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83节

  话音落下,冯拯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笑意。

  见此状况,一旁的蔡齐又想开口。

  但是,还没等他出言,帘后太后便又继续道。

  “祖士衡玩忽职守,擅作主张,拒受章奏,即日起降出京,具体如何处置,中书可拟熟状再进印画。”

  “不过,自丁谓之事以来,通进司先有擅自送中书阅看之举,后有擅自拒受诸司章奏,可见,朝廷法度不彰已久。”

  “为防再有此事发生,自即日起,通进银台司主官之任,仿台谏之例,需由官家钦点,宰执大臣不得干预。”

  “另外,今日之后,中书再拟诏旨,重申通进司职责,诸司文书涉通进司者,需经由宫中再次核准,方可施行。”

  “若有诸司不经宫中,擅下移送通进司之命,其主官当拒之!”

  这番话,刘娥说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话音落下,殿中众人顿时面面相,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冯拯,略带不满之意。

  他们都是聪明人,哪还能听不出来,太后这话虽然没有明说。

  但是,每一条都是针对的中书。

  尤其是最后的那句话·除了中书之外,还有哪个衙门,能对通政司下令呢+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以后中书再也别想干预通政司的运行了。

  虽然说,在场的一干执政们,暂时也都没有要这么做的想法。

  可他们不做是一回事,这条路被堵死了,又是另一回事!

  面对著这么多责怪的目光,冯拯也心中也叹了口气。

  局面演变成这个样子,他也始料未及。

  就在冯拯心中纠结著,要不要想办法再争上一争的时候,一旁的蔡齐却已然开口,高声道。

  “太后圣明!”

  看著蔡齐虎视的样子,冯拯即便心中还有别的想法,也只得将其掐灭,

  老老实实的道。

  “中书领命。”

  “太后—..”

  眼瞧著冯拯低头,蔡齐这边,又恢复了自信,拱手开口。

  但是,他刚说了两个字,刘娥便打断了他。

  “蔡御史方才说,通进司拒受诸司章奏,以致外间物议沸然。‘

  “如今此事已了,一二日间,吾和官家商议过后,便会任命新的通政司主官,拒受章奏之事,想来不会再出现了。”

  “若台谏有需上奏之事,不妨先送章奏入宫,待吾和官家详细阅看之后,再行处置。”

  这话的口气温和,但是,却带著一丝淡淡的不容置疑。

  闻言,蔡齐也只得咽下到了嘴边的话。

  太后这般处置,应该说,已经是很给他面子,若是再纠缠不休,只怕,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于是,蔡齐心中叹了一声,再度躬身一拜,道。

  “太后圣明。”

  见此状况,刘娥这才隔著帘子点了点头,道。

  “今日议事的时间不短了,吾和官家都有些疲惫,诸位若无其他要紧事,便到此为止,散了吧。”

  于是,这场火药味浓重的奏对,便就此暂时告一段落。

  只不过,在场的一众大臣离开的时候,眼中都带著一抹复杂,似乎各自怀著心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97章 母子齐心

  珠帘被卷起,外间的天光映射进来,让承明殿显得越发亮堂起来。

  赵祯起身,转了转有些僵硬的脖子,换了一个更软和的垫子,这才重新坐下,看著慢慢的细呷著茶水的刘娥,问道。

  “大娘娘早就料到会有此事?”

  不夸张的说,刚才整件事的处理,刘娥都显得太镇定了些,倒像是早就知道了内情一般。

  闻言,刘娥眉头微挑,道。

  “官家莫不是觉得,只有你能支使的动皇城司?”

