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14节

  对于皇帝身边的权力结构,刘晔是极为敏感的。上次南征时姜维与夏侯玄二人随侍皇帝左右,但刘晔与姜维之间交谈甚少、并不相熟。

  曹睿点头:“伯约说的对。朕也认同当时武帝是被刘备据险不战而逼退汉中的。”

  姜维语气洪亮的说道:“正是因为雍凉军资粮草本就匮乏,而祁山道、褒斜道转运困难。这才是大魏撤军的根本原因,并非战事不利。”

  “雍凉与汉中之间隔着茫茫秦川,山川地理的阻隔带来的耗费,需要更多人力、财力、军力方能弥补。”

  “而大魏与江东之间隔江对望,其实也是由于大江天险、且北方不善水战的缘故,这滔滔江水其实也是如秦川一般。”“因而臣认为,吴蜀各自割据一方的原因,就是‘山河割裂、地理相制’。”

  曹睿抬起右手向下压了一压,示意姜维坐下。

  “方才姜伯约所言之‘山河割裂、地理相制’,诸位觉得对还是不对呢?”曹睿说道:“还有人有不同的见解吗?”

  这下举手的人比刚才多了一些,有人开头引路打了样子、后面的人也会更勇敢些。

  “太初!”曹睿用手指着夏侯玄的方向。

  “谢陛下。”夏侯玄起身后恭敬行了一礼,随即说道:“臣认为方才姜伯约所言是有些许正确的,但并非是吴蜀割据最主要的原因。”

  曹睿笑了一下:“那卿来说说,究竟是什么原因?”

  “东吴西蜀割据一方,究其根本乃是中原残破,蜀地及大江以南却损耗甚少。”

  “自桓灵之时开始,中原各州郡天灾人祸动乱不休,先是黄巾贼乱、后是军阀割据。武帝数十载征战四方,中原相比蜀地江东,无论在民力物力上,再也不是压倒性的优势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夏侯玄语气沉重的念了这两句诗后,缓缓说道:“自丧乱之后,无论是刘备在蜀地、或者孙权在吴地,都能积蓄起相当的力量从而对抗中原。”

  “陛下,”夏侯玄拱手说道:“这就是臣的想法了。”

  夏侯玄说罢,在场的太学学子纷纷陷入了思考之中。

  姜维从地理的角度、夏侯玄从国力民力的角度,虽有差异但都互补的说明了东吴西蜀割据的原因。

  刘晔和辛毗对视一眼,迅速的用眼神交换了意见,彼此共事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这两人的观点在这些皇帝心腹看来,并算不得什么稀奇,也只是陈年滥调了。

  刘晔和辛毗是何等资历?虽然他们两人不以为然,但在场的太学生们看来,这种放眼全局的观点实在是令人震撼。

  曹睿站在讲台上点了点头。

  “诸位学子,姜伯约和夏侯太初方才所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吴蜀现状割据的依仗,但其实并未解释吴蜀能够割据的根本原因。”

  姜维与夏侯玄自认为刚才所说之论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了。但皇帝刚刚所说,他们二人所言只解释了现状、未解释原因,却又是什么意思呢?

  姜维和夏侯玄也继续开始思索起来。

  但是从司马师的角度看来,姜维和夏侯玄二人说的又有哪里不对呢?皇帝又会如何解释呢?

  其他普通的太学学子们,既没有姜维夏侯玄一般从军的经历,也没有司马师一般的家学渊源,此时只觉得莫名困惑。信息量过于巨大,估计还要消化些时日。

  曹睿转头看向刘晔:“刘卿,此番南征之时,朕让卿与黄权、陆逊二人交谈。卿可是过目不忘,不妨与今日学子们讲述一番?”

  刘晔向前一步,拱手缓缓说道:“陛下问的可是隆中对和榻上策?”

  “正是。”曹睿点头应道。

  “遵旨。”刘晔随即简明扼要的开始向在场的太学学生们讲述起来。

  受制于这个年代信息传递的低效,这种敌国重要人物的战略谋划,绝非寻常人等可以得知的,曾为蜀汉高层的黄权和东吴高层的陆逊,对这两件事还是知晓的。

  黄权和陆逊本来也不必说的。但谁让皇帝早就‘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了呢?既然皇帝有问,又如何能不回答呢?

