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3节
一念及此,赵志皋当即皱眉道:“陛下,这捷报是锦衣卫传来的,不如等蓟门戚家军的捷报传来,看一看戚金将军是何想法,再下决定?”
万历眉头紧锁,冷冷回道:“哼!那便等戚家军的捷报传入京城再说吧,但是,朱泺这种人才,朕必定要大行封赏的!仅仅一个参将,朕都觉得不够,你们也借着这个时间,好好想一想,朕应该如何封赏朱泺!”
万历虽然看似妥协了,但显而易见,他不仅丝毫不退让,甚至决定给朱泺更大的封赏!
一直眼观六路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此时却是有些诧异起来,这内阁次辅沈一贯究竟是何用意?
此时反驳皇帝,以皇帝的性子,只会适得其反,反倒是让朱泺借此机会,爬上更大的舞台!
接下来,就只能等着戚金传捷报入京了,只是不知道那戚金会如何行事?
大明宫内,皇帝跟臣子探讨如何封赏朱泺的时候。
草原上,一只雄鹰缓缓的落在了努尔哈赤的面前。
努尔哈赤轻车熟路的从那雄鹰爪子上,取下一封密信,看完之后这才纵声大笑。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这布延就是个老掉牙的纸老虎,三万精锐之师,竟然不敌数百大明镇守边关的年轻将士。”
“日前舒尔哈齐说你布延是个废物,我还不信,如今看来,舒尔哈齐却是有些保守了!”
“我努尔哈赤看上的女人,岂是你这种废物也能得到的?”
努尔哈赤话音落地,麾下众人纷纷道贺。
“贝勒爷,看来那叶赫那拉氏的萨满预言又成真了,布希娅玛拉就是贝勒爷的天命之女啊!”
随着布延三万精锐不敌大明边关数百将士的消息传达过来,如今草原上的所有部落,更为笃信那萨满的预言了。
努尔哈赤更是深信不疑。
这草原上所有对布希娅玛拉动了心思的人,如今要么被努尔哈赤灭了,要么只能苟延残喘,就连那布延,都因为想得到布希娅玛拉,都被大明边关击败。
若不是因为布希娅玛拉身上的预言,几百人怎么可能击败几万人呢?
努尔哈赤听着麾下的吹捧,却是突然皱眉道:“只是那布延废物便也罢了,此战过后,布希娅玛拉跟叶赫那拉金台吉竟然齐齐失踪了!”
“来人,传我命令,派细作前往蓟门,打探布希娅玛拉的下落!”
努尔哈赤此时有些担忧,这个可以让他夺取天下的女人,会不会死在了那场乱战之中?
好在努尔哈赤很快就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扬了扬手里的密信,话锋一转,笑道:“如今倒是有个天赐良机。”
“什么天赐良机?”
“贝勒爷,是准备痛打落水狗,拿下察哈尔部?”
众人一边疑惑不解的猜测着,一边纷纷看向努尔哈赤。
“那倒不是,别看布延那老东西吃了败仗,伤亡万余人,可察哈尔部的实力尚在,咱们要拿下察哈尔部,现在还很难办到。”
第37章 实在阴狠
努尔哈赤环视一周,这才继续说道:“那叶赫那拉金台吉失踪了,也就意味着如今的海西女真群龙无首!”
“他儿子德尔格勒甚至不如布延那个老东西,派人散布消息,说布延兵败,布希娅玛拉的预言,在布延身上再次应验!”
“将这消息传入察哈尔部,以布延的性子,势必会将怒火撒在叶赫那拉氏身上,咱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成为那个坐收渔利的人!”
“代善何在,速速点齐兵马.......”
“算了,我要亲自率兵去察哈尔部,将德尔格勒接到我建州女真部,让海西女真归顺与我!”
努尔哈赤紧紧握着手中的密信,满脸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叶赫那拉氏虽然如今东奔西逃,可麾下毕竟还有万余精锐骑兵,那万余精锐骑兵一直以来,都是努尔哈赤梦寐以求的存在。
努尔哈赤比谁都清楚,叶赫那拉氏之所以不敌他们建州女真部,并非是兵力不足,也不是装备落后,更不是将士不够勇猛。
核心原因只是,那叶赫那拉氏没有将帅之才,统兵无能!
那一万精锐骑兵若是到了自己手里,夺取天下的胜算便会大上数倍!
就当是布希娅玛拉嫁给自己的嫁妆吧!
......
与此同时,大明京城。
“八百里加急军报!开门!快开门!蓟门军报!”
天刚蒙蒙亮,一名传令兵便骑着骏马,飞驰而来。
街面上早起的百姓看着那传令兵策马而来,纷纷躲闪。
当传令兵的身影奔向皇宫,消失在视线之后,百姓们忍不住议论纷纷起来。
“蓟门?难道鞑子又入关了?”
“这次鞑子可没得逞!据我得到的小道消息,鞑子不仅铩羽而归,甚至伤亡万余,咱们大明大胜了!”
“李四,别吹牛逼了,咱们大明都多久没打过胜仗了!”
“谁吹牛逼了,老子有个朋友是次辅大人府里的家仆,他亲口跟我说的......”
“那朱泺也不知何方神圣,竟然用几百人,就打败了鞑子几万人!”
......
