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85节
两千多人在一起训练的话,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箭矢满天飞,指不定就有倒霉鬼中箭。
苏允找到空的射箭位,然后自己开始尝试着射箭。
苏允试了试弓,有点软,试射了几箭,有点飘,但好在没有脱靶。
此时场中的教习走了过来,问道:“以前学过?”
苏允笑道:“在家乡的时候参加过弓箭社,算是练过,但不精。”
教习点点头,宋代的弩跟甲是违禁品,但弓箭不是,甚至朝廷从上到下都在鼓励射箭。
这是出于国家武力的需要。
西夏与辽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与箭术在战场上的特殊作用,让宋朝愈加重视射箭这项运动,将其作为强化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手段。
甚至为了鼓励民间习练射箭,历任帝王频繁举办阅射活动,率领百官亲临现场观看,甚至亲自下场引弓示范。
去年的时候,朝廷还颁布了《教法格并图像》,对步射执弓、发矢、马射等射术规范,均配有文字说明和图解,与近代的“操典”极其类似。
同时,民间也涌现出众多热爱射箭的群体,特别是以练武习射为主的“弓箭社”,仅河北一带就有近600个、弓箭手3万多人。
入社者需自行置弓一张、箭三十支、刀一口。河北州县近山谷处,民间各有弓箭社及猎射人,习惯便利,与敌人无异。
朝廷鼓励民间习箭,一旦招募兵员,基本上招来就能用弓箭,这样一旦入伍,就基本上可以形成战斗力。
教习道:“你再射几箭我看看。”
苏允立即唰唰几箭射出去,之前几箭让他稍微摸熟这弓的特性,这几箭射出,便十分精准了,唰唰尽皆命中靶心。
教习有些讶异看了看苏允,道:“你这箭术很了不得啊,家中有人从军?”
苏允笑道:“算是吧。”
听那老道的意思,他早些年好像是从过军,好像还参加过三川口之战?
这事儿可能是真的,因为老道教自己的拳脚功夫跟箭术什么的,是有一股比较浓厚的军中风格。
老道是眉山一个小野观的道士,苏允父母算是比较虔诚的道教徒,在世的时候时常供奉这家野观,时常带着年幼的苏允去这观里,因此苏允与老道从小就熟。
苏允看得出来老道不是一般人,毕竟一般人七八十岁了也不可能还登山如履平地的。
苏父苏母去世之后,苏允还是经常去,老道士怜惜苏允幼失祜恃,又感恩苏父苏母多年的供奉,便教苏允一些拳脚功夫,希望能够让他在乡里不受人欺负。
没想到这一教却是不得了,他发现苏允年纪虽小,但悟性惊人,尤其毅力更是惊人,别的五六岁的小孩子贪玩,这苏允却是一心扑在这武学上,这顿时让他有了传衣钵之意。
老道从过军,但从军之前便是某个古老拳派的传人,据老道说,他们的传承叫梅花拳。
苏允没有听说过这个拳派,但据老道说,梅花拳乃是宋代几个被记载进《武经总要》的拳种之一,是颇为厉害的传承。
这个厉害体现在这梅花拳的传承上,据老道说,这梅花拳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周易之理为一体,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
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
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由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
苏允不知道真假,但老道的确是有真功夫的,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虽已经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思路敏捷,能审时度势,颇为不凡。
苏允不知道老道是吹牛逼还是真牛逼,但闲来无事,跟着学了许多年,在离开眉山之前,只要有空都跟着老道练,倒还真是练出来一身功夫。
在眉山做生意的时候,苏允亦是经过一些争斗,与那些竞争对手派来的泼皮无赖干过一次仗,无一败绩,的确是挺好用的。
苏允却是不知道,这梅花拳不仅挺厉害,甚至还传到了后世。
1988年的时候,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与梅花拳弟子燕子杰教授等人合作,对河北、山东、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多次深入调查之后,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
除了练梅花拳外,老道也将军中的一些拳法弓箭刀法什么的也尽皆传给了苏允,说是让苏允多见识一些套路,可以相互借鉴,因此这射箭什么的也学了下来,现在倒是省了一些功夫。
教习又站在旁边观摩了一会,发现苏允箭术精湛,也没有什么好教的,便去指导其他人了。
教习倒是没有说什么不从军浪费了的话,他可不敢这么说话。
太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这会儿的文重武轻,谁敢忽悠这些官宦子弟弃笔从戎的,让人家家长知道,估计他就得丢掉这份工作了。
这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冯谦等人虽然对苏允避而远之,但却是一直在观察苏允,见苏允射箭精准,也不过是心中有些讶异,并无特别的想法。
虽说朝廷都在鼓励习箭,但对他们这些太学生来说,习箭再好,也不过是多拿几个学分,谁又真正能够用到这个东西?