  刘晔不仅智谋一流,口才也是一流。

  “建安五年,鲁肃被周瑜举荐给孙权之后,在榻上对饮时为孙权密谋……”

  “因此,鲁肃为孙权的建议,其一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其二为‘北方多务、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极,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刘晔讲述完毕榻上策之后,看了一眼皇帝。曹睿点了点头,示意刘晔继续。

  “而建安十二年之时,徐庶将诸葛亮举荐给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刘备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此‘隆中对’正是当时诸葛亮为刘备所承的提议……”

  “总而言之,诸葛亮建议在天下有变之时,从荆州北上宛洛、从益州北上雍凉,从而收复中原、复兴汉室。”

  刘晔讲完‘榻上策’和‘隆中对’之后,束手站立,神情严肃的说道:“不过后续之事,诸位也都知晓了。刘备支党关羽北上宛洛战败,孙权也未能完全据有荆楚。”

第173章 天命在魏

  曹睿点了点头,示意刘晔回去。

  下方无论是甲阶还是乙阶的太学生们,又或者是夏侯玄、司马师这样出身高门,还是姜维、傅嘏这种聪颖之人,都纷纷面露震惊之色。

  能亲耳听到吴蜀两国的最高战略,这是太学生们从来未想到过的事情。

  今日的信息量过于巨大,甚至许多学生还未全部听懂这些意思。

  曹睿轻笑一声,伸手指向第一排的姜维:“伯约,朕问你,诸葛亮或者鲁肃提到什么山川阻隔了吗?”

  不待姜维回答,曹睿又指向夏侯玄:“太初,这两策里面有什么国力民力的对比么?”

  姜维和夏侯玄一并起身,拱手答道:“回陛下,没有。”

  “坐吧。”曹睿环视一周,笑着说道:“诸位知道鲁肃提出‘榻上策’、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都是多大年龄吗?”

  “二十九岁和二十七岁。”曹睿道:“比今日你们这些太学生也大不了多少。诸位,还当努力啊。”

  姜维此时也已经二十七岁了。听闻当年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也不过二十七岁时,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曹睿朗声说道:“西蜀和东吴割据一方,地理与民力确实重要,但并非问题的决定因素。”

  “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整合力量的速度。”

  钟毓已经捧着一根细细的长棍站在侧面,曹睿略一招手,钟毓就将长棍递了过来。

  “汉室倾颓之时,国家丧乱海内动荡,太祖武皇帝中平六年在陈留起兵。”曹睿一边缓缓说着,一边走到了舆图之前,用长棍点着陈留的位置。

  “据东郡、得兖州、攻徐州、平定豫州。”曹睿重重的敲了下濮阳之地:“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尽破袁氏。”

  “待武帝完全平定河北之后,就已经到了建安十三年。”

  ‘能不提建安十三年了吗?’刘晔在一旁沉默的站着,心中叹气。

  曹睿当然听不到刘晔的心声,指着南郡的位置说道:“建安十三年,王师攻伐孙权刘备,在赤壁败绩。”

  在场众人全部都听得极为认真。貌似,当今的皇帝陛下并不讳言赤壁之败。

  “孙权刘备为什么胜?王师为什么败?”曹睿看着聚精会神听着的太学学子们,缓缓说道:“这是史册以来的第一次,南方的力量可以战胜北方的力量。”

  “经过数十年的人祸、天灾、战乱、瘟疫,中原的民力物力财力都面临枯竭,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屯田积粮的程度。”曹睿摇了摇头:“但荆州及江东,相对中原来说却更加安定。”

  “武帝在中原及河北所做之事,与孙权在江东所做之事其实相同。拓展领地、安定民生,其实都是在整合力量。”

  “还记得刚刚刘侍中所说的、鲁肃的‘榻上策’吗?”曹睿笑着说道。

  太学生们齐声答道:“记得!”

  曹睿点头道:“刘表还在之时,鲁肃建议孙权趁着北方战略,击破黄祖和刘表,从而将江东与荆州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记住,鲁肃此话的时间是在建安五年。”

  “但是!”曹睿轻轻摇了摇头:“到了建安十三年,刘表都已经病死的时候,孙权拿下荆州了吗?当然没有。都八年了,孙权仍未吞下荆州,那么就要想其他方案了。”

  “伯约!荆州与江东之间,有什么山河险阻吗?”曹睿问道。

  “回陛下,荆州与江东之间并无地理阻隔。”姜维答道。

  曹睿继续说道:“此时北方的王师来攻,孙权若想继续割据,应当如何去做?”

