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378节

  吕布盯着地图,伸手从许都近郊军营里的兵牌里摸出一块又放到扶沟:“明日一早若扶沟如旧,再增派三千人!我要看看,元嗣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杨俊几个人面露担忧之色,吕布见此一笑:“这是必然之事,今朝若是被他吓住,我还有何颜面节制各军?又如何能统御天下兵马,匡君辅国?”

  今日两千,明日三千,后日就是五千。

  先塞一万人到陈留南部各县驻防,试探赵基的底线,也是保证许都外围的稳固,避免赵基发动突击。

  易地而处,吕布也会尝试发动奔袭。

  夕阳在侧时,赵基已撤军百里,并在陈留县西郊从浮桥渡过鸿沟水,进入张杨丢弃的陈留县城。

  这座城邑对张杨已经失去了意义,张杨想要拿到兖州东部的曹操遗产。

  比起曹操遗产,陈留郡反而是个累赘。

  陈留悬在许都之北,是许都的头盖骨,吕布怎么可能继续让张杨抓着?

  张杨当兖州刺史,再抓着陈留,这显然有些不合适。

  所以未来的陈留郡,肯定是归吕布心腹负责。

  陈留城内,士人、大姓、官吏或跟随陈宫而去,或追随张杨而去,留下的只是一座空荡荡,不足三百户的空城。

  城邑内,赵基待在城墙上过夜。

  他端碗吃饭之际,张纮、赵戬已铺开地图,根据白日汇集的信息开始在地图上做标注。

  赵基快速用饭,挽袖子擦拭嘴角油迹,坐在地图前垂眉看着上面各种兵牌,见甘宁围陈宫于定陶:“甘宁还是不够快,立刻传令,让他不要去计较定陶的得失。”

  定陶横跨济水有南北两座城,根本不是甘宁这三千人能包围的,这更多的是一种监视。

  只要甘宁扎在定陶城外,那济阴各县豪强部曲就不敢轻易向定陶汇聚,无法与陈宫合军,拧成一股绳。

  赵基对边上赵戬笑说:“叔茂先生,你说陈宫敢不敢主动袭击我军?”

  “自是不敢,他开战容易,却难停战。”

  赵戬皱眉:“大司马难道要引陈宫出击?”

  “我稍后就去定陶,我要入城与陈宫商议军事,我看他敢不敢开城见我。”

  赵基抓起甘宁的兵牌,挪到巨野泽:“今夜先让甘宁休息,明日一早就起航去巨野泽,张辽也将抵达山阳。有甘宁接应,张辽能从巨野乘船北上,他们两人汇合,东面之事我也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喏。”

  一名书吏应下,当场书写相关的调动军令。

  递给赵基检验,赵基取出随身携带的印信盖下。

  随即,赵基去看地图西北角,那里是河南尹东部与大半个河内,有赵云一万两千人。

  赵基伸手抓住赵云的兵棋,将竹片顺着黄河向下游拖拽二百里:“子龙何时能进驻白马津、延津?若是信使今日能到河内,曹昂明天再不跑,可就没机会了。”

  前几日就给了赵云调动命令,几天时间的准备,加上原有的积蓄,赵云这里凑够运船、木筏不难。

  张纮则回答:“大司马昨日在扶沟时就向河内传令,以信使日行五百里计算,今日上午军令就能传到河内孟津。赵子龙分兵而进,其前锋今夜此刻应该在荥阳之北的敖仓。”

  赵云这支接应军队很重要,船队能协助转运俘虏和解救出来的苦力,这六万多人已经远远超过军队的规模。

  将他们运走,赵基立刻就能轻装行动。

  之所以行动迟缓,就是舍不得丢弃这批精华人口。

  再从兖州抢个……解救十余万人口,今年就不算白来。

  “嗯,再向晋阳派遣使者,再要一万人。我还是那个态度,公明必须留守,他在太原,我才放心。”

  接下来的一万人,依旧是起个接应的作用,主要还是协助运输、押解俘虏、人口。

  中原这里聚集的军队越多,袁绍反而不敢去袭击太原。

  从白马、延津渡河就到黎阳,黎阳距离邺城也就二百里路,明明自己距离袁绍心脏更近,又何必担心袁绍袭击太原?

  可以不担心袁绍,但必须要提防匈奴各部或杂胡作乱。

  把徐晃留着,才能保证平叛时第一波打击力量足够凶猛,能快速扑灭火源,不至于糜烂、失控。

  例行发出求援使者后,赵基盯着地图思索、推敲全局。

  孙策割走一部分曹操遗产也是可以支持的,孙策的用途就是钉在青州,增强孙策实力,孙策才能支撑的更久。

  至于张杨、陈宫,他们反而释放了怀柔的情绪,能让许多摇摆人的留在兖州,而非无路可走,一门心思跟着曹操旧部北投袁绍。

  光靠自己去抓,又能抓多少?

  借陈宫、张杨之手,将这些心存侥幸的兖州士人聚合在一起,就省事很多。

  所以甘宁必须从定陶撤离,不要妨碍陈宫做大蛋糕。

  而甘宁跟张辽汇合后,驱逐孙策的效率更高一些,能让孙策少割一些遗产。

  自己脚步再慢一点,要给张杨拉拢、聚合人力的时间。

  不过,必须要捣吕布一拳。

  思索着,赵基目光落在陈留南部。

  跟吕布麾下的军队打一场,爆发一场局部冲突,才能间接增加张杨、陈宫对兖州豪强的吸引力。

  都跟吕布麾下军队爆发了冲突,再随手打掉张杨、陈宫手里非法招降的叛军、乱军,岂不是很合理?

