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4节

  好吧,那也该来点实际的。

  战场可是在草原上。

  靠步卒去进草原,能追的上人家的马吗?

  屋里几个人都知道土木堡,别看这里远离北方草原,可当年几万京营老兵埋骨他乡,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那些可都是有战阵经验的老兵,结果全栽里面了。

  现在皇帝要派去的兵,战力肯定也不可能超过那些兵吧。

  不管别人怎么惊讶,魏广德这会儿确实搜肠刮肚回忆当年看过的文章,可怎么也想不起明朝在中后期有什么大军北征的情节。

  好像土木堡之后,明帝国的军队就基本上丧失了进入草原的能力,特别是河套地区被放弃后,明军就更是缺乏战马。

  别问魏广德怎么知道河套被放弃了,只是他印象里有这么一段,具体是哪个皇帝做的,什么原因做的,不知道。

  想不起明军北征,那现在怎么办?

  魏广德回忆半天也没有想起这段后,在脑海里也大致梳理了一下当下的情况,其实无非也就两种可能。

  一是最终没有进行,一切都只是在计划中,然后就胎死腹中,所以在后世的魏广德就没有看到过这件本就没有发生过的历史。

  魏广德从内心里也是觉得,这种可能性其实也是最大的。

  剩下一个可能就是北征进行了,但是大军也许没什么战果,所以后世也就报道较少,大不可能又是一场大败,否则那些讲历史的文章里不可能不提到这个事儿。

  两种可能皆有,貌似其实参与这次北征,危险性不是很大。

  不过相对来说,后一种的危险性还是有的,双方没有大兵团交战,可不代表不会发生小的接触战,依旧会有战损。

  好吧,此时魏广德以自己这个判断进行后面的分析,既然不会爆发大的正面作战,那么面对小股骑兵的偷袭骚扰,没有子母炮,装备大量鸟铳,只要训练有素的话,貌似危险也就不大了,说不好还能混点战功出来。

  想到那晚父母还在商议要不要出钱把自己的官位往上升一级,对于武将来说,战功自然是升职的最佳途径。

  想到这里,魏广德抬头看看魏老爹,又看看大舅,终于还是开口说道:“父亲,大舅,如果是这样的话,既然拿不到子母炮加强战力,要是能得到大量的鸟铳,也能够提高很大的战力,但是前提就是士卒的训练得跟得上,这可是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和药石,卫所能够提供吗?”

  “你觉得鸟铳比刀枪好?”

  吴占魁听到侄子的话,稍微犹豫后开口问道。

  “那当然,现在那些军户,他们的身体是个什么样子,大舅不会不知道。

  刀枪那些兵器,都是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还有更好的军事训练才可以发挥作用的。

  按你先前说的,今年就要出兵的话,肯定来不及训练了,连恢复他们身体的时间怕都很紧,在这样的情况下,训练士卒使用鸟铳进行远程交战,似乎更加稳妥。

  火器训练,只要鸟铳质量和我们堡里那批差不多,又有充足的火药和铅子,训练几个月应该就有一战之力了。”

  魏广德当然不会告诉父亲和舅舅,这场仗可能打不起来,或者不会大打。

  不过在他想来,有大批火铳,士卒训练有素的情况下,打退小鼓鞑子骑兵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右军千户所,要抽调两个百户所的兵力进行训练,卫所仓库里还有一百多杆鸟铳,和你手里的都是一批货,质量应该不差。”

  吴占魁微点着头说道。

  “那就没问题了,训练百多个鸟铳手出来”

  听到吴占魁的话,魏广德双手一拍,略微兴奋的说道。

第42章铳手

  “那就没问题了,训练百多个鸟铳手出来,只要严苛训练,把装弹这个步骤尽量做到花费时间最短,相对密集的火力打击,对付小鼓鞑子骑兵还是可以的,只要运气不是太背,被鞑子大队包围。”

