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65节
用本书举例来说,历史上记载岳云上阵用的是两杆八十斤铁锥枪。原文是:(岳云)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如果要写岳云左手八十右手八十,拿着总重量一百六十斤的家伙什上战场,那就肯定是演义。
但如果要史实一些,岳云左手铁锥枪一斤,右手两斤,又会让读者小瞧了古典时代的顶尖武士。
所以,本书就会采用左手八斤,右手十斤的设定。也就是:(岳云)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其实这个重量也是很离谱的,但如果将岳云的武力当作本书顶点,那么主角刘淮,还有辛弃疾、魏胜这些人的个人武力不可能太低,否则就会给人一代不如一代的错觉。
再比如宋代到底有没有四轮马车?
如果史料中明确的没有记载,那肯定是不能写。
但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记录过一种叫‘太平车’的四轮马车,那么就可以假设魏胜为了克制骑兵而建立的车阵所用的马车是改进型四轮马车。
当然,有的营销号说如意战车上面架大炮,把封建时代的战车描述的如同陆地巡洋舰一样,那肯定是不能采纳的。
有时候小说会进行一些合理的夸大,也有时候会埋下一些伏笔,大家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在下几章就会得到解释,请读者们相信老陈,相信老陈能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中,不止有在未来照耀青史的天下豪杰,还有上一个时代中的英雄人物出场。
例如刘锜、李显忠、李宝,吴璘,成闵,完颜奔睹,完颜毂英,完颜谋衍,仆散乌者,纥石烈良弼。大家可能已经在别的书中见过他们的风采与结局。
但本书中,这些在岳飞被害、绍兴议和之后,经历过二十年蹉跎岁月的英雄豪杰将会有什么作为。以及上一代如何落幕,下一代如何崛起依旧是很好的看点。
正所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从本心上来说,老陈还是希望能写出英雄对英雄,豪杰对豪杰的故事,而不是一味捏软柿子。
最后感谢:白帝楼弟子,神宫寺源次郎真澄,书友20220816004611326,某与荧惑试比高,剑峰磐石,KingOfBlade,Pluto006,明燮,诸位大佬的打赏。
感谢老青山等一众书友的月票、推荐票和留言鼓励。
结合拉胯的更新速度,让老陈十分惭愧。
写到最后,竟有一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觉。
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谢谢大家。
第114章 天平军应创太平(一)
事实上,站岗的甲士是往平山胡脸上贴金了。
哪里是平山胡与刘淮打起来了?纯粹是平山胡在单方面挨打。
双方都没有使兵刃,刘淮与管崇彦两人压着平山胡与他的亲信共四人打。
原本想要离开的天平军诸将也纷纷驻足,看起了西洋景。
争端起因也十分离谱。
刘淮、管崇彦、罗怀言三人在帐外等得无聊,就开始互相扯淡。
而平山胡这厮有龙阳之好,喜欢娈童,见到斯文秀气的罗怀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当即就按捺不住,以在帅帐前大声喧哗为理由,与刘淮撕扯起来。
刘淮有些莫名其妙,胡乱应了几句后,发现面前这秃头只是在找茬,干脆闭口不言,抱住胳膊冷笑起来。
平山胡这厮却以为刘淮已经服软,就仗着人多,当众讨要起罗怀言,还说‘只要将你的小厮送给俺,这事儿就能过去云云’之类的胡话。
迎接他的却是刘淮沙包大的拳头。
开什么玩笑,辛弃疾和李铁枪都在二十步外的帅帐内,有他俩在,刘淮只要不撒泼杀人,揍两个不开眼的混账根本不算个事。
果真,辛弃疾与李铁枪齐齐抢出帅帐后,第一件事就是臭骂一顿平山胡。
就连一直圆滑的李铁枪也难得沉下脸来,厉声呵斥,并将平山胡逐出了中军营地。
“俺记住你了!俺必杀你!”平山胡虽然脸上只有嘴角淤青带血,但胸腹间挨了好几下狠的,字面意义上的痛彻心扉,此时也是强撑着放狠话。
刘淮瞥了他一眼,觉得似乎反派逃走时所放的狠话都差不多,当即就回了一句:“想杀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说罢,刘淮懒得理平山胡的反应,直接带人跟着李铁枪进入帅帐了。
平山胡捂着腹部咬牙切齿,但的确不敢在辛弃疾面前喝骂,只能带着鼻青脸肿的亲信,骂骂咧咧的走了。
“哈哈哈,刘大郎,久闻大名!”
