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133节
这是大部分宾客的想法。
在蔡确、蔡京等身处中枢的人看得还要更清楚一些。
最近官家在推动《四书集注》进入太学,颇有些不遗余力之意,今日到来贺喜赐字,想来是有助推声势之意,倒未必就是对苏允如何。
不过,从某些方面来说,自然也是极为看重苏允,否则官家将苏允的书推进太学,以后苏允却是名声狼藉,这就是给官家自己脸上抹黑了。
官家不能多呆,汴京城虽然不会宵禁,但皇宫有宫禁,赵顼也不能在外多呆,只是喝了几杯酒,又勉励了苏允一番,便回宫去了。
官家一走,蔡确随后也起身告辞离去。
随后胡宗俞、黄履、蔡京兄弟也纷纷告辞离去。
其余官员也紧随其后离去,只留下苏辙章惇这等自家人。
不过苏辙与章惇也没有留多久,毕竟他们在这里,文煌华等人与阿虎等人放不开,也先行离去。
这会儿只剩下文煌华等人,自然是热闹非凡了起来。
文煌华等人今日是又慌张又是兴奋,他们见到了什么?
官家跟当朝宰执都见到了!
就算他们是衙内,但这样的机会也是不多。
阿回阿虎等人更是激动,他们是与有荣焉,文煌华等人与苏允只是同窗,而阿回阿虎他们却是跟苏允的命运紧紧相连。
阿允荣则他们荣,阿允衰则他们堕下地狱。
这个乔迁宴虽然官家、蔡确等大臣去了,但依然是个小范围的宴会,但这個宴会却在不经意间传播了出去,许多官宦人家都知道,汴京出了一个新贵了。
虽然这个新贵现在连进士身份都没有,但他很快什么都会有了。
元丰改制已经差不多要完成了,六部已经改进到位,就剩一个政事堂了。
高瞻远瞩者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一旦政事堂拆解完毕,权力分拆至三省六部之后,三省六部之间的扯皮将会大大增加。
届时宰相的权威将会大大降低,而官家的权威将会大大增加。
在一个具有权威的君主心中有所位置,那以后的升迁还会有什么问题?
此次宴会之后,苏允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份量顿时大大增加。
之前什么诗词大家,什么经义大家,其实跟大家的关系并不大,赛道毕竟不同。
但这会儿官家看重,胡宗俞与黄履为其座师,更有传言说章惇要招他为女婿,身后有这么多的靠山,此子前途广大啊!
所以,宴席结束之后,第二天开始,竟是有许多人家派了管家下人纷纷送了礼物过来,说是不知道苏大家昨日乔迁,因此竟是过错,今日听说,赶紧补送一份礼品过来,希望苏大家不要介意云云。
而且这些礼物竟是颇为贵重。
再看看这些送礼物的人家,也与苏允没有什么往来。
阿回赶紧将这些事情告知苏允,苏允亦是将这些事情告知苏辙与章惇。
章惇笑道:“无妨,收下便是,下次他们府上有什么喜事,记得补上一份便是了。
他们就是跟你表达一下他们的善意,看你前程远大,因此送你点礼物,交好你而已,你也不用过于在意。”
苏辙的看法与章惇差不多,只是告诉苏允说这是每个新近崛起的新人都会有的待遇。
当年他们兄弟二人中进士之后,亦是有许多人纷纷示好,什么送礼、请吃饭、想要嫁女儿的比比皆是,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苏允让阿回造好册子,方便以后回礼。
不过他很快便没有时间去管这些东西了,因为殿试很快便要开始了,苏允虽然会试考得不错,但依然要做足准备才行。
他每天都要做一套题,保持一个强度,不然上考场的时候可能会失常的。
若是之前的苏允,苏允可能觉得有一个进士身份便可以了,但已经连着拿了一个解元跟会元,再够一够便是三元及第,这等殊荣,就算是苏允这种咸鱼,依然觉得要努力努力,拿下来再说!
所以,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当你问那些成功的人,说你为什么能够每天保持一个激情,他说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怀揣着梦想,所以奋斗不休。
但实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常是从小做什么事情大部分都会成功,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结果,所以他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而大部分的人的人生是这样的,他们可能是十分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甚至是百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甚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这部分的人是不得不躺平。
苏允现在的情况是,他本来是躺平的,不过是因缘巧合之下,竟是达到如今的成就。
而接下来的一个巨大的里程碑,是属于只要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的东西,那苏允也不可能说我只要一个进士身份就行了。
那是纯傻逼。
第182章 三元及第!
