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14节

  如今的态度,则是劝谏新皇要分清楚轻重缓急,朝中政务皆要按照规制流程处理,不能随意任性。

  跟他在这些事情上辩驳,除了自讨苦吃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也正是因为看清了丁谓的用心,所以,赵祯从最初的时候,就没有拿这些事情来做文章。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赵祯压下被丁谓的狂妄挑衅而起的怒意,并没有直接回应他,而是微微侧身,将目光投向了刘娥。

  “大娘娘……”

  既然丁谓不怕他这个皇帝,那么就找他怕的人来治他便是。

  要知道,虽然这次召见众臣是他的主张,但是,毕竟坐在此处的,是他和刘娥二人。

  一众宰执大臣都在现场,刘娥总不至于就这么看著丁谓冒犯官家而无动于衷……

  闹这么大动静,就为了让丁谓来骂赵祯几句胡闹?

  真要是这样,那这些宰执大臣们,恐怕就得反过来好好想想,胡闹的人,到底是赵祯,还是刘娥这个皇太后了……

第15章 竟因此事?

  事实也的确如同赵祯预料的一般。

  感受到赵祯的目光之后,刘娥的眼神也眯了眯,道。

  “吾与官家既召诸位前来,自然是觉得,的确有可再议之处,绝非拿朝廷政务儿戏……丁相公,你失言了!”

  隔著帘子,外头众臣看不到太后和官家的表情。

  但是,单从最后一句话的口气来说,太后显然是对丁谓刚刚的表现不甚满意。

  至于丁谓,听到帘内这般说,他的脸色略显阴沉,并没有应答。

  殿中的气氛有些尴尬,见此状况,一旁的任中正连忙道。

  “太后圣明,臣等自然不敢妄加揣测,只是不知,到底是哪份制书让官家觉得不妥,还请太后和官家明示。”

  中书数人当中,任中正和丁谓素来一党。

  但是二人的性格却不甚相同,丁谓专横跋扈,睚眦必报,任中正的行事作风就平和许多。

  正因如此,往往议事的时候遇到矛盾,都是他来当这个和事佬。

  有了他这么一转圜,殿中的气氛稍松。

  刘娥自然也不会因这般小事对丁谓揪著不放。

  对著旁边的内侍偏了偏头,于是,后者捧著一份制书从帘后转了出来,开始读了起来。

  “门下:为臣之方,罪莫大于怀贰,御邦之道,罚莫先于去邪,朕初绍洪基,用明丕律,惩兹宿恶,以示不私。”

  “……寇准久服显荣,荐登台弼,性惟复戾,志贮奸倾……李迪骤升钧宰,盖出寅缘,极口阿谀,公为党庇……曹玮、周起、王随、王曙、盛度等……伊丑徒干纪之际,属先皇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成沉剧。”

  “……今各第等责降,并从别敕处分……使御史台及都进奏院遍行告示,并下开封府出榜晓示,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既然是正式的制书,自然是以皇帝的口吻拟定的。

  只不过,随著内侍读出其中的内容,在场的一众大臣,神色却不由变得古怪起来。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因为这桩事!

  这份制书的内容概括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继续对寇准一党进行贬谪。

  其中提到这些人,李迪,曹玮、周起、王随、王曙、盛度……都曾是寇准的亲信党羽。

  后来,因周怀政谋逆一事,这些人皆遭牵连,并被贬黜。

  作为一个文盛武弱的朝代,大宋的朝堂被文人把持已久。

  没有了武将争夺权力的威胁,紧接著而来的,自然就是无休止的内斗。

  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一个朝代,党争有宋朝这般剧烈和不加掩饰。

  在大宋,党争的胜利方对落败方穷追猛打是极其正常的事。

  更不要提,丁谓的性格跋扈,当初寇准在朝时和他是死对头,二人几乎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天禧年间的那场政变失败后,双方胜负已分,但是仇恨却并不会因此解除,反而愈演愈烈。

  正因如此,这些年以来,丁谓每每升官,都要对寇准等人再加打压一番……这几乎成了他的习惯,包括这次,也是一样。

  甚至于,如今他们面前的这份制书,都几乎是丁谓自己操刀写出来的。

  ……丑徒干纪之际,属先皇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成沉剧……

  这一句话,直接把先皇重病的原因,归结于寇准等人的不轨举动。

  这几乎是要把寇准往死里整,可见丁谓对他到底有多恨。

  实话实说,其他的宰执当初看到这份制书的时候,也曾隐晦的对丁谓提过意见,觉得他这么做有些过分。

  但是,丁谓执意如此,其他的人也不好继续坚持。

  毕竟,朝堂风气如此,党争中落败的一方,就是要任人鱼肉,丁谓这般屡次打压的作风虽然一直引人非议,但最多也不过是议论他气量狭小而已。

  再有就是,当初寇准的那件事,真正针对的是刘娥。

  底下大臣若是说的多了,引起宫中太后的不悦,才是自找麻烦。

  正因如此,这份制书虽然有所争议,可最终诸宰执还是一同签押,送入了宫中。

  但让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件不算大但却颇有些敏感的事,竟然引得了官家的注意。

  而且,竟还直接了当的对制书的内容提出质疑,乃至是闹得将所有宰执大臣都召了过来。

  官家……到底在做什么?

