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46节
“天津卫开海,是不是离中枢太近了?而且朝廷直辖……”皇帝有些犹豫。
朱泺听的却是哭笑不得。
这就是礼教对新风气、新东西本能惧怕的思维。
历史上,后面的清朝也是如此,即便是开海,早先也不愿在北直隶京畿眼皮子底下进行。
而是放在南边。
这固然有地里的原因。
但礼教对新东西,对向外看世界的抵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朱泺连忙解释道:“父皇,天津卫开海,必须由儿臣的人来掌管,此非儿臣要揽权,而是若这种计划调配资源的权利若在别人手中,儿臣信不过!”
“其次,儿臣选择天津卫,就是因为距离京畿近,朝廷能时时刻刻盯着,上下其手的人就不敢太过放肆!”
“另外,这种能够创造巨大财富的要处,朝廷直辖才是眼下吏治完全腐烂最好的办法。”
“夏 men每年能够创造多大的财富?可是又有多少能够纾解中枢?这些钱都在层层过手中,被一层层的刮掉了,若是朝廷直辖,简化了中间层级,就可以有更多的钱,进入中枢国库。”
“另外,用这种计划手段得来的财富,也必须用在刀刃上。”
“一旦成功,父皇就要立刻着手,用这笔钱,从大地主,大商业主手中购买粮食,训练新军!”
“一定要从大地主,大商业主手中购买他们囤积的粮食!”
朱翊钧听着听着,面色渐渐变得轻松,可这时候听到这个混球儿子的叮嘱,不由皱眉:“为什么要从大地主,大商业主手中购买他们囤积的粮食?”
“还有,为什么要急于训练新式军队,财政充沛了,朝廷应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有很多事情,比训练军队更加重要。”
朱泺犹豫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大量的白银流入后,钱就会不值钱,父皇难道没有察觉吗?从隆庆开海以来,大明的粮价、盐价已经攀升了好几倍。”
“而朝廷用不断贬值不值钱的白银,换取士绅地主,大商业主手中囤积的粮食,就是对这些人的一次掠夺!”
“这些土犬喜欢把赚取的白银埋在家中的地窖里,可儿臣看来,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某些时候与石头无异。”
“效仿隋朝,囤积大量的粮食,是为了开海银钱贬值,物价攀升平易物价用的。”
“而训练忠心于朝廷的新式军队,一来是为了确保朝廷的稳定,二来是儿臣想要对这些贪得无厌之辈,再进行一次掠夺抢劫。”
“一旦时机成熟,儿臣建议父皇全面废除,铜钱、银子的流通,改为以白银与朝廷信用为担保的宝钞进行民间流通。”
“宝钞霸权,就需要忠心朝廷的军队霸权来实现!”
“到时朝廷发放的俸禄是宝钞,朝廷现在开始扶持的小商业主、工坊主使用的是宝钞,百姓使用的是宝钞,军中将士使用的是宝钞,就会倒逼着这些贪得无厌之辈,用银子去兑换宝钞。”
“而此辈对此定然十分抵触,甚至有人会铤而走险,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朝廷的军队霸权!”
太狠了!
太狠了!
皇帝、陈矩都被朱泺的计划给震惊了。
两次掠夺!
先让那些贪得无厌之辈手中的银钱不值钱,然后借助军事霸权,逼着这些人用银钱兑换宝钞。
说白了,就是一堆没用的废纸。
恐怕今后就没有人愿意,在地窖里藏一堆随时可能被老鼠咬,被腐烂的纸了吧?
第220章 赌一把
朱翊钧隐于衣袖的手都在颤抖。
有为此计划激动,也有为此计划而感到害怕。
更为他这个狠起来,让人害怕的混球儿子,感到害怕。
朱泺本不想全盘托出的,他知道这个计划对皇帝老子的震动,所以他耐心的等待着。
心中同时也十分忐忑不安。
“你的第一波洗劫掠夺,百姓同样会遭到洗劫,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使朝廷的局面更加危险?”
听闻皇帝老子的质疑,朱泺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计划打动皇帝老子了。
他连忙解释道:“父皇,我们大明的百姓,有余产余资吗?”