刘淮刚一入帐,就看见耿京从帅位上走了下来,大踏步的来到身前,伸手就要握手。
刘淮自然不会落天平军节度使的面子,同样向前一步,大手与耿京握在一起。
“耿节度英雄不凡,乃不世出之英杰,我父与我在淮南时就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方知盛名之下必无虚士啊!”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高帽子谁都喜欢,耿京自然也不例外。
两人又是寒暄了片刻,终于落座,并进入了正题。
“刘大郎,你这一路也把天平军虚实看清楚了,大家都是抗金义士,所以俺也不废话,只想问问,你们忠义军到底是什么行状?现在在哪?有多少人?”
刘淮坦然回答:“我军共有战兵六千,现在就在沭河与沂水之间驻扎,与临沂金贼隔河对峙。”
耿京还没有回话,他身后的张安国已经嗤笑出言:“六千?你们才有六千人,也敢称为什么大军?也敢来与俺们天平军勾兑?须知道,俺们天平军足有十万大军!照俺说,你们那个什么忠义大军还不如并入俺们天平军,俺就可以替俺们大头领作主,令尊与你各有个头领位置如何?”
这就是唱黑脸的了。
刘淮自然也不会惯着这厮:“我说的六千人,那是能实实在在上阵的战兵,如果也如贵军一般,裹挟一些百姓,再算上一些民夫。我们忠义大军自然也能轻易聚起十万大军。”
说着,刘淮一摊手:“可那有何用呢?真正上阵的,还不是这六千人吗?这位……”
“俺名字唤作张安国,家中行七,刘大郎唤俺张七郎便是。”
好家伙,虽然刘淮知晓不能拿没发生的事情给人定罪,可他还是结结实实的上下打量了这历史上的著名叛徒几眼。
这厮确实是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完全没有叛徒样,最次也是打入敌方内部的地下工作者。
“这位张七郎,你们天平军号称有十万大军,但一旦作战,真正顶用的,怕也不比我们忠义大军多多少吧。”
耿京觉得刘淮说的话很有意思,似乎直指困惑自己很久的疑问,却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戳开,不由得百爪挠心。
张安国却是戏谑言道:“如刘大郎所言,岂不是人多没用,反而人越少越好了?”
刘淮摇头:“夫万事万物,以人为本,只有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哪里有嫌弃人多的道理?只不过再顶尖的人,也得放对地方才有大用。”
说着,刘淮指了指辛弃疾:“就比如辛五郎,他上阵厮杀是一方好手,舞文弄墨写诗作词都是上上之选,可让他去织布绣花未必比得上寻常女子,让他耕地种菜也未必比得过熟手农人。”
“耿大头领,我在来的路上,看见天平军中有不少是一家一户共同参军,其中老弱妇孺俱全,你说他们在军中有什么用?难道指望他们能拼掉金军甲骑甲士?可如果放回地方,让他们能耕田织布,在辅以民政官,架起税收的体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粮食财帛。岂不比让他们白白浪送性命来得好?”
一番话说完,耿京沉默半晌,不知道在想什么,良久之后,才喟然以对:“俺如何不知道男耕女织呢?俺们造反图什么?不就是为了能有一块能耕的地,能有一个婆姨传宗接代,能安安稳稳的糊弄过去这辈子吗?正因为没有这些,所以才造的反,如今大郎你说,让俺给他们这些,俺真是……”
刘淮却是在座上前倾:“耿大头领这话说的就没道理了。恕我直言,事到如今,其他人都可以求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泰日子,只有耿大头领不能想着这些,而应该想着如何给部下这些。”
“咱们这些人,包括耿大头领、辛五郎、大铁枪、张七郎。也包括我们忠义大军,我父魏公、通判陆游、各个统制官统领官,当然还有在下,身上都背负着成千上万人的希望。”
“说白了,耿大头领,咱们这些人何以让千百人效死呢?咱们是有四世三公的家世?还是有万贯巨富的家财?还不是因为跟着俺们有盼头?可如果不回应这些盼头,别说今日能聚众十万,就算来日能聚众百万千万,一朝受挫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帐中又是一片寂静,就连张安国也闭了嘴。
片刻后,耿京脸色似笑非笑,沉声来问:“如此说来,刘大郎是来教俺如何治军来了?”
张安国也当即鼓噪:“就是啊,刘大郎,你一个忠义军的统制,避过金贼耳目,冒着风险长途而来,就是为了说这些的吗?”
