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25节

  现在九卿中的太仆和大司农,这两个位置都有空缺。

  但皇帝对司马芝不褒不贬,这个态度就很是琢磨不透了。该举荐司马芝吗?还是举荐另外的其他人选?

  谨慎为要!

  司马懿想了片刻,拱手说道:“陛下,臣向朝廷推荐四名贤才。兖州刺史王昶、中护军桓范、河南尹司马芝、广平太守卢毓。”

  司马懿同时一连串的推荐了四个人?

  殿中群臣的目光纷纷看向司马懿的脑后,曹真、华歆都只推荐一人,为何到你这就报菜名一般、连着推荐四人了?

  曹睿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

  曹睿耐着性子问道:“司空为何推荐了四个人选呢?难道想让朕用四名大臣来共同主导此事吗?”

  司马懿不慌不忙,拱手答道:“回陛下,修律之事乃国之大事,臣也是为朝廷考虑、从而谨慎推荐人选罢了。”

  “臣方才推荐的这四人里面,各自都有擅长的优点,都可以为朝廷所用。”

  王昶、桓范、司马芝、卢毓。

  曹睿笑了一声,随即问道:“那好,司空来为朕和百官说说,为何认为这四人都可以担此重任?”

  司马懿清了清嗓子,拱手答道:“臣认为,修律一事极为繁复重要,既需要懂刑名律法之人、还需编纂文学之才、也需懂得实务之人。”

  “王昶、司马芝精通实务,桓范曾与刘劭一同编纂《皇览》,卢毓擅长刑名律令。这四人,臣认为都是大魏的俊才,可以重任。”

  曹睿此时只觉得有趣。

  你司马司空将四人并列,难道我就猜不到你的意思了吗?

  王昶曾经在曹丕的太子府中任职,在司马懿去相府后接了太子中庶子一职。

  卢毓曾在相府的西曹任职、曾做过司马懿的下属。

  司马芝不必说,是司马懿的族弟,也是司马懿的亲信之人。

  唯独一个桓范……目前曹睿还不知他与司马懿有何联系,或许是报上来充数用的?

  不过有一点司马懿没有说谎,这四名两千石都是国家贤才、也都是有能力的,无非看皇帝自己选谁用谁了。

  曹睿笑着说道:“桓范与司马芝都在洛中,刘劭、卢毓、王昶三人都在任上。”

  “既然司空推荐了这四人,那么连带太尉推荐的刘劭,一并召到洛阳来吧,朕要亲自与他们聊一聊。”

  司马懿拱手:“陛下圣明,此事理应谨慎为好。”

  曹睿想了几瞬后又看向了刘放:“对了,刘中书,稍后遣快马追上王司徒,将今日朝中之事说与他听,看看王司徒有无人选推荐。”

  刘放拱手应允。

  曹睿扫视了一圈,随即缓缓说道:“朕要设立崇文观一事,诸卿或多或少也听到一些了吧?”

  “后天,朕要亲至崇文观,以示朕的‘尊儒贵学’之意。”

  “在场诸卿若知晓有文采出众之人、或者你们自己就有锦绣文章的,皆可推荐入崇文观。”

  “遵旨。”殿中群臣纷纷应承道。

  ……

  傍晚,司空府中。

  司马芝颇为不解的问道:“兄长为何今日在朝中向陛下推荐于我?上月曹洪一事,恐怕陛下已经对我心有不满了。”

  “陛下没你想的那般小气。”司马懿摇头说道:“即使陛下说你做的不对,不还是对你没有任何惩罚吗?不教而诛,这种事情陛下是不做的。”

  “况且……子华知道现在太仆和大司农,这两个九卿的位子都空缺着吗?”

  司马芝点头:“当然知道!这和修律有什么关系?”

  司马懿说道:“修律一事非同小可,朝中诸多大臣、各州郡的刺史、太守,都可能有事要与他们征询。主持修律一事的人,若没个九卿的位子,如何能将此事牵起头来?”

  “兄长的意思是?”司马芝瞪大了眼睛:“欲要推荐我为九卿?”

  司马懿盯着司马芝看了半晌,随即说道:“子华不要胆怯。我都做到三公了,你司马子华做个九卿又如何呢?”

  不过司马芝也不是鲁钝之人,几乎立刻反应过来、兄长给自己喂的大饼很难吃下:“那兄长为何又要举荐王昶、卢毓、桓范呢?”

  司马懿瞥了司马芝一眼:“若只举荐你一人,难道陛下不会疑我?”

  “而且这三人里,卢毓确实善刑名、桓范擅长编纂、王昶精通庶务。你们四人中若有一人能中,那么对你对我都不是件坏事。”

  “只不过,”司马懿捋了捋胡须:“听说陛下在陈留时,曾经与刘劭谈了半日,并且对刘劭颇为认可。”

第187章 孙权请和

  朝会是上午举行的,王朗也是上午走的。

  快马出洛阳向东驶出之后,天黑之后就回返到了洛阳,皇帝也在第二日清晨看到了结果。

  “王司徒怎么说?他推荐什么人选?”曹睿好奇的看着刚从外面走进来的刘放。

  “禀陛下,”刘放拱手说道:“王司徒向朝廷自荐。”

  曹睿叹了口气:“朕今日见到王司徒,才知道什么是当仁不让啊!”

  “刘卿,你以为此事应当选谁?用王司徒、还是近日朝堂上推荐之人?”

