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77节
其一,袁氏家族素来都因为和宦官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而受到士人的广泛诟病,而这一次正面对抗宦官取得阶段性胜利,宦官肯定不爽,但是必然会让袁氏家族在士人之间的风评得到好转。
正是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其二,袁氏家族展现出了庞大的政治能量和号召力,这必然会让天下人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袁氏家族的能量究竟有多强,对于袁氏家族继续招贤纳士、增强自身是有促进作用的。
潜在的敌人会增多,会警惕。
但是潜在的友人也会增多,会振奋。
对于袁氏家族来说,就像是握住了一把双刃剑,狠狠刺入了敌人的胸口,让敌人受伤,但是自己也随时要警惕被收回来的双刃剑弄伤。
在袁树的记忆里,袁氏家族正儿八经和宦官闹翻还是在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人手上,汉灵帝刘宏死后,他们上蹿下跳的一顿操作,基本上杀光了所有的宦官。
而在此之前,袁氏家族好像一直都隐藏在幕后,对宦官的事情没有明确表态。
而现在,因为自己的介入,使得历史轨迹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袁氏提前那么久和宦官集团爆发正面冲突,接下来的局面,真的稳得住吗?
便宜老爹和三叔真的能在接下来的局面中驾驶袁氏这艘大船继续稳稳当当的航行吗?
袁树不能预测。
不过他也不是太过于担心。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突然暴起,宦官们已经领教过了危险性,只要他们智商正常、不犯蠢,短时间内肯定不会试图继续激怒袁氏,以避免袁氏真的就站在了宦官的对立面上。
接下来,宦官们必然会想办法安抚袁氏,主动修复和袁氏的关系给外界看,消弭外界的猜测以及一些同情党人的士人官员试图就党锢之祸翻案的可能性。
二次党锢之祸已经成为宦官秉政的大义名分,甚至成为刘宏亲政、执掌权力的政治基础,翻案,就意味着推翻刘宏的执政根基,对刘宏和宦官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同时,宦官们也要避免袁氏借此机会直接华丽变身为新的党人领袖乃至于士人领袖,所以,一定要死死拉住袁氏,不能让袁氏离开他们这艘“贼船”。
但其实说起袁氏,他们也一样,他们也不想现在就和党人们公开站在一起与宦官作对。
一来宦官们拥立天子刘宏有功绩,深得刘宏信任,眼下已经在名义上正式“亲政”的刘宏还是占据了大义名分的,除非再行废立之举,否则不可能从根本上推翻宦官秉政的现实。
在这个时候,袁氏直接与宦官冲突,很有可能会被刘宏掌握的大义名分打翻在地,被视作党人,遭到沉重打击。
二来,党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袁氏家族再清楚不过了。
他们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能量甚至都不如这群宦官。
一朝败北,党人们便如丧家之犬一般被杀的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公开和他们混在一起……那不是扶贫吗?
袁氏家族的觉悟可没有高到那个地步,他们没有兴趣扶贫,只是想借扶贫的名义来赚取名声,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袁树认为接下来最符合袁氏利益的做法不是和宦官撕破脸皮对着干,而是寻求和宦官修复关系的可能性。
袁逢的信件也证实袁树的猜测是正确的。
袁逢明确表达了袁氏家族接下来的政治动向并不是就此改旗易帜、和党人们站在一起,而是想办法修复和宦官的关系,继续在雒阳中央谋取权力,争取登上更高的地位。
袁逢和袁隗从危机中发现了莫大的机遇,磨刀霍霍,已经开始向三公和尚书台发起冲击。
袁树自然不会把太多的关于袁氏家族内部的事情告诉外人,所以关于袁氏的具体谋划什么的,他没有说,只是着重描述了袁氏家族是如何引领朝臣反击宦官、最终扳倒侯览的。
袁树长得很端正,宝相庄严,又很善于说话,也善于演讲,语言艺术能力拉满,是天字第一号大嘴炮,这是他在马融还活着的时候就广受好评并且让他长期受益的一项本领。
他总是能够通过语言艺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地听他的演讲,而暂时忘却掉其他不愉快的事情。
在描述袁逢和袁隗是如何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过程中,袁树声情并茂,各种旁人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修辞手法全都用上,还搭配非常合适的肢体动作,将袁氏和宦官斗争的过程描述得惟妙惟肖宛若武侠小说,就好像自己亲眼目睹全程了一样。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袁逢和袁隗两兄弟齐心协力,使出一招双剑合璧,最终干翻了侯览!
但事实上,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或许整个政治斗争的过程也完全没有他所描述的那么惊险刺激,袁逢和袁隗兄弟两人的形象也并非他所描述的那般正派。
只是那又如何呢?
张俭是不会在意的,刘表和夏馥也是不会在意的。
他们从地狱来到天堂,只用了一句话的时间,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过于刺激,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充斥着他们的内心,哪里还有闲心思去找寻袁树所编纂的故事里的逻辑漏洞?
就算能找到,他们也不会深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道理,智商正常的人都明白。
再经过袁树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三人顿时对袁氏充满感激,对袁树也充满了好感。
张俭直接热泪盈眶,整理衣冠站了起来,向袁树深深一礼。
连带着刘表和夏馥也一起向袁树深深一礼。
这就搞得袁树有点不会了,赶快站起身子侧身躲让。
“张公,夏公,刘公,您几位这是?”
