸位臣工辛苦了,本王初次监国摄政,还有些事情要和内阁及诸位尚书商议处理,你们都先回各自的衙门办差吧,以后有事的时候再来拜见。”

  殿内的百官听到朱载坖这么一说,他们也都非常识相的一起拜了一下,“王爷所言极是,臣等告退。”

  朱载坖也微微抬了抬手,然后目送这些人离开。

  等到他们都走了之后,朱载坖也收回了目光,看着殿内剩下的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朱载坖又道:“诸位阁老和尚书也都坐下吧。本王也是来学习的,也是诸位的晚辈,不必如此拘礼。”

  说话的时候,朱载坖也挥手让孟冲安排殿内的太监和侍卫等,将椅子安排到了两侧,让他们都有位置可坐。

  众人见状也不由对着朱载坖又是一谢恩一拜,然后才小心的按照各自的次序坐在了殿内的椅子上。

  朱载坖看着严嵩,又看着徐阶,最后目光也越过他们,看着后面的李春芳,高拱和赵文华等人。

  这些人都是如今大明朝最顶尖的高级官员,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朱载坖道:“今日是本王第一次来文华殿内监国理政,以后本王若是哪里做得不够得当,还请诸位也要多多的指点本王,切莫使本王小错铸成大错。”

  严嵩等立刻回道:“王爷天资聪睿,臣等定会尽心辅佐。”

  朱载坖笑道:“那就多谢诸位了。”

  接着朱载坖又和他们闲聊一小会儿,然后就让严嵩和徐阶等人告退,留下了李春芳,高拱和赵文华三人。

  待只剩下这三人的时候,他们三个也终于按捺不住激动,对着朱载坖又是一拜,“臣等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正位文华殿。”

  朱载坖此刻也不再端着神情了,他也轻松的笑了一声道:“你们就不要这样说笑了,这监国的名头,虽然本王也已经挂了好些年,但是那些年也仅仅只是挂个名而已,并无多少真的监国之实。”

  “现在陡然被陛下安排到了文华殿内监国摄政,这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啊,本王真的很担心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李春芳道:“王爷不必惶恐,陛下能让王爷在文华殿内监国摄政,这其实就是对王爷最大的信任,也是陛下对王爷的期盼和栽培。而且臣和高尚书等人,一定会尽心辅佐王爷,绝不会让王爷监国期间出任何意外。”

  朱载坖看着李春芳,他也满意的点点头。

  现在的李春芳是真的春风得意,他现在不仅仅是工部尚书,而且还在两天前的时候,被嘉靖皇帝特旨提拔成了武英殿大学士。

  现在的他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内阁阁老了,不再是之前只挂着翰林学士在内阁行走的临时工了。

  所以现在的李春芳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而且他的好运也被高拱等人看在眼里,一个个也都羡慕到眼睛发酸。

  要知道现在的李春芳才四十多岁啊,就算他只能活到六十岁,只要不犯错,不被人针对,那么他在内阁里待上个一二十年,也是不无可能的。

  所以由此可见,现在的李春芳是多么的炙手可热。

  以至于连平时都抢着在朱载坖面前头一个说话的高拱,都不自觉的让出了一步,让李春芳先说话。

  朱载坖看着李春芳,也乐呵呵说道:“现在的工部在李先生手上,可要做出一些不同往常的成绩才是,要不然这可就对不住先生的武英殿大学士名头了。”

  李春芳听到这话,也忍不住开心笑了起来。

  以往的时候,不管是朝廷百官还是天下其他世人的认知,都以为工部不过就是六部之中吊车尾的一部。

  结果现在工部尚书挂上了武英殿大学士的名头,这一下子也等于是把工部的地位拉高到了六部之首的位置。

  以后就算是开大朝会,身为武英殿大学士的李春芳,也是可以站在六部之前的位置,将工部置于众部之上。

  李春芳道:“王爷所言极是,近来臣就已经在按照王爷的意思,准备以工部的名义在京师特区也找一块地方建设一座工学院,让天下的能工巧匠们也可以到京师的工学院学习深造或就职教学,以彰我大明工业之盛!”