  听到吴占魁的话,魏广德双手一拍,略微兴奋的说道。

  魏广德因为想到今年的北征,父亲就算去了,很大概率也不会和鞑子大队遭遇,爆发激战,所以说话也就比较随意了。

  要知道,别说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回到他所处的后世,很多长辈还是对说出的话有很多忌讳,特别是像这种有生命危险的话题,那更是禁忌。

  说封建也好,迷信也罢,说话要讨好彩头还是很重要的。

  “既然这么说了,我对火铳,鸟铳了解也不多,你看是否需要把其他百户所的铳手都调集过来,毕竟他们有一些经验,比让那些大头兵从头开始学习还是要强很多。

  嗯,我手下,想来怎么也能凑出大概百人左右的熟练铳手,另外弓手是否也要集中起来严格训练下。”

  既然这么说了,吴占魁就要想着怎么尽快把人训练出来,这可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性命。

  从其他百户所抽调铳手就成了他最理想的操作方式,可以快速汇聚一只熟练的铳手部队。

  不是他不知道这个时代弓手和铳手之间的差异,其实相对来说,弓手的价值比铳手强,因为弓手可以一口气向敌人射出十几、二十只羽箭,而同时期熟练铳手也许只能放出几枪。

  不过弓手的训练就要比铳手麻烦许多,可不是铳手那样可以快速成军的。

  弓手不是说只要把箭放出去就完事儿了,没有准头,不能按照要求把箭射到需要的区域,那只能是浪费。

  弓手最需要的就是臂力,而现在那些兵卒现在的身体,挥锄头没问题,可是拉弓射箭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而且弓箭的保养也比火铳麻烦许多,吴占魁可不认为自己能够搜集到足够的弓箭。

  鸟铳,现在看来,至少数量上是足够使用了,只要能够抢先把这批铳从卫所仓库里提出来,在花点时间让那些铳手恢复实力。

  吴占魁就是这么想的,不过却没想到被自己侄子摇头反对了。

  “大舅,最好还是从卫所老兵里挑些人老实的进行训练。

  其他百户所的铳手什么水平我不知道,但是就我们崩山百户所那些铳手,大多数都已经把自己吃饭的家伙什都丢的一干二净了。

  我们堡里,也就是因为负责保养火器,唐三还算熟悉点那些东西,其他的铳手,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可能都没见过火铳长什么样。”

  魏广德想起之前学铳的时候,和唐三闲聊知道的。

  卫所里的武器,本来是应该发给卫所士卒的,但是都被收进了卫所仓库里。

  魏广德猜测是怕士兵把武器偷偷卖了换钱,老爹才这么干的。

  也就只有那些弓手还保留了自己的武器,一是进山打猎时需要,二就是魏老爹还是希望手下的弓手能够保持一定战力。

  而武器一锁后,再想搬出来,好吧,半年前才搬出来了次,但是好像听唐三说,那些铳手还要他手把手教几遍,才算勉强记住要怎么用。

  这就是大舅口中的铳手,熟练铳手.

  魏广德肯定是一百二十个不认可的。

  不过后世看文章,他还是依稀记得,应该就是这个时代,大明出了一个武将,其实是两个,最出名那个就是叫戚继光的,还有个叫俞大什么的,后面那个字魏广德不认识。

  后面那位,魏广德也不太熟悉,似乎后世很少有人对他进行评价,大多都集中在戚继光身上。

  而这个戚继光能成名,自然就是靠手下的义乌矿兵组成的戚家军了。

  记得当时看的文章说的就是戚继光从义乌那里的矿上招的人马,但是依稀又记得说是戚继光因为看到农民械斗而招的人,反正感觉有点冲突,不过从那边招的浙江兵好像真的很能打,才成就出一只戚家军来。

  这只戚家军最后的一只不对,好像还和满洲鞑子打过,虽然最后战败,但是好像也是被人用优势兵力围攻下才战败的。

  戚家军好像就是这个时代里,火器装备比例很高的一只部队,甚至超过同时期的西方人。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只要部队训练有素,其实用这个时代的火器,还是有机会战胜实力差距不大的鞑子。

