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7节

  那名宋军没有铁盔,只有一顶毡帽,脑袋瞬间开花,红白相间的脑浆溅在魏如君的脸上。

  魏如君剧烈的打了个激灵,刺出的长枪稍稍一顿,就被金军抓住机会攥住枪头,向前拉去。

  她咬牙紧握长枪,肩膀抵在身前刀盾手背后,双目直视三五步外金军,奋力抢夺。

  那金人似乎就是刚刚掷锤杀人的凶手,此时两手空空,不顾身前宋军刀盾手的推搡,大吼出声。

  “拿来!给俺拿来!”

  话声未落,一支羽箭就洞穿了金人的头颅,他双目泛白的仰躺于地。

  魏如君夺回长枪,向着箭射来的方向望去。

  魏胜手持铁胎弓,身处甲士中间,居高临下的观察着整片战局。

  事发仓促,战局混乱,哪怕有一二背负硬弓的金军,也不可能在乱军推搡中精准射杀魏胜,而魏胜却可以好整以暇的用硬弓对金军挨个点名。

  将弓横在马上,魏胜接住飞掷而来的页锤,反手又掷了回去,将十余步外的金军砸翻在地后,皱眉向着前方望去。

  金军正军已经尽显颓势,过不了多久就会开始溃散。然而签军却并没有如同张荣所保证的那样被控制住,竟然有些沸腾之状。

  魏胜叹了口气。

  他是真的不想屠戮这些签军,然而此刻也别无他法。

  如果签军真的杀到跟前,魏胜只能下令将其砍杀。

  总不能放任对方冲击军阵吧?!

  “进!”

  魏胜一声令下,宋军的战线再次前推。

  ……

  刘淮斩杀两名金军甲骑后,勒马回到张青身侧,大声质问:“不是说张公在签军中安插了人手吗?此时不发动,更待何时?非得见血才安生吗?”

  张青额头冒汗:“刘大郎,你这话好没道理,乱成这个样子,便是有些许人手,又如何阻止?”

  刘淮顿时张口结舌。

  倒不是张青说的有理,而是刘淮没有想到,张荣偌大的名头,派出来的得力手下却是如此不堪。

  没办法就想办法啊!

  在这里手足无措算什么?

  白瞎了这一手神射功夫了。

  刘淮心中骂着,回望乱糟糟的签军,一时间却也是毫无办法。

  收拢己方乱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任由他们跑,跑到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地方,再由军官组织。

  对付敌方乱军的办法更简单了,列好阵型杀过去就行了。

  事实上,刘淮也已经望见百步外宋军军阵的身影了。

  那代表着金军正军已经被击溃,接下来就要砍杀后方的签军了。

  难道真的只能见血了?

  刘淮扫视着躁动前进的签军,突然望见一名挑着担子的汉子被乱军裹挟向前,慌慌张张的四处张望,大喊大叫,担子两头挑着的物事早已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扁担却兀自扛在肩上。

  “回家,啊!!俺要回家!!”

  不止为何,看到这人,刘淮突然就想起了那名唤作李铁枪的山东大汉。

  “对,回家!”

  刘淮突然大喊,将张青吓了一跳。

  “啥?”

  “止步!我带你们回家!”刘淮揪住马缰,再次在签军身侧纵马狂奔,大声吼道:“让你的人一起喊,带他们回家!”

  张青恍然,随即用山东乡音大喊:“止步,我带你们归乡!”

  乱糟糟的签军中也出现零星的呼喊。

  “止步!”

  “归乡……”

  “都他娘的别乱跑!”

  “停啊!!!”

  夹杂着哭喊声的呼声逐渐统一,这些从山东被征调而来的签军们渐渐以一种躁动的方式止住了脚步。

  “归乡!”

  “归乡!”

  魏胜望着来回奔驰的刘淮,欣慰点头。

  “还等什么?都大声喊出来!”

  魏胜大声说道。

  “归乡!”

第28章 凭谁议论天下事(一)

  “你是哪里人?”

  “俺是……俺是东平府阳谷县人……”

  “阳谷县可是个好地方,你们那里是不是有个叫景阳冈的地方?数十年前有个唤作武松的好汉,赤手空拳的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是也不是?”

  “……俺那边确实有个叫景阳冈的岗子,却没听说过什么打虎好汉的故事。”

  “哦,那也许是以讹传讹……你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是怎么被金贼征了签的?”

  “俺家里原本有八十亩上田,日子也还过得去。前几年知县清查田亩,给俺家定了个上户,赋税多了一倍,日子还能过下去。可前年的时候知县又说女真国族南下,就把俺们的田都收了,分给了猛安谋克户。”

  “你就这么心甘情愿的给他们了?就没反抗?”