  姜维回答道:“联合刘备,共同抵抗王师。”

  “这就是了。”曹睿笑了一声,将长棍掷向了钟毓的方向。钟毓双手接住之后,曹睿背着手在讲台上踱步起来。

  “诸位记住,这是孙权刘备整合南方之力,第一次逼退北方。”曹睿缓缓说道:“其实从大魏的角度看来,不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他们的思维方式其实都是很简单的。”

  此话一出,就连刘晔辛毗等人都疑惑的看向讲台上的皇帝。这句话实在有些……托大了吧?

  感受到了在场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曹睿不紧不慢的说道:“不论是鲁肃还是诸葛亮,孙权还是刘备,他们的做法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能吞并的就是敌人,吞不掉的就是盟友。”

  “太初。”曹睿点了夏侯玄的名字:“记住朕的话了吗?你来说!自建安十三年之后,刘备与孙权党羽都是如何行动的。”

  夏侯玄的记忆也是极好,略微回忆了一下方才刘晔所说的‘隆中对’,心中也渐渐有了答案。夏侯玄拱手说道:“方才侍中刘公所说,诸葛亮曾言,荆州益州的刘表刘璋不能自守,应该将其吞并。孙权据有江东已经三世,可以为援不可图之。”

  “刘备因此先后吞并刘琦、刘璋,占有荆益之地。孙权也因此缓缓吞并交州。”

  曹睿又问:“孙权刘备之间的战和又是什么情况?”

  夏侯玄想了几瞬之后答道:“江东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柴桑,两人认定孙刘两家之间彼此不可吞并。”

  “所以后续如何?”曹睿继续问道。

  夏侯玄接话道:“孙权刘备因此结为盟友。”

  曹睿微微颔首:“所以,当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之时,孙权认定关羽势穷、荆州可以吞并,因此攻南郡袭关羽之背。”

  “而刘备一党,显然认为关羽被孙权偷袭实乃意外,举益州之力东向伐吴,欲要重夺荆州、再度实现跨有荆益的版图。但是被陆伯言在夷陵击败,战败而归、最后身死。”

  曹睿看向夏侯玄:“那么现在,蜀无力吞吴、吴无力吞蜀,二者之间又应如何?”

  夏侯玄干净利落的说道:“吴蜀应当再度联合!”

  “这就对了。”曹睿摆了摆手,示意夏侯玄坐下。

  曹睿站立停住,背着手看向堂内的五百太学生:“所谓吴蜀割据,只不过是刘备一党整合了蜀地之后,再也无力扩张;孙权一党整合了江东和荆州之后,同样也无力扩张罢了。”

  “刘卿,卿年长一些。朕问你,刘备、诸葛亮、鲁肃、周瑜都是哪里人?”曹睿指了指刘晔。

  刘晔拱手答道:“刘备是幽州涿郡人,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鲁肃和周瑜都是长自扬州江淮之地。”

  “鲁肃、周瑜,与刘卿也算是同乡啊!”曹睿笑着说道:“汉末大乱之后,北方的人才纷纷进入南方,这才有了南方可以与北方抗衡的人才基础。”

  “但是,现在周瑜、鲁肃早就死了,刘备也已经埋在土里了。没有了这种北方之人带领,南方之人又将如何呢?当然是保守了。”

  “刘卿,诸葛亮的隆中对里面,最后是如何说的?”

  刘晔答道:“诸葛亮说,要让刘备自己率益州之众北进雍凉、令一上将从荆州北进宛洛。”

  曹睿点头:“刘备自己已经病死,‘上将’关羽也战败身死。刘备关羽死后,其他人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曹睿环视台下,前几排的甲阶学生中,有不少都已经摇起了头。

  “当然是不能!”曹睿斩钉截铁的说道。

  “鲁肃榻上策有一言说的极好,那就是‘北方诚多务也’。从建安五年到建安二十四年,留给孙权刘备这种人在南方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年。”

  “北方由于战乱天灾人祸,其势稍稍弱于南方,这是迄今为止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二十年过去了,刘备孙权二者未能合二为一,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让朕来看,天命实在不在他们一边!”

  “辛卿!”曹睿看向辛毗:“卿在先帝南下亲征吴国之时,是如何劝谏的?”

首节 上一节 114/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