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6节

  “都坐下。”朱厚熜再次开口,“不要看那么多人叫他老祖宗,在这里他就是奴婢,你们才是我大明朝的肱骨之臣。让他盛。”

  严嵩、徐阶这才又轻轻坐下了,没有坐实,屁股只挨着锦凳前半部分的凳面。

  与其说是坐,更像是在蹲马步。

  高拱、严世蕃、张居正有样学样,“坐”了下来。

  吕芳依次给所有人盛上了粥。

  接着。

  吕芳又拿出了个碟子,走到宫女身前,从所擎的碟子里都夹出一块酱菜,低下头吃掉了。

  再去取严嵩的碟子时,没遇到什么阻拦,吕芳迅速给分了酱菜,端上了小桌。

  等到给张居正端酱菜上桌,宫女的八碟酱菜正好空空如也,躬身退了出去。

  后知后觉的严嵩、徐阶等五人,从后脊梁根涌上一股寒意,这分的何止是酱菜,分明是大明江山。

  取的是天下,分的是江山。

  严嵩不敢动。

  徐阶更不敢动。

  高拱、严世蕃、张居正一动不动,仿佛连呼吸都没有了。

  “阁老,不够吃吗?”吕芳望着严嵩,笑得很诚挚。

  严嵩身体一颤。

  碗里的粥吃了吗?就说不够吃的话?

  吕芳还嫌不够,继续道:“但宫里没有更大的这样的碗了,要不,就以此鼎为碗?这样的鼎,宫里有九个。”

  古有张晏曰,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师古曰,五鼎烹之,谓被镬烹之诛也。

  这便是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

  内阁虽掌中枢,但连诸侯都不是,连五鼎都不能用,又何况是九鼎。

  严嵩跪了下去,“臣不敢。”

  徐、高、严、张紧随其后,“臣等不敢。”

  “吕芳。”朱厚熜声调转冷。

  吕芳露出应有的惶恐,低声答道:“奴婢在。”

  “你这奴婢,连伺候人都不行了,还有什么用?”

  “奴婢该死!”

  吕芳转望向严嵩等人,叩首道:“请阁老们用膳。”

  自皇上搬入西苑以来,司礼监,就一直以皇上化身自居,近日里,司礼监遭逢巨大变故,大不如从前,但身上多少残有几分圣光。

  这一跪。

  所有人心肝俱颤。

  那个“请”字,似乎有了无上伟力,严嵩扶着锦凳慢慢爬了起来,拿起了碗里的勺,不顾热烫舀了半勺送到嘴里。

  徐阶四人也爬了起来,这寒冷的天,却出了一身汗,拿起勺子,一口接一口往嘴里送粥。

  一阵子,所有人面前的那碗粥都见了底,八宝酱菜却一筷子没有动。

  鼎里的粥可多着呢,但八宝酱菜可就这么多。

  不能动,也不敢动。

  吕芳又要接着拿起严嵩那只碗,严嵩伸出手盖住了碗,转望向朱厚熜,“启禀皇上,臣够了!”

  “启禀皇上,臣等够了!”

第20章 剿灭倭寇,杀倭赏银!

  是够了。

  不是饱了。

  这天下,这江山。

  任文臣武将胡作非为的时代结束了。

  朱厚熜望着严嵩、徐阶、高拱、严世蕃、张居正好一会儿,想从他们的眼里望出他们的心思。

  但朱厚熜没有看透人心的本领,在个个忠心的面容下,孰忠孰奸,实在分不清。

  或许,有的人现在是忠心的,但往后就又不忠了。

  有的人可能忠的是大明朝,有的人可能忠的是自己。

  这些人中,有谁忠的是他这个大明朝皇帝陛下?

