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24节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民生?为什么要关心州县能不能维持?为什么要关心明年还有没有百姓种地交税?
我们只要关心能不能战胜,能不能将贼军全都碾死即可。所以,在我这里,只有武兴军算是人,至于你们……还有那些庄户,农人……”
温敦浑玉吐出一句冷冷的话:“都不算是人的。”
朱天寿双手颤抖:“那俺……俺们……”
温敦浑玉语气复又变得诚恳:“当你想要吃鸡子的时候,会关心母鸡的想法吗?会觉得吃了它的孩子,就对它心生怜惜吗?既然你不会,那为何要求我对你们心生怜惜呢?”
说着温敦浑玉指了指身后:“武兴军第二,第四,第五猛安,三千人大约还有半个时辰就到,到时候我会让他们在这里列阵。
朱三,你无论是想要逃,还是想要依着我,都得快一些,大军列阵费时费力,不能不见血,时间到了,如果你还做不出决定,那我就只能忍痛杀鸡了。”
说着,温敦浑玉倒持长枪,用枪尾戳在朱天寿胸口,将其推了出去。
朱天寿在地上滚了两圈,径直起身回头,连拱手都没有,就向着身前的大朱庄狼狈逃去。
“快一些吧!时间不多了!”温敦浑玉看了看日头,大声喊道:“只有一个时辰哦!”
第209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
朱天寿到底还是屈服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朱庄与朱水庄已经几乎全都跑空,而其余三个庄子,尤其是大朱庄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尤其是朱天寿的亲族,各个大管,他们还以为金军是给他们撑腰的,没想到温敦浑玉刚来,就给了他们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一时间,整个庄子哭嚎声一片,不少人干脆咒骂出声,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厮打与对抗,甚至还见了刀子见了血。
到了这时候,许多人开始后悔前几日为什么不去逃难,反而觉得大军到了会有好日子过,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真是荒谬。
朱天寿在大朱庄毕竟还是有些掌控力的,在两刻钟之后,就再次打开了庄门。
在温敦浑玉冷然的眼光中,大朱庄庄户扶老携幼,驾着大车,赶着牛马,惶惶然的向着县城而去。
当然,有主动听从命令的,就有铁了心反抗的。
西北侧靠近山区的西朱庄不知道在谁的鼓动下,直接拒不接受朱天寿的命令,紧闭庄门,打定主意要顽抗到底了。
对着这种冥顽不灵之人,温敦浑玉当然要杀鸡儆猴,直接带着三个猛安的战兵团团包围,正军架着飞梯轻而易举的冲上了庄墙,并在片刻厮杀之后,打开了西朱庄的大门。
三千金国正军一拥而上,在蒙恬镇国那面代表着都统身份的五色捧日旗绕过锣鼓山,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就已经将西朱庄所有人一举拿下。
金军将带头之人全都押到大朱庄庄户身前,一一斩杀,以作警告。没有用的老者也被直接杀掉。
剩下的大约四五千人,男的全都被贬作奴隶,女的全都充作军妓,小孩则是先留着,等待随军商人抵达后,再进行买卖。
金国是禁奴的,但以金国的基层统治力大家也知晓是什么鸟样子,根本没有办法推行,这也就导致了在宋朝转入地下的奴隶贸易,迅速死灰复燃。
事实上,这四五千人现在都已经算是武兴军的财产,如果这些没有被凌虐致死的话,他们也会被卖给随军商人,连带着不方便携带的布帛金银器皿等物件一起,被随军商人运走。而随军商人会将银钱送到军士指定的地方。
不用担心商人会昧下钱财,因为这种生意,别说行军猛安,就连行军万户都会参着一股,他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证麾下兵马的战斗力。
蒙恬镇国此时就看着自家儿郎们大发横财,含笑不语。
“都统。”温敦浑玉赶来,在马上叉手行礼:“事情大略已经解决了。过了今日,民夫、粮食就都有了。”
蒙恬镇国点了点头:“真是难为你了。”
温敦浑玉叹了口气,摇头说道:“以兵威之,有何难处?只是没想到徒单章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更没有想到那忠义贼竟然能煽动百姓逃难,使得沂水县几乎半空。
若非如此,我是真的不想动朱天寿。”
“哦?”蒙恬镇国看着自己麾下最为聪明之人,缓缓说道:“你这厮竟然也与汉儿有了惺惺相惜之态?”