朱翊钧瞬间了然,对啊,大明百姓手中根本难有多少余资,哪有什么被洗劫掠夺的可能性。
“儿臣计划中,囤积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就是为了银钱贬值,洗劫做准备,只要朝廷有能力控制好物价,这场贬值洗劫,百姓受到的影响不大,大明就不会乱。”
“而且儿臣的整个计划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首先白银输入的贬值不会很快发生,隆庆年到现在多久了?”
“在期间,朝廷有时间去囤积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也有时间改革盐铁等官营生活物资。”
“施行以军事霸权,推进宝钞霸权,更是需要改革初显成效,重拾民心的时候,如此最为庞大的百姓群体,才会相信朝廷发行的宝钞。”
“整个计划,都要视改革的进展情况而定。”
朱泺说着,从袖口拿起一张折子,双手捧着奉上:“刚才儿臣只说了一个大体梗概,更为细致全面的,全都这道折子里。”
“其中有军队建设、改革需要调动民间繁荣的程度、新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倒逼着朝廷必须使用军事霸权与宝钞霸权,将民间埋藏在土地下的银钱挖掘出来,导入流通环节的必要性,有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论述……”
朱翊钧看着混球儿子双手捧着的这道厚厚折子,即便没有握在手中,他都能感觉到。
这道折子重如千钧!
压的是整个大明江山!
“把东西放在案牍上,陈矩,你带他们去隔壁暖阁等着。”
朱翊钧吩咐道。
陈矩看着皇帝都没有接这道折子,似乎接不住,这道折子所承载的重量!
是啊,这道折子,是整个大明江山!
朱泺恭恭敬敬的把折子放在案牍上,与戚金二人在陈矩的带领下离开暖阁。
陈矩返回后,看到皇帝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摆放在案牍上的折子和文卷整整齐齐的,动也没有动。
他知道,这个决定很难下!尽管燕王只是阐述了对绅权、官权、藩王、后宫代表皇权的掠夺,以及军事霸权、宝钞霸权这两点。
但隐约透露出来的东西,已经足够惊骇了。
何况还有折子上,没有阐述出来的东西。
这已非对症下药,对大明弊病的改革。
而是要将大明现有的,完全颠覆!
赌的是大明的整个江山社稷!
这不是中兴大明。
而是再造大明!
是一个与前两百年,完全不同的大明!
皇帝决心难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适才在门外,朕让你对福王说,读唐书隐太子与秦王节选,混球是什么表情?”
皇帝忽然询问。
皇帝背对着陈矩。
陈矩看不清皇帝的神色。
他不由有些犹豫。
他隐约意识到,这或许关乎着皇帝对这一翻天覆地惊变改革,支持与否的态度!
犹豫许久,陈矩也不敢画蛇添足,足以为聪明,揣测皇帝的心思,按照皇帝的心思去帮朱泺,老老实实说道:“殿下当时很平静,没有任何的变化。”
陈矩注意到,皇帝负于背后的手紧了又松了。
他的心也不由跟着紧了松了。
内心中,他是已经被朱泺的计划打动了。
若是成功,大明将如两百年前一般,如同太阳一般,普照人间,驱散所有的阴暗,肮脏,恶臭!
更是一个与前两百年完全不同,超越前两百年的大明!
在陈矩极度担忧中,便见皇帝忽然转身,走到软塌坐下,犹豫一下,拿起了折子。
赌对了!
陈矩不由悄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庆幸没有自作聪明去揣摩帝心,如是将朱泺当时的态度转述给皇帝。
从中午,一直到天色渐黑。
乾清宫没有怒斥声传出。
也没有任何动静。
安静、死寂的令人害怕帅。
朱泺也没有出来。
盯着乾清宫的人,随着日头西斜,都变得更加焦躁不安起来。
???
“怎么样?”
“有什么动静?”
延禧宫母子,看着侍女走入,惊起迫切询问道。
侍女在母子二人慑人的目光注视下,有些胆战心惊,嗫嗫嚅嚅低声说道:“娘娘,乾清宫还没有任何动静,婢子是来询问娘娘,晚膳想吃些什么?”
郑氏顿时勃然大怒:“废物!给本宫去盯着乾清宫,本宫什么时候传晚膳了,去!”
侍女应声连忙跑出去,生怕跑的慢了,招来无妄之灾。
“母后不要动怒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