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022节

  这类COB本洋一般分为两个大类,一种是正面西班牙盾徽背面十字的,而另一种正面双柱背面十字的。

  “粗鄙不堪。”

  张居正掂量手里的银币,开口评价道。

  魏广德心里无语,但是这不是重点,就随便张居正去说好了,反正他也没说错。

  “叔大兄,之前阁议曾经讨论过,在大明各省行一条鞭法,征收白银为赋税。”

  闻言,张居正点点头。

  “但是现今我大明,民间流通的白银多是以碎银为主,官府称重收税后还要铸成银锭押运进京。”

  说到这里,魏广德摸出一枚铜钱,这是隆庆通宝,是隆庆四年铸造的小平钱。

  此钱当然是上等铜料打造,是宫里赏赐用的,现在魏广德拿出来给张居正看,他想张居正应该猜出他的用意。

  果然,看到魏广德手里的铜钱,再看到自己手里的夷人银元,张居正当即猜出魏广德的用意。

  “你想做银钱?”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此前叔大兄曾说要用白银作为朝廷收税的主要方式,实际上现在地方也是这么做的。

  可当时和卿兄就曾说过,官府收铜钱和碎银抵税,还要铸成银锭交户部,其中产生火耗却是向民间征收。

  此数额可大可小,皆在官员一念之间。”

  张居正点点头,和普通人想的不一样,明朝的内阁,在发布政令前,都会进行大量的会议讨论,而不是拍脑袋下定政策。

  影视作品里大臣和皇帝一番讨论,某大臣一个提议满堂喝彩,然后马上下旨怎么怎么做,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官员们商议,没有问题了再向皇帝上奏乞准。

  可以说,交到皇帝手里的就是一份成熟的,可以施行的政令。

  所以在内阁真正在天下推行一条鞭法前就考虑到诸多问题,火耗就是其中之一。

  “我大明制钱是有规制的,我看这夷人铸钱貌似也和我朝大同小异。

  既然夷人能以银铸钱,我大明自然也能。

  有了银制铸钱,自然就没有火耗一说了,算是为民减负的善政。

  为此,朝廷还可以将铜钱重量、成色也一并定下,规定银制铸钱和铜钱兑价,昭告天下。

  民间多用私铸之钱,他们愿意私铸就私铸好了,到时候按重量按成色兑换制钱。

  只不过,推动此事前,户部和工部都要参与商议,确定银制和铜制制钱规格,要避免宋朝旧事,所以也要考虑有大钱和小钱的区别。

  比如这银币,就可以做出一两和一钱的两种制钱。”

  魏广德对大明货币的改革,自然第一步就是确定货币的样式。

  只不过听在张居正耳中却不甚明白,这和之前夷人套购黄金有何关系。

  在张居正皱眉时,魏广德又继续说道:“一两的银币,含银可以是八成,这样朝廷每铸造一两银币就可以有两成收益,刨开铸币成本至少获利一成。

  在大明,只允许流通大明制钱,像这种,必须兑换成大明制钱,按其含银量加收一成铸币费。”

  明显,这就是针对海外输入白银来的。

  和大明做生意,先赚你一成的银子再说。

  反正现今大明的商品并不愁销路,有的是海外商人前来购买。

  赚走一成银子,等于就减少夷人一成的购买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黄金流出大明。

  同时,朝廷也会净赚两成银子,缓解朝廷的财政困境。

  “嗯,我看可行。”

  张居正想明白其中差别后,当即点头认可。

  刘守有也没想到魏广德会想到这样的主意,不得不说是个好办法,朝廷可以因此受益。

  “同时,朝廷也需要建立足够的黄金储备,不能再是现在这样。”

  魏广德紧接着又说道。

  “善贷,朝廷现在的情况,伱又不是不知道,哪里有银子兑换黄金作为储备。”

  张居正无奈苦笑道。

  “有。”

  只是,魏广德马上就说道。

  “嗯?”