  “女真国族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他们不会耕作,拿到地契之后就转手租十年期或者干脆卖出去。若是原主有些财货,就会用银钱赎回,俺已经被盘剥了数次,家无余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产被他们卖给大户。”

  “其余被收田的呢?每个人都有财货赎地吗?没人反抗吗?”

  “怎么没有,可那又有啥用呢?带头的几个人全家被活剥了皮,挂在了县衙大门口。另外家中丁口少的都去投奔了耿京耿大爷。俺家人多,不敢闹事,只能去县城混口饭吃……唉……谁成想找工时被征了签。”

  “你想回家不?”

  “咋能不想呢?俺老爹老娘还在,却都干不了活计了。大哥是前年没的,俺这一走,家中就只剩下剩下三哥撑着,俺婆娘带着三个娃娃,也不知道改没改嫁……那个……太尉……”

  “我姓刘,单名一个淮字,叫我刘大郎即可。”

  “不敢不敢……刘太尉,你说能让俺们回家,这是真的吗?”

  刘淮端着粥碗,环视围坐在篝火旁的签军,迎着他们希冀的目光含笑点头:“自然是真的。”

  此时已经天黑,本地征发的签军民夫都已经放归回家。剩下从山东其他地方征发而来的签军被收拢在城内的一片空地上。

  营帐之间升起二十几堆篝火,这些签军就围拢在篝火旁,默默的吃着陈麦粥。

  他们身后的帐篷围栏都是现成的,金国正军遗留的物资足够这五百多签军取用了。

  魏胜自然也不会克扣签军的吃食,事实上,之前签军只能吃菜粥,而现在他们能吃上麦粥与一大块咸菜,已经很满足了。

  刘淮坐在签军中间,同样端着一碗麦粥,大声的与这些山东汉子拉家常,讲道理。

  作为穿越者,要说刘淮有什么治军本领,那是扯淡,可他终究还是看过些高端历史网文,读过后世铁军的发家史,仔细回想总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所有人当人看。

  要知晓底层官兵的欲望,正视他们的欲望,引导他们的欲望,最终实现他们的欲望。

  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

  这年头还没有兴起民族主义,当兵吃饷才是常态,战场厮杀除了为了保命,就是为了发财。

  刘淮自然没有许多财货,也不可能让这些签军去屠城劫掠以取金银,所以只能将签军的欲望向最本质的方向引导。

  比如签军们都想要回家,那么刘淮就要跟他们谈论回家的方式与回家后该如何生活。

  一直与刘淮说话的高大汉子希冀抬头:“刘太尉,你的意思是能直接放俺们走?”

  刘淮有些好笑,将碗中的麦粥一饮而尽,缓缓摇头,大声说道:“自然不能,东平府距此何止百里,你认识路吗?手里有盘缠吗?若是让你们一哄而散,不是死在半路,就是聚啸为寇,十个里面有一个能回到家乡,就了不得了。”

  高大汉子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却也无话可说,只能低头喝粥。

  刘淮原本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听到,所以说的很大声。

  可随即就有人站出来反驳。

  “若是俺们能自己回去呢?”

  在刘淮身后的一堆篝火旁,一名尤其高大的山东汉子站了起来,扬声询问。

  刘淮借着火光望去,却见此人大约二十多岁,脸上胡子拉碴,毛发旺盛,如同个毛人。

  此人左额头上有道伤疤直直而下,一直延续到下巴上,左眼似乎因这一刀而瞎,被一块黑布绕头裹住。

  这人似乎在签军中有些威望,他一站起说话,就有数人同时停下进食,一齐抬头。

  “说话的是何人?”

  独眼汉子拱手说道:“济南府石七朗,家中行七,刘太尉可以叫俺七郎。”

  “好,七郎,我且再多问一句,你们顺利回到家乡,然后呢?”刘淮也站起身,发现这石七朗比自己还高半头,也是有些骇然。

  将近两米的身高确实十分有压迫感。

  石七朗嗤笑一声:“这有何难,自然是……”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一变,张口结舌,再也说不下去了。

  刘淮接口道:“自然是被金贼官府以逃兵论处,该流的流,该杀的杀。若如此,你们还不如落草为寇,或者往南方跑,好歹不连累家人。”

  签军中一片哗然。

  在岗楼上放哨的宋军甲士探头看了看,又坐了下来,继续擦拭手中长刀。

  等四周再次安静下去,刘淮身边的山东汉子犹豫开口:“刘太尉……是金国正军败了,俺们没有法子才逃回去的,县官应该不会怪罪俺们……七哥,你说是不是?”

  石七朗睁着右眼默然不语。

首节 上一节 17/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