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53节
布延看着朱常洛,就是这个人,让他遭受了人生中最惨痛的惨败。
而他故意提条件要在谷道外见面,就是试探眼前明军将领的胆略,没想到对方真的来了。
而且还将万余步卒带出谷道,在旷野之上列阵而立。
这分明就是告诉他:我不怕你!不怕与你在你擅长的作战环境中,赢战于野!
这份自信,让布延心中对朱常洛的忌惮更加深了几分。
“果然是很年轻。”布延不愿在朱常洛面前服软,简单评价一句,然后询问道:“说吧,你们两个明军将领,想要与本汗谈什么?”
朱常洛从袖口拿出一张卷着的纸展开,郑重说道:“其一,彻辰汗要向你们信奉的长生天神灵起誓,有生之年,察哈尔再不犯边,这包括察哈尔归属彻辰汗,不管实际,还是名誉统领的各部,都不得犯边。”
“你!”布延脸色瞬间变黑,怒视着朱常洛。
朱常洛抬头看着布延,笑道:“互不犯边的的条约我们之间,早在嘉靖年间便签署了,只是彻辰汗你行卑鄙小人行径不遵守,现在只是增加一些补充约束罢了,又不丢彻辰汗你的面子。”
布延微微冷哼,咽下了这口气。
朱常洛继续说道:“其二,不得再进犯袭扰叶赫部。”
“其三,彻辰汗身为察哈尔汗,却作势察哈尔境内马匪横行,多袭扰我大明商旅,彻辰汗必须铲除马匪,若是彻辰汗做不到,我蓟州卫边军,有权利派兵护送商旅出塞,同时有权出塞打击侵犯我大明子民利益之马匪。”
“其四,彻辰汗无辜绑架本指挥使军中袍泽,需立刻将人完好无损交还本指挥使,同时赔偿战马三千匹!”
“彻辰汗就这些,答应我们现在就签订,不答应,我们之间只能择机再战,一较高下!”
朱常洛的话中,充斥着浓浓的战争威胁。
但朱泺的条件并不苛刻,除了第三条,明军有权利入察哈尔剿匪,其他布延都觉得答应了也没什么。
戚金看着布延,看出布延的犹豫了,笑着说道:“彻辰汗,其实只要你察哈尔没有了马匪,我们也不愿劳师动众。”
“这一条也是我们被逼无奈,我们需要养兵,养兵需要钱粮,可百姓的日子苦巴巴的,只能从商旅上打些注意。”
“可你察哈尔境内马匪横行,这些年,蓟州卫通往关外的商旅逐渐减少,我们也是不得已为之。”
“何况打击马匪,商旅直接经蓟州卫进入察哈尔,对你察哈尔也十分有好处的。”
布延深深的看了眼戚金,沉吟片刻后,最后点头答应。
随后,双方重新誊写协约,明廷一方以戚金和朱泺为代表,与布延共同签署了这份协议。
后世历史将这份由长皇子朱常洛主导签订条约,称之为恪约,恪取自长皇子朱常洛此时期曾用名恪字。
后世史学家认为,这份恪约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让大明王朝北部边境有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和平。
而是长皇子朱常洛,以进取姿态,逼迫彻辰汗布延签署的恪约,成为了明军自永乐之后,两百年疲弱转折的分水岭!
夕阳西下。
“布延,你会后悔的,你一定会后悔的!”
戚金目视着鞑靼退兵,直到现在他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听着不远处愤怒的咆哮,他扭头看了眼朱泺。
这一切的难以置信,就是这个年轻人推动下做成的。
他指着褚英,笑着询问道:“这个建州女真贝子,贤侄准备怎么处理?”
第87章 签订条约
“暂时还没想好。”朱泺瞥了眼褚英,放是肯定不能放,杀了又有些可惜。
此人可是建州女真中数一数二的人杰。
甚至一度威胁到努尔哈赤的地位,被努尔哈赤果决处置。
“前辈,还是抓紧时间,把我们签署的这份条约送回朝廷吧。”朱泺将条约递给戚金。
戚金神秘一笑,说道:“条约你送,不过我会加一道折子,控诉贤侄你抢功。”
哈哈……
话罢,二人不由仰头爽朗大笑。
笑声过后,戚金感慨道:“真不知道,对抗演练,以及这份协定的消息传开后,会引起什么样的震动,但有一点,贤侄真的打算对朝廷也隐瞒关外对抗演练的情况吗?”
