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39节

  “最欲请战的魏延、赵云二将,本相已令其二人为先锋和后翼,屯驻在下辨和武兴。”

  “本相与你们一齐守在赤亭,与魏军相持在此、一如九年前的定军山一般!”

  “听清了吗,再在军中言退之人,本相以下皆可处斩以正军法!”

  “遵令!”

  “谨遵丞相号令!”

  诸葛亮此话既出,堂中众将与众府属之臣也纷纷应道。

  此事告一段落,诸葛亮又安排了几件军中屯驻之事的分派后,众将纷纷辞别、往各营去了。

  吴班将吴懿拽住,小声问道:“兄长,你说是不是我等战败之罪、都被马谡与丞相二人担了?”

  “且谨慎些!”吴懿看了看左右,转头骂道:“还未出营,如何说得这些?”

  “不过你方才言语似乎是对的。用人之际,丞相并不愿处罚众将。”

  吴班道:“那倒是要谢谢那马幼常了。此人被贬为哀牢长了?此地我听过,却总是记不得在哪。”

  “哀牢……”吴懿蹙眉想了几瞬,随即恍然般说道:“我想起来了!哀牢县就是古哀牢国之地,后汉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以其地置县。”

  “就在不韦县西边,算是大汉现在最偏僻之地了。”

  “不韦县?”吴班道:“云南郡还是永昌郡来着?”

  “你且读些书吧!”吴懿甩了甩袖子:“不韦县乃是昔日武帝安置吕不韦宗族的地方,乃是永昌郡的郡治。”

  说罢,自顾自的离去了。

  吴班营寨在另一方向,嗤笑了一声、随后转身便走。

  这个哀牢县再远也是大汉之地,待日后回成都之后,遣人给马谡多送些金珠宝货就是了,也算是答谢他抗下了如此多的罪名。

  而这个哀牢县,按照后世的地理分划,应该在中缅边境附近、隔着国界对面就是密支那了。

  也不知这马谡日后,还能有什么造化。

  ……

  典满是二十一日从下辨西返,二十三日上午方才抵达武都。

  虽说早有当日在城中杀出的骑兵、提前一日回了武都,但典满带来的信息依旧让张郃极为重视。

  “这般说来,蜀军又屯驻下辨了?”虽说带出去的两千骑兵伤亡过半,但张郃并未苛责典满,能将军情带回就已是功劳一件。

  若真处置,也是要由大将军曹真过问的。张郃也只是暂时督军为先锋,并不愿意触中军的霉头。

  眼中并无一处山头,但人心之中都是山头。

  武都的军情二十四日午时传至祁山,经过了近半月后,依托祁山堡修建的营垒早已完毕,士卒们已开始在垒筑城墙了。

  “典满在下辨丢了一千多骑?”曹睿皱眉看向曹真:“诸葛亮这是铁了心、要在朕面前守住下辨了?”

  曹真沉默几瞬,随即答道:“当下倒不是下辨一城能不能攻克的问题,而是下辨、河池两城连结,秦州大军与夏侯儒不能合流的问题。”

  随着曹睿的眼神看了过来,曹真连忙补充道:“二月初十从祁山给夏侯儒传信,至今已经十三天了。若按十八日到达、十九日出兵,夏侯儒现在应该刚到郿县。”

  “若现在传讯,应该能在故道县追上其部。”

  郿县、故道县……

  曹睿明白,从祁山传讯至夏侯儒那里,一定要从陇右绕一个大圈子才成,至少也要六、七日时间。

  这就是最致命的问题了。两军分隔东西,并不能及时如臂指使、随心调派,而必须要延迟六、七日的传讯。

  曹睿咬牙说道:“朕既然命夏侯儒全权负责关中军队南下之事,朕就必不疑他!”

  “大将军,将此处军情告知夏侯儒,再让他相机行事。”

  “从祁山到下辨二百八十里,看来我们到下辨之时,夏侯儒应该也到故道了?”

  曹真点头:“如果夏侯儒按期而至,应当能至故道。”

  “那好。”曹睿霍然起身:“诸葛亮既然在下辨等朕,朕这个大魏皇帝也不能不至!”

  “传令!留三千步卒驻守祁山,其余两万五千中军随朕明日一同南下!急令张郃先行开拔,以稳妥为要、勿要用险,等朕的大军从后到来!”

  素知大军内情的曹真出言问道:“陛下,是不是等一等陆逊的消息?”

  “不要等了!”曹睿干脆答道:“不论他在西面有没有进展,朕都是要去下辨的。”

  “既然朕已经将武都郡划至秦州,又岂能半途而废?略阳之时朕都领兵急援,如今不过二百八十里、又待如何?”

  “遵旨!”曹真肃然答道:“臣这就去安排明日进军之事!”

