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84节

  其中,通进司,掌受京畿内外章奏,呈送进御,待处置后颁布于中外。

  银台司则负责纠察通进司有无懈怠淹缓之事,银台司下,设发敕司及封驳司,掌受中书,枢密院宣敕,著册而颁之。

  让台谏官来管理通进司,近侍之臣来兼任银台司,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只是,让赵祯没有想到的是,刘娥竟会将银台司交给晏殊。

  要知道,晏殊毕竟是东宫旧臣,虽然通进司和银台司有职权之分,但二者公务纠缠甚多。

  所以,晏殊哪怕仅仅是兼任银台司,也意味著,他可以提前接触到许多章奏的具体内容。

  了片刻,赵祯还是低头开口,道。

  “谢大娘娘!”

  他没有拒绝这个提议,因为如今的他,和刘娥之间的关系早已经不是最初的那般相互提防了。

  当然,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赵祯显露出了足够的政治能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因为权力关系变化,而导致的信任危机,已经被渐渐消弹。

  他们母子二人,在一次次的试探当中,已经逐渐创建起了新的边界,所以,

  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维护关系的问题了。

  不管是此前在雷允恭一事上,对赵祯的放纵,还是如今,刘娥在越来越多的政事上开始询问赵祯的意见,都是对方释放的善意。

  站在赵祯的角度上,这几个月下来,在逐渐的适应了这个时代之后,他也开始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渐渐放下自己过度的戒备心。

  在把握好大原则的前提下,主动接受刘娥释放的善意,应该算是一个为他之后进一步参与到政事当中,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

  果不其然的是,听到这句话,刘娥的眼中也闪过一丝笑容,道。

  “朝事繁杂,但只要你我母子一心,也就没什么不能应付的。”

  “官家既然有想法,就去做便是,便是出了什么差错,大娘娘也会帮你收拾的—..”

第98章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什么,被中书封还了?”

  一晃数日已过,崇徽殿中,赵祯看著面前张从训带来的消息,颇有几分讶然。

  张从训躬了躬身子,道。

  “回官家,正是。”

  “不仅任命蔡御史知通进司事的内降被封还了,中书进呈的熟状当中,还涉及到了许多台谏官员的调动。”

  说著话,张从训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递了上去,接著道。

  “这是蓝都知从中书熟状当中,抄录下来的名单,这些人里头,有些是贬谪,有些是迁升。”

  “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往京城外调动。”

  近些日子以来,也不知道是刘娥默许,还是蓝继宗对之前赵祯画的大饼上了心。

  总之,关于承明殿的消息,只要不涉及绝对的机密,赵祯想要知道,已然没有什么难度。

  接过纸条了扫了一眼,赵祯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这冯拯还真是—

  来到这个时代,也有几个月了。

  但是,站在赵祯的角度来看,他时常觉得这个世界有些分裂。

  有些时候,他觉得这庙堂之上,宫禁内外,明明人心诡论,波涛暗涌,所有人的所作所为,都带著谋算和利益,让人觉得深不见底。

  但是,又有些时候,让他觉得这偌大的朝堂,简直跟个草台班子一样,行事的风格,手段,竟都如此的粗糙朴素。

  前有丁谓不要脸皮的打压寇准,如今换了冯拯,手段也没好到哪去。

  任命蔡齐的那份内降自不必说,单赵祯现在面前的这份名单之中,不仅全是台谏官,而且,还都是这段时间上奏反对拜王钦若为相的人。

  自打那天御前奏对之后,祖士衡被贬出京,原本被通政司拒受的那些章奏,

  自然也就顺利的送进了宫中。

  不过,这些言官的长篇大论的,来来回回无非说的就是那些话。

  对于王钦若的履历和人品,刘娥心里是最清楚的。

  所以,她压根就没什么心思细看,批都不批,就直接降出,给了中书处理。

  原本赵祯以为,冯拯将这些章奏都压下去也就罢了,可没想到,他竟然玩了这么一手。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这手段还真的是简单粗暴。

