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第85节

  “中书此状不宜准,让言官知通进司事,的确没有先例可循,但问题是,此前,也没有出现过丁谓这样擅自预闻章奏的权相,所以,蔡齐之命,并无不当。

  “至于这些调动—””

  赵祯的口气略微有些。

  应该说,中书此状,的确带著浓浓的报复意味,但是,冯拯还不至于在明面上留人话柄。

  所以,这些调动,他都署明了具体的理由,如果要驳回的话,恐怕不太容易。

  而且,不管怎么说,冯拯现在也算是在帮宫里办事,通进司一事,已经让他损了颜面,总不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他的脸。

  于是,思了片刻之后,赵祯犹豫了一下,便试探著道。

  “或可,暂时搁置下来,等过段时间,风波平息之后,再做处置?”

第99章 我有一法

  “搁置下来?”

  刘娥眉头微微一皱,上下打量了一下赵祯,一时没反应过来。

  当然,这也不能怪她。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著,人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事。

  对于理政治国一道,刘娥几乎所有的经验,都承自于赵恒。

  而赵恒是一个奉行垂拱而治的,标准的赵宋天子。

  他和中书的政务处理模式就是,只要中书不拦著他瞎折腾,那么,其他琐碎繁多的政务,他就全都交给宰执处理。

  如果抛开其他不谈,赵宋立国至今,三代天子在对待工作这件事上,还是十分敬业,基本没有偷懒摸鱼的时候的。

  所以,同样习惯如此的刘娥,一时也没反应过来,赵祯说的搁置下来,是什么意思。

  见此状况,赵祯便进一步解释道。

  “就是不批,也不驳,先放在宫中,若是中书不再询问,此事便就此打住刘娥的头上缓缓飘起一个问号,感觉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冲击。

  还能·——这么做吗?

  她眼眸微抬,不由再次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这个儿子。

  这段时间下来,赵祯的种种表现,不仅仅是让刘娥见识到了他的政治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用的很多处事方式,都让常常升起一个想法。

  为什么自己以前就没想到呢?

  别的不说,就单是让皇城司暗中收集朝中风向消息这一桩事,就让刘娥觉得,要是早就派张景宗提前查探的话,至少不会出现,有些事情外头都传的沸沸扬扬了,宫中还一无所知的状况。

  如今,刘娥再次生出了这种想法。

  对啊,既然批和不批都不合适,那干嘛不搁置起来呢?

  仔细想想,这种拖延下去的手段,两府不是经常用吗?

  怎么她就从来没想过,作为统治者,竟然也能有样学样-——·

  所以说,这种时候,就体现出赵祯这个现代人的优势了,虽然他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毕竟经历过十几年的教育,各个朝代的制度,事件,都知道一点。

  虽然他学过的那些书上,很多东西都是一带而过,但是,反过来也恰恰证明,能写上去的,都是统治者们绞尽脑汁,并且在实践当中证明有用的成果。

  留中不发大法,就是其中之一。

  这方法很简单,但是,想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却很难。

  以刘娥的聪明,被赵祯这么一提醒,自然也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好处,当下便点了点头,道。

  “那便按官家所说,暂且将其搁置起来吧。”

  处理完了这桩事,刘娥的心情好了一些,但是,眉头却依旧皱著,又道。

  “朝廷向来不以言罪人,这是为了保证言路通畅,用转调的手段封住这些言官的嘴,自是不妥当的,不过,若不这么做,王钦若一事————”

  冯拯用出了这样的手段,可见他在面对言官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熟状搁置下来没事,可这些御史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也实在是让人头疼—.—.

  见此状况,赵祯的脸色也有些蹉,不过,犹豫再三,他还是下了决心,站起身来,郑重道。

  “大娘娘,臣有一法,或可用之————”

  政事堂。

  冯拯带著一众执政,聚在议事厅中,在他们的面前,是面带笑意的蓝继宗。

  “蓝都知,到底有什么事,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眼瞧著人都到齐了,冯拯皱眉开口,语气中罕见的带上了一丝不悦。

