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54节

  身后的戴老四已经收拢了百余骑,足够作支援了,虽然靖难大军的斥候也同样汇聚起来几十骑,但双方都疲惫的情况下,不可能是金军甲骑集群的对手。

  至于甲士,虽然己方人数稍少,但也没有少到有明显的人数差距。

  万事俱备,可以打!

  如此想着,双方甲士迅速结阵靠近,长枪只是稍稍做了一些阻拦,如同血肉磨坊的近身作战就迅速展开。

  一时间长刀与铁锏齐飞,瓜锤共长枪一色,双方甲士奋死,豪杰争斗,都想到集中突破对方阵线,却又因为敌人过于精锐,而未能成功。

  整条阵线迅速变得犬牙交错起来。

  就在韩文广想要再加把劲的时候,一阵号角声从裕溪镇中传出,随后大门轰然洞开。

  在骤然响起的马蹄声中,韩文广悚然而惊。

第398章 朝朝刀剑碎铁衣

  不怪韩文广诧异。

  宋军由于马政比军政更加崩坏,所以骑兵并不是很多,精锐骑兵更少。

  就比如现在李显忠麾下那四千骑,看起来似乎很多,但不要忘了,这可是整个淮西近十万大军残部,加上作为两淮总预备队的池州大军的所有骑兵。

  一般来说,一支两千人的宋军,骑兵人数二百骑就了不得了。

  韩文广敢于下令下马步战的原因也在于此。

  这支宋军已经有三百多精锐骑兵充作斥候,与女真探骑正面厮杀,还能有多少以逸待劳的骑兵?

  现在有五百甲骑下马步战,剩下的五个谋克也正在集结,宋军还能藏着一千骑兵不成?

  有这个实力为什么不步骑合军,正面迎战呢?

  事实也正如韩文广所想,虽然裕溪镇城门大开,但其中涌出的只有百余甲骑而已,不过出乎韩文广预料的则是,这百余甲骑凶悍异常,在一面白鱼符旗的引导下,几乎一刻不停,直接撞向了戴老四。

  戴老四奉命收拢马军,此时已经收拢了将近二百骑,复又有一百余撤出来的轻骑汇合过来,足有三百余骑。

  张白鱼自然也能数清楚人数,然而他这一百骑也不是孤军作战。

  分散出去的斥候也是飞虎军甲骑,他们眼见张白鱼开始了冲阵,也顾不上汇聚起来,纷纷三三两两集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对戴老四所部展开了围攻。

  第一猛安都是身备三仗的勇士,他们可以兼顾轻骑与重骑的责任,然而无论是刚刚充作斥候的骑兵,还是阵前骚扰选锋军的轻骑,身上都只着铁裲裆而已。

  他们面对同样穿着轻甲的斥候还可以打个平手,但是面对以逸待劳许久,复又突然杀出的张白鱼时,盔甲的劣势迅速放大到极致。

  轻骑与甲骑展开绞肉战是不可能获胜的。

  身处甲士阵型中央的韩文广看到这一幕,心情更加沉重。

  他没有想到这支宋军心思如此深沉,竟然由最精锐的甲士与甲骑断后,很有可能他们的大将也在这里。

  他们就不怕武锐军全军而来,一口气将这支断后的宋军吃掉?

  想到这里,韩文广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疏忽。这个错漏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便在甲士厮杀的大阵之中,韩文广也恍惚了一下,脸上感受着冬日寒风与血气男儿夹杂的冷热之气,一时间满头大汗。

  对方只留下着千余精锐兵马断后,明显就是为了进退方便。

  如果武锐军大队乃至全军折返,虽然浩浩荡荡,却是行动缓慢,这些宋军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肯定就弃城而逃,跟随主力北上了。

  如果武锐军只是派遣部分兵马回援,那么这股精锐就会如同饕餮一样,将来袭的金军屠灭在这里!

  宋军这六百精锐甲士只是诱饵!