张俭没有直起腰身。
“向袁氏表示感谢。”
“可是我……”
“子可代父受过,自然也可代父做其他合理的事情,父不在场,可由子代为受礼,再进行转达,这并不违背礼数。”
张俭抬头,朝着袁树笑了笑:“所以,袁君,还请受张某一拜!”
刘表和夏馥也说了同样的话,行了同样的礼。
袁树倒也没有继续纠结下去,他踏踏实实的接下了三人的行礼,不再纠结。
“树代父、叔受下此礼,同时……”
袁树也向三人行了一礼。
“张公,夏公,刘公,与如此凶残、狡诈的贼人斗争,三位……受累了!”
简简单单几个字,却仿佛直接击中了这三人的心趴,三人纷纷红了眼眶,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张俭更是忍不住流下眼泪,感叹不已。
特酿的!这袁小子要真的是我的孙子,该有多好?
老夫睡着了都能笑醒!这辈子是真的有了!
——————
PS:想了想,嗯,一千月票加一更,一个盟主加两更,这是一千月票的加更,先这样吧~
第79章 只有侯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张俭等人的感动多多少少有了袁树绘声绘色描述斗争经过的功劳,他们也为此感觉自己的处境好了许多,安全了许多。
至少那个疯批一样的侯览是彻底废了。
但实际上,张俭等人的处境并没有实质上的好转。
党锢之祸依旧在进行,对于党人的禁锢并没有解除,刘宏和宦官们也不可能让党锢政策就此结束。
袁氏此番愤而反击,主要是因为宦官把目标指向了袁树,指向了袁氏本家,触动了袁氏话事人袁逢的逆鳞,使得袁逢大为光火,直接反击。
但是抛开这一点,双方并没有太多的矛盾。
袁氏就没打算正面和宦官开片儿,假使侯览不那么疯批,懂得妥协一下下,袁逢才不会和宦官硬刚呢!
所以宦官们也没有感觉问题很大、情况很严重。
只要党锢的政策继续推行,他们还能借助党锢政策继续增强自身的政治势力,维持政治地位,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就当这个事情不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所谓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在这场斗争之中,对抗的双方也把这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本来一些朝臣以为袁氏真的要雄起了,真的要和宦官分庭抗礼搞真人对抗了,还非常期待袁氏接下来能搞出什么狠活儿,结果没想到只是倒下了一个侯览,袁氏和宦官们就又一次的不清不楚了。
袁氏没有继续抗争,宦官也没有继续追究。
中常侍曹节、王甫一起上表,以议郎袁隗在铲除奸佞侯览一事中十分活跃,志虑忠纯、捍卫皇权,立下功劳,推荐其出任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与其兄袁逢并为九卿。
太仆袁逢上表,以中常侍曹节、王甫、袁赦为国除奸有功,推荐以曹节接替侯览出任长乐太仆,并且把侯览所拥有的爵位食邑分别赏赐给王甫、袁赦。
天子刘宏认为这样做很合适,批准了双方的奏表。
双方就那么明晃晃的在天下人眼前完成了一次几乎完全公开的利益交换,也顺带完成了议和,修补了关系,之前因为侯览的事情而闹得剑拔弩张的情况似乎就没有存在过。
这一突兀的变化使得不少人为之震惊、咋舌,回过神来之后,雒阳城官员私下里多有议论袁氏一族底线灵活、政治操守活泼多变等等,但是未敢公开议论。
那些期待着袁氏家族和宦官集团真人线下激情PK的家伙们大感失望,只觉得一场好戏就此落了个烂尾的结局。
但是两方当事人分别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可是相当满足的。
袁树被保住了,袁氏家族在右扶风的飞地保住了。
且继袁逢出任太仆之后,袁隗也出任了大鸿胪,兄弟两人一起当了九卿,汝南袁氏声威大震。
任谁也看得出来,袁氏家族的下一步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出任三公,并且谋取朝堂上的最高权力。
届时,袁氏家族就不是三世三公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四世三公了。
而废掉侯览的宦官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袁氏没有试图插手宦官的利益,他们很轻松的就将侯览的血肉分润了一下,分别吞吃,壮大了自己,填饱了肚子,局势也恢复了平稳,心情也比较愉快。
就连正在被迫害的党人们都获得了暂时赦免权,一场即将掀起的举钩党风暴停息了,他们又能过一段安生日子了。
你看,这多好?
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只有侯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袁树并不知道侯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宦官的政治生命很脆弱,他们没有家族,没有传承,一旦被废弃,几乎就不可能再被重新启用。
侯览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现在袁树需要面对未来。
所以袁树在送走三位党人之后,又把程立喊了过来,询问了一下他所关注的荀攸、陈群和钟繇的情况。
袁树所庇护的不单单是党人,一些和党人关系匪浅的人也在他的庇护范围之内,其中就包括荀攸等高门子弟。
荀氏族人荀翌就是反宦官最激烈的几人之一,是窦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被杀后,荀氏家族自然也面临冲击,被宦官盯上,一通撕咬,鲜血淋漓。
虽然最后靠着献祭了荀彧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是谁也不敢肯定宦官会不会再次发疯,所以族中子弟分散避难。
荀攸因为对袁树的名望和学术很好奇,便主动申请来到袁树这边避难。
陈群虽然是陈氏嫡子,不过此时陈氏家族的地位还没有太高,且家主陈寔深度介入到窦武兵变事件之中,也被宦官视为重点打击对象,族人四散躲避倒是正常。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