  朱载坖满意的点点头,这件事就是朱载坖给李春芳提的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彰显朝廷对大工的认可。

  毕竟未来的世界可是大争之世,以往的工匠传承还是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很多有手艺的工匠,即便是心灵手巧至极,能做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神奇玩意。

  但是这类工匠大多也只是有技巧,而无探究本意之精神,他们只是知道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学习或完成某一种匠工。

  可是这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工匠思维,显然是无法将更多高精深的工业发明制造出来的。

  所以为了培养有探究精神的超级工匠,朱载坖也只能想些办法,让工匠们的技艺和学问系统化。

  也只有如此,将来的大明工匠才有可能站在一代又一代的巨匠肩膀上,开拓创新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超级工业制造物。

  同时随着工业学问系统化的发展,数学,物理等以往不被重视的学科,自然也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样一来,哪怕将来的大明依然是重文轻工,重文轻武,但随着这些巨匠们制造出来的新造物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里面,改变对工匠的看法。

  不会再将这些平时看着只能摆弄木头铁器的工匠当做一般的下九流对待。

  朱载坖道:“李先生这件事办的极好,工匠之学追根溯源的话,也是可以追到诸子百家时期的墨子学说。当年墨子讲兼爱非攻,其底气就来源于他的工匠造物技术,而非是那些看似道理满满的古文章句。”

  “而且历代以来,不管是王朝如何更迭,天下如何变化,最终决定天下鼎力者,从来都不是几句道德文章,而是实打实的工业进步。”

  “就比如秦汉之时,汉人对战匈奴人,可以打出一汉胜五胡的战绩,那也是建立在当初汉朝所制造的兵甲刀枪,要比同时代的匈奴人武器高出几个层次才有的战果。”

  “要不然,单纯的和那帮如同野人一般茹毛饮血的匈奴人肉搏作战,即便是当初的汉朝人口远胜匈奴,也架不住如此消耗的。”

  “而且直到如今,朝廷都还在想法子禁绝铁器等售卖到草原之上,其原因也是为了限制他们利用这些铁器制造出可以威胁中原安定的武器。”

  “所以,既然现在李先生作为工部尚书,又兼任着内阁大学士的差遣,当然是要发挥会出你应有的作用,将大明现在的工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将来大明的军队若是都能配上李先生主政工部时期制造出来的新式武器或未来更加强大工业武器,那么将来的历史说不定也有李先生单独的一页。”

  李春芳听到这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整个人也激动起来了。

  对于朱载坖要培养大工匠的想法,李春芳是没有多少感觉的,反正只要不影响他现在的事情,不影响他做官处事,他都会积极配合的。

  但现在听到朱载坖说了这些理由和这些事实例子之后,李春芳顿时感觉工部好像也是充满无限可能啊。

  并不是原来那样只管个修陵修殿的事情,若是真能发挥出作用,为朝廷培养出可以制造出超越时代的工业武器或其他引领时代发展的工业造物。

  那岂不也能摇身一变彻底将工部从六部垫底的状态之中,变成六部之中炙手可热的一部。

  将来的工部尚书,也岂不都能被兼任一个内阁大学士的头衔?

  这样一来,将来的工部尚书们岂不都要感谢他现在的功绩?

  一想到这里,李春芳不激动都不行了。

  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工部大道!

  与此同时高拱和赵文华等也不由羡慕的看着李春芳了,感觉李春芳简直就是天选之子,走到哪里都有好运为伴。

  而事实上的李春芳也确实如此。

  他从少年时期读书开始就是人人夸赞的天才神通,到了他中状元之后,这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而且中状元对于李春芳而言,也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罢了。

  接下来的他不仅运气极好的成为裕王府下的属官,进而成为了大明书局的实际一把手,掌握着天下文宗的命根子,而且还一手主导了《大明风华》杂志的出版。

  光是这些成就,就已经让同辈人望其项背了。

  但是这还没完,他还乘着这波东风直接登临高位,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在短短时间内就被超擢为了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并在西苑值庐。

  现在又成了正式的内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简直就是赢麻了!