温敦浑玉依旧摇头,言语随意:“狗屁惺惺相惜,我如果能看上这种人,为何不在关外守着自家田产过日子,反而要参军以成功名呢?
只不过正因为我家也有田产,有佃户,所以我才晓得,只有这种人向着大金,大金才会有天下,咱们现在做了此事,就相当于把这朱三逼近绝路了。”
蒙恬镇国握着马缰绳,同样随意说道:“你知道的,大军不能与地方官员走的太近,太犯忌讳了。要俺说,这些人爱怎样就怎样,咱们打完仗拍拍屁股走人,其余关咱们屁事?”
顿了顿,蒙恬镇国复又说道:“你想把这朱三扶起来?”
温敦浑玉
蒙恬镇国同样冷笑:“确实疑点重重,若朱三不拿出那封信来,俺还能信他五分,现在俺也只能信他两分。他娘的,这种信件要么在徒单章那厮手里,要么就在俺手里,如何能在朱三手里?!徒单章难道真的罔顾军法到了这种程度?俺不信,所以这信的来路有肯定问题!”
温敦浑玉复又补充道:“宁杀错勿放过,现在还得用得着他们。等着事情大概有了些许结果后,我要将与徒单章之事有牵扯,或者可能有牵扯之人全部处斩,还望都统到时勿要阻拦。”
蒙恬镇国点头:“俺如何会阻拦这种事情,也算是给徒单章一个交待了。”
两人十分有默契的没有提那六个精锐谋克,与其说是不愿相信,不如说是不敢相信,不敢接受这么一个事实。
这可是六百甲骑!
就这么没了!
要知道,武兴军的骑兵谋克也只有五十六个,这一下子没了六个,还是最精锐的六个,这谁受得了?
放在几千人对几千人的中等战役中,没了这六个谋克就已经可以宣布失败了。
场面沉默片刻,蒙恬镇国不由得重重锤了一下手心:“他娘的徒单章打得是什么仗?怎么就把六个谋克的精锐全都送了呢?找到撤回来的军卒了吗?得问清楚是怎么回事。”
“一个都没有。”温敦浑玉安抚着有些躁动的战马:“事情诡异之处就在这里,一个都没有。”
“嗯?怎么会一个都没逃回来呢?”
“要么是对面忠义贼战力强横无比,要么就是有己方人马截杀他们,这又逃不了朱天寿的嫌疑。”
可怜朱三郎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天衣无缝,但在两个精通军旅的军官眼中,简直处处都是破绽。
更何况,这二人是正经将军,不是提刑官,杀人不用讲证据的。这也就导致了朱天寿还在庆幸自己得以逃过一劫时,蒙恬镇国与温敦浑玉就想要卸磨杀驴了。
蒙恬镇国想了想,复又询问:“现在该怎么办?”
“该召开军议……”
“俺是在问你的想法。”
温敦浑玉低头想了片刻:“不能再等水军的消息了。
一来信使来往,说不得又要三四天,我军已经在路上耽搁了几天,时间要不够了;
二来,徒单章算是打草惊蛇了,如果有几个行军谋克落到他们手里,三木之下,吐多少东西不好说。如果贼军不傻,就会在南边以逸待劳,咱们多等一天,他们的营垒就会厚实一分。”
蒙恬镇国点头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不用开军议了,我意已决,在距忠义贼十里处的官道上立营。浑玉,给你两个猛安,沿沭河南下,看看完颜子晋那厮死了没有,给俺控制莒县,然后俺亲率六个猛安正面进攻贼人,你从侧后绕击。
争取五日之内,击溃这股贼军!”
第210章 天意浩渺论进退
就在武兴军进军沂水县的时候,刘淮也带着最后一批流民回到了前军大营。
沂水县并不是什么上县,加上这几年不安生,又是兵又是匪的,所以人口较少,而跟着刘淮南行的百姓就更少了,但这个更少也是相对于整个县来说的。
事实上,这两日陆陆续续抵达的百姓,算上老弱妇孺,足有五六千人。
这显然不是编制只有两千六百人的前军能安置得下的,就算加上王雄矣所部八百步卒也不成。
所幸的是,当刘淮发动对徒单章的埋伏的时候,就将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盘算了一遍,并且向魏胜做了通报。
魏胜也不含糊,当即就将此时的忠义军大管家陆游派了出来。
陆游确实是有本事的,再加上沂州府库着实丰厚,所以已经成了流民的沂水县百姓被分批安置,并且有条不紊的编户齐民,其中竟然没有一丝混乱。
当然,陆游扔下一堆事务不管,可不是仅仅为了安置这几千流民的。
“这是什么?”