刘淮先是扫了张安国一眼,随即又对耿京诚恳言道:“耿大头领,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了。你若是觉得自己这十万大军就可以包打天下,那以上的话你就当我放了个屁。但耿大头领若是觉得我说的有几分道理,那何妨一试呢?而如果要试一试,又何妨与我们忠义大军联合呢?”
耿京听到这里,却是终于有些失态,彻底呆愣住。
抱歉,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
第115章 天平军应创太平(二)
这次沉默的时间比之前要长得多。
天平军的四名主要将领似乎陷入了某种思考,表情各异。
刘淮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天平军不能只当一支不知建设的流民武装,而应该开辟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建立一定秩序。
而你既然要有根据地,你就不能只把军队的命当命,还得怜惜普通百姓的性命。
如果你耿京只想当个说好听点是大将军,说难听点就是流民头子的大头领,那前面这些话你就当我刘淮放了个屁。
可如果耿京想当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势力首领,那我们忠义军愿意予以协助,咱们两军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耿京喘着粗气,良久之后才强笑言道:“俺听闻令尊是宋国军中悍将,此次北伐至此,竟然要与俺们这种泥腿子作割据的许诺吗?”
刘淮笑道:“耿大头领误会了,我父虽曾是宋国将领,但早就不在军中,此次北伐,起因乃是楚州知州蓝师稷试图在宋金大战前,稳固楚州防线所作的努力,而我父只不过顺势而为,率军直直向北,收复汉家故土而已。”
耿京复又喘了两口粗气,却是眯起眼睛言道:“宋国还是有豪杰的。”
刘淮点头:“宋国自然是有豪杰,但宋国的豪杰一边与朝中的奸贼拉扯,一边准备与金贼作战,哪有心思与闲力管山东的事情?”
此话一出,四名天平军将领脸色各异,分外精彩。
辛弃疾脸色严肃,想要说什么却又强自按捺住;李铁枪脸色不变,而他身侧的张安国却是跃跃欲试,竟然有兴高采烈之态。
耿京脸色却是非喜非愁,又是似喜似愁:“刘老弟,俺实话与你说。俺是没有甚大志向,只想能够回宋国,当个富家翁。俺就不说在金国围剿下,如何能建立基业,俺就问,俺如果真的割据了一两州,到时候宋国如何能容俺?宋金皆是敌人,那天下之大,俺也无处可去了。”
刘淮正色以对:“若金贼攻宋能一鼓而下,那结果自不必说,咱们宁死不降,奋死抗金即可。如果金贼与宋国相持,甚至宋国能大破金贼,那宋金正式开战,耿大头领携一州之地南下归宋,宋国岂有拒之不纳的道理。”
“若耿大头领不想受到猜忌,那届时让宋廷委任流官即可,若到时还有雄心,则自请到别处领军,若只想过些富贵日子,去江南当个京官,封个爵位,自然也是极好的。”
耿京缓缓点头。
这话倒说的在理,因为按照政治常识和朴素认知,受到猜忌的一般是听调不听宣,甚至不听调也不听宣之人,哪里有听调又听宣之人被猜忌的道理?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耿京探出身来,握住刘淮的手诚恳说道:“刘大郎,你看俺这副样子,也晓得俺没几分见识。请刘大郎稍稍盘桓几日,俺也要留出空来与俺的心腹做些商议。等到攻下费县后,俺再与大郎作交待,如何?”
刘淮自然也不指望一番话就能让耿京这么一支连军事集团都算不上的团伙改变既定路线,所以也就点头应下。
耿京唤来一名唤作邵进的亲卫,让他带着刘淮先去吃饭、饮马。
刘大郎觉得邵进此人名字耳熟,还没想起来此人是谁,心中的另一个疑问就冒了出来。
“耿大头领,有一事事关军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大郎且讲。”
“为何不走莒州然后沿沂水南下,而是非要越蒙山呢?”
耿京笑了笑:“俺还当是啥大事,没啥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路近。”
刘淮一怔:“只是因为路近?”
“只是因为路近。”
刘淮无言以对,心中不由得对天平军高层军事素养的评价又下降了点,拱手告辞了。
而刘淮走后,李铁枪迅速皱眉问道:“耿头,为啥不告诉刘大郎,咱们是为了少糟蹋些地里的庄稼,而专门捡偏僻的路走呢?何苦平白让刘大郎看轻了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