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9节
少顷,二人到了朱常洛面前。
“见过大人!”
朱常洛摆了摆手,笑道:“不用多礼,军中一应从简,那些繁文缛节就不用了。”
朱常洛一边从布希娅玛拉手中接过温热的毛巾擦拭着校场带来的灰尘,一边笑着让二人落座。
“蓟州卫的清查结果出来了?”
上次召集戚家军与蓟州卫官员摊牌之后,朱常洛便把这件事交给了朱钰以及徐信去做了。
第64章 异想天开
朱钰自然二话不说,极为配合。
徐信虽然不想配合,但奈何身不由己,也只能全力配合了。
有朱钰去做这件事,朱常洛也放心不少,毕竟当初戚家军兵变,就是因为粮饷问题,数千弟兄们的命才换来朱钰活下去,朱钰自然不会再犯错。
至于蓟州卫的代表选择了徐信,不过是朱常洛为了让那些蓟州卫的官员稍微安分一点罢了。
此时寒暄过后,徐信率先开口道:“大人,我们已经彻底开始按照您的指示进行彻查了,只是属下想着,大人您募兵结束了,眼下难得有点空闲时间,所以特意赶来面见大人,请大人进一步指示,属下定当听从大人教诲。”
朱常洛扯了扯嘴角,看了看这位跟开国功臣徐达有些渊源的老油条。
朱常洛有些看不透这个人,不知道他是真的悔不当初了,还是选择了暂时隐忍。
不过自从当初摊牌之后,这徐信对自己的态度便已经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极为恭敬。
朱常洛收回目光,无论这徐信心中真实想法是什么,现在的朱常洛都已经丝毫不惧了。
“本官之所以痛定思痛要改革,便会进行到底。本官也自会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希望你们也是如此。”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从我们自己开始先做改变,先做表率,改革才能成功!”
“当初张首辅的改革之路并不顺畅,究其原因便是他太过粗暴,凡是反对者,他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铲除。”
“这样短时间内自然会收获成效,但却也为后面埋下了隐患,所以张首辅的改革失败了,因为他没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他出行的轿子都要三十二人抬,这么极尽奢侈享受的人,如何能让下面的人信服于他呢?”
“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次的改革,才能彻底成功。”
朱常洛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毛巾,走到书桌旁边。
布希娅玛拉正在埋头书写着,时不时的还会抬头看看朱常洛,这段时间相处之后,她对朱常洛的崇拜更深了。
随着朱常洛越说越多,朱钰跟徐信二人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一开始徐信不过是拍拍马屁罢了,但随着朱常洛的话说出来,徐信只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了。
这个有着如此铁血手腕,军事天赋,政治才能的年轻人,竟然还有如此笃定的信念,这蓟州卫只要有他在,之前的那些那些作奸犯科,还会存在吗?
显然,不可能了。
要么试着跟朱常洛一样,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要么就只能一点一点被边缘化。
而这正是朱常洛想要的效果,小范围内,风气的影响力无疑是不可比拟的。
改革的核心,并非制定多么宏伟的目标。
那不过是量化成果的显像数据罢了。
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小范围开始,让风气转变。
就像后世的学校,往往都会分班,尖子生跟学渣不会分在同一个班级,而尖子班的学习氛围跟风气也不需要老师操心,他们只会比谁更努力。
在朱常洛看来,张居正算是大明的续命者,他的一条鞭法,甚至沿用到了二十一世纪,但他的改革只是徒有其表,万历十五年之后,便几乎被废除干净了。
而核心原因就是,张居正自己已经习惯了奢华的生活,所以他提拔的那些人跟他一样,不仅没能净化社会风气,反而更为贪图荣华富贵。
朱常洛看着面前奋笔疾书的布希娅玛拉,这才话锋一转说道:“方才我讲的那些话,撰写成一篇言简易骇的文章,以指挥使衙门的名义,分发到卫所各大部门,尤其是参与整顿的人员手中。”
朱常洛转过身来,看着朱钰,也看着徐信。
“朱钰,徐信。”
二人站直了身子,洗耳恭听。
“告诉卫所那些识字的年轻参与者,他们每个人都要做到我方才说的那些,若是做不到就踢出去,否则我绝不会轻饶他们!”
“是,属下领命!”朱钰沉声回道。
此时的朱钰,越看朱常洛,越像戚继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仿佛再一次,找到了自己前进的路。
徐信皱了皱眉,看了看一脸兴奋的朱钰,终于苦笑道:“大人放心,属下定当谨记于心!”