  ……

  随着曹睿亲率两万五千中军从祁山开拔,魏军从祁山到武都、几乎同时都动了起来。

  其实可能看起来有些奇怪。

  魏军起初据守上邽、和诸葛亮所在的祁山隔着两百里遥遥对峙。诸葛亮走后,魏军才进到祁山。

  而此番诸葛亮都已经守在赤亭了,曹睿才下定决心亲自前往武都。颇有些回合制游戏的感觉。

  其实不然。

  昔日曹操统一中原之时,无论河南、河北或者兖州、豫州,城池之间的距离短则二三十里、长则不过五六十里,进军也好、退兵也好,都有足够多的城池可以依托。

  平原水网纵横交错,也有足够多的道路可以进兵。

  而从陇右到汉中之间的广阔地域,山峦密布且荒僻、能供大军进军的道路并不充足。

  加之武都一郡的百姓都已被曹操在昔日迁走,已经几乎在事实上成了无人区,并不需要争夺城池地域来控制百姓。

  这就是这种诡异情况出现的原因了。

  还有另一处地方也与武都相似,那就是淮南。

  同样由于曹操早年间的迁民之举,淮南从庐江郡到广陵郡的广阔地域内、沿江近百里几无人烟。

  魏吴几度交战,无非是在庐江郡争夺六安、皖城,在淮南郡争夺合肥、濡须。而广陵郡几乎没什么值得争夺的地方。

  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荆州了,虽说有文聘所在的江夏与吴军相近,但荆州百姓昔日也被曹操尽数迁过,邓艾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曹操用一个迁民的政策,人为的塑造了西、中、东三个地域的交战规则。

  颇为有趣。

  曹睿率军在二月二十五日开拔,仅仅第二天、刚刚抵达建威之时,就从曹真口中得出了一则让曹睿颇为意外的消息。

  “陆逊在宕昌抓了杨千万、还给朕送过来了?”曹睿扬眉问道:“他何日到的宕昌,又是怎么抓的这个杨千万?”

  曹真笑道:“陆逊派他的长史将杨千万送来了。此人唤作周铎,陛下是否还记得他?”

  “周铎?”曹睿思略再三,略带质疑的开口说道:“朕似乎有一丝印象,是不是淮南战后、朕让大将军给陆逊分派的那个人?”

  “朕好像记得,正是朱盖当时派此人在战场上入陆逊营中为使者,还丢了一匹马是不是?”

  “正是,正是。”曹真点头道:“此人正候在帐外。”

  曹睿笑道:“那好,就宣这个周铎进来。”

第314章 意外之得(补周六)

  这是周铎第一次被皇帝接见。

  昔日右将军朱盖军中一小小参军,今日得以当面向皇帝奏对,期间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而已。

  命运的风、总是将人吹到自己都想不到的地方。

  虽说周铎有些紧张,但还是表现得体、将陆逊自洛门出发至今的诸多事情,简明扼要的陈述了出来。

  “这般说来,陆逊二十八日从洛门进军,率羌骑每日行军八十里、二月初二就到了临洮?”曹睿转头看向曹真:“怎么行军如此之速?”

  曹真组织了一下语言:“禀陛下,臣曾多次在雍凉征讨过羌人、对羌人的习性还是颇为了解的。”

  “若组织有度之时,羌人轻骑依托马速本就来去如风,昔日故夏侯征西讨凉州之时,曾有羌人一日夜逃了近一百八十里。”

  曹睿笑道:“这倒是比中军还快了。”

  曹真点头:“若羌人群龙无首、如散沙般盲目聚于一齐的话,进军二十里、三十里也是有过的。”

  曹睿感慨道:“汉人与羌人之间并非在于个人之差异,而在于能否进退有度、组织得当了。”

  “初二到了临洮,初五进发到宕昌,为何十五日才擒了杨千万?”

  周铎拱手答道:“禀陛下,陆将军初到宕昌之时,杨千万在宕昌并无防备,仓促之下被陆将军率军所围。”

  “陆将军围了五日,方才将杨千万劝降成功。但此人假意投降之后,又借着从周边各处收拢部众的机会,意图趁我军不备而偷袭。”

  “如此才又被陆将军所擒,并且在宕昌的白马氐中、选了杨千万之弟杨超领其部众之后,才派臣将杨千万送至陛下行在。”

  曹睿轻哼一声:“降而复叛,本该杀之以儆效尤的。不过朕听你说,陆逊选了杨千万之弟?看来这个杨家在白马氐中颇有威望了?”

  周铎拱了拱手:“其种落不过两万人,土地贫瘠民智未开,杨千万一家累代管辖其部罢了。陆将军选了杨超,也是因为这二人表面上并不和睦。”

  “些许氐人罢了,尚且不如羌人老实。”曹睿看向曹真:“大将军去见这个杨千万吧,是生是死朕并不关心,由你处置吧。”

  曹真拱手:“臣知晓了。稍后臣就命人先将其迁至上邽软禁起来,且看之后能否有些用处。”

  “均可。”曹睿点头,随即看向周铎:“陆逊何时进军沓中?他与你怎么说的?”

  “禀陛下。”周铎答道:“此时陆将军应该已经在沓中了。陆将军此前与臣说,他将让杨超驱五千白马氐为前部往攻沓中。”

  曹睿目视司马懿,司马懿答道:“若依周长史所论,陆逊现在能到沓中的话,应该此时已经能控住沓中的羌人宕蕈部了。”

  “以羌兵攻羌人,似乎更为容易些。”

  “沓中之后……武街?”曹睿先看向司马懿、又看向曹真。

  “不错,正是武街!”曹真答道:“从沓中沿羌水向东南顺流而下,可至武街!”

  “武街乃通会之地。从武都、下辨二城向西南进发,亦有道路可至武街。”

  司马懿也插话答道:“武街在手,再向南用兵就是阴平县。”

  曹睿点头道:“阴平再南,可就是梓潼郡的白水、剑阁了!”

  三人对视片刻,尽皆失笑。

  曹睿笑过之后顿了一顿,方才说道:“朕却没想过陆逊从临洮进兵沓中,竟然如此之速。莫非其人统领羌兵实有天赋?”

  “恐怕不是羌兵强,而是宕昌、沓中这两处羌氐太弱了。”司马懿说道:“此前诸葛亮邀这两部出兵,每部出兵不过五千之数。”

首节 上一节 239/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