  啊这—

  赵祯顿时了然。

  的确,掌管皇城司的张景宗,说到底,还是刘娥的亲信。

  这段时间下来,赵祯开发性的,让皇城司替他去打探朝中的动向,刘娥不可能不知道。

  虽然丁谓倒了,但是,张景宗还在往他这里送消息,便说明,皇城司依旧在暗中监察朝中的舆论。

  既是如此,那么,刘娥手里掌握的消息,一定是比他更多的。

  所以,知道通进司的事,也不算奇怪。

  而刘娥的手段,高明就高明在,她早就知道此事,却引而不发,等著御史们自己闹起来。

  如今,中书和台谏在御前吵了这么一架,看似是双方都各有得失,可实际上,最大的赢家反而是刘娥。

  不仅利用了冯拯,将台谏的舆论成功拖延到了现在,而且,还顺手将通进司的职权又收了回来。

  可以说,自此以后,中书再想干预通进司,恐怕是不容易了,不过-——”—

  “大娘娘,重申典制,当然是好的,但是,通进司和中书,虽无上下级之名,可实则受中书辖制已久,如今虽有诏命,可如何不令其流于纸面,恐怕还需再费些心思。”

  思索了片刻,赵祯便沉吟著开口。

  他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真正存在的风险。

  典制归典制,但真的让通进司和中书相对的时候,通进司毕竟还是弱势的。

  刘娥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赵祯身上,道。

  “那么,官家可有什么想法?”

  于是,赵祯这才继续开口,道。

  “如今诏书初下,正是整秩序的好时机,我朝官员,向来喜欢因循旧例,

  所以,只要能形成成例,那么,之后中书想要插手通政司,也就不容易了。”

  “只是,想要找到之要有品行过硬,敢于抵制中书乱命的朝臣,恐怕不易·—.”

  说起来也是奇怪。

  赵宋的官员们,批龙鳞,谏皇帝,乃至是驳奏诏命,封还内降的事情多了去但是,真正敢和中书门下对著干的,却没有几个。

  赵祯思考了很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大抵是因为,惹怒了皇帝,宰相会帮忙拦著,劝谏皇帝。

  而且,实话实说,虽然皇帝是天子,但是,就目前赵祯的觉悟来说,能够对付官员的手段,不外乎就是贬官而已。

  赵宋向来优容士大夫,得罪了皇帝,官职被贬,的确值得害怕,可实际上也就那样,反正只要朝中有人,过几年总是有复起的机会的。

  可一旦要是得罪了宰相,那等著他们的,可就是不是贬官这种痛痛快快的责罚,而是钝刀子割肉,处处被针对,天天被穿小鞋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像现代职场当中,如果一定要得罪人的话,得罪谁也千万别得罪直属领导,是一个道理。

  “如此说来,蔡齐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听了赵祯的话,刘娥略一沉吟,旋即脸上便露出一丝笑意。

  不够,赵祯闻言,倒是苦笑了一声,道。

  “这蔡齐,的确是敢驳斥中书之命,但通进司有封驳之权,若是交到这些台谏官手中...

  这场景,想想就刺激。

  要知道,通进银台司,可不仅仅是负责章奏文书的内外呈递的,更重要的是,它隶属于给事中。

  唐时,给事中归于门下省,掌封驳之权。

  入宋之后,门下省虽虚置,但名义上来说,隶属于给事中的通进银台司,也是有封驳诏命的权力的。

  当然,这种权力只是停留在名义上而已。

  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赵宋的体制之下,制书在拟定的过程当中,

  本身就会经过皇帝和宰执,乃至是舍人院的多重核准,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另一方面,宋制之下,给事中的封驳和中书封还内降不同,属于事后封驳,

  也就是说,封驳的是正式的制书。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著,要动用这项权力,无异于和皇帝,宰执一起作对,

  所以,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正因如此,通进银台司的封驳权,只名义上存在,实际上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可问题就在于,名分上存在也是存在,万一要是将通进银台司交给蔡齐这帮人,那之后恐怕就净等著通进银台司和中书掐架吧。

  这话一出,刘娥也皱了皱眉,不过,沉吟片刻之后,她眉头又舒展开,道。

  “这倒也无妨,通进银台司,本就应有掌事官两员,只因先帝这些年缠绵病榻,所以无暇顾及。”

  “如今既然官家登基,恢复旧制,也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赵祯的神色也是一动,道。

  “大娘娘的意思是?”

  “通进司让蔡齐去管著,但是银台司另外再派官员,至于人选-—---官家说得对,须得是能扛得住中书权威之人,便让晏殊兼任吧。”

  斟酌片刻,刘娥缓缓开口,

  通进银台司,虽然常被合称,但是实则里头还有细分。

首节 上一节 83/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