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727节

  行军打仗,地理真的太重要了。

  他之前一直在河南、河北征战,初入并州之时,简直惊呆了——在平原上生活了半辈子的人,见到如此破碎、艰险的地形,惊讶是正常的,一如他以前去过的弘农。

  从平原作战转入山区作战,以往的思路要变一变了。

  他在尝试着进行改变。

  “在此筑垒留兵,监视濩泽、端氏方向,大军回高都就食。”听完之后,唐剑做出了决定。

  通过乌岭南道西进,风险巨大,补给困难,需要从河南、河北调集二十万以上的壮丁帮着转运粮草,这个决定不是他能做的,只能先回去了。

  说白了,如果决意通过乌岭道西进,那么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从规模上来说,要有灭国之战的资粮、人员,否则不行。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其实大部分是后勤保障人员罢了,真正的战兵可能就几万人。

  如果真是四十万作战人员,赵国所有壮丁健妇派过来都保障不了后勤。

  地形、粮草,这两样对战争的限制太大了。

  ******

  还真被唐剑的幕僚们说中了,刘聪此刻在北道。

  更准确地说,在平阳郡襄陵县以东。

  运城盆地不缺粮,但问题是运不到东面去——实际上可以运,但损耗大,看你舍不舍得了。

  这就是地形带来的问题。

  有时候从国家整体来看,粮草丰裕,但具体到某一处,可能粮食匮乏,因为别处的粮食运过来代价太大——即便到了后世,国家依然在各地大修粮库,原因就是调运成本太高。

  刘雅在河内与邵勋激战,平阳朝廷的支持十分有限。

  精锐兵马、粮草器械很难大批量运过去,只能淤积在本地,盖因中间存在着连绵不绝的山脉,要出轵关(太行八陉之一)才能够得着河内,路途损耗较大,成本极高。

  本地兵,用本地资粮,在本地作战,这就是很多时候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

  君主当然知道这样可能导致地方割据,但世间事不外乎成本二字,能怎么办呢?

  河东、平阳、冯翊之富庶,即便与河南相比,都不落下风,但你用不到河内、上党这边,也是白费。

  刘聪不是傻子,他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花费大代价给晋阳运了二十万斛粮后,便停了下来,开始构筑乌岭防线。

  重点是北道,这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陛下。”汝阴王刘景见得刘聪车驾,立刻行礼。

  刘聪下了乘舆,面色有些灰败,只问道:“关塞如何?”

  “皆已遣兵屯粮,以待邵贼。”刘景答道。

  刘聪沉默不语,只看着茫茫群山,许久之后,方才说道:“若让邵贼过乌岭,则突入地势平坦之汾水谷地,再难相制。”

  “陛下且放宽心。”刘景说道:“河内、上党残破,邵贼兵粮不济,难越乌岭。”

  这倒是实话。

  在并州这片山区作战,有相对富庶的平阳、河东、冯翊三郡支援,邵勋在粮草方面处于下风,除非他从河南、河北调集几十万人,不计代价转运粮草,但他现在也没这个实力。

  但刘聪还是有些沮丧。

  不知不觉,让人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说河北的丢失是正常的,鞭长莫及的话,那么河内、上党的丢失就比较致命了,因为这让平阳丢失了外围屏障,轵关、乌岭关、刁黄岭、丹朱岭等地直接暴露在了邵勋的兵锋之下,再无外围缓冲地带了。

  这些险要关塞一破,邵勋便直入平坦的河谷,朝廷再无地利。

  “邵贼亲征,朕焉能不亲征?”刘聪叹道:“让太子不要回来了,继续在长安镇抚。河东、平阳、西河这一片,朕亲自料理。”

  刘景亦看着连绵不绝的山岭。

  其实,邵贼过不来,他们也过不去。

  太行之险,已然是双方共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若朝廷出兵攻邵贼,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乌岭、太行之险,非常困难。

  这同时也意味着大汉失去了骚扰邵贼核心腹地的能力。

  从今往后,大汉可能就要变成一个纯粹的关西政权了,以弘农、河东、平阳、西河、晋阳等地为外围屏障,拱卫长安。

  或许这也不错吧。

  这种地形,进攻方消耗极大,防守方消耗较小,正适合迁都后双方的国力变化。

  “追封刘雅为齐王。”刘聪对跟在身后的侍臣们说道:“录其一子至太子身侧听用。”

  ******

  十月十三日,邵勋进抵高都,面对面听取了唐剑的汇报。

  “末将已遣沮渠崇率轻骑北上。”唐剑小心翼翼地说道。

  “无需如此小心。”邵勋温和地说道:“你初入上党,便想着进取,有这份心很不错。乌岭南道,谁都没去过,光看书籍载录做不得数。今既知其险,便算了吧,看看北道能不能走。”

  南道通晋城盆地的高都县,北道通长治盆地的长子县(今长子),前者是小道、险道、年久失修,后者同样是险道,但维护得还不错,毕竟是主干道。

  但走北道有個前提,得先攻占丹朱岭天险,进入长治盆地。

  “既得上党,复望平阳,此非得陇望蜀焉?”邵勋拍了拍唐剑的肩膀,笑道:“我不贪心。此战目标便是与匈奴共太行之险,今已做到,余下的都是赚的。”

  “末将愿提兵北上,攻泫氏、丹朱岭。”唐剑立刻请命。

  邵勋轻轻摇了摇头,道:“我已令金正率部北上。值此之际,正需要他勇猛精进的打法。”

  唐剑躬身应是。

  梁公的意思很明白了,金正打法大开大合,能缩短战斗时间,而今最缺的就是时间。

  河内、上党残破,粮食需要从河南运来,然后通过八十里太行陉抵达高都。

  高都向北,可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代价大不大?