  张居正微微诧异,不过很快心中就大致猜出魏广德的想法来。

  “叔大兄应该想到了,呵呵

  说到这里,想来叔大兄也已经意识到金银价格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所以常盈库存储的千万两白银是不能继续留下来的,到时候是朝廷的损失。”

  魏广德继续说道。

  “白银大量流入,价值必然大减,你打算将常盈库里的藏银换成黄金,我也支持,朝中应该也无人反对才是。”

  张居正抚须笑道。

  储备黄金还是白银,其实不重要,只要有储备就好。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只要他们两个都支持,此时就可以算是已经获得宫里的认可了。

  “此事,不易大张旗鼓,而是私下里秘密运作,避免引发朝堂和民间恐慌才是。”

  魏广德继续说道,“到时,锦衣卫还得密切监视民间,一是避免消息泄露,二是防止有人借此生此不义之财。”

  “是。”

  刘守有在一边答应一声。

  “有常盈库千万两白银打底,朝廷当可储备二百万两黄金,这还不够。

  以后常盈库收取马价银皆让地方上换成黄金缴存入库,这样也让地方上金价早些升上来,免得被夷人占了便宜。

  常盈库里白银,就是朝廷制作第一批大明银宝的原料,朝廷当在此事中获利百万两,这笔收益也要用来建立朝廷的黄金储备。

  如此,当可将市面上流通黄金收入国库。

  至于民间富户收藏黄金,那就由他们去吧。

  这些黄金,当没法外流才是,所以朝廷也不需多担心什么。”

  魏广德开口说道。

  反正,魏广德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国内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价格,把金价拉起来再说。

  反正老魏家的银子大多都换成黄金,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不会很大,反而会有所获利。

  吸干民间流通黄金,避免黄金外流,可比下旨严禁效果更好。

  有些事儿,朝廷越禁止,犯事的越多,因为有利可图。

  既然如此,不如朝廷直接把利拿走。

  “整个兑换,锦衣卫要介入,将市面上流通黄金情况搞清楚,避免他们隐匿。”

  魏广德又说道。

第949章出行

  魏广德又是建议制作大明银宝,又是规定大明铜钱的规制,同时还将大明流通的制钱要形成制度,禁止民间使用私铸钱和元宝等物。

  “叔大兄,其实朝廷收藏的黄金,也未必要用元宝金锭的方式存放,也大可按照制钱的方式,制作大明金宝,朝廷也将因此增利一成以上。

  只不过,黄金和白银兑换价格不定,可暂不将黄金列入制钱,只作为朝廷和宫中窖藏之用,也可以做为赏赐发放。”

  魏广德继续说道。

  张居正考虑良久,这才担忧道:“善贷,你的意思我明白。

  确实,这么做可以重定大明的钱币制度,整治地方上不法士绅私铸钱币。

  可制作大明银宝,并且要通过官府强行推行下去,下面怕是会有极大的抵触。”

  先前初闻魏广德的建议,张居正是欢欣鼓舞的,可下细想来,其中问题也很多。

  倒不是主意不好,而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地方上和民间的阻力会非常大。

  地方上反对,是因为制钱会严重影响官府的收益。

  要知道,大明朝廷的财政,各级地方政府都是自收自支,并不是朝廷统筹拨付。

  这就导致,地方上除了每年要上缴朝廷的赋税外,还要加征杂税,以此维持官府的运作。

  除了上品级官员的俸禄外,其他官府人员的薪水都是杂税的开支项目。

  一年收支汇总后,若是出现赤字我,往往就会在来年加收杂税填补窟窿,若是有结余,则是巧立名目落到官员小荷包里。

  这,就是大明的财政制度。

  最初这样设计,在官员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工作态度下,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百姓的负担的。

  官府按照每年的大致开支设计杂税,分摊到田亩或者人头上。

  地方遇到有大项目需要操作,则官府会召集士绅、乡老,大家一起募捐的方式筹集资金,进入如铺路修桥这样的善事。

  而若是遇到水利工程等项目,官府则使用徭役进行,资金也是以筹集的方式完成。

  只不过,当大明官员的道德底限不断向下滑落后,杂税这个巨大的漏洞就成为官员们敛财的手段。

  想法设法扩大官府预算,增加杂税的摊派就成为必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就是这个时代官员敛财的真实写照。

  而其中赋税的火耗,其实老早就有,并不是一条鞭法之后才出现的。

  毕竟没有地方官府会押着百万千万的铜钱往京城户部缴税,都是按照制度兑换成银子交上去。

  而其中,银子的成色又是官员们上下其手的一个地方。

  十万两银子,可成色却可高可低。

  虽然朝廷对此有制度,可擦边,还是能获得不菲收益的。

首节 上一节 102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