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2节

  司马懿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接着说卫臻和钟太傅吧。”

  司马师想了想后:“莫非是钟太傅自己年老体弱,想给儿子钟毓谋个好前程?如今司隶校尉正得陛下信重,于是就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司马懿沉默片刻说道:“子元倒和为父想到一起去了。”

  “我记得陛下刚继位的时候,就征辟钟毓做了散骑,还第一个去钟太傅家里探望。”司马懿深吸一口气:“钟太傅的布局也真是长远啊。”

  司马师说道:“这样说来的话,大将军也是受了钟太傅之托了?”

  “未必。”司马懿摇了摇头:“大将军可不是钟太傅能轻易托的动的。”

  “依我之见,恐怕还是因为陛下的缘故。陛下在东宫之时与卫臻亲密,如今又屡次将众人托付卫臻。加之卫臻其父又是对曹氏有恩的,大将军对卫臻有好感,也就不奇怪了。”

  “对了,子元。”司马懿看向司马师:“再过几日,你与夏侯玄一同找个时间,去一下大将军府上,就说是为父让你们去的。”

  “去大将军府?”司马师不解:“父亲这是何意,我去大将军府干嘛?”

  司马懿捻须笑道:“为父要与你说一门亲事。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你是见过的吧?此女如何?”

  司马师一下红了脸,在座位上站起说道:“这……这父亲何时决定的?怎么都不同我说一声?”

  “我还不了解你吗?”司马懿笑着摇了摇头:“夏侯尚的女儿,夏侯玄的妹妹,曹真的外甥女。”

  “这样身家的女子,子元不愿意娶吗?为父可是听说,此女的相貌也是不错。”

  “愿意倒是愿意的。”司马师在屋内转了两圈,轻吸一口气说道:“夏侯玄如此出众,他妹妹又怎么可能长得差了?自然也是百中无一。”

  “那你叹什么气?”司马懿挑眉问道。

  “还能是为什么?”司马师略显沮丧的说道:“本就处处不如夏侯玄,这下若是娶了夏侯玄的妹妹,岂不一直都会比夏侯玄矮上一头?”

  司马懿笑着摇了摇头:“这个为父不管。不过子元,你还是好好想想如何面对大将军的考校吧。大将军可是说了,你的才学若是不过关的话,大将军可是不同意的。”

  司马师咬了咬牙:“不劳父亲费心了。父亲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司马懿哈哈大笑。

  ……

  翌日,洛阳,北宫。

  又是一次大朝会,又是一次封赏。

  此次南征,有功之臣众多。

  大司马曹休功劳为首,增邑两千五百户。大将军曹真功劳次之,增邑一千户。

  司空司马懿有定策之功,增邑八百户。

  前将军满宠、右将军朱盖,因战功各增邑七百户。青州刺史王凌、镇东将军曹泰、豫州刺史贾逵,也纷纷增邑五百户。

  司隶校尉卫臻,因留守洛阳之功,也增邑五百户。

  其余刘晔、辛毗、黄权、陈矫,以及中护军蒋济等人,也增邑二百户到一百户不等。

  至于中军、外军各两千石的封赏,虽说大小不等,但也做到了雨露均沾。

  出乎意料的是,骠骑将军陈群在襄阳出兵失败,却也因苦劳得了增邑两百户。只不过与前面那些增邑千户、大几百户的重臣比起来,就显得逊色很多了。大殿之上,得了封赏的官员自然人人兴奋。靴子落地、尘埃落定,谁又不爱赏赐呢?

  为国效力,最后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爵禄吗?

  “中护军蒋济何在?”

  蒋济刚刚增邑了两百户,正想着刚才的封赏之时,却不料皇帝点了自己的名。

  “臣在。”蒋济连忙出列。

  曹睿说道:“蒋卿在黄初年间,先后随先帝南征。此番又随朕出征扬州,也有建言之功。”

  “朕问你,在此番皖城获胜之后,在扬州一地与孙权对敌,应当注重何事?”

  蒋济的头脑飞速的转了起来。

  蒋济也是大魏顶级的智谋之士。这可是大朝会上!皇帝在大朝会上当众向臣子询问国事,这可并无前例!

  莫非……要用我蒋济去扬州了?

  皇帝就在上面看着,一瞬间蒋济也来不及想许多,只是凭着日常积累想了几句说辞。

  蒋济行礼后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扬州应当注重之事共有三条。”

  先说一句总纲出来,这样还能留出好几瞬来,凭空多了许多思考的时间。

  这也算是一种‘急智’吧。

  曹睿点了点头:“蒋卿说来。”

  蒋济拱手说道:“积粮为本、练兵为要、水利为务。”

  “禀陛下,其一,积粮乃是用兵之本。自黄初年间以来,多次用兵淮南,无有一次不是从各州征调粮草,甚至往往要从远在河北的邺城调粮。”

  “在扬州、在淮南屯田,定会减少出征之时的靡费。加之此番又有战中所俘虏的军士可为屯田众,这是一举多得之事。”

  曹睿点了点头,并未说话。

  “其二,臣认为练兵乃是作战胜利之根本。当然,扬州军事并非臣的本职,臣也不多做赘述。”

  “其三,兴修水利、建造船只乃是眼下扬州急需之事。无论是从合肥还是广陵出兵,或者是从新据的皖口出兵,疏浚河道可以保障出兵顺利,修建船只可以发展水军。”

  “陛下,这三点乃是臣认为扬州当下必要之事。”

  曹睿点头说道:“蒋卿所言甚合朕意。朕此番出征扬州,对扬州军事的大事小情也算是通盘了解过了。”

  “粮草、战力、水运!蒋卿总结的不错,这三点就是扬州当下所需之事!”

