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50节

  陈矩是个比较懂分寸,很老实的一个人,虽然宫里尔虞我诈的事情他也是见得多了,可是他也只是谨守本分,严于律己,不给别人机会整他。

  到现在为止,或许是他品级过低,亦或者看在高太监的面子上,倒是没有人为难他。

  不过,陈矩在看完魏广德的信以后,心在也是生起了一丝不满,他自然看出来了,宣府那边是要斩草除根的意思,要弄死沈炼的家人,不给他们有伸冤或是报仇的机会。

  幼子被发配的云州,其实就是大同,那里可是战乱之地,俺答部每年都会对那里发动数次袭击。

  沈炼的妻儿从保安州又被发配到云州,那就是更加远离京城,到了云州十有八九还会被分派到边镇军堡去送死。

  至于剩下的长子沈襄,陈矩几乎已经可以想到了,进了保安州知州衙门,怕是过堂的时候就会被直接打死。

  不管沈炼是不是白莲教徒,远在浙江的儿子都不可能知道这事儿,有审问的价值吗?

  花这么大力气把人弄到宣府来,不就是为了杀人还能为了什么?

  想到这里,再想到魏广德派人送回来信的用意,陈矩知道魏广德是想给沈家留个后。

  不过这事儿不小,陈矩可不敢直接就把魏广德的奏疏交到皇帝手中。

  “你先回家,看样子你还没有回去,先回家休息,有消息我会派人送过去。”

  陈矩对李三说了一句后,把信放回木匣子里转身就出了屋子。

  他要先去找干爹高忠商量,从他内心来说自然和魏广德类似,希望好人有好报,不希望沈炼一家被人整的绝后。

  李三得了陈矩的话,在陈矩离开后也跟着离开了西苑直接回到魏家休息,这几天他也是累坏了。

  东西到了高忠手里,高忠就是微微皱眉,这不合规矩。

  奏疏不走通政司直接到了司礼监,这要是被外廷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闹。

  奏疏是有封漆的,高忠即便是秉笔太监,这个时候也不敢打开来看,不过他还是看了魏广德写给陈矩的信。

  “伱给他说过什么?”

  高忠忽然对陈矩问道。

  “没有啊。”

  陈矩本能的回答道。

  “不对,魏广德这信的用词可和他以往风格有些不同,你是不是把我之前和你分析的那位对严家的态度可能有变的话告诉了他?”

  高忠摇头继续问道。

  “这这,我是说过。”

  陈矩还真不会撒谎,在高忠问出那话后就脸色微变,随即承认了下来。

  “你呀,太老实了。”

  高忠摇摇头,他对这个陈矩又爱又恨,喜欢他的重情重义,不过也担心最后因此惹上干系。

  “去黄公公那里吧,这事儿不好处理。”

  高忠晃晃脑袋,这才对陈矩说道。

  高忠在前,陈矩捧着木匣子在后跟着回永寿宫。

  这个时候陆炳也已经收到了消息,魏广德的家丁见的是陈矩,还交给他一个木匣子,里面有封信,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陈矩可没有拿出那份奏疏,只是拆开了信件看了看,旁人也就不知道木匣子里还有其他什么东西。

  只是看大小就知道,里面应该还放着东西,只是陈矩没拿出来,不然只是一封信的话哪里用得着装在木匣子里。

  魏广德和陈矩有来往的事儿,陆炳早就知道,而且他还密报给了嘉靖皇帝,只是自己的事儿没有说,这也是嘉靖皇帝让陈矩过去传话的原因。

  实际上第一次召魏广德入宫,带路的就是陈矩,所以嘉靖皇帝在看到陆炳的密报后也不吃惊。

  很快,高忠和陈矩就进了永寿宫,高忠在殿外等着,由陈矩悄悄走到黄锦身侧拉了拉他的衣袖,在黄锦看过来的时候又指指殿门方向。

  黄锦自然知道外面有人找他,点点头,示意让陈矩暂代他的位置,这会儿嘉靖皇帝还在榻上打盹,黄锦小心翼翼退出了大殿。

  等从高忠那里知道了详情,他打开看了魏广德的书信后也是微微一叹。

  这么明显的目的,他那里能看不出来。

  对于高忠的意思他也明白,就是这奏疏的事儿,想想确实有点麻烦。

  当然,他们也可以现在就把奏疏交给魏家的人,让他们直接送到司礼监,但是魏广德显然知道这么做的话时间上肯定就来不及了。

  严嵩不敢藏下这份奏疏,但是却可以压一压,把时间往后拖上几天,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