  刘放想了片刻后说道:“禀陛下,臣认为修律一事其实不难,无非是繁琐而已。”

  “修律一事作为太和元年、朝廷第一件着重要做一事,显然是一项极为不错的政绩。而修律又不是像作战一般,成与不成泾渭分明的事情。”

  “无非就是修的好一些、修的没那么好,这两种结果罢了。”

  曹睿皱眉说道:“刘卿的意思是说,就看朕想把这个功劳给谁了?”

  “正是。”刘放恭敬答道。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曹睿轻轻颔首:“刘卿且去吧,替朕把西阁东阁都叫来吧。”

  “遵旨,臣告退。”刘放缓缓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曹真、董昭、司马懿、卫臻就纷纷进了书房之内。

  “都坐,都坐。”曹睿眉头微皱的指了指两旁的椅子。

  几人也不犹豫,随即纷纷坐下,目光看向皇帝。

  “两件事情。”曹睿用指尖轻轻敲着桌子。

  “第一件事,孙权上表求和一事。”

  曹睿看向大将军曹真:“大将军,孙权上表是从寿春发到宫内的,大将军来将此事来龙去脉,与其余诸卿说一下吧。”

  曹真点头:“诸位,大魏中军是二月初从皖口回返的,而贾逵在皖口与孙权陆陆续续的对峙,持续到了三月份。”

  “就在上月下旬,孙权遣使送来表文,称欲要与大魏求和,并且问问是否可以遣使到洛阳来。”

  曹睿问道:“朕其实这点有些不明白,孙权若是想要与大魏求和,为何不直接派使臣来?而是先上表探路?”

  沉默了片刻之后,司马懿答道:“陛下,臣以为孙权这是纠结于礼法问题。”

  “孙权在黄初三年反叛大魏之后,在江东设置年号、而且宫殿仪仗都皆违制,显然有篡逆之意。”

  “此番孙权在皖城败后,虽然未有更多消息传来,但臣认为孙权还是要花不少心思来安定内部的。若是孙权与大魏之间的名份未能处理好,恐怕内部有倾覆之危。”

  曹睿回道:“怎么个倾覆之危?”

  司马懿解释道:“陛下,孙权割据一方以为凭借的,无非是占据大江的地利罢了。如今贾逵在皖口,修建船只进入江中也只是早些晚些的事情。”

  “东吴立国之基础不稳,加上此番又丧了这么多军队,若再不抽手回来稳定内部,恐怕有祸起萧墙之内的风险。孙氏之敌可不少啊!”

  曹睿点头说道:“司空说的对!孙权口中所谓的求和,其实只有‘请降’和‘停战’两个选择罢了。”

  “若是请降,则需要奉大魏的‘太和’年号,那么孙权自己的‘黄龙’年号则就不能用了。若是如此,则东吴上下必然人心沮丧。”

  “若是停战,那么还是存在大魏应与不应的问题。停战实际上也需要个名目的。”

  “臣以为此事不用纠结。”董昭插话道:“如今大魏急需休养生息、也不欲短期内再度与东吴用兵。”

  “请降也好、求和也罢,说的都是停战而已。对我大魏目前的国势实在是没有半分影响。甚至从民意上,也影响不了多少。”

  “让孙权使者来洛阳就是了!具体之事可以再议嘛!”

  曹睿看向董昭:“董公是觉得无所谓了?先让孙权派人来?”

  董昭点头。

  曹睿又说道:“朕怎么感觉孙权是在拖时间呢?请降或者求和一事,本应二月就开始了,他硬是三月才遣使到大魏。”

  “若是一来一回,再与使者纠缠些时日,恐怕就要入秋了!”

  “诸卿。”曹睿看向四人:“你们谁能保证孙权在与我们议和的时候,不会遣人偷袭皖口或者襄阳呢?”

  “当年关羽的例子,诸卿都没忘吧?”

  曹真与司马懿对视一眼。

  这种东西谁能忘记呢?大魏吴王做的好差事,为大魏在襄樊解围了!

  曹睿解释道:“孙权既然都割据一方了,以朕之见,他对不对大魏称臣又能如何呢?早晚还不是要平定他?”

  曹真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曹睿摆了摆手:“朕也不是说一定就要这样,还在与诸卿讨论吗!”“朕是想说,如果不议和、也不接受孙权名义上的请降,只是与孙权不接触行不行?”

  曹真皱眉:“即使武帝之时多次与孙权作战,也未有断绝沟通之事出现!只不过是时战时和罢了。”

  曹睿答道:“方才司空不是说了,孙权一定是需要时间来安定内部吗?若是与孙权断绝沟通,东吴的内部会不会更紧张些?”

  司马懿说道:“臣听懂陛下的意思了,但如此做法恐怕效果有限。还不如接受孙权名义上的请降,也同样可以使东吴内部紧张起来。”

  “不沟通也不行……”曹睿思考了半晌,随即问道:“那为何要等孙权的使者来大魏呢?朕遣人去找孙权谈行不行?”

  见四人尽皆疑惑,曹睿解释道:“孙权现在不是应该担忧内部吗?朕遣人去看看,总是可以的吧?”

  “而且孙权遣人来洛阳,使者又能有多大权限、替孙权决定多少事情呢?”

  “但若是朕派人去找孙权,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邀请孙权一起攻蜀、或者威吓孙权一番割地、或者让孙权交岁币。”

  岁币?在场四人一时不解。

  司马懿拱手问道:“敢问陛下,岁币是何意?”

  “所谓岁币,就是让孙权用钱粮来买平安嘛。”曹睿解释道:“朕问司空三个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25/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