  朱厚熜猜不透,索性就不猜了,发出最后警告道:“都记清自己吃了多少,别撑着。”

  所有人几乎同时大声答道:“是。”

  “高拱、张居正是朕诏过来的,而严阁老、徐阁老,还有严世蕃,你们有什么事陈奏?”朱厚熜打完了哑谜,直接开门见山。

  严嵩略微调整了心绪,十分诚恳说道:“回皇上,此事与张居正有关。”

  张居正一愕,立刻下意识地望向严嵩、徐阶。

  随着严党、清流合流,朝廷文武正式回归“大团结”,整个文官集团目前最要紧的事,就是争取考成法的稽查、考核权。

  张居正自问没和徐阶有过什么商议,就更别提和严嵩有什么商议了。

  一晚上、一早上不见,到底内阁首辅、内阁次辅有什么商议,能让两派合流后的第一件陈奏事,就和他张居正扯上关系?

  严嵩徐徐说道:“张居正说,只要海面的商路畅通,我大明朝的商船能把货物运到波斯印度一带,每年就可以开源一千万两纹银以上。”

  闻言。

  张居正显然有点激动,在原地尽力平静心态。

  十多年了,朝廷总算在御前正式提出了他改变大明朝第一步主张。

  治大国如烹小鲜,当家无非是节流开源两途,节流难以富国强兵,但开源却可以。

  “而想重新打通海面货商之路,海面要靖,倭寇要剿,这些,无不要以兵部着眼,臣等以为,该给闽浙增加军饷,让胡宗宪募充军队,建造战船。”严嵩又道。

  张居正再也忍不住,嘴角勾勒起了笑意,虽然严嵩在奏对中,只提及了亲近的浙江总督胡宗宪,而没提到戚继光、俞大猷,但抗倭事能完成,其他都不重要。

  况且,没了严党、清流之分,胡宗宪在御前留名就留名吧。

  “内阁以为该增加闽浙多少军饷?”朱厚熜问道。

  不论严嵩、徐阶是公心,还是私心,倭寇一定是要剿灭的。

  前世今生的仇恨,非荡平倭人才能消解。

  增加军饷的数目,是在来玉熙宫的轿子上,严嵩就与徐阶商量好的,接道:“皇上,至少九百万两纹银。”

  六百万两纹银建战船。

  三百万两纹银招募军队。

  没了严党、清流的互相掣肘,严嵩和徐阶都认为,这些银子全花到实处,能把倭寇打回老家去。

  不过。

  近千万两纹银的军饷开支,是大明朝开国以来头一回,严嵩、徐阶没想过皇上真的会照单允准。

  按照严、徐二人的估计,能有个六百万两纹银落到东南,胡宗宪就能扫平海面,恢复到嘉靖十几年前海面货商通畅的地步。

  《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严嵩、徐阶的小伎俩,是不加掩饰的,大殿里的人都明白。

  “照准!”

  圣音传来。

  所有人一愣。

  皇上不吝啬了?

  紧接着严嵩、徐阶、严世蕃、张居正就有点难受,因为他们意识到,皇上的突然大方,闽浙增加的军饷,很可能来自他们刚献上的银两。

  朱厚熜似乎想让四人更难受,接着道:“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凡斩倭寇一人,朝廷赏现银二十两,上不封顶!”

  现银。

  上不封顶。

  六个字一出。

  所有的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斩首奖赏,从太祖高皇帝时就有,这是为了鼓舞士气,竭力斩杀异族军队。

  在众多异族军队中,斩首草原骑兵的奖赏,永远是最高的。

  斩首一个草原骑兵,就能获得赏银二十两,且官升一级。

  但是,草原骑兵对大明军队始终是最危险的存在,在战斗中,明军和草原骑兵的战损比例往往悬殊。

  而且,草原有草原的规矩,如果在战场上救下同伴,可获得同伴一半的战获。

  如果在战场上能够抢回同伴的尸体,那么会获得同伴所有的战获。

  这个规矩使得草原骑兵在战场上奋勇抵抗,即使同伴已经战死,也不愿将同伴的尸体留给明军。

  草原骑兵的人头赏银,一直是明军最难赚到的。

  即便真的能赚到,朝廷的拖欠,各级将领层层剥削,等落到士兵的手里,恐怕连二两银子都没有。

  所以,在绝大多数时候,明军对草原骑兵的赏银并不热衷,连带着对草原骑兵的抵抗心思都较弱。

  而斩杀倭寇,是明军中的一种较低奖赏,斩首倭寇一人,只可获得赏银十五两。

首节 上一节 16/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娘子,请息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