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174节
旧港,依旧是南洋的贸易枢纽,重要港口,这是魏广德一早就定下来的计划。
通过在旧港收税,满足南海水师每年的巨额军费支出。
东南沿海省份,不可能一直为水师提供大量钱粮。
东番岛和吕宋通过屯垦实现自足,而旧港税收则补充南海水师的银钱。
稳住他们,让他们逐渐接受,这才是邓子龙要做的首要任务。
第1070章萨摩藩
“藩主大人,码头上来了两条琉球商船,送来两船丝绸和瓷器,还有硫磺、铁器等东西。”
倭国萨摩藩藩城鹿儿岛城中心一座三层木阁楼顶楼,一个侍者跪在地上,向着上方的藩主大人行礼禀报道。
“明国的东西吗?”
现任萨摩藩藩主岛津义久只是淡淡问道。
“是的,藩主大人,除了硫磺外,都是大明的商品。”
侍者马上回答道,“藩主大人,要不要把船和货物都查没了。”
“两船货物吗?”
岛津义久陷入了片刻沉默,在思考对这两船货物的处理办法。
地处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藩与琉球王国互为近邻,双方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
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以对明朝贡贸易为背景,积极开展与日本的中转贸易。
本着“怀柔远邦,厚往薄来”的原则,明朝总是以数倍甚至十数倍的价格回馈藩属的贡物。
明朝知道这是亏本买卖,因而限定藩属国朝贡次数,琉球被允许“二年一供”,实际上琉球却是变着花样来进贡,而所得的贡品,则大多是被销往日本。
所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琉球频繁朝贡,加之国家弱小,所以后世很多国人都以为此时尚且算是独立的琉球是大明王朝最忠诚的藩属国,但其实这个藩属国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当然,利用大明朝廷朝贡政策赚钱,是几乎所有藩属国都在做的事儿,也不能因此就否定琉球对大明的忠诚。
实际上,当你强大的时候,藩属国才会对你忠诚,所求不过是你的庇护。
由于倭寇的影响,大明很早就限制对倭国的贸易,直至禁海。
而倭国想要采购来自大明的商品,除了走私,就只剩下和第三方国家进行中转贸易的方式获得。
当然,这样的方式,有了中间商赚差价,所费也是不菲。
而第三方国家,自然就是朝鲜和琉球这两个看似对大明最为忠诚,按时朝贡的藩国。
细想,就会觉得好笑。
所谓最忠诚,其实不过是利诱而已,但这才是国际社会千古不变的道理。
熙熙攘攘,不过为利而已。
地处倭国最南端的萨摩藩,自然就是琉球王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他们把商品销售到萨摩藩,再有这里向日本各地扩散。
为了加强对萨琉之间来往商船的管理,1508年时,萨摩藩开始向琉球渡航商船发行“琉球渡海朱印状”,即琉球渡航许可证,简称“印判”。
1566年,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后,萨摩藩加强了对琉球渡航商船的管理,对没有“印判”的商船采取没收商品、扣押船只的严格取缔措施,并希望得到琉球王国的配合。
但是,琉球王国对此并未十分重视,照旧允许一些没有“印判”的商船在那霸港从事交易活动,这引起萨摩藩的不满。
对于贸易船只,是没人会不欢迎的,但是没有印判就意味着没有向萨摩藩缴纳税款。
没有贡献,自然就不会欢迎.
为此,去年,也就是1574年,萨摩藩将多年来琉球王国的“违约”案件整理成文,送交琉球王国,并警告琉球王国若不“痛改前非”,必将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
而在今年3月,琉球王国派遣一艘“纹船”赴萨摩藩祝贺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
萨摩藩重臣上原尚近和上井觉兼当面发难,要求琉球王国的使节对近年来琉球王国的“违约”案件以及“纹船”姗姗来迟、贺礼微薄等一一做出解释。
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当初,正值琉球王国尚元王驾崩,尚永王即位,琉球王国因国务繁杂,故而没有及时遣使祝贺。
对于萨摩藩重臣借“纹船”发难,本质上还是岛津义久世袭萨摩藩藩主九年后,国内权利基础日趋稳定,希望通过强迫琉球王国接受萨摩藩的“印判”制度,控制琉球王国的海上贸易,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萨摩藩借“纹船”发难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控制琉球王国的理由,为以后插手甚至直接武力入侵寻找借口而已。
而此时的岛津义久也在思考,是否真的要枪口下这两条琉球商船。
现在日本正处于所过的“战国”时代,国内各村为了争霸打的你死我活,对各类物资的需求是惊人的。
倭国本土物资的产量,当然经受不起如此快速的消耗,所以从海外采购商品进行补充成为必然选择。
这个时候如果没收这两船货物,加上前俩月重臣上原尚近和上井觉兼当面指责琉球王国无礼的举动,势必引起琉球王国不满,进而可能断绝和萨摩藩的联系。
若放在平时,自然无所谓,不过是比谁耗得起时间,可现在情况不同。
“他们带来了多少硫磺?”
