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36节
“杨参将,你在江浙地区多年,有没有一些能靠的住的朋友,如果我想写一篇文章,但又担心南直隶会干涉,所以需要一些人,推动这篇文章迅速在南直隶传播,你有没有办法做到?”
杨文通略作沉吟,大声回答道:“卑职可以试一试!”
“好!那就有劳杨参将了!”
“明日你来取文章,大家都散了吧!”不等众人离开,朱泺就起身率先匆匆离开。
朱钰激动的嚷嚷道:“指挥使要出手了!就该如此!要不然任由那什么都不懂的福王乱搞,明年恐怕南直隶就是第二个播州了!”
???
“无粮不稳,无商不富……”
“南直隶大面积毁田种桑,若仅限南直隶一地,以大明天下之物力,倒腾腾挪,尚可保证南直隶不会陷入有钱而无粮的尴尬境地。”
“然北方大面积旱灾,天下缺粮,在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下,来年,缺粮的南直隶必定要与数省抢夺粮食,极有可能出现有钱而无粮窘境。”
“南直隶尚有时间准备,南直隶绝大多数地方气候适合冬季播种因善于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土地,抓住现在到春种的宝贵时间,抢种易于存活,高产的一切粮食作物,确保来年不受缺粮困扰……”
啪!。
“够了!”
朱常洵听着,猛地一巴掌拍在书案上,怒而起身,看着顾宪成,愤怒呵斥道:“这篇文章是从哪里传来的?”
“南直隶有多少人看过这篇文章?”
顾宪成看向郑养性。
自从郑养性陪着朱常洵来南直隶后,郑养性便利用锦衣卫千户的身份,将南直隶的锦衣卫控制住,成为帮朱常洵监察南直隶的~眼线。
这事情,郑养性应-该是最清楚的。
朱常洵得到顾宪成的暗示后,眼神愤怒-的盯着郑养性。
郑养性有些心虚,结巴支支吾吾道:“殿下,卑职已经查过来,这篇文章最先不是在南直隶泛滥,而是在浙江地区,然后从民间传到南直隶的。”
“现在……现在百姓们都在议论此事,南直隶的粮食价格已经出现上涨的波动……”
“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汇报!”朱常洵咬牙切齿,一字一顿冷声问道。
郑养性不由缩了缩脖子。
他来南直隶,同样也兼顾着郑家的生意。
大家这段时间都在忙着捞金赚钱,要么就是赚了钱,去秦淮河的花船上,吟风弄月。
他也不例外。
对锦衣卫的关注就小了。
其实在这篇文章刚在南直隶传开的时候,郑养性就收到了消息,不过那时候,郑养性觉得没什么。
刚好这篇文章还可以帮南直隶的粮食涨价预热。
他郑家在南直隶做的就是粮食生意。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篇文章的传播速度、广度会如此超出预料。
眼看着距离年终只剩下不到半月,整个南直隶都被这篇文章给搅乱了。
百姓更是惶恐不安。
郑养性感觉到朱常洵几欲吃人的眼神,连忙说道:“殿下,卑职还有一个新情况汇报,南直隶忽然出现了大量的土豆,以低廉的价格售卖给百姓,甚至可以先赊账,收获后再偿还。”
“卑职以为,这篇文章,乃至出现的土豆,都是播州那位在搞鬼!”
“他就是在引发南直隶愚民的恐慌,兜售他的土豆!”
顾宪成瞥了眼郑养性,这个消息他倒是不清楚。
不过若说兜售,就有些过了。
若是兜售,那就不可能价格低廉,更可以先赊账,收获后再偿还。
这件事情,若真是朱泺所为,其目的应该是担心播州陷入无粮可买,地方爆发民乱的状况。
“北直隶呢?京畿呢?有没有关于传播这些消息?”顾宪成连忙询问。
郑养性不知顾宪成为何如此询问,摇了摇头:“没有,我与北直隶近几日都有消息联络,没有听闻关于此消息在北直隶,乃至京畿传播。”
郑养性不清楚顾宪成有此一问的目的。
朱常洵却知道。
都人子若是要针对他,那么就应该直接将此担忧捅到京城,让中枢听到,让父皇听到才是最好的方法。
偏偏没有。
这篇文章只是在南直隶附近传播。
若是都人子,那么都人子就是在给他敲警钟。
顾宪成想到的,他也在转瞬想到了。
哼!
