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19节

  此时,巩固云南,伺机窥视明国的江南,不过成了过眼云烟,虚无缥缈起来。

  是的,虽然缅甸国力没法和大明相比,但莽应龙相信只要努力,他是可以夺下大明江山的。

  只要一步步蚕食,就好比他此战只打算占领云南,等巩固好对这里的统治以后,就可以考虑是对贵州还是对四川出手,到时候再说。

  可当下,只是占下滇西三个府,明军一边牵制住自己的主力,另一部从海路跑去偷家。

  “明国的势力,真的不容小觑。”

  莽应龙轻声感慨一句。

  这个时候,莽应里也已经看完了书信,脸上一副焦急的表情。

  东吁城啊可是他们的根,不仅是缅甸的王都,还是他们的家,所有家人都住在里面。

  若是东吁城有失,莽应里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父亲,我们接下来怎么做?马上带兵回援吗?”

  莽应里焦急的询问道。

  “不行。”

  不过,莽应龙虽然脸上也是一副担忧之色,但却很干脆的拒绝了儿子的提议。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保山城下,你是知道的,明国派了个什么左都督来保山城督战,他应该是知道明国这个布置的。

  若是我们急匆匆回兵救援东吁城,明军出城一路掩杀,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到东吁去。”

  莽应龙不傻,就在刚才他已经把所有情报串联在一起。

  明国这么大的动作,城里那个明国统帅不可能不知道。

  他们现在,很可能是落进了明国人的陷阱里,人家就等着他们急匆匆返回缅甸。

  这个消息,若是能早上几日就好了。

  那时候,大军还在潞江城里,直接和明国划江而治。

  “划江而治”

  想到这里,莽应龙眼里忽然就放射出光彩来。

  明国早有准备,要吞并云南已经不可能。

  除非,他可以舍弃缅甸的基业。

  但那是不可能的,他统治的基础是缅甸,绝对不是这里。

  “你,只带亲兵连夜返回,把还在路上的各部召回潞江城,沿江设防”

  莽应龙开始对莽应里说起他的布置,一句话,先把后方还未赶到保山城的几部人马撤回潞江城,并在那里设置防御线,抵挡明军的追击。

  要想在保山城下和明国划分地盘,莽应龙可没那么傻,以为可以办到这样的大事儿。

  只能是靠武力,夺取潞江以西的土地,还要在明国的反扑中顶住他们的攻势才行。

  至于东吁城,算算时间,书信送到自己手里,已经过去十余日,这时候明军距离东吁城怕也已经不远了。

  他可不会认为足雅只会坐以待毙,在知道明军登陆勃固以后,肯定会从各处调兵救援东吁城的。

  只希望他们能在东吁城坚持久点,能等到他带兵返回。

  “后面,你应该能够招拢两三万兵马,我记得垫后的是耿马土司罕虔,他手里有几部土司,应该还有万余人,你带着他们走汉龙关,取木邦、腊戊道路返回东吁城救援。

  记住,在潞江城你要留下信任的将领,潞江城的防务交给罕虔主持,留下的人必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莽应龙提醒道。

  “父亲,要不从营中派出一个人随我过去?”

  莽应里迟疑着建议道。

  “不行,后面各部都有自己的统领,这时候除了你我,派他们听令于其他人,都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

  你只需要在潞江城留下几个眼线,盯住罕虔就可以了。”

  莽应龙当机立断说道。

  “父亲不信任罕虔?”

  莽应里不可置信的问道。

  罕虔可是父亲比较倚重的土司,可听父亲的安排,似乎在防着他一样。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我们眼看着没法继续进兵,东进云南已经失败,就不得不防备那些土司反水。

  要知道,我们的敌人不是暹罗,老挝这样的小国,而是明国。

  之后,明国肯定会兴师问罪,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那些人都会因为惧怕明国,把你我父子交出去。

  这几日我会留在保山城里,让他们各部轮番进攻保山城。”

  之前,莽应龙还因为不愿损失过多兵力,在苦思寻找别的攻城之法,现在,他的心完全变了。

  不管能不能拿下保山城,都得让各部土司的兵力都消耗一下,否则自己回到缅甸,就没有十足的把握威慑这些人。

  是的,他要让其他土司带兵去送死。

  只有消耗了他们的实力,他这个缅甸王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

  当然,若是能占领保山城,那么他也会罢兵,只派人守在这里,拖延明军进攻的时间,那时候还是带主力返回潞江城,沿江设防。

  等做好这边的准备以后,再带领精锐返回缅甸。

  他可是从三国里看到了,不可一世的丞相曹操就因为赤壁一场大火,结果十几万大军就弹指间灰飞烟灭。

  兵败如山倒,这样的事儿绝对不能在他手里发生。

  一旦到那时候,缅甸国内没有了足够的兵力,明国要是借机发难,那缅甸亡国就是不可避免的事儿了。

  “这个事情要保密,那个信使是知道东吁城情况的,你带他一起走,如果他胆敢透露出去消息。”