  和皱眉思索的众人不同,丁谓在听到这份制书时,脸色可谓是精彩之极。

  原本他以为,官家向他发难,会是因为‘那桩事’,可没想到,居然是为了这份制书。

  心中微微放松的同时,丁谓的眼中,忍不住闪过一丝诮讥之色……

  他到底还是高估这位小官家了,居然会蠢到用此事来做文章。

  难不成,这官家发难之前就不想想,为什么这份制书言辞如此狠厉,可诸宰执却还是通过了吗?

  扫了一眼周围和自己一起来的人,丁谓此时越发确信,太后之所以将他们所有人都叫过来,根子上是因为官家此举惹怒了她老人家。

  闹这么大的动静,其实就是太后想给官家一个教训而已。

  一念至此,丁谓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对面内侍的话音刚落,他立刻便开口道。

  “臣斗胆,不知官家觉得此制有何不妥?”

  “寇准一党勾结内侍周怀政,阴济凶谋,若非太后娘娘及时察觉,我大宋社稷势必被其动荡,今陛下骤登洪基,便欲为此等悖逆之臣辩白,岂不知先皇在天之灵,不感痛心否?”

  看得出来,丁谓是真的有些生气,不仅如此,而且,他对自己的这番话,显然是自信十足。

  要知道,宋人议政相对随意,‘陛下’这种称呼,要么是用在书面公文中,要么是用于重大的场合以表郑重。

  丁谓在这种场合如此称呼赵祯,其实便是在表示自己在此事上的坚定态度。

  他的这种暗示,赵祯自然是察觉到了,不过……

  他侧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刘娥,见后者神色并无任何变化。

  于是,心中轻笑一声,赵祯的面上并无任何波动,只是温声道。

  “丁相公莫要动气,寇准被贬之时,朕尚在冲龄,对此事详情并不知晓,今日见中书进此制书,其中言辞犀利,故而让朕忆起当年之事。”

  “制书中所提及的诸事,有些朕也是今日方知,故而召诸位前来觐见详述,以为朕解惑,并无为寇准等人辩白之意。”

第16章 王曾其人

  赵祯的这番话,口气和缓,语态温平,和帘外丁谓的气势汹汹,形成了鲜明了对比。

  而他的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叫他们过来‘只是问问’而已。

  但是,在场的诸人,哪个不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精。

  虽然赵祯说著没有为寇准辩白的意思,可他查问当年之事的行动本身,其实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官家刚刚登基,又未及成年,正是习读圣人之理,研学治国之道之时,寇准一介悖逆之徒,区区司马而已。”

  “官家因如此小事搁置学业,合召诸宰执觐见,实有不妥,此事若传扬出去,臣等或可遂官家心意,然台谏诸官,却未必如此,还请官家三思。”

  和之前一直都是丁谓冲在最前面不同的是,这一次开口的,却是另一名宰相冯拯。

  中书之中,丁谓的锋芒最盛。

  相较之下,冯拯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并不与其争胜,可这并不代表冯拯的态度没有份量。

  事实上,若没有冯拯的暗中支持,王曾也不敢屡屡和丁谓呛声。

  因此,冯拯和丁谓这两位宰相,在中书当中的关系,向来十分微妙。

  二人默契的并不直接发生冲突,但是,也保持著一定的对抗。

  可偏偏就是这次,冯拯却没有太多的犹豫,直接就站到了丁谓的一边!

  虽然和丁谓相比,冯拯的这番措辞稍显委婉,但是,却也仍可以说一句毫不客气。

  珠帘之后,赵祯闻听此言,心中却不由叹了口气。

  有脑中的记忆在,他很清楚,冯拯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

  别看这个老家伙现在处事低调,好似不争不抢的。

  可实际上,他早年在仕途一道上,相当的急功近利。

  这种性格让当时已成为参知政事的寇准十分不喜。

  所以,冯拯有好几次升迁之时,都被寇准刻意压了下来,二人也因此结仇。

  虽然在其他诸事上,冯拯和丁谓的政见屡有不合。

  但是,在报复寇准这件事上,他们的态度却毋庸置疑的一致。

  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刘娥,眼瞧著对方仍旧没有什么反应,赵祯方思索了片刻,开口道。

  “任参政和王参政呢?也是这么觉得的吗?”

  “回官家,寇准等人,如今不过是边州小官而已,制书既成,官家何必为如此小事费心,二位相公方才所言有理,官家初登大位,尚未成年,理应以受太后教导为重。”

首节 上一节 14/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