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71节

  这时,坐在角落的刘玄初脸上闪过一抹异色,忽然开口:

  “广国公贺九仪前日抵达昆明,我昨日拜见了他。”

  “他说太子犹似二祖,远胜汉光武,金维新将其视作唐太宗。”

  “武能一个玉笏将晋王打吐血,文能吟诗折服晋王归顺。”

  刘玄初将朱慈煊的两首诗朗诵出来。

  堂中顿时惊异一片。

  这是嘉靖帝和二祖的加强版吧?

  真这么猛,咋不在云滇用出来。

  当然,他们也知为难太子了,那时太子才十五岁,李世民也要十七岁才开始冒头打仗。

  见众人还要追问洪沙诸事,刘玄初匆匆举手:

  “我本也想和广国公细谈,但平西伯突然派人送了五万两白银来,让广国公安家。”

  “我也只得避让回府。”

  张佐宸长叹一声:“平西伯待我们这些大明旧臣还是不薄。”

  龚彝阴阳怪气道:“当然不薄,投清的大臣都给了数千两,剃发的武将也视兵马寡众,分发数万两不等的安家费。”

  “逢年过节,还赏赐了贡物钱财。”

  “前不久过年,不是还给张阁老送了六百两白银吗?”

  张佐宸有些气愤:“龚和梅,你应该知道我是在说平西伯可能心怀大明,扯那些有的没的干嘛?”

  刘玄初匆忙出来缓和:“这是平西伯从辽东带来的习性,无论远近,一视同仁的笼络军队人心。”

  “经常在王府中招待各镇大将,不时还会发放酒食给下面的士卒。”

  “清廷给他拨款的三百多万军饷,他直接就将一百万两发给军中将士。”

  “就连刚从京城来的云滇巡抚,他见面便送了两万两。”

  刘玄初指了指自己:“好比我,我跟随蜀王刘文秀收复川蜀失利,被平西伯俘虏,那时就用我。”

  “让我卖身给他,赠了我三千两。”

  “等到前些日,大明在洪沙立足,平西伯召集军中谋臣商议对策,又想重用我。”

  “以致让吴国贵拿着卖身契和五千两白银,想我给平西伯办事。”

  “熟知我已经卖过一次了。”

  一时众人无言。

  忽略忠义,吴三桂待他们真的不薄,十分大方。

  津贴待遇远比永历朝给的多。

  以致大西旧军已经甘愿为其做事了。

  那些大头兵,银子给足。

  别说旧主了。

  就算代清皇帝也敢干。

  龚彝也正色道:“张阁老,你我都知道平西伯挥金养士,是安禄山。”

  “可如今大明仍在,外患不除,安禄山仍得重用,便不会反。”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平西伯身上了。”

  “太子真如广国公所言,是唐太宗一样的明主,我们就该去辅佐他,再造大明。”

  刘玄初犹豫道:“听广国公说,淮国公马宝出使洪沙时,见太子行事,便再次反正了。”

  张佐宸迎着龚彝炯炯有神的目光,一时犹豫:“我们在这里,当然全是心怀大明。”

  “可我们身处昆明,如何跨越千里,去往洪沙瓦底。”

  “龚尚书,你来时说雷阁老欲要去往滇南,汇合准备收复彼处的黔国公沐天波。”

  “但我们连滇南也难以去啊。”

  他们都是永历朝的尚书侍郎阁臣,但他们头上还有宰相首辅。

  雷跃龙,是万历朝进士,与魏忠贤不对付,得崇祯重用。

  瞿式耜一批永历朝初期的万历老人殉国去世后,他已经是唯一的万历进士了。

  18岁的进士如今也是近六旬的老人。

  和胡璇等朝臣一直在中缅边境徘徊,等候天子晋王的消息。

  只是平西伯吴三桂在得到莽白的书信,派兵去往边关,他们才退回滇中,雷跃龙的老家。

  龚彝开口:“我也得到扶阁老的书信了,他将从贵黔去往洪沙瓦底。”