岛津义久忽然开口问道。
“一船硫磺。”
侍者马上答道。
“看来他们是知道我们最缺什么,呵呵”
岛津义久嘴里发出一阵冷笑。
就在前几日,萨摩藩才得到一笔大买单,订购大量硫磺、硝石和铁器。
好吧,买家就是日本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人物——织田信长。
此时,他正在忙着准备和武田胜赖的大决战,此时的武田军征集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准备一举击败织田军,从而巩固他们在倭国第一的位置。
而织田信长没有和武田胜赖决战的武力,所以正在大量打造铁炮和制造火药,而不管是自制还是采购,制造铁炮的铁料和制造火药的原料,都是现在织田军最急需的物资。
“一船硫磺,半船铁料,收下吧,告诉他们,多运些来交易。”
岛津义久终于还是作出了决定,不没收这两条船和物资。
相比着两条船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货物似乎更能帮助萨摩藩提升实力和影响力。
“你去通知上井觉兼,安排我们的商人,把东西运到岐阜城去,别忘记那批铁炮。”
岛津义久下令道。
他口中的岐阜城,是织田信长在夺取稻叶山城后营建的。
岐阜城位于日本中部地区,是织田信长在战国时期的重要据点。
该城扼控了河口与平原入口,可控制周边河川土地,近可顺流出击,退可凭险据守待援。
岐阜城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成为织田信长统一日本过程中的关键堡垒。
此次织田信长和武田胜赖准备的决战,就是日本历史上长篠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战役。
此战织田、德川联军以绝对优势在长筱击败了武田军,通常也被认为是火枪部队对骑兵的胜利。
长篠之战,之所以成为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不仅因为是火枪对骑兵的战役,更是武田家族彻底没落的开始。
此战对于武田胜赖来说,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剧。
他以外姓回归本宗,担任家督后,威望不足以服众,面对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诸多骄横的老将,必须打赢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才能使自己的宝座稳如泰山,为此他只能屡屡发兵西进,寻找与织田、德川决战的机会。
然而此时织田信长已从畿内乱局中腾出手来,统率数万大军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军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顿兵坚城长筱之下而日显疲惫,从军事角度来说,胜赖实在应该退兵,但从政治影响来考虑,他却可悲地不得不经此一战,立刻威信扫地。
织田信长采用在营寨前布置大量防马木栅栏迟滞武田骑兵突击,后面则堆积大量铁炮手和弓手的方式,大量杀伤武田家族骑兵,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此战过后,武田胜赖的骑兵或被枪打死,或被马践踏压死,或战马失去控制一片大乱。
武田家世代经营的精锐骑兵——“赤备”精锐尽损,武田四名臣四去其三,让武田家族彻底退出日本战国舞台。
但需要说明的是,武田骑兵团仅仅是传说,在这支武田军中,骑兵兵力不过数千人,其余皆是步兵。
只不过骑兵冲锋带来的不仅是骑兵尽损,更是让不少武田、北条家族名将死于火枪之下。
缺少优秀的统兵将领,剩下数万步卒很快就被织田军击败。
不过此时战争还未开始,双方都在秣兵历马准备决战。
萨摩藩不仅要把从琉球贩卖过来的硫磺和铁料卖给织田信长,还有他们制造的一批铁炮。
相应的,其实还有一批战马,在早些时候就已经运往武田家。
这个时候出手这些战略物资,对方给出的金银可是高溢价,根本不差钱。
至于倭国本身就出产硫磺,为什么还要对外采购,自然是倭国各家大名都在疯狂扩充武备,对物资的消耗极度巨大,本土出产根本不够使用。
岛津义久并没有询问琉球王国货物的价格,不用说,肯定比明国卖的贵很多。
没有足够利润,他们也不会如此积极向萨摩藩进行贩运。
而大明的商人,每年就那段固定时间到来,每次都吸引无数商人前往抢购货物,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
“可恶,钱都被他们赚走了。”
岛津义久嘴里喃喃念道,也不知道他口中的“他们”是指明国商人还是琉球王国。
不过,此时在岛津义久脑海中,一个大胆的念头正在逐渐形成,那就是武力攻占琉球王国,夺取他们手中的勘合。
到那个时候,萨摩藩完全可以拿着琉球王国的勘合前往大明进行朝贡贸易。
是的,就是贸易。
朝贡,萨摩藩连天皇都不敬,何况大明皇帝。
那霸港口码头上,几个从城里出来的琉球商人聚拢在一起,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隐隐把其中一个身材高大壮硕之人环绕在中间位置。
“陈兄,我听倭国商人说,现在武田家和织田家又准备大战一场。
之前武田家主意外身亡导致武田军损失惨重,一直都处于守势,但现在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面对织田家和德川家的步步紧逼,他们只有决战了。”
“是啊,我那边也是类似消息。
前几天才运走了一批战马,据说是藩主大人卖给武田家的战马。
而萨摩藩的铁匠最近都在赶造铁炮,据说是织田家采购的。”
几个商人七嘴八舌向中间那人讲述着他们打听到的消息,而那人只是静静的听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是的,这个人自然就是锦衣卫派来的暗探,姓陈名申,搭乘前往琉球贸易的大明商船到此。
以那商船的关系,陈申就以大明商人的身份在琉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