  说句难听的,运粮成本比匈奴还高。如今不计代价转运,真就是以国力压人,以本伤人。

  眼下已十月中旬了,看这几年的天气,随时可能降下大雪,届时几乎无法转运粮草,确实没留给你多少时间。

  最理想的情况,其实还是恢复上党本地的农牧业,就地提供粮草,而这又需要展开赈灾,会大量挤占军粮。

  如何抉择,真的挺难的。

  人要吃饭,不是英雄气一发,就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的。

  “过些时日——”邵勋看着唐剑,说道:“国中会有委任令下来,你遥领河内太守,镇高都,替我看着点。”

  “明公要走?”唐剑微微有些惊讶。

  “再看吧。”邵勋笑道:“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走。”

  (晚上继续)

第681章 斩将与撤军

  轻骑自泫氏县西侧掠过,看都没看一眼城里的匈奴守军,一路向北,直趋丹朱岭下。

  传闻长平之战就在丹朱岭下爆发,双方舍命搏杀,惨烈无比。

  此战过后,长平依然是各个政权争夺的焦点。

  自南伐北,欲取晋阳,要么走西边运城盆地的冠爵津(雀鼠谷一带),要么走长平,没有第三条路。

  刘曜已经失去了上党最重要的地利天井关,把邵兵放了进来,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力求守住丹朱岭这个界山,挡住邵军。

  如果这里挡不住,上党北半部分无险可守,下一道防线就要到太原国境内了。

  这个认知,邵勋知道,刘曜也知道,于是争夺战就开始了。

  沮渠崇的轻骑并不攻城,而是在山下反复挑衅,截杀信使,驱逐斥候,让守泫氏的呼延寔部三千余人归路受到威胁。

  骡子军千余人亦北上至丹朱岭一带,寻找战机。

  刘曜率军自丹朱岭而下,双方战于丹水之畔,沮渠崇败北。

  第二天,又有大量骑兵赶来,其中甚至包括地头蛇刘闰中父子,以及原本没有跟着他们南下,近日才相继投降的羯人、乌桓、匈奴零散部落。

  数千骑直冲而至,与刘曜部反复剿杀。

  十五日,刘曜征发潞县、长子、壶关一带的羯人、乌桓人南下,持续增兵。

  但此番增兵,却不是为了获取胜利,而是将呼延寔部撤回来。

  当天夜里,呼延寔在夜幕掩护之下,拔腿狂奔。

  一边走,一边暗自腹诽中山王过于轻敌了,没料到邵贼亲自北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泫氏县离丹朱岭有五十里之遥,若无骑军相助,想撤回去几无可能。

  而就在呼延寔撤退的当夜,金正率先锋抵达泫氏城外——是的,金正带着约两万步骑北上,但他自己兼任先锋,只能说极具个人特色。

  “不要停!”金正看着气喘吁吁的军士们,道:“右营的人随我北上,要快。薄将军,你自领骑军,遮护左右。段将军,你带人在前头开路。”

  “遵命。”薄盛、段叔军二人对视了一眼,齐齐应命。

  此番征汉,玉田镇将段涉复辰也随军了,但入上党之后,他突然发病,不良于行,于是将部众交给了侄子段叔军统领,随金正北上。

  二人领命之后,各自整顿兵马,点起火把,也顾不得夜间行军的不便以及可能造成的伤亡了,急急追袭。

  至后半夜,双方骑兵在旷野中相遇,一番厮杀之后,发现夜里杀的自己人比敌人还多,于是各自脱离接触。

  金正带人急追一夜,天明后远远看到了撤退敌军产生的烟尘。

  双方都跑得气喘吁吁,体力不支,骑兵更是被甩在了身后。

  “有甲者随我上!”金正让人从驮马背上取下盔甲,在亲兵的帮助下穿戴了起来。

  随他北上的两千余人大部未携带铠甲,此时不用多吩咐,箭术好的拿出步弓,在军官带领下抢占道路两侧高地。

  箭术一般的掣出长枪,稍稍恢复体力之后,当道结阵,缓缓推进。

  金正自领二百余人,全副武装,手提刀盾、大斧、长枪、木棓,小步快跑,向前冲去。

  呼延寔似乎也知道这时候不能撒丫子跑路。

  左等右等,见不到己方骑军,便死了心。

首节 上一节 727/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