中军帐内,刘淮接过陆游递来的锦盒,皱眉询问。
陆游大口灌着凉茶,闻言擦了擦胡须上的水渍,笑着说道:“打开看看。”
刘淮打开锦盒,其中确是一封文书,在陆游的示意下将文书打开,细细一看,却是一篇奏疏。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臣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
看了开头,刘淮心中就是一咯噔。
该来的还是来了。
这是一封对宋国朝廷的上表。其中大概意思就是山东义民群起抗金,如今已经占据海州、沂州、密州、泰安州四地,并且斩了金贼海州知州高文富,打败了沂州知州仆散达摩等等,希望大宋能给个名分,让山东群豪得以回归大宋。
这些都是车轱辘话,没有什么营养,但最后的署名处却把刘淮看愣了。
因为署名的不只是魏胜与陆游这两名大宋忠良,还有东平军张荣等一众将领,甚至还有天平军耿京打头的一大批人。
可以说整本奏疏,只有开头第一页是在讲述北伐情况,剩下几页全都是三支大军高阶军官的名册,向宋国要封赏,要承认,要地方治民官。
这特么不是等于求着宋国来掺沙子楔钉子吗?
刘淮皱眉询问:“天平军耿京也要联名上表?”
陆游笑着说道:“正是,虽然耿大头领早有此意,但还是魏公付出了五百领步人甲与许多粮草之后,他才同意与我军联名上书。想来三支大军,四州之地一起上疏,朝中的衮衮诸公总会重视起来吧。”
刘淮心中嗤笑,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拿着奏疏说道:“既然父亲与陆先生已有定计,那为何还要把这东西拿到我跟前来,难道是让我再审阅一下?”
陆游摇头,表情变得肃然:“你可知道无论忠义军,又或者是东平军、天平军中,都有一大批人不愿意归宋,而不管大郎你愿不愿意,你都成为了这些人的领头者。
他们都在看着你的表态,如果你能在这奏疏上署名,向他们做出榜样,那么就可以弥合双方裂痕,使得北伐军不至于分裂。”
刘淮叹了一口气,将奏疏放进盒子里盖起来:“若陆先生不说这番话,那我署名确实无妨,但此时,我反而定下决心,绝不能署名了。”
陆游似乎并不惊讶,只是望着帐外来往军士有些出神,良久之后才缓缓问道:“大郎,你为何对大宋如此深恨呢?大宋有何负过你吗?”
刘淮诚恳说道:“不是恨,而是不相信。”
陆游复又沉默:“是因为岳鹏举之事吗?大郎,听老夫一言,此事为首之人乃是秦桧,次者乃是万俟卨,张俊,勾龙如渊等人,他们大多已经身死,大郎你恨他们不奇怪,老夫也恨。
如果有一日我为执政,拼着天下汹汹,我一定要诛杀他们九族之男丁,为岳鹏举正名。但为何要恨大宋呢?为何不能助大宋统一四海,以成不世功名呢?”
刘淮失笑:“陆先生,我说了,我不恨,我只是不相信宋国而已……”
陆游摇头,明显不信。
刘淮站起来,走到帅帐门口,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丘:“陆先生,你说我恨宋国,我又恨什么呢?恨这大江大河,恨这高山落日,恨这清风明月吗?又或者恨父亲与陆先生这两位忠臣吗?恨岳飞、韩世忠、李彦仙、宗泽这些人吗?恨蓝府君、徐通判他们吗?还是要恨家门口卖肉馒头的婶子,恨路口修车轮的大爷,恨当垆卖酒的小娘子?”
刘淮转头,直视陆游的眼睛:“都不是,陆先生,我都不恨的。倒不如说,这些就是我一直矢志北伐,百死无悔的原因。
正因为我要保住这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物,所以我才要荡平寰宇,澄清宇内!”
“我只是不相信宋国能够助我做成此事罢了。”说到这里,刘淮嗤笑出声:“说起来,刚刚听到陆先生说谋害岳飞的主谋是什么秦桧、万俟卨、张俊等人,我都有些想笑。
陆先生啊陆先生,你这绝顶聪明之人,又在这里与我装什么糊涂呢?此事最大的主谋不就是当今宋国皇帝赵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