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73节

  “王押衙,朝廷不是说加税三厘吗?怎么成九厘了?”

  第一辆马车上,一名青壮官兵质问那官员,被称呼王押衙的官员闻言轻嗤。

  “庞大郎,你还是太年轻了。”

  “这朝廷三厘税,是肯定要征收的。”

  “只是朝廷吃饱了,我们难道就不吃?”

  “即便我们不吃,牙将们和州官们难道不吃?”

  “这九厘税啊,三厘弟兄们分了,六厘交给牙将和州官们。”

  “州官、牙将们吃饱了,才能安全把三厘交给朝廷啊。”

  王押衙说着,同时对众人道:

  “我好不容易抢来这七里亭乡的差事,你们可不要说漏嘴。”

  “这七里亭乡有四百多户百姓,起码能加税得到八百多贯。”

  “这八百贯有七成交给牙将和州官,剩下的二百多贯就弟兄们十几人一起分了。”

  “这具体分下来,弟兄们每人都能得到半年军饷,这来钱可比吃饷快多了!”

  王押衙目光扫视众人,众人纷纷点头,其中两名年长的牙兵开口道:

  “怎么能平分呢?”

  “对啊,如果不是王押衙带我们来,我们哪里能有这机会。”

  “依我看啊,弟兄们每人拿十贯就行,剩下的交给王押衙为大伙打点。”

  “没错没错……”

  车厢内附和声不断,那王押衙也十分受用。

  整个车厢里,唯有那庞大郎惴惴不安,其余人都十分高兴。

  见状,王押衙也安抚道:“庞大郎,你刚刚加入银刀军,不知道我们的规矩也正常。”

  “只是回城之后,你切记别乱说话,若是被牙将和州官们知道了,即便我和弟兄们不罚你,其它的牙兵也不会容你。”

  “嗯,我记住了,押衙放心。”庞大郎连忙点头。

  见状,王押衙满意颔首,随后带着一行牙兵返回了彭城县内。

  布告四方的事情是结束了,可由于大雨还没停下,所以秋收还得推延。

  牙兵们回城等待,而徐州各乡村的农户也在等待。

  “淅淅沥沥……”

  秋意渐浓,可徐州的天空却似裂开了口子,连绵的细雨开始渐渐转变为大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无情地打击着田间作物。

  那些地里刨食一辈子的老农,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焦虑,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恐惧。

  他们蹲在家门口,双手抱膝,目光空洞地盯着雨幕,似乎在寻找着一丝放晴的希望。

  乡间的老柳树在风雨中摇曳,仿佛在为农民的困境哀泣。

  偶尔有几声鸟鸣穿透雨幕,却也显得如此凄凉。

  只是大雨不曾停下,河道里的河水甚至漫出河道,往田间冲去。

  “铛铛铛……”

  铜锣作响,全乡男女老少都被叫到了田间,试图将水引往他处。

  可雨实在太大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作物被浑浊的大水吞没。

  “我的粮食啊!!”

  “额啊啊——”

  凄厉的哀嚎声响彻雨幕中,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的生路断绝,却无法阻止眼前一切的发生。

  “嗡嗡……”

  忽的、一名老农听到了嗡嗡的声音,他本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耳鸣,但下一秒他便听到了无数哀嚎声。

  “发大水了!逃啊!!”

  “发大水了!”

  “快跑!跑到九里山上去!”

  “跑啊……”

