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457节

  袁崇焕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皇帝这话,不就是告诉所有人,当初给他探花的名次,朝廷是中肯的吗?

  用肯定他的功绩,肯定他的才会,向天下士子进一步传达了今后科举偏右务实的转变!

  因为用皇帝的话说,他现在的政绩,就是来自于偏右务实!

  该死!该死!

  袁崇焕心中愤怒咆哮。

  而此刻,朱翊钧已经转身,看向身后的朝臣:“诸位爱卿,袁元素用自己的行动,给朝廷上了一课,证明了偏右务实政策性转变的正确性,朕希望,这项政策能够延续下去,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如袁爱卿这样有才能的臣子。”

  福王系的所有人面色十分精彩。

  他们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愤怒。

  肯定了袁崇焕,间接的肯定了燕王提出的偏右务实?

  这叫什么事!

  好好一锅汤,就被燕王这么一块臭肉给影响了胃口!

  怎么哪里都有他!

  “陛下圣明!”

  群臣无论高兴还是憋屈,皇帝发话了,并且向所有人表明了今后要走务实路线了,大家都只能应承下来。

  还无法反驳。

  朱翊钧笑了笑,指着里面正在编织竹篾的百姓,岔开话题询问道:“朕观察,百姓全都穿着统一的服饰,这是有什么用意吗?”

  袁崇焕听闻后不由有些傻眼。

  他总不能告诉皇帝,这是为了整洁,做给皇帝看的吧?

  可除此之外,他们的确没有其他的用意了。

  给工坊工匠们置办这身行头,就是为了做给皇帝看的,同时也是给这些小民百姓一点甜头,让他们感恩戴德,不要在皇帝面前乱说话罢了。

  皇帝看袁崇焕支支吾吾,面色通红回答不上来,不由微微皱眉,略微有些生气道:“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你们是做给朕看的是吗?”

  “父皇不是,儿臣等绝无此意,从一早的时候,就是如此。”朱常洵语速急促的解释着:“这是我们为了激励工匠们努力编织竹篾的一项举措,大户人家都会给家丁仆从置办统一的衣服,此举与大户人家给家丁仆从置办统一的衣服目的是一样的。”

  皇帝点了点头,朱常洵等人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朱翊钧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泺,询问道:“袁爱卿已经介绍了整个工坊,你带父皇来这里的,说说你的看法。”

  刚刚松了口气的朱常洵等人,不由警惕的看向朱泺。

  尽管到目前为止,皇帝总体还是十分满意的,形势于他们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好。

  可朱泺毕竟还没有发言。

  谁都知道,朱泺带皇帝首先来这里的目的绝不简单!

  “那儿臣就先从统一的服饰开始说。”朱泺作揖开口。

  皇帝闻言不由挑了挑眉头,其他人也好奇的看向朱泺。

  “你说说,你对统一的服饰,难不成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皇帝饶有兴趣的准许。

  朱泺点了点头,郑重说道:“适才常洵解释了统一服饰的目的,这种统一服饰的举动的价值和意义,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发现。”

  “但儿臣认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其实是事物发展的可观规律所导致的。”

  朱常洵、袁崇焕、顾宪成等人听闻后,不由瞥了瞥唇角,心中暗暗嘲讽一笑。

  这都扯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

  他们做这件事情,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皇帝一个整洁整齐的好印象,月余前才开始做,衣服也是十几天前才发下去的。

  他们还担心发的早了,弄脏了或者磨损坏了。

  “这也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朱泺并不知道这是朱常洵等人为了装点门面的安排,他郑重其事的说道:“儿臣曾经对父皇说过,新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附带产物,其中就有对民力的一场大规模组织。”

  众人看着皇帝默默点头,朱常洵等人也不由收起了心中的嘲讽,凝重的看着朱泺。

  “大型手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进行了初步的组织。”

  “而统一的着装服侍就是一次更深入的组织,穿着统一,看似一件很不普通的事情,可父皇不妨想一想军中为何要施行统一的服饰?”

  “将领与士卒之间,为何要在服饰上有一定区别?”“儿臣没有看到这个工坊中,负责每一个工棚领头之人与其他普通匠人之间服饰的差别,但儿臣相信,在工坊不断发展中,这种差别会逐渐显现出来。”

  “无论是差别的显现,还是现在统一的服饰,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这种统一,像军队一样,效率变得更加高。”

  “……”

  “其实在这个基础上,若是能够在工种不同,就服饰的颜色和款式做出区分,或许更加能够提高效率。”

  “比如编织的匠人可以穿黑色的服饰,负责将竹子分割成竹条的匠人穿灰色的服饰……”

  “如此,就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管理,组织力度也会更加的完善,对效率的提升会更高。”

  听着听着,所有的神色都变得十分凝重。

  新生产力发展对民力会产生大规模的组织,统一服饰,是一种组织形式的深化等等这些观点,新奇之余,同样也十分令人震惊。

  有没有道理?

  对不对?

  对!

  燕王提及军中,所有人都知道,这番话是正确的!

  许多人暗暗看着朱常洵等人。

  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好处,却被燕王朱泺看到了!