  说到这里,莽应龙流露出一副凶狠的样子。

  莽应里自然知道他的意思,重重的点点头。

  缅甸王都危急的消息已经传到缅王耳中,可消息被莽应龙刻意封锁起来,所以大部分缅军军将都不知情。

  知道的,也只有王帐里的几个亲卫而已。

  至于其他官员和土司,他们也只以为是王都那边可能有点事儿,但应该不大,否则缅王不会把召集他们开会商议。

  而这些,城里的李成梁自然是不知道的。

  第二日,李成梁起来洗漱后正在吃饭,就听到有人禀报,城外缅军军队已经开出军营,在城下摆出四个军阵,看样子今天是要强攻城墙了。

  “呵呵,我还以为昨日重挫以后,莽应龙会休息两日,好好想想对策,没想到这么急着派兵来送死。”

  李成梁放下筷子,轻蔑的说了句,随即起身就出了房子,往府门走去。

  那里,早有亲兵牵着马匹等候他的到来。

  出了府门,李成梁从亲兵手里接过马缰翻身上马,身后就传来一阵马蹄声。

  回头一看,是云南总兵官沐昌祚骑马到了。

  “大帅,听说缅军准备攻城了。”

  沐昌祚在马上抱拳行礼道。

  “我也听说了,走,一起过去看看。”

  李成梁从亲兵手里接过马鞭,重重向后一甩,一声清脆的马鞭响起,胯下战马吃痛直接蹿了出去。

  李成梁打马在前,沐昌祚也骑马紧紧跟随,他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保山城的西城门前。

  下马,沿着马道上城墙,扶着垛口向下张望。

  只是一眼,李成梁就眉头微皱。

  此时,城下三四里地外,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缅军士卒。

  大致上,这些缅军士卒分成四个军阵,军阵虽然看上去有些松垮,可知道对方大部分是刚放下锄头半年的农民,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军队里流传的一句话,人过一千,遮云蔽天,人过一万,无边无岸。

  此时,缅军四个军阵就是在这样,和昨日几千人列阵完全不同。

  李成梁目测,四个军阵每个都估摸着有上万人,四个军阵大概有五万人上下,这个手笔可不小,几乎可以肯定缅军是要打算强攻保山城了。

  “昌祚,马上调五队兵马到城下听候命令。”

  眼前的场景,李成梁说必须做出应对了,和昨日三千人攻城的态度完全截然不同。

  而这时候的沐昌祚看到城下的情况也是头皮发麻,知道今天的恶战避免不了,正要搭话,耳中就听到城下传来隆隆的鼓声。

  那鼓声仿佛就是号令,城下一个军阵动起来,上万人排山倒海般扑向保山城。

  “少将军,前面就是新维,那里就是木邦的主城了。”

  一个山坡树林里,一个中年汉人小声对身边一个年轻的过份的将领说着话。

  那个将官,自然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从保山城出来后,他晓行夜住,悄无声息赶到了孟定府。

  找到隐藏在孟定的明军,随即就从兄弟手里接过指挥权。

  之后,全军又是隐蔽前进,专挑偏僻道路前进,在没有惊动周围的情况下,大军经过十日跋涉,终于是抵达了这次入缅以来第一个目标,木邦城。

  之所以不绕开此地,因为这是从陇川回缅甸的必经之路,否则就只能绕道孟密,那至少增加十余条的路程。

  不管是李成梁还是李如松,都算准了若是莽应龙要派兵救援东吁城,必走木邦。

  绕道孟密,怕是只能回东吁城收尸了。

  说话的那个中年人,自然是从商队里找到的向导,多次出入缅甸的老护卫。

  这些人,或许对缅甸实力不如那些商队的管事灵通,但他们对缅甸的地形和各城池道路却都熟悉无比。

  这样的人,李家早就找了好几个,前些日子让他们绘制了一副缅甸的简易地图和城池的地图。

  至于这次入缅,道路也是他们几个商议后定下来的。

  其实,大部分商队护卫更熟悉的还是缅甸的大道,这次所走小路,就是眼前之人曾经走过以的,所以让他在全军前面带路。

  之所以走过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路,自然也是缅甸国内局势变化,有时候他们的交易对象和周边交恶,所以得隐藏着过去,免得闹出风波来。

首节 上一节 121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