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28节

  枢密院自不必多说,这个部门堪称是宋朝最神奇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夺取兵部的权力,后来直接压过兵部,成为独掌兵权的存在。

  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经佐邦治;

  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揭帖升揀、废置兵籍,遣使给降调发更戍兵符;

  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除授。

  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空前膨胀,其主政人员几乎为当时之天官,兵部直接被其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到了宋朝,宋朝有意瓜分兵权,所以在初期,枢密院依旧非常强势,一般能和中书对掌文武二柄,为朝廷政权的两大支柱。

  甚至有战事发生时,皇帝独与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

  因此在宋朝初年,枢密院地位犹在中书之上。

  嗯,枢密使甚至可以参与朝廷一些非军事类政事的决策之中,就说神不神奇。

  而如今虽然枢密院的权力被兵部分走部分,但枢密使依然是朝廷宰执之一,而且排名是仅次于首相次相,通常是位列第三,比参知政事还要高一些。

  对于这样的一个部门,别说他一个经略使,就是章惇这个参知政事,想要去与之理论,也未必就能够占得上风!

  至于兵部现在看起来是势弱,但再势弱也不是他一个地方上的经略使能够招惹的,翰林学士虽然清贵,但你要真打着这名分过去,人家也不会搭理你。

  而历来强势的三衙更是招惹不得。

  宋朝初年,每与外敌作战时,皇帝必定格外重视枢密院,其地位自然超过了中书。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进入,枢密院的专业素养越来越低,在皇帝的心目中,重要性自然越来越弱。

  尤其是澶渊之盟后,文官开始掌握枢密院的支配权,其专业素养更是差到极致,这也变相导致了枢密院开始在与中书的对抗中处于弱势。

  于是三衙便开始冒头了。

  三衙与枢密院不同,枢密院已经渐渐变成了更加偏向文职类的部分,而三衙是更加纯粹的军事部门,大家自然知道,军事类的部门历来强势。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皇帝亲兵卫队扩展为统领全国军旅的“国家正规军”,是直接掌握地方部队的绝对实权部门。

  呵呵,跟这样的部门去要钱,能够要到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最后一个中基层军官,他们便好惹么?

  其实也不好惹,或者说更不好惹。

  别的部门得罪了最多是钱要不到手,但中低层军官可不同,宋朝的军队嚣张跋扈惯了,真要惹恼了他们,他们是真的会兵变的!

  苏允摇了摇头,果然,宋朝军队的问题早就积重难返。

  枢密院、三衙、兵部、地方将领、整个体制、文官……各种问题盘根错节,你老老实实在其中混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一旦你想要推动一下任何事情,这个早就已经癌变的系统会便会予以反击!

  王安石倒是尝试过对军队做改革,在熙宁变法时候搞出来一个置将法,说实话,这置将法是有效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宋边军的实力,但也只是解决了部分的问题而已。

  而这个置将法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这个置将法并不伤害到各个阶层利益,因此这才被执行了下去。

  但若想要像苏允这般对军队做一个彻底的军改,那么所遇到的阻力可就太大太大了!

  祁克勇等人见苏允陷入沉思,不由得心生欣喜:想来苏经略已经是知道其中的困难所在了,这样挺好,不折腾对大家都是好事!

  苏允想了一会,然后让大家回去,他先自己多思考一会。

  不过苏允单独留下了章楶。

  苏允问道:“伯父,这里就咱们两人,咱们就不用那么严肃了,您的才华我是知道的,我岳父跟我说了挺多次,您帮我分析分析,这军改能够改么?”

  章楶闻言摇头道:“此事难于登天!”

  苏允点点头道:“伯父请仔细讲讲。”

  章楶道:“你可曾想过寻你岳丈,让他与跟枢密院、三衙、兵部等部门说情,让他们网开一面,不要扣押鄜延路一路的粮饷,全额发放下来?”

  苏允点点头道:“此事有什么不妥么?”

  章楶点头道:“世上的事情,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你鄜延路要到了全额粮饷,那其他路的会不会觉得有问题?到时候他们也要全额粮饷,到时候你让枢密院他们怎么办?