  雨幕如帷,水汽蒸腾,洪水沿着泗水与汴河的河道席卷而来,如咆哮的野兽,带着泥土和树枝的腥味,无情冲向了七里亭乡。

  那摧枯拉朽的力量,在呼吸间吞没七里亭乡。

  树木如断枝落叶般被连根拔起,随波逐流,成了暴怒河流中的漂泊之物。

  屋舍如同土堆,一栋接一栋地倒塌。

  屋舍、树木这些无法移动的东西在洪水中颤抖、沉没,最终被无情吞没。

  家园在转瞬间化为乌有,但没有人能在此刻关心这些,所有人都在忙着逃命。

  距离七里亭乡最近的九里山成为了众人求生的目标,所有人争先恐后的逃往九里山。

  逃亡队伍中,那些年迈体弱者,在这肆意的灾难面前显得格外无助。

  不少人亲眼看着他们被滚滚洪流卷走,挣扎的双手成了绝望的符号。

  恐慌的呼喊声在风雨中弥漫,七里亭乡的百姓携老扶幼,慌不择路地向九里山逃命。

  他们的脚步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恐惧与不安。

  水位不断攀升,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的立足之地。

  他们不敢回头,只敢向前,哪怕前方是未知的恐惧。

  雨声、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所有人的脑袋都空白了,只知道往九里山逃去。

  事实证明,逃亡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七里亭乡四周的村落百姓,乃是东边十余里外的彭城百姓都在向九里山逃亡。

  洪峰过境,哪怕是彭城这样的城池,也极难有落脚之地。

  大水泛滥,漂没整个彭城,有人逃亡九里山、有人躲在城内的屋顶,还有的人跑上城墙马道。

  洪峰过后,大水依旧积漫五尺高,无人敢下水,只能绝望的等洪水退去。

  有人力竭坠入水中,被洪水吞没,有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友被洪水带走,还有的人已经痴傻,只知道往高处跑去,抓住高高的树冠不肯松手。

  几日后,洪水退去,大地平白高出两尺,所有的作物与大半屋舍被洪水带来的淤泥埋没。

  彭城与七里亭乡只是此次灾害下的缩影,其范围远超受灾者想象……

  “铛……铛……铛……”

  大中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当常朝开始,许多臣工的脸色都随着山东八百里加急的消息而变得难看。

  

  “入班……”

  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开口,百官纷纷入班,而李忱也铁青着脸走上了宣政殿的金台。

  待他入座,鸿胪寺卿当即开口唱声,百官入座。

  “陛下,山东诸道加急,河南、河北、淮南三道大水泛滥,徐州、泗州水深五尺,漂没民户数万家,百姓受灾者数十万……”

  作为宰相的令狐綯,面对这样大的自然灾害,自然是不敢沉默无语的。

  他主动开口提及了这件事,而这件事出现的节点也让身为皇帝的李忱成为了众矢之的。

  “陛下,此乃上天警示,请陛下罢黜加税之政!”

  “臣附议……”

  “请陛下罢黜加税,蠲免受灾三道赋税,赈济三道百姓!”

  “陛下……”

  随着令狐綯话音落下,庙堂上许多臣工纷纷作揖请奏,直指李忱加税之政。

  李忱脸色如常,可藏在袖中的双手却攥紧,恨不得将所有把过错推到他身上的大臣弄死。

  “荒谬!”

  庙堂上,一道呵斥声响起,李忱心里感激望去,却见是张议潮站了出来,他脸色立马变黑。

  “陛下加税与否,与洪灾有何关联?”

  “倘若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何要以数十万百姓生存来警示陛下,而非用其他办法?”

  李忱倒是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是张议潮力挺自己。

  “陛下,张司徒所言甚是。”

  令狐綯也连忙表态,同时对群臣扫视道:“眼下洪灾刚过,理应讨论赈灾事宜,而非谁的过错。”

  “陛下,臣附议蠲免三道受灾州县赋税,另拨粮五十万石赈济灾民,责令各地节度使赈济灾民!”

  令狐綯自然是清楚国库的情况,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示意拨五十万石粮食来赈灾。

  闻言,群臣面面相觑,纷纷对令狐綯投来鄙夷目光。

  五十万粮食对受灾的数十万百姓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说到底,赈灾还是推到了各地节度使、观察使身上,朝廷只是出小头搏名声罢了。

  令狐綯也清楚自己的做法不行,但他不在意群臣怎么想,只要皇帝高兴就行。

  “卿所言甚是,既然如此,便依照卿所言赈灾,勿要让朕之子民再受伤害!”

  李忱说的冠冕堂皇,而这也代表令狐綯又站对了。

  群臣闻言纷纷唱声圣明,李忱也简单安慰了群臣,随后宣布了散朝。

  散朝之后,张议潭与张议潮并排向外走去,张议潭眼见群臣不与他们凑在一起,当即低声道:

  “二郎,你为何在殿上开口?”

  张议潭很好奇张议潮为何做出头鸟,张议潮闻言却摇头道:

首节 上一节 373/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