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9节

  “如何不信?”陈矫说道:“笮融败亡之后,徐州当地百姓都说笮融是前世造孽过多,不过是一死来还债罢了。”

  遇到什么事情都怪前世无德……佛教还真是个好宗教,比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要省心些。

  “不过关于这个笮融,有一事臣想多说几句。”陈矫说道。

  “何事?陈卿说来。”曹睿道。

  陈矫说道:“笮融先是从下邳逃到广陵,后来又到了秣陵、也就是孙权所在的建业。”

  “后来笮融到了豫章郡,帮助当时武帝所任的豫章太守朱皓击退了诸葛玄,这个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叔父。”陈矫说道:“当时的诸葛亮,估计就在诸葛玄身旁。”

  “有这等事?”曹睿笑着说道:“世事离奇,不可尽察啊。”

  陈矫点了点头:“徐州百姓不仅信佛教,还信天师道以及太平道。”

  “太平道?”曹睿皱眉:“太平道不就是黄巾吗?”

  “是黄巾。”陈矫笑着说道:“黄巾蜂起之时,各地借黄巾之名、或者从了黄巾贼的,何止千万?禁是禁不绝的。”

  “朕倒是第一次听说此事!”曹睿惊讶:“朝廷之前也不管吗?”

  刘晔侧头瞄了陈矫一眼,随即说道:“陛下,此事定然是管的。虽然各州还有信奉太平道之人,只是不让戴黄巾、不许再有组织罢了。”

  陈矫也插话说道:“太平道是有的,但是在徐州却远不如天师道兴盛。”

  “若要排个序列的话,信奉天师道最多、太平道次之、佛教最少。”

  曹睿一时有些犹豫。

  这些神佛之类,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又不可能给不识字的农夫讲经学、或者讲什么忠义孝悌,念个佛、信个道,这种简单的宗教,估计禁是禁不绝的。

  那么又该如何处置呢?

  貌似看出了皇帝的为难神色,刘晔拱手说道:“陛下其实无需为此事担忧。”

  “哦?”曹睿疑惑的看向刘晔。

  刘晔说道:“无论信天师道或者太平道,无知百姓也不过是求个心理慰藉、又或者是存个组织以求自保罢了。”

  “以现在大魏各地的赋税徭役来说,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屯田民,几乎都处于饿不死、但也无力做其他事情的程度。”

  曹睿冷笑一声:“刘卿是说,百姓已经疲敝的再没能力做出天师道和太平道那种造反之事了?”

  刘晔点头:“正是如此。按大魏现在对百姓的征调,再无汉朝时那般强力的豪强。而且若是灾荒之年,各州郡从府库中放粮救济就是了。”

  曹睿长叹一声,摇了摇头。

  这就是大魏当今的‘低人权优势’吧,百姓想造反都无能为力。

  “不能总是这样!国家征收赋税如此之重,归根结底还是有吴蜀两地割据在外,不得已而为之的。”

  “大魏的种种痼疾,说到底还是未能一统九州的缘故啊!”

  刘晔说道:“陛下勿忧。大魏以中国之强盛而临四方,随着时间推移,大魏盛而吴蜀衰,这种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曹睿感叹道:“还是要抓紧啊!不过,眼下之事该解决还是要解决的。”

  “陈卿,”曹睿看向陈矫:“替朕拟一份名单和一份诏书,写清楚各地允许祭祀的神祗,在名单之外的神祗均不允许祭祀。若违者,按淫祀处置。”

  “此事可行吗?”曹睿问道。

  陈矫点头说道:“必然可行!”

  “那就去做吧!”曹睿一边说着,一边向外望去。

  门外已经可以见到钟毓的身影,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官员。

  “两位侍中先回去吧。”曹睿说道。

  刘晔、陈矫二人行礼后告退。

  出门之前,刘晔看了一眼,才认出来此人乃是河南尹司马芝。

  ‘司马子华?他来这里做什么?’刘晔心中想着,但还是和陈矫一并向值房走去了。

  片刻后,钟毓引着司马芝进了书房。

  “臣拜见陛下。”司马芝行礼。

  “司马卿来了?”曹睿拿起司马芝亲笔的表文问道:“黄门吴达,朕已让人将其杖毙了。卫将军曹洪,朕也会有相应的处置。”

  “只是现在朕要问你,你为何不见太皇太后宫中的黄门呢?”