  而真实的戚家军,不仅是从招兵的源头就要严格挑选,在后面的训练中更是刻苦,同时戚继光也不是光靠鸟铳打的天下,实际上戚家军是鸟铳,火炮和车阵的组合,才可以在北方草原上打出赫赫威名。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部队战斗力太强,直接导致那时的蒙古鞑子怂了。

  自戚家军剿倭调任北方后,几次冲突下来,人家都开始躲着戚继光,这也让他完全失去了大战立大功的机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战功,他到死都没能获得爵位。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同时期的李成梁则是养寇自重,隔一段时间薅一次羊毛,反而累积起了战功,最后在万历年间被封侯。

  这些,魏广德自然是不知道的,在他印象里,大英雄的戚继光其实最后是落得一个惨淡收场。

  他也完全不知道戚家军到底是怎么打的胜仗,车阵,鸳鸯阵这些他都没什么印象。

  也许在将来,他会发现。

  当然,也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

  不过这会儿,魏广德就把印象里看到戚继光选兵这段说起来。

  “可以在整个千户所里挑兵,不仅是身体好,能跑能跳,更要人老实听话,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魏广德仔细搜刮这脑海里那点可怜的存货,“当兵的不老实,见到风头不对,说不好比老爹,大舅你们跑的还快。

  就是说,就算战力再强,那些兵油子是绝对不能要的。

  然后就是训练,回头我把我玩鸟铳的心得好好总结下,到时候教教那帮铳手,肯定让他们战力提高数倍不止.”

  魏广德没当过兵,并不懂怎么练兵,但是最为后世人,他却是很清楚步枪的发展历史的,而中间几个提高火铳战力的法子他也是知道的,甚至在玩枪打鸟的时候他也试过,自然就感觉自己是这屋子里对于让鸟铳发挥出最大威力最有发言权的人。

第43章定装纸壳弹

  “当兵的不老实,见到风头不对,说不好比老爹,大舅你们跑的还快。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的战力再强,那些兵油子是绝对不能要的。

  然后就是训练,回头我把我玩鸟铳的心得好好总结下,到时候教教那帮铳手,肯定让他们战力提高数倍不止。

  嘿嘿,我玩鸟铳的时候,可是想到了绝佳的办法,让鸟铳射速更快,还更安全”

  魏广德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对训练火铳手的想法,把屋里众人都是听得一愣一愣。

  好吧,就算是打个魏文才,也就是开始时候感了一下兴趣,后面天冷了,他也懒得上山打鸟了。

  这个时候,自然就没有魏广德的发言权大。

  魏广德可是已经打空了两个药壶的火药,算是个老枪手了。

  最关键的还是,在玩枪的过程中,魏广德想起了前世看过的关于火器发展史中几个重要的创新。

  研发原来那个世界的枪械,魏广德可没那个本事儿。

  但是依托现有的东西,在局部细节上进行修改就好了。

  燧发枪,他知道,比手里现在的火绳枪强很多,但是然并卵,他知道那玩意最关键的并不是设计,不是构想,而是材料,需要高强度钢制作的弹簧产生足够的撞击力让燧石打火。

  虽然发火率似乎比火绳枪差点,但是胜在可以在风雨较小的天气使用,范围更大。

  而以现有的技术,魏广德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定装火药的纸壳弹,就是用纸将定量火药包裹成圆柱体,铅子被包裹在弹头。

  使用的时候,要破子弹底,将一部分火药倒进火门作为发火药,剩下的火药连同上面的铅子一起塞进枪管,用通条敦实就可以发射了。

  这也是魏广德这段时间玩枪想到的办法,以他的估算,大概可以减少一半的装弹时间,堪称高效。

  现在魏广德打算把这个方法交出来,让父亲和大舅用这种方式提高铳手的射速,这样在相同时间里,铳手发射的弹丸至少会比之前多一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首节 上一节 2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