  扶纲,大明次辅。

  永历弃国后,首辅躲进山中,次辅退隐家乡,剩下的大臣不是投清,便是隐居起来。

  龚彝环顾凝神思索的众多同僚。

  “这些日子来,地方土司不断呈献来诸葛武侯遗物,言其要反,吴三桂不得不提前出兵。”

  “他离开昆明之后,我们就有机会去往滇南乃至洪沙瓦底了。”

  良久,张佐宸微微颔首:“做了一辈子的明臣,还是习惯像你龚和梅一样留着头发。”

  其余人也纷纷应声。

  答应等昆明空虚,他们就先后出发。

  刘玄初出声道:“我在军中,不便无故离职,我尽量留在昆明。”

  “为几位大人安排好通关文牒,暗中传信,告知晋王太子,代清固伦这边的情况。”

第64章 事成,再许你桂粤

  “你们说这些诸葛武侯的遗物是真的吗?”

  大明平西伯,代清平西王吴三桂指着大堂中摆放的石碑铜鼎,询问出声。

  屋中众人都是吴三桂的亲信心腹,在其辽东起家时就跟随的老人,依旧不敢随意妄言。

  石碑铜鼎都还带着新鲜的泥土。

  但上面的字却令人心惊胆寒,害怕不已。

  【三藩乱,平西反】

  【顺治死,康熙立】

  【胡无百年运】

  【三帝二幼,代清失幽】

  【平西反,大明续】

  【康熙削藩,平西造反】

  ……

  谶语符瑞如何不乱人心?

  崇祯末年,紫禁城内就有“长虹贯日,大头朝下”的谣言。

  崇祯帝名朱由检,大头朝下即为甲,贯日来一道,便为申。

  后来果真有了甲申国变。

  而这些据传诸葛武侯南征平蛮留下的古物。

  无一不在表明,已经得到中土天下的代清要完,他们的父亲主帅要造反。

  诸葛武侯在云贵川的威望自是不用多说。

  汉人多以蜀人,诸葛后裔自居。

  地方土司多以自己祖先被诸葛征服为傲。

  这些天,滇西滇南的土司挖出这么多东西,即使背后有着大明遗臣搞鬼。

  但云滇从上到下,都在说平西王将反,反正大明。

  大明才亡国两载不到,民意仍在。

  而随着晋王皇上在洪沙瓦底立足,再续明统。

  就连不少投清的永历旧臣,近日都或多或少来探了平西王的口风。

  吴应麒抱怨道:“这些妖言惑众的东西,还不是父亲你放纵那些大明旧臣,他们才如此肆无忌惮,散布谣言,制造谶语。”

  “依我看来,该将他们全部抓起来,严加看管。”

  吴三桂面无表情:“你抓的完吗?”

  “大西旧军,大明旧臣,不说那些回家隐居,遁入空门的,现在云滇两个代清官员就有一个做过明臣。”

  “真全抓了,那时云滇才会真正各地造反。”

  吴应麒拂袖道:“那就任由他们如此肆意妄为?”

  “诸葛孔明都什么朝代的人了,他还真的和神一样预料当下。”

  “真是神,怎么不庇佑川蜀免遭张献忠屠戮,不庇护刘文秀在川蜀击败父亲。”

  “再说,诸葛孔明南征,什么时候打到过云滇?”

  “那边境的班老佤族,还扯上和诸葛孔明的千年盟约,有个屁的关系。”

  “听了几本三国评书,就知道中土有个诸葛孔明是吧。”

  从孟定到孟缅,乃至昆明城紧邻的楚雄府,都有土司上书,说平西王反正大明,攻打代清,他们愿意起兵协助。

  而在边境的孟定土司班老更是派出了几十人,说什么与诸葛武侯签订盟约,千年戍守南疆。

首节 上一节 71/1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兵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