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02节

  这一步,地方官府是要对秀女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绝无人敢弄虚作假。

  而且选秀中,一些官员趁机为自己挑选美女这种事儿,至少在当下还没人敢做。

  原因很简单,只要达到要求那就要层层上报。

  就算戳落,也得有充分的理由。

  一旦发现符合条件而没有上报,地方官员在考察上就等着被打“下下”的评语吧。

  实际上,若是地方上出了皇后,对上报的官员来说也是大大的政绩。

  皇后要求极高,若是被选中,自然说明地方官员能力出众,所以才会有才女出现。

  同时近水楼台先得月,和皇后娘家关系好,虽然不能保证高官厚禄,但是说说好话还是可以的。

  这可是直通后宫的关系,没人会在这件大事上作梗,除非不想要更好的仕途了。

  地方上报以后,层层筛选,最后礼部还要对送入宫里的女子情况进行核对。

  若是就在京师,自然简单快捷,可若是在偏远州府,这一来一回核对就很花时间。

  这也是选秀多集中在南北直隶的缘故,核对所需要时间比较短。

  “抓紧吧,尽快把选拔出来的秀女送入宫中,礼部也就少个事儿了。”

  魏广德笑道。

  “是,魏阁老的话我会带回礼部,督促尽快完成甄选工作。”

  方逢时急忙说道。

  其实礼部也希望尽快完工好等着领赏,事儿压在自己衙门里,总归担心出点差错。

  只要选拔完成,把甄选出的秀女送到宫里,就没礼部的差事儿了。

  大不了就是最后落选的女子,礼部安排人再把她们送回去。

  清朝时期,落选的秀女通常会留在宫里担任宫女,但是大明的制度却同。

  在明朝,秀女落选后通常会被送回家,而不是留在宫中担任宫女,甚至这些落选之人都不能被选为妃嫔。

  就比如选后,最后在皇帝面前露脸的两三人,在皇帝选择皇后以后,淘汰之人事不会被留在宫里成为妃嫔,而是直接打道回府,被礼部安排送回家中。

  倒是之前在宫里落选的人当中,会有一些人被留下,充作妃嫔人选。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考虑,因为能走到最后一步的人选,各方面其实都满足成为母仪天下皇后的资格,只是皇帝更看谁顺眼。

  若是将最后的落选之人也留在宫里,难保不会有人觊觎皇后宝座,进而引发宫闱争斗。

  所以,落选之人直接送回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例发生。

  至于那些早早落选之人,必然是多方面达不到成为皇后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觊觎那个位置了。

  只能说,朱元璋定下的很多制度,确实都有可取之处。

  用首辅张居正的评价就是,“太祖得天下,因不拘成法也。”

  说“不拘成法”,赞朱元璋,顺便也给自己的改革贴金,因为他的改革也多是如此。

  而此时缅甸王都东吁城里,俞大猷却是在微微皱眉。

  不为其他,就是因为在知道明军打破东吁城后,暹罗宗室就蠢蠢欲动,想要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

  暹罗一边遣使大明,诉说这些年被缅甸压迫的艰辛,一边就是派人往东吁城找俞大猷,希望可以从他手里找回已经被明军查扣的宝物。

  别说,当初大明当年颁赐暹罗的宝策金印,倒是印证了缅甸灭国暹罗后,掠夺走所有财富的说法。

  只是失陷御赐之物,事后也未向大明朝廷报告,这事儿就可大可小。

  所以,俞大猷并不打算归还暹罗那些东西,只是造册,等待朝廷的命令。

  而现在他已经得到消息,北面战事已经结束,以大明大胜告终,缅王莽应龙及其下属全部被俘。

  受限于兵力不足,俞大猷并没有派兵北上,而是等着北部明军南下于他会和。

  这就意味着,虽然他们走海路过来需要两三个月的行程,但实际上走陆路,若是不发生意外的话,或许一个月就可以抵达云南。

  俞大猷从未想到过,原来他们距离大明是如此之近。

  别说他,其他水师将领的表情也是类似,走海路包了一大圈,貌似有点冤枉。

  只是他今日皱眉,不是因为刚刚把暹罗使者又赶走,而是北方明军迟迟没有南下和他们会和的意思。

  现在明军两部之间,还有许多被缅甸人控制的城池阻隔他们的交通。

  不会以为大明派出传令兵能随意进出那些城池吧?