  破天荒的第一次,韩文广有些后悔为什么第一猛安如此精锐,给了他在没有探明军情时就敢于上前厮杀的勇气。

  若是其余猛安面对如此情况,没准在骚扰一下后,见这六百甲士阵型严密,直接撤军了。

  然而第一猛安身负重任,甚至理论上韩文广就是韩棠的副手之一,是要为战略大局负责的,所以在手握精锐的前提下,第一猛安无论如何都要去搏一把。

  不过片刻,韩文广的担心就成为了现实。

  在甲士对甲士,骑士对骑士的两片战场逐渐开始白热化的混战之后,裕溪镇中又有马蹄声骤然响起。

  这次是一面上书靖难两字的大旗居中,而另一面绘制着飞虎的大旗当先而行。

  二百甲骑汹涌而出,无论是选锋军甲士还是已经陷入混战的飞虎军骑士纷纷躁动起来。

  “杀贼!”

  校刀手们大吼着口号,再次向前压迫,处于锋线的金军甲士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原本虽然犬牙交错却还处于一条直线的阵线迅速弯折起来,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弧度。

  第一猛安来往奔波所产生的疲惫在此时展露无遗。

  他们是精锐不假,然而飞虎军与选锋军更是从忠义大军与靖难大军中选出,并在数次大战之中磨练出来的精锐。

  刘淮跃马而出,只是稍稍整队之后,就直接引着甲骑,向金军步战骑士身后撞去。

  “结阵!拦住他们!”

  有金军自发向前,想要结阵阻拦。然而战马奔驰何等急速,几十名金军甲士刚刚出列,甲骑军阵已经猛扑到身前。

  “止步!举盾!放矛!”

  夹杂着怒吼声的嘈杂命令响起,然而在训练有素的战马面前,一切的虚张声势都毫无作用。

  刘淮用沥泉枪拨开两杆刺来的长矛,长枪随后轻轻一探,正中一名金军军官的脖颈。鲜血喷涌而出,将挂在枪头之下的白缨染成了红色。

  在沉寂二十年之后,这杆曾经属于岳鹏举的兵刃再次渴饮匈奴之血,竟然如同产生了灵智一般,有些微微颤动,迎风鸣叫起来。仿佛见证某种历史,刘淮原本就振奋的心情更加激昂起来。

  当然,沥泉枪毕竟不是如说岳全传那般是由巨蟒所化,所有的一切只是刘淮的某种臆想罢了。然而却不耽搁他以靖难大军都统之身,一马当先撕开了金军的防守阵列,随后从侧后方单骑入阵,直接砸进了金军甲士阵中。

  眼见刘淮陷阵而入,飞虎军甲骑也同样红了眼睛,不再顾忌伤亡与战术,没有惯例恐吓敌军,而是同样有样学样的驱马冲入阵中。

  一次标准的锤砧战术瞬间成型。

  金军右翼当即就坍塌下去一块,整个阵型都岌岌可危起来。

  “向前!杀贼!”雷奔看准机会,大声下令,催动进攻的号角声与战鼓声立即急促起来,选锋军阵型微微一分,在战阵后排养精蓄锐的一百校刀手猛然冲出,那面代表着选锋军统制的大旗也同样前压。

  原本金军甲士阵型就被身后突然冒出来的甲骑弄得有些混乱,此时面对校刀手的突袭更加不堪,当面的金军瞬间失措,猛然塌陷了一大块。

  韩文广在阵中看的清楚,这些身经百战的甲士并没有溃散,也没有被斩杀,绝大多数人直接被推倒在地,无数双大脚踩踏过去,被密集的人群活生生当场踩死。

  原本还算规整的方阵变得歪歪斜斜。

  “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韩文广心中焦急,却毫无办法。

  前后夹击之下,这五个谋克的甲士已经进退不得,前后失据了。无论是宣布进攻还是撤退,甚至无论是往哪个方向进攻,都会使得整个阵型更加快速的崩溃。

  韩文广想要让戴老四率骑兵来援,然而在拥挤的方阵中努力踮起脚,向后望去之时,却见到骑兵混战正酣,代表戴老四的谋克大旗虽然没有倒下,却在跟那面白鱼符旗纠缠在了一起,一时间难分难解。