  叹了口气,赵祯抬手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

  其实细想想,这倒是也无可厚非。

  毕竟,虽然说台谏系统独立于宰辅系统之外,但是,也仅仅只是独立而已。

  台谏官名义上可以监察百官,但实则对于宰执级别的官员,约束力却很小。

  这也是这次拜王钦若为相,他们反应这么激烈的原因所在。

  一旦王钦若真的成为了宰相,那么,台谏再想奈何他,就很困难了。

  纵观赵宋立国至今的这几十年时间,除了年老罢相的情况之外,宰相被免,

  要么是不合圣心,又被抓住了错漏,被逐出京,要么是犯下大错,例如丁谓擅移皇堂,寇准图谋政变等。

  再不然,就是宰执团队内部相互斗争,败者被逐出局。

  这几种状况当中,台谏能够起到的作用都非常小。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位宰相,是被台谏官弹劾,以致罢相的。

  所以说,对于冯拯而言,他虽然不能干预言官奏事,但宰相的身份,便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状况下,什么阴谋手段,其实都没有必要。

  直接了当的以势强压,是最简单,也最好用的手段。

  反正,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冯拯估计也不指望这帮言官还能说他什么好话。

  背了这个恶名,那不如就真的下了这个狠手。

  不出意外的话,这便是这位冯相公现在的想法,只不过——

  “官家,太后娘娘命人传话,请您到承明殿议事。”

  外间有内侍匆匆而来,俯首禀报。

  赵祯轻轻吐了口气,将手中的纸条捏紧,随手扔进了殿中的暖炉当中,脸上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

  不多时,承明殿中。

  “给大娘娘请安。”

  “来了,坐吧。”

  刘娥的神色倒是平淡,不过,和她相处了这么久,赵祯自然能够发现,这位大娘娘的眼角眉梢之间,还是带上了一抹不满。

  像平常一样,让赵祯在旁边坐下,刘娥便道。

  “中书封还内降的事,官家想必也听说了吧?”

  这并不是什么隐秘之事,从中书到宫中,会经过太多人之手,所以,赵祯倒也没有否认,点了点头,道。

  “刚刚才知道,具体状况不知,不过,臣没猜错的话,是因为蔡齐?”

  刘娥叹了口气,点头道。

  “正是。””

  说著话,她从手边拿出中书递上来的熟状,递到了赵祯的面前,道。

  “中书的意思是,通进银台司,向来是以两制官员充任,以言官知通进司事,并无先例,于理不合,所以,提议由户部郎中,知制诰宋绶兼之。”

  “除此之外.—”

  话到此处,刘娥的语气略停了停,轻微的摇了摇头,又道。

  “中书还呈上了一份官员调动的名册,其中所涉者,皆是台谏官员。”

  赵祯很快便看完了面前的熟状。

  因著提前便知道了消息,所以,来的路上,他便已经在考虑这件事了。

  将熟状递了回去,他稍一沉吟,便道。

  “冯相公这怕是心中有气,在借机报复——”

  此处没有外人,赵祯自然也就直言不讳了。

  刘娥稍一沉默,倒是也没有否认这一点。

  应该说,这段时间,她自己的许多理念,也受到了赵祯的影响。

  尤其是在丁谓之事以后,刘娥是认真的开始思索,赵祯之前说过的,关于给中书立规矩的事。

  “看来,是要出手干预一番了!‘

  沉吟片刻,刘娥揉了揉额角,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按理来说,冯拯如今的所作所为,是在给王钦若拜相扫清障碍,这件差事,

  是宫中交给他的。

  所以,这个时候,宫中不应该给他平添肘。

  事实上,如果说换了几个月前,刘娥面对这种状况,说不准真的会袖手旁观。

  毕竟,在此前的她看来,不论如何,只要目的能够达到便是,中间的细枝末节,不需在意。

  但是,这段日子发生的事,还有赵祯和她的几次深谈,却让她意识到,达成目的确实重要,可若是因此就纵容臣下不择手段,那么,长期来看,最终还是会埋下祸患。

  目光侧移,刘娥又看向了赵祯,道。

  “官家怎么看?”

  赵祯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干脆利落的道。

首节 上一节 84/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