“指挥使,卑职有个建议。”熊廷弼这时插口说道。
“说!”
得到朱常洛的准许后,熊廷弼压着声音说道:“对圣上是决不能隐瞒的,指挥使有着锦衣卫的身份,不若以锦衣卫的渠道,秘密将关外的详情汇报圣上。”
“想来圣上能体会指挥使的一片忠心以及苦心。”
朱常洛略作沉吟,点头道:“好,就按照你说的做。”
尽管如此做,泄不泄露就取决于皇帝老子了,可他还是接受了熊廷弼的建议。
他需要展现出这样的姿态,来赢得熊廷弼这种人才的心!
是夜。
各方派来的细作匆匆离开,朱泺的折子也快马加鞭,通过锦衣卫明暗两条渠道,快马加鞭送往紫禁城。
“陈大监,陛下还不见我等?”
已是深夜,乾清宫外赵志皋等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宫门外焦急的转动着。
陈矩看着赵志皋有些不忍。
一日之内,赵志皋整个人仿佛老了好几岁,满脸的疲惫、无奈,甚至急切看着他的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丝心灰意冷的绝望。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朝廷糟糕的局势。。
虽然自从蓟州卫卫所改革成功的消息传到朝中,以及皇帝看了那位新近崛起的边军将领关于改革的文章后。
又数日不见朝臣。
朝中廷臣们人心惶惶。
但陈矩却十分的轻松,作为皇帝年幼就伴在身边的老人,陈矩太了~解皇帝了。
皇帝心中是高兴的。
不见朝臣是皇帝在思考问题。
他猜测,多半与那位边军将领以及他的那篇关于改革-的文章有关系。
只是他的这种轻松,也随着今日赴倭国册封倭关白丰臣秀吉的使节杨方亨带回的消息而消失。
丰臣秀吉拒绝朝廷对其册封!
而祸根就在于石星启用的谈判代表沈惟敬!
沈惟敬本是一介商贾,精通倭国语言。
与石星妾父袁闻龙交好,继而打通了与石星的关系。
在大明与倭国和谈期间,需要一位精通倭国语言的人作为代表,顺理成章,石星就想到了沈惟敬这个熟悉的,自认为能够信得过的人。
可恰恰就是这个沈惟敬坑了石星。
一、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明日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伙同倭方谈判代表小西行长,小西行长回复丰臣秀吉大明答应了倭方的全部条件。
而沈惟敬回到朝中,则对朝廷转述,倭方三条和平条件。
一、倭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可这一切都是纸包不住火的,在杨方亨带着皇帝的册封圣旨抵达朝鲜南部四道面见丰臣秀吉后,事情就暴露了。
杨方亨想尽办法逃出后,得到消息,丰臣秀吉已经从倭国大肆调兵进入朝鲜南部四道。
与杨方亨一同回来的还有朝鲜方面派来的求援属国。
皇帝被欺弄,这就是天大的事情。
何况倭国丰臣秀吉狂妄悖逆,不顾朝鲜为大明属国,再次兴兵,这在皇帝眼中就是在打大明的脸。
皇帝因此而雷霆大怒。
可此事其中也不是没有疑点。
与沈惟敬一同参加与倭国谈判的徐一贯、谢用锌虽然在今天皇帝召见的时候,二人辩称自己不精通倭国语言,将一切都推给了沈惟敬。
可这二人也是学富五车之人。
倭国七条条约与沈惟敬展示的三条条约,文字多寡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何况倭国文字本就是源自汉字。
二人岂能一点都不知。
陈矩只能归结为,当时的大明朝廷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了,所以对此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寄希望朝鲜与大明相隔甚远,山高皇帝远,可以糊弄过去。
只是现在已经不只是欺上瞒下这么简单。
就在事情暴露,皇帝龙颜大怒之际,次辅沈一贯以及叶向高当场对兵部尚书石星发难,弹劾石星。
其他阁臣则力保石星。
最终演变成一场相互攻讦。
皇帝大怒,将所有人赶了出来。
沈一贯这么做的目的,陈矩也猜测得到。
石星虽然不是首辅赵志皋的人,但是多数时候在内阁中还是支持赵志皋的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