  朱常洵心中十分的愤怒,又给了都人子炫耀的平台!

  刚开始,他们这些人还在暗中嘲笑!

  事实证明,他们才是一个最大的笑话!

  而且可以肯定,在不久后,这论述在南直隶传开后,恐怕南直隶的那些纺织工坊一定会按照朱泺所说的去做!

  没有人会与效率提高,带来的利润过不去的!

  尤其是商贾!

  虽然给南直隶的财税带来了好处。

  只是现在,朱常洵等人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若这番话是他们说出来的多好!多完美!

  朱翊钧把众人的神色变化全都看在眼中,看着面色平静的长子询问道:“你在大西南就是这么做的吗?”

  朱泺摇了摇头,答道:“大西南做不到,至少儿臣当初即便想做也做不到,儿臣只能给各个工种的百姓,佩戴不同颜色的袖章,但儿臣认为,一旦条件合适了,必然是要走这一步的。”

  “你摸索认识的十分细致入微。”皇帝赞赏一句,不管周围变了的神色,继续说道:“现在你仔细说说,眼下的这处工坊还有什么缺点。”

  朱泺点了点头,看了眼袁崇焕等人。

  这些人浑身都绷紧了。

  “适才袁大人介绍了此举为朝廷创造了多少的财富,儿臣对此不敢苟同。”

  “儿臣查看过这处工坊生产、售卖等一系列账目。”

  “无锡竹篾售卖是三文两个,播州的竹篾三文钱就能购买三个,播州的竹篾,即便是用船运输到南直隶,依旧是一文钱一个。”

  “无锡在竞争力上,首先便没有优势,说到底,无锡的竹篾能够卖出去,很大程度依赖于官方背景。”

  “售卖的价格高出很多,竞争力十分弱小,可儿臣查过了,脱产的匠人们,编织八个竹篾才能挣四文钱。”

  “据儿臣所知,播州的百姓,不脱产的情况下,编织八个也能够挣到四文钱。”

  “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太过于严苛了,百姓心中是否有不满怨恨?一旦有,这种怨恨就是冲着朝廷的。”

  “不能为了朝廷的财税,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其实百姓富裕了,就会购买更多的东西,民间就会更加繁荣,朝廷能够从中收取更多的商税,钱最终大部分还会流向朝廷。”

  朱常洵冷笑道:“皇兄,我记得当初朝中臣工弹劾你在天津卫开海,压榨太甚,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无锡也不过是效仿皇兄罢了,为什么天津卫就不是压榨,到了无锡就是压榨,皇兄做事情也太双标了吧。”

  王锡爵等人紧盯着朱泺,想看朱泺怎么解释。

  “三哥你怕是还没有搞清楚天津卫的运作模式吧!”不等朱泺开口,一直保持沉默的朱常浩就开口了:“天津卫利益分配的双方是官方与商贾,而无锡是官方与百姓!”

  “这是其一,其二,即便是天津卫,利益的分配也是五五分成的,三哥你可以算一算,无锡官府与百姓的利益分配是多少?”

  “其实本王到更想问一问诸位臣工,为何在天津卫的时候,诸位反对的如此激烈,大商业主、工坊主抵制的如此激烈,而到了无锡的时候,各位就无动于衷了?”

  “是不是因为这其中,并没有损害诸位的利益呢?”

  诛心!

  这番言论太诛心了!

  简直把大家剥的赤 tiaotiao!

  “而天津卫当初组织货物的时候,皇兄以官方的形式,插手了商贾雇佣民间百姓的酬劳分配,在商贾接受的范围内,保护了处于弱势一方百姓的利益。”

  “皇兄几次三番的说过,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平衡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朝廷有义务站在弱势的百姓阶层,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三哥你们去做了吗?”

  郑氏看着朱常浩咄咄逼问,气的咬牙切齿。

  这个 jian种,现在变得就像一条疯狗一样,只要抓住机会,就替都人子穷追猛打,咬着不放!

  皇帝的面色渐渐变黑,冷冷询问道:“朱泺,那你说,若是要你来做,你会怎么做这件事情!”

  他听了这番话,也意识到,眼前的大好局面似乎并未如他所看到的一般。

  八个竹篾才能赚四文钱,一天赚八文钱恐怕是极限了!

  八文钱,在脱产的情况下,一个三口之家恐怕仅仅只能果腹,一个五口之家,若是家中没有其他收入,怕是就要饿肚子!

  粮价稍微有所波动,日子都会难以支撑。

  这种生活,官方背景的工坊,百姓怎么可能不怨恨朝廷!

  “儿臣以为首先是让利于民,尤其是这种大规模脱产,劳动密集型的工坊,百姓的权益一定要得到保护!”

  “这不光是眼前的竹篾工坊,其他的铁匠工坊、纺织工坊都是如此。”

  “新生产力的发展,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密集型工坊出现,越来越多的百姓脱产,朝廷需要与各方协商,制定一个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确定脱产百姓的生活保障,对于敢于低于设定标准的工坊,朝廷要严厉打击,法不容情!”

首节 上一节 457/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