  水师兵力不足,现在占据南方已经非常勉强,急需北方明军南下支援,李成梁不会还在等着他率师北上吧。

  俞大猷想着,忽然对外面喊道:‘来人。’

  他不打算等了,他准备派人北上联系李成梁,催促明军尽快南下,支援水师部队。

  本来水师并没有攻占缅甸南方的打算,只是攻打缅甸王都,声援北方战场。

  但是发现缅甸南方的城市好打,且兵力不多,这才在整个南方烧起战火。

  他们是成功了,可这么点人马统治如此多的缅甸人,俞大猷终归觉得心惊胆战的。

  亲兵到来以后,他马上就安排他们寻找向导,准备北上联络李成梁南下之事。

  而在俞大猷遇到小麻烦的时候,北方的李成梁那里也有些不顺利。

  虽然明军势如破竹击败缅军,擒拿不少缅甸头目,铁壁关缅军也选择了投降,可不尽快处理十余万缅军战俘,其实对于李成梁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了。

  明军进入缅甸的全部兵马,总计十六万,云南兵马六万余,占了大半。

  其他各省兵马共计十万,也是西南各省能抽调精锐的极限。

  实际上,现在李成梁就接到广西和贵州方面的文书,希望破敌之后尽快放回他们的兵马,理由则是地方土司有不稳的迹象。

  再有运输能力的原因,极大限制了明军继续趁胜追击,扩大占领区的行动,这才是他的兵马迟迟不能南下的主要原因。

  “爹,要不我带两万人马先从阿瓦南下,直奔东吁城,先把南面和水师的通道。

  再派人西进攻打蒲甘城,听说那里是原来东吁王朝的王都,想来应该也留下不少好东西。

  其他地方慢慢来,还是先稳住北方再说。”

  李如松开口说道。

  明军现在只能说已经占领大部分缅北城池,其实就是孟养、孟密等宣慰司的地盘。

  占领阿瓦,出现在他们面前就是巨大的缅甸中南部,受限于兵力不足,李成梁暂时有点不知所措。

第1169章投名状

  李如松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李成梁的认可。

  他摇摇头,淡淡说道:“现在缅北的形势复杂,还需要对那些土司部族进行控制,都要消耗大量兵力。

  我估算过,就当下的情况,我最多能够调拨出四、五万人马南下。

  我们现在有两个方向需要派出兵马,一个就是南下打通和东吁城的联系,二就是西面的蒲甘城。

  这样算起来,兵力就略显不足了。”

  如果只是带兵打到东吁城去,李成梁预计有两万人马也就够了,不怕遭遇到缅甸残余部队围攻。

  但是他们不是要去东吁城,而是要维持住南北联系的交通线。

  最起码,俞大猷还想要从缅甸南方获得大量的粮食。

  现在明军入缅军队的军粮,全靠云南周转。

  大明西南的地形限制,现在明军的后勤随着战线的拉长,已经有些供应不足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只是在大明境内作战,虽然一下子增加十万大军的物资消耗,云南这两年积累的物资还是足够满足需要的。

  可是明军大估摸杀进缅甸以后,抽调民夫运输粮食就成了阻碍明军持续进攻最大的障碍。

  这次追击缅王莽应龙部时,明军前锋就多次因为粮草不足而不得不暂停追击,等待后方补给送上来。

  而缅甸其实盛产稻米等粮食,可惜这些东西北方出产少,大多是缅甸南方出产。

  所以,俞大猷军中现在是粮草充足,但受限于兵力不足。

  而李成梁手中兵马倒是相对充足,却受限于补给不足。

  于是,打通南北交通线,从缅甸南方获得粮食就进入了李成梁的脑海里。

  虽然缅甸已经完蛋了,但是缅甸残余军队还有,土司的杂兵也还有。

  所以如果只出动少量明军南下,难保不会被缅军残部包围。

  大部队打不过,小部队还是能轻易用数量优势碾压的。

  特别是继续向南地势开阔,若是陷入四面围攻,明军那些火器也未必能抵挡住缅军的攻势。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李成梁可不想吃下一场败仗,那只会成为朝中攻讦他的理由。

  现在缅甸的局势向好,李成梁也不确定北京城里是否有人眼红他取得的战绩,想要来摘桃子。

  所以一旦决定南下和俞大猷部会和,明军至少要出动三、四万兵力,控制沿线所有城镇。

  只有这样,南方的粮食才能源源不断北运,解决明军粮草不足的困境。

  “父亲,潞江府那边的缅军整编是否完成了?这些天我都没看到那边的文书。”

  李成梁说兵力不足,李如松马上就开动脑筋想办法。

  别说,还真让他找到出处,那就是之前被俘虏的大量缅军。

  利用缅军镇压缅甸老百姓,是他和李成梁一起想出来的法子,只不过当时是考虑到彻底占领缅甸以后,再把这些人用上。

  毕竟,缅甸已经灭国,这些俘虏要么殉国,要么就是俯首听命大明。

  生与死之间,他们应该会做出正确选择。

  “你想带着这些人出战?”

  李成梁听到儿子提出这到这些人,有些迟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就把这些人派出来,他们可未必真心投降我大明。”

  李成梁开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30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