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70节

  “晋王,你桂林衡阳,乃至磨盘山都大败过东虏人,西营应该堪比代清八旗吧?”

  李定国站起身来,肃立道:“好叫殿下知晓,臣出滇虽有数胜。”

  “但蜀王刘文秀在川蜀,和叛臣孙可望在湖广,都先后折戟撤回云贵。”

  “至于臣两蹶名王,桂西是突击斩将,斩首孔有德,未伤其主力,近万孔军退至粤东,然后数月后反攻桂林,盘踞桂省北部。”

  “阵斩尼堪,也是用计诱其脱离主力深入,斩首大将。”

  “天下人皆知臣两蹶名王,反倒是臣唯一在靖州重创过两万代清军队。”

  “若真能抗住代清军队,西营也不必放弃长沙和桂林,退缩云贵。”

  “磨盘山臣也是伏击,虽有叛徒告密,但臣与吴三桂也只是两败俱伤,这还是占据地利人和。”

  李定国郑重道:“臣之所以同意殿下在蛮莫木邦抵御吴三桂,就是殿下所言的修墙驻防,到了三四月份,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们,方能图谋击败吴三桂。”

  朱慈煊若有所思。

  李定国刚才说能五万抗十万,也是坚壁清野,靠小股精锐断其粮草。

  看来代清八旗虽然堕落了,但靠着那套制度和开国余威,还是天下一等一能打的。

  估计还要等十几二十年,到三藩之乱才会真正的滑坡。

  可惜李定国不知道朱慈煊有挂。

  打的就是精锐。

  ……

  翌日,先送走贺九仪,再送走李定国回守蛮莫。

  朱慈煊集合自己所部。

  【天子泪】后贺九仪只带着千余人,主力尚在。

  李定国带走八千汉人明军,和五千洪沙辅兵。

  他自带着五千汉军,一万五千洪沙兵,留守木邦。

  朱慈煊大手一挥:“清空木邦。”

  “建墙!建墙!”

  另一边。

  李定国带着兵马缓缓行军。

  二子李嗣兴犹然愤愤:“父亲,你怎么因为太子送了你一首诗,就把咱家的钱全部给了他?”

  “那可是父亲你二十年的积蓄,和抢孙可望的。”

  昨夜朱慈煊和李定国同榻而卧,确实吓到了白文选马宝。

  就连李嗣兴自己都有些恍惚。

  他们不知道朱慈煊在父亲身边最有安全感。

  只觉得简直是评书话本里才有的人主之气。

  这份胆气,这份从容,就和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曹操一样。

  孙可望就不敢刚惩罚打过李定国,就和后者睡在一起。

  永历帝更是会先跑二十里地开外,才觉得安全。

  太子还当场作诗,一夜传遍军营。

  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君臣相得,彼此信任。

  简直一个是刘备,一个是武侯。

  李嗣兴也放下成见了。

  但听到父亲将自家藏在昆明的几十万两黄金托付给太子。

  李嗣兴依旧不忿:

  “那是咱们家里的钱财。”

  李定国骑在马上,仍有些许恍恍。

  他以为太子能像张献忠李自成,他就万分庆幸了。

  但谁能想到,比刘备还刘备。

  这下真的只能为了大明,为了太子,死而后已了。

  以前是受局势所逼的一份孤忠。

  现在就是人主信任,不负君恩的义气。

  等李嗣兴重新念叨了两遍,李定国才回过神来,斜也儿子一眼。

  “这当然也是为了我们自家。”

  “太子如此,大明兴复有望,等到功成,我们成为与国同休的勋贵,何须在意这点钱财?”

  李嗣兴抓头:“什么一点钱财,那是几十万金,几百万两银子。”

  大哥死后,李家以后他做主。

  那是他的钱。

  太子连一百万两都不留给他。

  李定国挥舞马鞭,领先几个身位:“你忘了你妹妹,她在东宫,以后可能成为大明皇后。”

  “这钱就当支助她戴上凤冠吧。”

  说罢,回头笑道:“而且,你说错了,不是一首诗,是两首诗。”

  李定国骑马冲到前面,空中飘荡着爽朗的笑声。

  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虽然有些不吉利。

  但他如何不能为了太子肝脑涂地。

第63章 小将吴三桂

  云滇,昆明。

  滇中早在十三年前大西军平定全省后,过上了一段太平日子。

  大明和代清也没在昆明大战。

  是以昆明城中一直算的上安宁。

  只是吴三桂军中的将士圈地,讹诈富人,搞得有些民怨。

  但未涉及平头百姓,在吴三桂将云滇作为自己封地施政下,勉强算得上祥和。

  然而。

  随着晋王和皇上攻克东吁王都,征服洪沙瓦底的消息传来。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非但没有亡,反而在异国安稳下来。

  昆明城中的祥和顿时被打破。

  平西王征粮开始强取豪夺,东虏人也撕掉伪善的面具,开始行凶作恶。

  而听到晋王已经在边关屯兵,准备反攻,收复失地。

  城中更是开始有兵将巡逻,执行宵禁,抓捕贼探。

  而其中一座府邸里。

  最被代清吴三桂警惕的“宵小们”齐坐一堂。

  多是永历大西政权的旧臣,心怀大明。

  皆是因天子弃国,被逼无奈投清的朝堂重臣。

  东阁大学士张佐宸,吏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兵部侍郎万年策等人。

  如果不是李定国在边关有进攻姿态,往常还有不少大西旧将来此聚会。

  如今他们不是被派往滇西,也因避嫌而未来。

  官职最高的张佐宸率先开口:“广国公也来投诚了。”

  “也是,他妻儿皆在平西伯手中,独留洪沙也没什么盼头?”

  龚彝冷哼一声:“皇上和晋王已经安稳无危,听闻太子也是英武雄主,大明中兴在即,他倒剃了发。”

  “甲申国变以来,亡国破家者何其之多,广国公贺九仪真不愧是流寇出身,只在意自己的小家。”

  张佐宸看了一眼龚彝头上的束发,知晓其在点他们这些剃发的永历旧臣。

  前年天子流亡洪沙,他们进退失据,无奈投了清。

  反倒是龚彝失望之余,想要回到老家退隐。

  等听到永历帝在洪沙后,又留在云滇,撺掇沅江府土司那嵩起兵抗清。

  可能是打出了团结价值,也可能是云滇地处中土边陲,族群繁杂,剃发令没有强制执行。

  龚彝也能皇而堂之的留着头发。

  在他们掩护下,进入昆明城中议事。

  张佐宸摇头:“事到如今,说这些作甚?”

  “龚尚书,西辽耶律大石毕其一生,也没回到中土。”

  “就算太子英武似二祖,天下大势已定,也难逆天而行啊。”

  “何况其中情况,谁知有几分是真的,兴许皇上和太子都已遇难,晋王找了个宗室子弟夸大其词呢。”

  抗清十七年,从不乏地方义军拥立朱明宗室子弟的,不少都说自己手上的朱家人像太祖。

首节 上一节 70/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