  所以,他们不会放开这个口子的,无论是谁去,就算是官家,他们也不会放的,至于你要说他们这般做法不合法?

  呵呵,他们贪下的钱未必就是进了私人钱包,你要知道,一线的厢军战斗部队缺粮无马,躺着养膘的禁军啥都不缺,京城上驷院里面养着数万匹战马,却不肯拨给边军一匹,其中缘由是什么,想来你也是明白的。”

  苏允深吸了一口气,嗯,实内虚外政策。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还是防着边军,将好的紧着京城禁军来用,刻意压着边军,生怕边军有不轨之心。

  章楶道:“所以,想要走上层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符合上面人的利益的,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苏允点点头。

  上层走不通,那么军队里的高层将领与中低层将领那点油星拿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反而容易引起众怒,拿了还不如不拿。

  所以,这就意味着想要靠朝廷的钱来进行军改的路子,基本上算是断了!

第284章 财源!!

  从上层获取经费的路子断了,但苏允并没有打算放弃。

  改革从来都是极难的,这一点苏允早就有心理准备,若是简单的话,那宋朝百二十年来为什么还是这般鸟样,还越来越不成样子?

  祁克勇等将领以为苏允这是放弃了军改,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寒风南下,横山地区一夜之间便大雪纷纷,银装素裹。

  颜家堡赶在下雪之前完成了对堡垒的修缮,而且接纳了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这颜家堡不仅没有破败下去,还比之前更加繁华起来。

  颜泽文因为上报情报有功,因此被任命为颜家堡的堡主,而他之前带领着上万百姓横穿横山回来,有数千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也大约是家园已经破败,干脆投入了颜家堡,之后更是陆陆续续有难民来投,因此颜家堡竟是比战前还多了将近万人。

  如今的颜家堡,不仅将原来的堡垒给修缮了起来,还扩建出来一个外城,面积比之前还要大上数倍,已经算得上一个颇大型的堡垒了。

  不过颜泽文最近却是忧心忡忡。

  人多了是好事,但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因为人多了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粮食。

  朝廷是拨付了不少的粮食来让他们建设堡垒所用,但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剩下的粮食,是很难支撑到开春的。

  一想到那颜家堡内将近两万个嗷嗷待哺的嘴巴,颜泽文便再也睡不着觉,看不进去书。

  大宋军队打了大胜仗,抢了西夏不少的土地,这些土地倒是分了不少给颜家堡。

  颜泽文倒是赶在下雪之前组织了民众去种了麦子,但眼前便是要等米下锅,如何能够等到麦子收割的时候?

  颜泽文倒是想过去别的堡垒借粮食,但这个路子也行不通,先不说人家借不借的问题,就说别人有没有的问题。

  大仗之后,大地已经是满目疮痍,别人也没有余粮啊,而且当下这种时候,谁知道啥时候就又打起仗来,谁又敢将粮食外借?

  不过颜泽文倒是不等不靠,冒着大雪,组织了民众开始打猎、挖各种可以吃的根茎、草根之类的东西,虽然说对于两万人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顶不了几天,但能顶几天算几天。

  另外又组织了车队,筹措了资金前去绥德城、延州等地去买粮食,现在这个时候,粮食肯定是没有富余的,不仅少而且贵,但总得买一些回来,不然冬天是真会饿死人的。

  至于钱从哪里来,之前西夏大军溃败的时候,颜泽文听说了此事,便组织了青壮去必经之路伏击,颇是杀了数百党项兵,一个党项兵的人头能够换上数贯钱,竟是攒下来几千贯的钱来,正好可以拿去购买粮食。

  但就是各种方法多管齐下之下,就按照颜泽文的计算,今年这个冬天,依然会很难过!

  便在颜泽文愁得要唱秦腔的时候,颜家堡外来了数百骑兵,还颇让颜家堡紧张了一番,等听说是延州来人,颜泽文赶紧吊了吊篮下去,见到为首的是一个极为英俊帅气的年轻人,顿时心下有些猜测。

  颜泽文赶紧拱手问礼道:“在下颜泽文,忝为颜家堡堡主,请问阁下是?”