苏允却是玩得挺开心,这玩意未必多有用,但好玩啊,跑跳投射,这是根植在男人基因里的东西。
毕竟在进入农耕社会之前,男人一生成就全在于打猎上,打猎无非就是跑跳投射。
这也是为什么男人特别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这些玩意,无他,就是沉淀在基因里的跑跳投射习惯罢了。
哦,是了,后世的男人要么打球,要么钓鱼,都是因为打不了猎缘故,若是放开打猎,估计很多的运动爱好者都要投身其中了。
苏允自从离开眉山之后,就没有这般痛快的射箭了,平日里闲下来的时候,只能私下里打打拳什么的。
所以其他人都在糊弄着射箭,苏允却是越射越是起劲,若不是还要上课,他能在这里玩一天。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这弓箭对他来说太软了。
出来这一年时间,正是他快速发育的时间,身高上虽然长得不多,但是肌肉跟身体力量却是在快速的增长,这弓别的学子用着大约刚好,他用着就跟玩玩具似的。
射完箭之后,便跟着大流去食堂吃饭。
射箭是一个斋一个斋分开练,但食堂却是整个太学的学生都来这里吃,让苏允真正见识到太学究竟有多少人。
加上教职工,这食堂中容纳了数千人,开有十几二十个窗口供应食物,人头涌动,让苏允有一种回到了当年上大学吃食堂的感觉。
嗯,还得抢。
苏允抢了好几个太学馒头。
太学馒头大名鼎鼎。
去年赵顼视察太学想了解一下学生的饮食,正赶上太学吃馒头,宋神宗尝了以后非常满意说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因馒头受到天子的称赞,太学生回家省亲都会带着太学馒头,“太学馒头”因此名声远扬。
近来外面也有人卖名为太学馒头的,不过都是借名而已。
苏允吃了一下,比外面的好吃,但再好吃也只是包子而已。
哦,是了,太学馒头虽然叫馒头,其实是有馅的,按照后世的叫法,其实应该叫太学包子,不过宋代有馅无馅都叫馒头。
苏允嘿嘿笑了笑,前些时日阿回说在太学附近卖鸡蛋灌饼的摊子赚翻了,一天得卖一二千个。
这太学馒头还算是不错,但也经不住天天吃,总有吃腻的时候嘛,这会儿鸡蛋灌饼就有解腻的作用了。
便在苏允埋头吃太学馒头之时,忽而觉得有大群人排开众人,朝他走来。
苏允愕然抬头,当头一个容貌猥琐的年轻人,走姿轻佻,前呼后拥而来。
“你就是大宋人样子、临江仙题词人、三国演义作者,苏子瞻的侄儿,人称孝义无双的江右苏郎苏允?”
第135章 江东鼠辈!
猥琐的年轻人敲了敲桌子问苏允道。
苏允左右看了一下,道:“你说了那么多人,我这里坐不下。
不过你所说的苏允,我就是,阁下是哪位?”
猥琐年轻人自得一笑,道:“家祖王华阳,在下王殆。”
苏允皱起了眉头道:“王华阳?没有听说过。
你叫王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父母很会起名嘛。”
苏允这话一出,王殆顿时脸色一变,旁边人怒道:“果然是乡下来的小子,王兄家祖乃是当朝宰相,王兄之名殆乃是疑惑之意,字不疑。”
苏允闻言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道:“哦哦,原来如此,原来华阳指的是成都华阳之意,王华阳王华阳,嘿嘿,明白了,多谢兄台指教……”
苏允挠了挠脑袋道:“……不过,这思而不学则殆之殆,不就是疑惑之意么?
哦,是了,取字不疑,那是王兄的父母希望王兄就算是不学,但也要学会不疑,这个好像有点难,不学无术还不疑,有点难,有点难。”
王殆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苏允似乎情商不太行,竟是看不明白王殆等人来意不善,竟是热情招待,道:“诸位都是来吃饭的吧,来来,这边还有空位,大家一起坐。
哎呀,我这人最喜欢交朋友了,我初来乍到,连个说话的朋友都没有,大家愿意跟我做朋友,那可是最好了。
尤其是这位不疑兄,也是我们蜀地的老乡,嘿嘿,那可真好啊。”
众人气势汹汹而来,被苏允这几招连消带打下来,气势竟是一沮。
苏允还不是嘴上招呼,而是上手将王殆拉着往椅子上坐,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去窗口直接抢了一大笼太学馒头过来,砰的一声放在桌子上,把王殆都吓了一跳。
苏允热情道:“来来,大家一起吃,一起吃,我请客我请客,哎呀,真好,真好,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哈!”
王殆脸色有些懵逼,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苏允热情洋溢,伸手从笼里抓出两个包子,塞进王殆的手里,开心道:“快快,老乡,你赶紧吃。”
随即又抓出两个包子,塞进旁边发蒙的年轻人的手中。
苏允又要再分。
“够了!苏允,你不要再装傻充愣了,能够写出临江仙这样绝世好词,以及写出三国演义这样权谋巨著的作者,怎么是这般单纯的模样,你莫是把我们当江东鼠辈来耍的吧?”
一个年轻人气势汹汹道。
江东鼠辈四字一出,顿时有许多人从桌子上站了起来。
这会儿就是就餐高峰期,太学学生没有一半在这里,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江东就是现在的江南地区,江南历来文化荟萃,太学里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江南人,这句江东鼠辈,直接将他们给得罪了。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神色抑郁,但气势不弱,沉声道:“何昌盛,我们江南人可没有得罪你,你这一杠子打翻一船人,你是要跟我们江南人开战么?”
此话一出,刚刚说江东鼠辈的年轻人,也就是何昌盛顿时气势一沮,道:“曾兄,我不是这个意思,而且,江东鼠辈也不是我说的,而是苏允在三国演义里所写,你要怪就怪他好了。”
苏允哈的一笑,道:“何昌盛?是何正臣那小人的儿子吧?
我就说这等构陷人的手段似曾相识啊,就善于寻章摘句啊。
不过你也就是一知半解而已,我是在三国演义里写了江东鼠辈,但这四字却是出自三国志关羽传一文之中,你却直接扣我头上了。
好家伙,你没有你父亲那般好手段啊。”
何昌盛顿时脸色涨红。
那曾兄哼了一声道:“何昌盛,我曾纡不参与你们这些斗争,但你们也别将我们江南人牵扯进去,不然,我必不罢休!”
这会儿王殆终于回过神来了,见到曾纡这般,立马就怒了,道:“曾纡,你爹还在地方窝着呢,你还真当自己是颗葱不是,竟然敢跟我们炸毛!”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