  要知道,按照惯例,宫中传命,只需要当值押班的宰执一人接手便可。

  上次是因为涉及到大除拜,所以,才召集了所有宰执。

  但是这次却不一样,蓝继宗只带了两个内侍前来,显然并不是和上次一样,

  有内制宣命。

  可这种状况下,这位蓝都知,还是提出,要召集所有宰执在场,才肯说出宫中之命。

  这就让冯拯多少觉得,对方有些跋扈了。

  虽然说,他不是个愿意得罪人的人,但是,毕竟身为宰相,心中还是有几分傲气的。

  哪怕明面上对蓝继宗客客气气,这心里,对于这些内宦,总归还是有些瞧不起。

  这种轻视,可以说根植在所有士大夫的心底,只要稍稍有一点火苗,立刻便会激发出来。

  对于冯拯的这种态度,蓝继宗心中亦是一阵冷笑。

  宫中之人,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他能做到入内都知的位置,这份功力自然是纯熟的很。

  什么人是真心尊重,什么人是表面客气,他又岂会分辨不出来?

  感受到冯拯口气中的不满,他便越发的确信,像自己这等内侍,若想真正被这些大臣们平等相待,就只有依靠小官家了··

  压下心中的情绪,蓝继宗面上不露分毫,对著在场众人拱手道。

  “诸位,今日我前来,是有两道手书送来。”

  说著话,蓝继宗先是让小内侍递了一份到冯拯的面前,道。

  “这是先前中书奏,关于知通进司人选一事的批答,太后和官家的意思旧例虽无言官掌管通进司,但此前亦无丁谓这等借通进司屏蔽内外之人。”

  “如今,命蔡齐以御史身份掌通进司,正是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故而,原命不变,仍令蔡齐兼知通进司事。”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顿时眉头一挑,目光纷纷看向了上首的冯拯。

  要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可是都清清楚楚。

  蔡齐当众顶撞冯拯,让他下不来台,所以,冯拯才封还了内降,想要挟私报复。

  事实上,当初议事的时候,其他的几个执政,他们本就是不赞成的,是冯拯一力主张,非要说没有旧例可循,才勉强说服了他们。

  现如今可倒好,太后没答应。

  而且,不仅没答应,还特意将他们所有人都叫过来,当众宣布,这可就有乐子看了。

  果不其然的是,此时的冯拯,望著蓝继宗的目光,已然森冷之极。

  显然,他是觉得,这是蓝继宗故意在让他出丑。

  当下,冯拯就沉著脸色,道。

  “蓝都知,就因为此事,你便要本相,将中书众宰执全都聚集起来?”

  话中的不满之意,到此已然是丝毫不加掩饰。

  见此状况,蓝继宗也躬了躬身,道。

  “相公说笑了,若仅是此事,我自然不敢搅扰诸位。”

  随即,他将第二份手书递了过去,然后抬头,扫视了周围众人,道。

  “太后口谕,近日以来,朝中对王钦若拜相一事议论颇多,为平息舆论,三日之后垂帘日,准诸司主官一名,御史台及谏院监察御史以上官员上殿,于御前面陈利害,以平舆情。”

第100章 亲自上阵

  政事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人面面相,都被蓝继宗这番话给震惊到了。

  愣了片刻,王曾方开口道。

  “蓝都知,太后说,监察御史以上?”

  要知道,台谏系统当中,最低级别的,就是监察御史了。

  所以,这话的意思便是,如今在京的所有言官,都被允许上殿。

  虽然说,言官本就有直接上殿奏事的权力,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召见言官,

  可是从无先例的。

  “回王参政,正是。”

  蓝继宗当然知道,他们在惊讶什么,点了点头,再次确认,道。

  “这是太后和官家商议过后的决定,二位的意思是,如今朝中对此议论纷纷,多半是因为未能明察圣意,既是如此,召众臣上殿,分说清楚,舆情自消。”

  这话的弦外之音就是,宫中太后和官家都已经下了决心,所以,就算他们再劝,也没有什么用了。

  一念至此,众人的脸上纷纷露出一丝苦笑-——--这保准又是小官家的主意。

  那句话叫什么来著,初生牛续不怕虎,这帮言官们可不是好惹的。

  这一点,从蔡齐就可以看得出来,当初丁谓势头最盛的时候,他都敢跑到政事堂直接开骂,之后冯拯继任首相,他更是在御前毫不客气。

  这帮人,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章奏呈递也就罢了,真要是将他们全召上殿,怕是不知道能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

  但是,事已至此,再阻拦恐怕也没有用了,于是,众人也只得纷纷点头,道“多谢蓝都知。”

  三日后,垂帘日。

首节 上一节 85/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