  曹睿扬声说道:“此前国家久处战时,许多政策、许多人事上的安排也没来得及调整。借今日的机会,朕也将所调的内容公布下来。”

  “刘中书,读一读吧。”

  “遵旨。”刘放拿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帛,朝向殿中群臣朗声读了起来。

  随着刘放的话语不断脱口而出,除了曹真、司马懿几个少数知情的重臣,其余臣子尽皆惊讶。

  若总结下来,刘放所读的诏令也是说了三件事情。

  其一,统一军中的各官职名称。

  去除中郎将一职,各郡统兵之将为都尉,中军和外军中统兵之将为校尉,都尉校尉不再混用。

  其二,简化各州刺史职务。

  各州刺史也不再领兵,今后只负责行政之事。若遇战时,各郡之兵统一由各郡都尉率领、由朝廷派遣之将所督。

  其三,废州牧一职。

  今后不再设置州牧,而且领兵之将不再管理行政。

  司马懿在殿中看着皇帝,心里也是感慨万分。

  先帝曹丕在的时候,想做点什么事情总是阻力重重。而当今陛下即位不过一年,夺刺史之权、废州牧之位,这么大的事情说做也就做了。

  当真是打赢了仗,就可以做想做之事了吗?

  此时的司马懿心中,也隐隐有了一丝想要领兵的想法。

  曹睿在殿上朗声说道:“朕已与大司马沟通过了。从今日起,大司马将不再担任扬州牧,依旧都督扬州诸军事如故。”

  “蒋卿。”曹睿看向蒋济。

  “臣在。”蒋济俯身行礼说道。

  “朕欲用卿为扬州刺史,卿可愿意为朝廷立功啊?”曹睿缓缓说道。

  蒋济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但随即拜倒在地:“臣愿为陛下、为大魏立功!”

  一旁的司马懿眼睛瞟了跪在地上的蒋济,心里嗤笑了一声。你蒋子通当日玩笑之间,拿豫州刺史的官职还不当回事。如今陛下许了你扬州刺史,还不是没半点犹豫就答应了?

  而此时的蒋济跪在地上,却想的都是这二十年来,自己为扬州之事殚精竭虑,如今竟真有我的用武之地了吗?

  不过,若是蒋济当下真与司马懿对话的话,恐怕也会立即怼回去的。

  虽说豫州刺史和扬州刺史都是刺史,但扬州和豫州能是一回事吗?

第160章 轻徭薄赋

  “侍中黄权何在?”曹睿的声音继续从殿上传来。

  蒋济起身返回队列之时,不经意间侧过头来、瞄了一眼正在向外走出的黄权。

  既然自己刚刚被命为扬州刺史,而豫州此时也同样有缺。

  那么,轮到黄权来做刺史了?

  曹睿看着黄权从队列中走出之时明显有些犹豫的样子,不由得轻笑了一下。

  四位侍中性格各异,虽比较起来也有上下高低之分,但不同的人总是能派上不同用处的。

  刘晔机敏洞察,却意图专信。

  辛毗清正刚直,可短于奇谋。

  陈矫精通庶务,但不善大略。

  黄权质朴有物,却总是患得患失,思虑过重。

  “黄卿,”曹睿笑着看向黄权:“此番南征之时,朕就多次和你讨论过民生之事。”

  “黄卿的见解每每让朕深以为然。”曹睿说道:“以你之见,当下的豫州治理起来有何要务?”

  黄权站在堂中犹豫了两瞬。

  曹睿倒也不急,静静的坐在殿上看着黄权的身影。

  黄权低头不动,眼睛左右瞟了几眼。稍稍抬头之后,虽然离皇帝较远、看不起殿上皇帝的面貌,但此时黄权却感觉到皇帝的眼神在注视在自己的身上。

  不能再顾及许多了!

  黄权微微咬牙,出声开始回应皇帝的问题。

  “禀陛下,”黄权拱手说道:“臣以为豫州当下应做之事也有三点,一为农事、二为屯田、三为人口。”

  曹睿轻笑了一下,看来黄权也基本上通过了自己考验。

  黄权此人虽然犹豫,但若给他逼到墙角,这种臣子也是真会把事情做好的。

  “黄卿也有三点?细细说来。”曹睿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02/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