  苏允笑道:“颜堡主,某与你也算是有过一段缘分的,费听晟大营一战之中,你应该是见过某的吧?”

  颜泽文顿时一惊道:“您是小苏经略相公?”

  苏允笑了笑道:“正是,今日过来,有要事相商,不知可否进堡内一晤?”

  颜泽文先是惊喜,随即有些为难看了一下苏允身上的骑士,苏允顿时笑道:“就某跟你进去,其余人便在外面。”

  兵不进城,这是这会儿的规矩。

  颜泽文这才放下心来,赶紧朝堡内打招呼,开了一面小门,一边与苏允致歉道:“小苏经略相公,不是学生信不过您,实在是学生身上肩负着堡中两万人的安危,不得不如此谨慎行事。”

  苏允自是不在意,笑道:“这些自不必多说,某都懂。”

  颜泽文将苏允请进堡内,随后请到自己的家中,颜家这一支虽然算是没落,但依然是大户,一个四进合院相当典雅,只是看得出来,院里依然有诸多地方乃是新近修缮的。

  进了里面,家居之类亦是有些简陋,颜泽文有些黯然道:“家祖留下来文书古籍等等被西夏人一卷而空,还好这宅子没有被放火烧掉,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只是到得现在,也着实是家破人亡了。”

  苏允来之前也是听说过颜泽文的事迹,安慰道:“你这一支现在只剩下你一人了,你却是得振作起来,将家风给传下去。”

  颜泽文强笑道:“您说的是,不知道您今日过来,是有什么吩咐,您尽管说,只要我们颜家堡可以做的,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苏允点点头道:“附近的那座狼山你应该知道吧?”

  颜泽文想了想点头道:“知道,距离我们颜家堡大约十里左右路程,那座狼山寸草不生,形如一侧卧苍狼,因此名为狼山。”

  苏允点点头道:“那狼山之所以寸草不生,乃是岩石之中罕有大量的盐分,是为岩盐,某有技术可以将其提炼出来。”

  颜泽文闻言一时间大惊:“岩盐?此盐比之解盐如何?”

  苏允笑道:“比解盐要好得多,我这边有技术可以让这岩盐比青盐还要细腻。”

  颜泽文面露惊喜之色,急迫道:“那小苏相公的意思是?”

  颜泽文十分惊喜。

  这西北其实不缺盐,夏境之内有诸多盐湖产盐,名为青白盐,榷场开启的时候,西北通常不会缺盐,但若是战事一起,榷场一关闭,那西北便会陷入缺盐的境地。

  而朝廷有时候也会禁止青白盐进入宋境,就是为了制裁西夏,这般一来,西北这块自然也要缺盐。

  当然,朝廷也会让商人将解盐运至陕西沿边低价售卖,但商人逐利,又如何会愿意做没有利益之事?

  所以解盐名曰低价,实际上到了民众手上的时候,价格已经昂贵得令人吃不起,所以边民不得不冒着犯法的危险去买青白盐吃。

  所以,若是这岩盐当真可以提炼出来的话,那么便是一个极为可观的财源!

  当然颜家堡不可能占有这狼山,颜家堡自然是争不过苏允这个经略相公的,但小苏经略相公想要煮盐,总是需要人手的吧?

  附近除了颜家堡有这么多人,又哪里去去寻这么多人来煮盐?

  颜家堡若是能够将这个差事揽下来,其他的先不说,就光是挣点工钱,也足够颜家堡上下两万人吃喝不愁了!

  苏允笑着点头道:“鄜延路军如今缺乏进项,某想要开山煮盐,需要大量的人手,因此想要借颜家堡的人手一用。

  却是先与颜堡主说一声,我们鄜延路军讲究的是军民鱼水情,不会以劳役来让你们参与开山煮盐,而是以募工的方式,每日都有工资的。”

  颜泽文闻言更是大喜,若真是这样,那颜家堡的粮食危机就算是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228/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