朱常洵心中十分不舒服的冷哼一声。
然后来回在二人面前踱步,顾宪成知晓,朱常洵动摇了。
在这件事情上,他也不敢执意劝说朱常洵阻止,因为一旦事情真的爆发后,朱常洵一定会猜忌。
相反,他也需要好好琢磨这篇警示文章。
南直隶绝对不能乱,若是南直隶乱了,就证明朱常洵的改革是失败的。
朱常洵失败,南直隶现在实质运行的官商资本就会遭到重创。
无法实现他快速将官商资本推向天下范围的野心!
稳定南直隶对他其实也是十分有利的!
“去,利用锦衣卫,把这篇文章收缴,浙江地区的也要收缴!本王不希望看到听到任何有关这篇文章的议论!”
就这?
郑养性诧异看着朱常洵,小心翼翼提醒道:“殿下,那百姓擅自种植土豆的事情如何处置,若真是燕王朱泺,那就是在给朱泺张目!”
朱常洵眼神阴冷的盯着郑养性,郑养性下意识的缩了缩头。
便听朱常洵阴冷吩咐道:“表兄!郑家现在囤积着大量的粮食,你们要先带头,降低粮价!”
“稳定民间恐慌!”
“还有告诉徐国公,通知出海的海商,去西南诸国售卖货物后,回来的时候,从西南诸国购买粮食,运回南直隶!”
“卑职遵命!”郑养性不敢多言,连忙领命。
顾宪成暗暗松了口气,这个安排好,土豆种植算是默许了,再加上从西南诸国购买粮食,南直隶稳定便无虞了。
待郑养性离开后,顾宪成轻松笑着说道:“殿下,这篇文章想来不会出现在京畿的,倒是殿下准备准备该启程了。”
“三百五十万商税,是殿下此番回京,正名于天下,一鸣惊人的最好筹码!”
闻言,朱常洵的唇角泛起笑容。
都人子分析了北方大旱对粮食的影响,帮他大忙了,他已经将漏洞补好了,接下来就是他进攻的时候了。
至于说要不要因此感谢都人子。
要!
他将来坐上皇位后,会饶他一命,以胜利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告诉他,多谢他今日的提醒!
“嗯,是该准备回去了。”
?
国公府。
徐弘基亲自送走郑养性,回身瞬间,面色变得沉凝,吩咐道:“马上把那篇文章给本公找来!”
书房中。
徐弘基看着文章,面色渐渐变得沉重。
“老爷,咱们国公府的粮铺要不要按照福王的命令降价?”国公府老管家,看着徐弘基看完文章后,沉默不语,小心翼翼询问道。
“让那些海商从西南诸国运输粮食进来,恐怕难啊!”徐弘基没有回答管家的话,自言自语说道:“现在粮价并不高,运输粮食的利润太小了,远不如贩运那些西南诸国的玻璃、香料更加有利可图。”
“现在想要让那些海商贩运粮食,最好的办法是趁着现在南直隶粮食还尚且充足的情况,提高粮价,最好粮价一日三涨,商人逐利,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海商闻风而动。”
“可偏偏福王在这个时候稳定粮价!”
“这不是乱弹琴嘛!”
徐弘基也即是发泄发泄怒火,他甚至连去提醒朱常洵的心思都没有。
无他,因为徐弘基很明白,眼下朱常洵需要南直隶的稳定!
年节临近,朱常洵要懈怠三百五十万两的税银回朝,要回去一鸣惊人。
现在这种情况下,朱常洵怎么可能让南直隶爆发粮食恐慌问题!
这是政治需求!
官场上,政治大于一切!
他现在即便去劝说,朱常洵也绝对不会听他的建议。
他的建议,没有考虑朱常洵的政治需求,只是基于财富运作,商业运作出发的!
他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
粮价平稳,海商绝对不会听朱常洵的命令,费劲吧咧,从西南诸国,冒着海运的风险,赚微薄的利润,运粮食回来!
这就好比,朱常洵不让使用播州的竹篾。
可朱常洵绝对不会想到,现在播州的竹篾已经快完全取代原有的木箱、麻袋了。
只是大家都在背着朱常洵做罢了。
“还好,还好播州那位在南直隶暗中推动土豆种植。”徐弘基心中暗道侥幸:“还好,这一次福王没有阻止。”
他们所有人都认定了,这篇文章一定是出自播州之手。
“去,购买大量的土豆种子,分发给我们国公府的佃户,让他们在桑田中种植,告诉他们,种植的土豆,国公府不收任何佃租!产出全都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