一时之间,京城上下,朱泺的名字几乎成了每个人谈论的核心所在。
而边关大胜的消息,更是让大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万历更是将近十年以来,第一次主动召见了内阁以及六部的尚书们!
乾清宫中。
万历看着传令兵送入京城的边关捷报,脸上堆满了笑意。
“如今戚金的捷报也传过来了,与锦衣卫的捷报并无区别,边关确实大胜了,众爱卿,朕日前让你们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封赏朱泺,如今可有眉目了?”
万历的声音,带着前所未见的轻快。
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大臣们,此时都在用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着皇帝。
戚金派人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的捷报,虽然大体上跟锦衣卫递上的捷报并无区别,可是细节上,却是截然不同。
正是戚金的捷报上那些全然不同的细节,让一众大臣们心中思绪万千。
内阁次辅沈一贯转头看了看内阁首辅赵志皋,见他一如既往的装深沉,没准备率先开口,于是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率先开口。
“陛下,那蓟门边关太平寨,此次歼敌一万两千一百九十人,缴获战利品、辎重无数!可为何在戚金的捷报之中,歼敌人数却变成了一万人?”
“按照锦衣卫的捷报来看,此番鞑子叩关,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黄崖关,一路进攻太平寨。”
“但主攻的却是太平寨,那黄崖关的一万鞑子只不过是佯攻,借此拖住黄崖关的守军,不让其增援太平寨便算达成了战略目标。”
“何况太平寨大胜之际,黄崖关佯攻的鞑子便已撤兵了,这戚金的捷报上,说黄崖关歼敌两千一百九十人,似乎有些蹊跷。”
沈一贯语气之中满是讥讽之意,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戚金的捷报之中,倒是对那个锦衣卫百户朱泺大为赞赏,甚至推举他回京胜任五军都督府的武节将军。”
“依臣看,这戚金既然如此器重那个朱泺,不如就把他留在蓟门,留在戚家军中好了。”
“臣推举那朱泺可升任为蓟州卫的指挥使,陛下先前说准许那朱泺领兵一万,这一万兵马便也从蓟州卫调取好了。至于军饷,可与戚家军同等对待,朝廷支付一半,余下一半由蓟州卫自行承担。”
沈一贯话音落地,这才缓缓看向万历。
昨日公然反对皇帝的提议,已经惹得龙颜不悦了。
一夜过后,沈一贯这才想到方才那个策略。
他对于皇帝要对朱泺大行封赏,倒是没什么意见,但他并不想让朱泺回京,让朱泺留在蓟门,就等于是朝廷在蓟门戚家军中插入一颗钉子,戚家军再难成事!
能打压戚家军,才是沈一贯的目的,这些年戚家军已经成了他们这一派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早已不复当年,但依然让他们想要除之而后快。
况且那蓟州卫的指挥使,单论级别,也并不低于参将,皇帝想让朱泺领兵,只可惜如今各地的卫所早已名存实亡。
若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让朱泺担任蓟州卫的指挥使,亦可让其自行招募兵马,军饷一半由蓟州卫负责,势必会让戚家军分出部分利益。
如此一来,无论朱泺日后成长到什么地步,都将成为戚家军的对手!
朱泺领兵一万,这一万兵马需要粮饷,他想顺顺利利的拿到粮饷,就只能与他们这些朝中的文官集团交好!
到了那个时候,朱泺将成为他们保守派的一把利刃,彻底将戚家军压制下去,动弹不得!
这一夜沈一贯想了很多,他觉得皇帝应该会听取他的建议。
而沈一贯最大的信心,便是源自戚金的捷报!
戚金越是表达出想让朱泺回京的意图,那皇帝对戚家军的猜疑便会越大,朱泺留在蓟门的概率也会越大!
沈一贯话音落地,余下众人不由纷纷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这沈一贯当真是杀人不见血啊!
实在阴狠!
第38章 是一道光
这话明面上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细想之下,沈一贯不仅连戚家军都算计了,甚至连朱泺跟皇帝都被算计了。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只是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口,看都没看一眼沈一贯,就好像是什么都没听见似的。
真要算起来,这一个卫所的指挥使,权力甚至还在参将之上,不仅可以掌握兵权,还能掌握政权,而参将只有兵权。
但问题是,如今万历年间的卫所,可不是洪武、永乐年间的卫所,现在的卫所早就形同虚设了,贪污腐化吃空饷横行。
不过要是皇帝听从了沈一贯的建议,那朱常洛的权利几乎跟总兵相差无几了,就算他开口,也不会得到比这更大的封赏了。
唯一让骆思恭有些不爽的是,这次辅沈一贯算计朱常洛也就罢了,竟然故意设下圈套,想让朱常洛与戚家军成为对手。
不过如今朝廷局势仍然焦灼,尚且不知皇后是诞下皇子还是诞下公主,所以骆思恭并不准备再出手了。
毕竟算计朱常洛的人是次辅沈一贯,又不是他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只不过骆思恭却是忍不住在想,若是这沈一贯知道了朱泺的真实身份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不知道他还敢不敢这么做了。
会不会后悔,把如此大的权力,送给朱常洛。
骆思恭越想越觉得这如今的局势愈发有趣起来,心中忍不住冷笑连连,自诩聪明的沈一贯,日后定会悔不当初。
朝廷的保守派也会把他族谱上所有人都拉出来骂个狗血淋头。
自永乐之后,大明朝廷就再也没有能够执掌兵权的皇室子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