话音落地,徐信却是面色微变,终于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来,一边递给朱常洛,一边说道:“大人,宫里的锦衣卫千户郑养性,托我给您送封信,说是宫里那位娘娘,想让大人您去宫里,给三皇子伴读。”
朱常洛眉头一皱,冷冷看着徐信,徐信面色一变,有些慌乱的赶紧解释起来。
“大人,属下只是个送信的,属下跟宫里任何人都没有任何联系。这封信也是属下本家那个国公府邸托人送过来的,属下不过是个小小的蓟州卫千户,怎么能......”
朱常洛的目光,似乎在择人而噬,徐信第一次感受到惶恐,比先前朱常洛摊牌彻查蓟州卫更加惶恐。
他甚至有些懊恼起来,自己干嘛要淌进这个浑水之中?
可是那国公府的毕竟是小公爷,又是本家,他实在得罪不起。
“本官又没说什么,你怕什么?这信本官看在你的面子上收下了,还有事吗?”
朱常洛接过信,拍了拍徐信的肩膀,不冷不淡的说道。
“没事没事。”
徐信冷汗淋漓,但是朱常洛的话,却让徐信松了一大口气,甚至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看来这位指挥使大人,在他心里,自己还是有点分量的。
此时的徐信,早就把朱常洛彻查蓟州卫,给他带来的利益损害抛到了九霄云外,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心态上的转变。
当朱钰跟徐信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后,朱常洛这才冷笑了一声,将手中的信件直接丢到垃圾里面。
让我回宫给你儿子当伴读?
不知道等你知晓了我的真实身份之后,还敢不敢这么异想天开!
第65章 一场较量爆更求追读
蓟州。
关城。
朱常洛数月以来,一直待在了太平寨中,他也几乎只做两件事。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训练他新招募的一万新兵,他结合当下时代,以及后世的练兵之道,只要不是十万火急脱不开身的事情,他都亲历亲为,带着新兵训练。
笼络军心,这显然是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
宋朝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导致的后果不言而喻。
不过因为朱常洛招募的这些新兵,十有八九都是来自蓟州本地的青壮年,所以朱常洛当初大胜布延带来的影响力,也成为了他取得这些新兵效忠的途径之一。
加之他又亲历亲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后,这一万新兵对朱常洛更是极为敬畏,朱常洛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无人能敌。
朱常洛也清楚,虽然之前打了一场堪称奇迹的胜仗,可是实际上他自己的个人实战水平,并不算太高。
而且他个人的实力,也顶多只能排在中游水平。
借着训练新兵的机会,也算是加强一下自己的个人能力,日后统兵作战,多少也能多几分自保的能力。
如今虽然是冷兵器跟热武器的交替时代,但无论如何,个人的战争素养与沙场上的保命能力都是成正比的。
除此之外,朱常洛还做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密切的关注着蓟州卫的改革进程,每次练兵结束,他都要亲自过问。
现在这个危如累卵的大明在朱常洛眼中,民生跟政治带来的隐患,要远远大于军事强度所带来的隐患。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个道理。
大明上下早已腐化不堪,资本主义的萌芽,对旧社会的小农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尖锐。
小冰河时期此时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一旦处理不好天灾所带来的人祸,即便朱常洛手握再精锐的雄兵,对外取得多少大胜,都无法阻止大明王朝的坍塌!
也不会改变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历史上,大明的灭亡,也确实是由内部引发的,而不是因为外敌。
外敌只不过抓住了这个机会,最后取而代之罢了。
身为万历的长子,不管朱常洛愿意与否,他个人的命运,都注定要跟大明王朝的命运,牢牢的捆绑到一起了。
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所以朱常洛现在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这新旧社会生产关系变化,以及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天灾人祸,导致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倾覆的结局。
改革势在必行,这才是朱常洛能够挽狂澜与不倒的唯一可行的路。
至于兵权,那不过是他掌握话语权的工具罢了。
所有的一切,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将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所以即便将蓟州卫的改革交给了朱钰跟徐信,但朱常洛也依然时时刻刻关注着,丝毫不敢松懈。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朱常洛倒是也通过蓟州卫的改革,发现了一些人才。
“大人,戚将军来了。”
朱常洛正在练兵,一名亲兵来到面前汇报道。
朱常洛抬眼看了看眼前这名亲兵,这个人就是他发现的人才之一,名为海中砥,这个人却跟海瑞的儿子之一同名。
要不是朱常洛是穿越者,知道海瑞的儿子都早夭了,并无后人,还真以为这个人就是海瑞的儿子。
这个人除了跟海瑞的儿子同名之外,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踪迹可行。
除了海中砥之外,朱常洛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人才。
而这个人才可就来历不简单了,他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个人能力十分突出。
这个人叫熊廷弼,这两个人还是老乡,本事却是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