  如今朱载坖又给他支出了一条发挥工部新职能的康庄大道,这样的运气可是羡煞旁人!

  要知道之前的工部尚书们,可都没这样的好运得到过如此指点和支持。

  现在李春芳刚刚上任没多久,就被嘉靖皇帝擢拔为了武英殿大学士不说,而且还得到裕王殿下如此重视,为他指出了未来的工部工作方向。

  这简直都不能用运气好来形容了,他简直就是运气本身!

  和李春芳说完之后,朱载坖的目光也看向了高拱。

  朱载坖道:“高先生现在吏部没有尚书堂官,你和郭朴二人就是吏部的尚书,所以以后的吏部差事和你郭朴二人一定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有任何的推诿或抢功夺权的行为。”

  “要不然这些动作被陛下看在眼里,你和郭朴二人都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的。所以,本王希望你能坚持本心,好好先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一切自然也会朝着更好的结果去发展。”

  高拱听到朱载坖这句话,他心里也明白,这是朱载坖担心他性子急和吏部其他的同僚处不好关系,遗人话柄。

  毕竟他可是裕王府的老人了,将来只要不出意外,必然也是位列台阁之上的顶级大臣。

  所以朱载坖对其期望自然也不会太小,还是希望他能像原来历史之中那样,发挥出他应有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一代贤相!

  ——————

  求月票~~

第519章 朱笔一挥,可索人命

  高拱看着此刻的朱载坖,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慨和喜悦,哪怕此刻的朱载坖是在用语言“敲打”他,他也一样甘之如饴。

  因为这一刻也是高拱等了很多年的结果。

  虽然朱载坖还没有被正式的册立为皇太子,但是现在的朱载坖除了服饰和礼仪规制上不如皇太子之外,所拥有的权势及地位,比起正经的太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何况嘉靖朝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活着的太子了。

  所以,此刻的朱载坖无疑就是无有太子之名的真太子!

  高拱深深一拜,“臣谨记王爷教诲。”

  朱载坖看着高拱现在的状态,心里也是充满了感慨。

  因为朱载坖也知道在原来的历史记载之中高拱的脾气是有多暴躁的,他不仅不能和同事相处好,甚至还会因为争执和政治对手大打出手,简直不像是个有涵养有气度的高级大臣,而像个街头争雄的混混。

  但是这也不能说高拱就差,要知道大明朝的文官喜欢打架,那也是有传统的,而且他们的打架记录也是相当的血腥,甚至都当着皇帝的面打死过人。

  就这种火爆个性,这种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政治械斗,也就朱载坖所知的民主政治国家议会里发生过。

  所以由此可见,大明的政治版本领先了后世多少年。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源自于内部,没有监督的斗争,斗都最后的恶性后果,就是党争不断,甚至为了党争,不惜以国家利益为牺牲品。

  因此朱载坖也要防患于未然,及早的掐死他们这种不顾一切的党争行为。

  当然朱载坖也不会希望下面的大臣们是一团和气,要是他们都是一团和气的话,那么这岂不是就说明朱载坖要成为他们唯一准对的目标了?

  所以,小范围的斗争,他们还是要持续的,超过底线的斗争,朱载坖就要制止。

  朱载坖继续看着高拱说道:“高先生现在吏部情况怎么样了?本王记得去年的时候,陛下就曾说过让你主导官员俸禄和京官住房公积金的事情,这些事现在办的怎么样了?”

  高拱一听朱载坖这话,就知道朱载坖并不是在问他结果,而是在问现在的百官态度。

  高拱道:“臣现在还在调查研究京官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京官们对待此事的态度。所以,暂时的方案还未形成。”

  朱载坖微微点头,然后道:“这件事不是小事,是关系到两千名京官的大事,而且南京那边肯定也会看着京师这般的情况。所以此事真要进行起来,可能就是要影响三四千名官员的重要大事。”

  “所以,要采集意见也不能只采集京师这边的,高先生应该和郭朴侍郎商议一下,看看要不要行文南京,让南京吏部也同步调研一下南京官员们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97/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