时间进入四月,天气已经暖和了起来。
比起春闱时候的严寒,这会儿的殿试可就舒服多了。
而且,殿试的考试大家明显稍微松弛了一些,毕竟自嘉佑二年开始,殿试便不再黜落。
大宋考生得感谢落榜生张元,张元屡屡不中,唯一一次上了殿试,还被黜落,一怒之下,跑西夏去了,帮着李元昊送了大宋一场好水川大败。
哦,这个落榜生张元,便是那个写出‘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张元。
宋仁宗知道后,知道殿试上黜落对考生的打击太大,于是定下来殿试不黜落的规矩。
不过张元这种玩意他未必就是因为殿试被黜落就去西夏,这种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们不会有什么家国观念的,有奶就是娘,便是如此了。
不过对于大宋考生来说,殿试不黜落,倒还真是个好消息。
所以今日殿试,大家看着比会试时候轻松多了。
考生神情颇为闲适,而考官以及现场检查的主事也没有特别的严苛,因为殿试人少,监考人多,所以倒是不怕有人在现场作弊。
所以整体考试过程之中气氛比会试要轻松多了,苏允也是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考试。
经过解试、会试的磨练,苏允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考试的小能手了,考完试后,苏允觉得这次大约成绩也应该差不了。
殿试人数少,阅卷难度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出结果的时间比解试会试快多了。
解试会试出结果时间大约是一月左右,而殿试只需要十天时间可以发榜。
实际上殿试的阅卷时间估计两三天就出结果了,为什么拖到十天时间才发榜,自然是有诸多考量的。
一是时间宽裕一些不容易出错误,二是排名上可能会涉及一些博弈。
毕竟殿试结果出来了,便会根据排名进行授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殿试是一考定终身。
排名在接下来的官场生涯之中,会一直持续的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在大家家世背景差不多的情况下,排名高的进士的升迁速度,会比排名落后的进士要快一些。
比如说初授官便不一样,起步已经拉开了差距,之后在升迁过程之中亦是有些许差异,或许排名高的进士每次就比你多进步一点点,但长期累积下来,差距便很大了。
官场上的升迁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一個节点,你若是上去了,那便是海阔天空,若是上不去,可能一辈子也就上不去了。
很残酷,但也很真实。
就像一部网文作品来说,三江推荐是个分水岭,你上去了,你的天地就不同了,你若是上不去,以后想要走到三江作品那样的高度,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十倍!
所以,进士的排名是通过博弈之后的结果。
尤其是现在朝内派系复杂,为政者更是需要仔细考量,仔细探查各方关系之后,在保证大家能够得到最低保障之后,才会公布结果。
不然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不过这与苏允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考完试后,他便算是完成任务了,至于之后的事情,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苏允走出考场,看了一下人间四月天,伸了一个懒腰。
终于特么的考完了!
上一辈子的高考,这一辈子的科举,反正他是不想再经历了。
虽说有矫情的人说什么高考那一年是你当时觉得特别辛苦的一年,但在你余生之中想起来,才明白那才是青春……我呸!
特么天天累得跟狗一样,每天都困得眼睛睁不开,压力大得经常睡不着,面如土色一般,你管这叫青春?
这不就跟伱跟一个打工人说,你看看你,天天996,多么的充实,这才是一个人该过的人生……你猜打工人揍不揍你吧?
别人怎么想的苏允不知道,但他反正是不想再参加考试了。
以后就算是有什么制科之类的,那也是打死不考了,累!
嘿嘿,现在殿试不黜落,再怎么着也算是混了个进士出身了,大宋朝只要中了进士就授官,以后也算是有躺平的资格了。
嗯,最好是什么,就是新旧党党争,然后他们都认为自己不纯粹,然后不给自己要职,这样贬谪也轮不到自己,哈,那这生活可就舒服了。
苏允回了家睡了几天,将这一年多的睡眠都给补足了。
苏允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够这么勤奋的。
写三国演义、写《孟子集注》、写《四书章句集注》,中间还在太学上课,准备科举,还搞了个年入几十万贯的生意,搬了一次新家。
哈哈哈,辛劳勤奋的小蜜蜂。
不过苏允的悠闲日子也就这几天,因为苏辙已经开始安排订婚的事宜了。
虽说苏辙说此事无须苏允多操心,但实际上操办起来的时候,哪有不操心的。
宋朝的婚礼十分繁琐。
苏允考完试的第四天,苏辙便开始准备祭祖工作了。
宋朝的礼仪中,若是结婚,须得在婚前祭祖,告知祖宗结婚之事。
苏家祖坟在眉山,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了,但却是可以在这边设灵位告祭。
虽然出门在外,不可能搞得很复杂,但至少也要告祭父母。
苏辙做事比较缜密,不仅制定了苏允父母的灵位,也将苏允往上五代的祖宗牌位都给制作了出来,让苏允请进宅邸之内。
好在这五进宅邸足够大,设置一间小祠堂完全没有问题。
嗯,有先人坐镇,什么魑魅魍魉也不敢作祟。
祭祖之后,便是纳采,纳采之后便是纳币,之后才是请期。
一环扣着一环,十分繁琐。
而这些事情都非得苏允参与不可,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前虽然两家都已经说好了,章若的年纪也大了,但就是一直都没有操办起来,就是因为怕干扰苏允科举的缘故。
现在总算是考完了,这才将此事提上日程。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