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77节

  李治拱手作揖道。

  李世民想了想,把案几上的一份文书,拿给李治。

  “稚奴且看看,这是你大兄在辽东的新政,对官职的一些安排。”

  听到是太子新政,李治心头一跳,赶忙接过查看起来。

  这般一看,看得是心惊胆颤,更被太子的想法所折服,情不自禁的一直往下看去。

  作为皇嫡子,李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站在皇室这边来考虑问题。

  文书中对于官员权力拆分的观点,让李治觉得很有见解。

  下意识的,就认为这个制度,比现在大唐的还要好。

  “不错吧?”

  李世民看着李治沉浸的神态问道。

  李治下意识回道:“妙啊,妙啊。”

  刚说完,就反应过来,连忙解释:“父皇,我.”

  这可是太子新政,他这么称赞太子新政,要父皇如何作想?

  李世民摆摆手:“朕可不是腐朽固执之人,对于太子新政,朕较为看好。”

  “且有意在大唐国内,也按照太子新政实行。”

  “只是大唐跟辽东有所不同,自然不能是生搬硬套,应是有所修改支出。”

  “稚奴你且好好看看,可是有什么见解。”

  李世民是个听劝的君主,毕竟魏征那么劝谏都能受下来,到了太子这里,在最开始的新政气愤过后,冷静下来思考,便觉得太子分化地方县令权力这个办法,其实是很不错的。

  权大腐败,这是在任何朝代都无法根治的弊端,毕竟这个天下,是官在管人。

  而太子的分权方式,只是从纸面上看,可以有效的对县令的权力进行分化,从而达到县城之内,三权鼎立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县令县尉县丞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腐败问题的出现。

  曾经县令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现在则是三个人,贪腐的难度提高。

  况且,刑部跟大理寺单独成套的体系,使得县令,县尉,县丞形成了矛盾冲突,各有利益,很难说完全搞在一起。

  最为主要的是,这样的权力架构,毫无疑问使得朝廷的权力加强,皇权影响加大。

  唯一付出的是,更多的官职,更多的俸禄。

  但偏偏,太子这边的煤炭厂,给李世民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又从根本上把俸禄的问题解决了。

  自然而然的,李世民就想把太子在辽东的新政,在大唐这边进行沿用。

  然而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模仿太子新政的事情,不能是由李世民自己提出来。

  他若提出,这像个什么样子。

  岂非是承认太子新政了。

  朕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是以李世民突发奇想,想到了李治这里。

  如果是李治提出来,这就不同了。

  李治显然是没能体会到父皇话里的深意。

  想了会后,迟疑道:“大兄的很好,我我觉得好。”

  历史上的李治,在定为太子后,李世民费尽心思去培养他,还给写下帝范。

  这个时候的李治,虽是有天赋,但在帝王术这块,并不熟悉。

  所谓帝王术,不仅仅是权衡之道,包括对政治制度的了解。

  李治这才刚看完大兄的政治改革,李世民要他一下子说出来什么见解,属实是有些为难了。

  不过李世民也并未是真的想他说出多少见解来。

  “你回去仔细想想,明日朝会时,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李世民也没有太过于转弯抹角,直接就给点明了。

  李治还有些迷糊,但既然是父皇说了,自然就应了下来。

  事情结束后,李治告退。

  李世民看着李治的背影,微微摇头。

  心中下意识的将太子跟李治进行对比。

  人啊,就怕比。

  一比起来,差距就太大了。

  太子都在辽东实行新政了,可稚奴这边,却连新政的利弊都看不明白。

  青雀那边,大概也是如此吧。

  比来比去,最好的继承人人选,还是太子。

  只是太子太过优秀,优秀到他这个老子都有些驾驭不住。

  ——

  按照惯例,李治自然不会直接出宫。

  而是来到了他跟武曌越好的地方。

  并非是同一个地方。

  每次进宫,李治都会早跟媚娘那边的婢女春雪传信。

  新的地点,一般都是媚娘来定,毕竟媚娘长期在宫中,更为熟悉情况。

  

  而春雪在这个时候,都会静静等待李治出来,然后领路前往。

  某个宫殿里。

  武曌已经等候多时。

  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就会在此提前等候,在李治到来时候,就在香炉里插上一炷香。

  时隔多日不见,李治再见到媚娘,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情不自禁的拉住媚娘的手。

  人嘛,终归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武曌也没有甩开,四手紧握。

  片刻温存,李治这才说起今日的事情来。

  便也把文书拿给武曌看。

  武曌快速看完,心中惊叹,问道:“陛下是说,让你把见解,于明日朝廷上讲出来?”

  李治有些郁闷的点头道:“是啊,不知父皇为何要这般做。”

  “往前这些事,也不会落在我头上。”

  “大兄在辽东的新政,这叫我如何提出见解嘛,说好也不是,说坏也不是,真是让我好生为难。”

  “前些日子,四哥找我吃酒,就特意嘱咐于我,关于夺嫡之事,不得与他为难。”

  “若是我为太子叫好,消息传到四哥那边,定然是觉得我在帮着大兄。”

  “可父皇这意思,似又有支持大兄之意。”

  “媚娘可有什么两全之策?”

  李治对于太子新政,是提不出什么见解,但他知道,魏王那边肯定会有想法。

  如今夺嫡之争,最难的就是怎么脱开身。

  不被魏王牵扯进去。

  往前长安城里,魏王跟太子斗,顾不上他。

  现在太子不在长安,就很容易被盯着了。

  武曌仔细的想了想,说道:“不管你如何去说,只要在朝廷上说起此事,则必然会让魏王觉得,你有支持太子的想法。”

  “既是这样,不若是你现在就前往魏王府,把陛下的交代,一五一十的告诉魏王。”

  “如此魏王的疑虑就能彻底打消,况且魏王也不可能说,让你违背陛下的命令。”

  武曌的想法,顿时让李治眼前一亮。

  忍不住抱住武曌欢喜道:“媚娘,你可真是我的女诸葛。”

  一炷香后。

  李治连忙匆匆前往魏王府。

  魏王府中。

  热气冲天。

  只是到门口,都能感觉到比周边都要暖和些。

  李泰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在这次东征回来后,私库丰盈的李世民,对李泰进行了大笔赏赐。

  虽说李泰因为五姓七望的支持,并不缺少钱财,但父皇的赏赐,更多的是代表态度。

  除了钱财等基本赏赐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煤炭。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煤炭这东西,几乎没有成本,自然随手就是数千斤的赐给魏王府。

  还不是一次两次送,而是隔三差五的送。

  上万斤煤炭,这让李泰一个冬天能用完?

  延康坊的百姓可就得了好处了。

首节 上一节 37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