  还没有想明白出路在何方,韩文广觉得身后猛然一松,回头看去,却见刚刚已经打开通路,斩杀不知凡几的数十甲骑拨马撤出。

  韩文广没有欣喜,恰恰相反的是,他在这一瞬间心神震动,以至于彻底沮丧起来。

  因为他知道靖难大军要干什么了。

  果然,在那几十骑撤出的瞬间,已经列阵完毕的数十飞虎甲骑就沿着还没有愈合的裂口急速突入进来,几乎要插进甲士阵型的中心处。

  如同砍树时连续两斧砍到了同一位置,这颗唤作第一猛安的大树终于支撑不住,由内而外的崩溃开来。

  往日不可一世,与合扎猛安一起击溃淮南十万宋军的武锐军第一猛安,此时犹如他们嘲讽的宋军一般,难以自持,仓皇逃窜。

  韩文广知道不怪儿郎们,第一猛安的确已经尽力了。

  所有的结果,在那面飞虎大旗碾碎前去阻拦他们的金军,让金军甲士无法结成应对四面来敌的圆阵时,就已经确定了。

  不,不是那时候。

  嘈杂混乱的战场中,韩文广迅速恍惚了起来。

  这是个陷阱,在第一猛安决定正面作战时,被校刀手们黏上的时候,结果就已经确定了。

  “将军快走!”有亲卫拉着韩文广向后逃窜,见他还在发愣,不由得大急,连忙试图扯下对方的头盔,戴在自己头上,以掩护将主逃脱。

  就在拉扯的工夫,已经有数名飞虎军甲骑撞了过来,眼见这种情况,领头的甲骑迅速知晓了此人必是金军主将,二话不说,抡起长枪就砸了过去。

  韩文广放射性的用手挡了一下,却根本挡不住,随后额头一阵剧痛,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第399章 义重生轻死知己

  就在裕溪口飞虎军与选锋军联手,击溃武锐军第一猛安的时候,裕溪上游,金国水军营寨处,辛弃疾也刚刚攻破了大门,与金国水军留守兵马厮杀在了一起。

  靖难大军来的实在是太快了,无论是争夺裕溪镇还是向北奔袭,都透露着一种不死不休的滚刀肉作风。

  留守水寨的神锋军副都统阿兀奎挠破头都想不到,怎么就会有一支数量近千的精锐敌骑从裕溪口那边杀过来?

  咋的?

  完颜亮三万大军,外加一个合扎猛安全军覆没了?

  按照常理来说,想不通也没关系,老老实实凭营而守也就罢了,麾下有神锋军一个猛安的正军,还有近八千签军,若是能被八百骑攻下营寨,那阿兀奎觉得自己可以当场抹脖子了。

  然而金军此处建立的水寨,并不是一个严格按照规制建立起来的水寨。

  为了保证陆上行舟的突然性与隐蔽性,修建水军营寨之时,苏保衡将遮掩船队放在了首位。毕竟时间少,任务重,即便捉来许多签军,却也不可能平地起城。

  也因此,只是建了一座庞大的水寨,而水寨中舰船是紧紧挨在一起的,外围的围栏以高大为主,只设置了一层,以遮蔽探骑的视线。

  可以说如果靖难大军早来一天,只要能攻破一道木栏,就能将金军辛辛苦苦运到上游的战船一把火都烧了,救都没法救。

  但这也是苏保衡能做到的极限了。

  毕竟即便是所有金国首脑的大脑插上翅膀,也不可能想到会有一支精兵,如此孤注一掷的渡江作战。

  你有如此精兵,为何不在淮河与金军作战呢?非得到长江才防守反击是吗?这是什么道理?

  在军议中,阿兀奎其实也同意了苏保衡的做法,但此时此刻,阿兀奎恨不得回到几日前,狠狠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因为没有内外营寨,也没有大小营寨,所以在辛弃疾正面突破水寨大门之后,阿兀奎就只能在裕溪之畔的平原上,与八百靖难甲骑作战了。

  到了此时,阿兀奎还是十分乐观的。

  一千神锋军正军加上八千签军,九千人打你们八百骑,还有什么悬念吗?用人数淹也能淹死你们!

  但具体实行起来,阿兀奎就面临了一个重大问题。

  这八千签军虽然都是从淮西征来的青壮,甚至还有不少投降的宋军,而且被折腾到现在依旧还活着的,身体也都还算健壮。

  但金军在北方征签,也还是会发根长矛,编练两天,并且配置一些军官指挥的。

  可由于时间紧迫,从淮西征募的八千签军只是担任挖沟渠、拉纤绳的任务,其中有工头,而且不少,但金军军官只有寥寥数人,军事指挥系统趋近于无。

  现在驱逐着这些签军去垫刀头,只要辛弃疾将通路让开,这八千签军不直接逃跑就见鬼了。

首节 上一节 254/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