  “禀陛下,”司马芝拱手恭敬答道:“臣自请认罪。”

  “什么罪?”曹睿语气平淡。

  “陛下,按律所有应该判处死刑的罪犯,都应该由陛下复核之后方能处死。”司马芝说道:“但太皇太后派遣黄门来寻臣,臣不敢见这个黄门。”

  “臣害怕太皇太后会下保护犯罪之人的命令。若真是这样的话,陛下听闻太皇太后之令,定会不得已将犯人保护起来,这又是与国家律令相悖。”

  “因此臣已经命令洛阳县将此二人在狱中打死了,这样陛下就不必为难了。”司马芝跪在地上,朗声说道:“臣请陛下治臣之罪。”

  曹睿听闻司马芝之言,一时间有些感慨。

  自汉末以来,官场中一直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

  可能是由于法制混乱、也可能是由于国家动荡,各州郡之间的太守、各地方的县令们,都以杀伐果断、越权行事为荣,仿佛这样才能显出才能来。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太守们的权责很大,可以很好的稳定各方动荡的局势。

  但这是洛阳,是天子脚下!

  你司马芝就这么急着来杀人吗?

  曹睿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司马芝,转头对钟毓说道:“把西阁东阁都给朕叫过来,都来!”

  “遵旨。”钟毓转身离去了。

  司马芝伏在地上,心里忐忑不已。

  这怎么和族兄昨日说的不一样!

第166章 亲亲相隐

  北宫,西阁内。

  大将军曹真将一堆文书抱到了董昭的桌子上,放下后还拍了拍手。

  “董公,这些事项我大致看了几眼,没什么特别要紧之事。”

  曹真笑着说道:“董公看着弄,有特别注意的再和我说。”

  董昭年龄大了,多少也有些眼花。

  本来凑在文书前看字的头抬起,看了一眼曹真,摇了摇头说:“这些事情大将军应该亲自做的,老夫复核才对。”

  曹真叉着腰笑着说道:“我和董公也认识三十年了,无妨,无妨。”

  董昭微微摇头,接着低头工作了起来。

  曹真也知道这些文书应该自己亲自批阅。

  可是之前在大将军府中,这些事情都是长史去做的。

  曹真已经习惯了先看大概,捡最重要的亲自批阅,其他的都扔给长史。

  积习难改吧。

  不过董昭却乐得如此。

  权利是春药,也是让人返老还童的兴奋剂。

  从九卿之中闲散的卫尉,一跃而入西阁襄理天下军务。董昭最近几日,一直有一种自己赌对了的爽感。

  钟毓在外面敲了敲门,然后直接走了进来。

  钟毓行礼后说道:“大将军,卫尉,陛下请二位到书房里去。”

  曹真点了点头:“稍待,我们这就来。”

  “董公,董公?”曹真转身看向董昭。

  见董昭还在颤悠悠的将毛笔放下,曹真直接走到董昭旁边将董昭搀了起来。

  董昭没老到那种地步。不过,董昭却愿意让别人以为自己那般老,当然皇帝除外。

  七十多岁的人了,装起老来天衣无缝。

  二人缓缓出门,钟毓此时已经跑到对面去喊司马懿和卫臻了。

  待四人在书房门口集齐后,钟毓先进了书房的门,四人才随之进来。

  司马芝就跪在地上,一时间让人看不清面貌。

  “坐,都坐。”曹睿随便摆了摆手。

  西阁东阁的这四位大臣这几日来,不是在自己的值房,就是在陛下的书房中。

  四人熟门熟路的坐下。

  曹真倒是不在乎谁跪在地上,但是司马懿、卫臻、董昭三人一瞬间或多或少都有些惊讶的神色。

  “站起来吧,司马子华。”曹睿淡淡的说道。

  “臣谢恩。”司马芝缓缓站起。

  司马懿见自家族弟先是跪在地上,而后站起,心中自是泛起了波浪。

  陛下这是动怒了?说句实在的,司马懿跟陛下相处这么久了,还没见过几次陛下发怒。

  莫非陛下不喜司马芝?

  曹睿指向司马芝:“诸卿,都认得司马子华吗?”

  司马懿本想问个究竟,但是卫臻赶在司马懿的前面开口。

  “禀陛下,臣为司隶校尉,司马子华乃是臣直接负责。”卫臻拱手:“司马子华为何在此?”

  曹睿语气平淡的说道:“司马子华今日下午给朕上表说了一事,而且还在朕的面前自称有罪。”

  “至于司马子华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朕想听听诸卿的意思。”

  “朕的河南尹,”曹睿朝着司马芝扬了扬下巴:“将事情的首尾与诸位大臣都说一说吧。”

首节 上一节 109/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