  吕布、张杨、陈宫都跟自己爆发了军事冲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兖州豪强,兖州豪强是不是应该更加积极的支持张杨、陈宫?

  形成这样的共识后,曹昂又能带走多少兖州人?

  真当兖州人很喜欢他这位长公子?

第431章 胜负不亏

  次日,进驻扶沟的两千鹰扬新军稳固如旧,并未遭受赵基的攻击。

  于是早有准备的魏越,只能顺应吕布的安排,又分兵三千北上。

  魏越也不想过度刺激赵基,因此这三千军队从鸿沟水西岸北上,依旧是前往扶沟,并无扩大控制区域的意思。

  可魏越的行为引发吕布的不满,于是又提前调动成廉、宋宪二部七千余人向扶乐进发。

  如果今天扶沟的新旧两批一共五千军队没有遭遇赵基的打击,那么明日就从陈国扶乐分兵五千北上,进驻陈留圉县。

  一步步试探、挤压赵基的底线,唯有这样,才能巩固吕布的权威。

  成廉、宋宪率兵出发后,前线的魏越也被吕布召回许都。

  随同魏越一起返回的,还有临阵举义的陈国扶乐人袁涣。

  返回许都的路上,魏越神情怏怏不快,见袁涣这样临阵反戈的贼臣竟然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就更感恼恨。

  待路途中修整、喂马时,魏越踱步到囚徒车队附近。

  这些囚徒多涉及从逆,或者至亲从逆被牵连。

  魏越来时,袁涣这三十多个人正在吏士督促下拌马料。

  袁涣挽着袖子倒也踏实干活,只是神情之中那种自得、淡然处之的从容,更让魏越不快。

  上前持鞭敲了敲袁涣身侧的车厢护栏,袁涣不紧不慢回头,对魏越拱手:“将军。”

  “卿从袁术作乱时,可曾料想到今日模样?”

  魏越忍不住嘲笑,结果袁涣神情自若回答:“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板荡,郡县之间无所适从。而大丈夫皆有荡平乱世,安定社稷黎庶之壮志。某不过是所托非人,然匡辅社稷、治乱安民之志不曾懈怠。”

  见他如此的理直气壮,魏越询问:“袁术称号建制时,卿为人臣,应知事不可为,可有劝阻?”

  袁涣狐疑审视魏越,一笑:“谁人不知袁术凶暴?识人不明托身于贼本就是不幸,他欲自取灭亡,我又何必劝他?偌献策使之长存,才是不忠于汉室。”

  感觉袁涣在狡辩,魏越又一时半会想不到反驳的切入点,于是呵呵做笑,面露讥讽之色,转身离去。

  魏越固然影响了袁涣的心情,影响的并不是很大。

  袁涣自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行为准则,不管是委身从袁术造逆,还是袁术突围后,他在扶乐率领乡党举义易帜,他都觉得自己做得对。

  他出身公卿高门,是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所举的孝廉,也是因为讨厌曹操才去袁术那里做事。

  可谁能想到袁术谋刺陈王成功,眨眼间就吞并豫州大部,完成了破局?

  袁术称号建制本就是一场豪赌,目前袁术还活着,寿春还在,不能算是赌输。

  作为袁术的属吏,要作乱的是袁术,他只能跟随。

  在袁术没有弃官的说法,你敢弃官拆袁术的台,袁术就会果断摘下你的脑袋。

  不能弃官,又不向袁术进献长远的策略,也没有主动背离袁术,袁涣打心底认为自己没有亏负大小臣节。

  大臣节,是对汉室的忠诚;小的臣节,就是身为袁术属吏的气节。

  就连举兵易帜,他也认为自己没做错。

  袁术如果留在陈县死守,袁涣自能督促乡党死守扶乐,为袁术流尽最后一滴血。

  可袁术没有通知他们就率先突围返回淮南去了,是袁术视他如草芥,那君臣情谊已绝,再固守扶乐徒增伤亡也无什么意义,所以袁涣很干脆的举义易帜。

  天色将暮时,魏越押解这些罪囚返回许都。

  他的任务就是押解罪囚,其实派个中级军吏就能做这种事情。

  吕布点名让他亲自监押,就是在表达不满,想要当面训斥一顿。

  魏越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洗脸,风尘仆仆去见吕布。

  大将军幕府西阁,吕布特意安排在晚饭时见魏越。

  见魏越这幅样子,没好气说:“扬祖这是何意?”

  “兄长,弟不明白,为何如此压迫元嗣?”

  魏越抓着酒碗畅饮一口,抬手去抹下巴酒渍,酒水打湿胡须上的尘垢,于是抹下一把灰水。

  酒液下肚后,一股咸味儿顺着嘴唇渗入口腔。

  魏越又自己打酒,挽袖狠擦下巴、髭须,才说:“难道是文远之故?”

  “不止是文远,文远也只是一个苗头。”

  吕布指着自己面容:“群中只能有一匹头马,两群马争草,彼此的头马也要分个高下。我与元嗣不上不下,实不利于两家长久。最初时也不想与他如此交恶,可他却将文远勾走。我若不做反应,如今是文远,下一个又是谁?”

  魏越缓缓点头,认同这个理由,于是就问:“难道真会发兵兖州,与他一战?”

首节 上一节 378/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