  黄锦不是不明白内外廷那些龌龊之事,虽然他能上到这个位置是因为早年一直跟着嘉靖皇帝,走到这一步是自然而然的事,都不需要和别人勾心斗角竞争什么,但耳目灵光自然也知道许多事。

  也正是因此,黄锦的心肠就不像以往那些不择手段,竞争上岗的提督太监那么心狠手辣,他明白时间的价值,那就是一条命。

  恻隐之心泛滥下,黄锦看着木匣子里的奏疏,“等皇爷醒了就送上去吧,信也放里面一起交上去。”

第302章拿问

  “等皇爷醒了就送上去吧,信也放里面一起交上去。”

  黄锦恻隐之心泛滥,选择直接把魏广德的木匣子交到嘉靖皇帝手中,至于皇帝怎么选择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做奴才的能过问的了。

  他们这些老人,自然是知道嘉靖皇帝的性格。

  说实话,对于民间看的很重的东西,在天子眼中其实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其实在嘉靖皇帝看来,他只担心两件事。

  其一是影响自己修炼的事儿,那就是天大的事儿。

  其二就是影响社稷安稳的事儿,这也是天大的事儿,他也不想成为老朱家的不孝子孙,把江山弄丢了。

  除此以外,还真没什么大事了,有那也只是皇帝一念而已。

  所以对于魏广德信中所说之事,嘉靖皇帝最后会做出什么选择还真不好说,就看那份奏疏里说的是什么了。

  不多时,嘉靖皇帝从小憩中醒来,黄锦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拿出魏广德的奏疏,按照嘉靖皇帝的习惯,这个时候要服用一粒仙丹进行修炼,之后才会开始办公。

  嘉靖皇帝不上朝,可不代表不处理国家大事,他只是不想坐在那奉先殿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去看下方群臣那拙劣的表演。

  看了这么多年,他早就看够了。

  一切都很默契,都不需要嘉靖皇帝开口,黄锦就已经拿来了丹药。

  完成了周天行功,消化掉丹药的药力以后,嘉靖皇帝终于开口吩咐道:“把奏疏都拿过来吧,看看又有什么事儿。”

  “是。”

  黄锦低声答了一句后,就快步走到殿门口,朝外面招招手,高忠就带着三个內侍走了进来,其中两个內侍手里捧着高高一摞奏本,而一边的陈矩手里则是捧着木匣子。

  这样三个人的出现,陈矩手里的木匣子自然就吸引了嘉靖皇帝的目光,伸手指指陈矩问道:“这是什么?”

  在这一刻,嘉靖皇帝脑海中想到的是下面哪位官员进贡的灵芝仙草吗?

  之前因为炼药的需要,嘉靖皇帝向天下广发告示,要征集灵芝,之后各地官员和民间进贡灵芝就没有停过,所以这时他想到的就是下面又有官员送来了灵芝。

  “这是巡边副使魏广德魏大人派人送回来的东西。”

  陈矩的回答却是让嘉靖皇帝一愣,他听到什么,是魏广德送来的东西?

  魏广德在蓟镇找到灵芝了?

  “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

  嘉靖皇帝好奇之下下令道。

  “是。”

  陈矩几步上前站在御案前,双手将匣子放下,这才打开了木匣子。

  映入嘉靖皇帝眼帘的自然就是那份封漆完好的奏本,旁边还有一封被拆开的信件。

  看到里面的东西,嘉靖皇帝双眉微皱,不过还是伸手拿起那份奏本,检查了下封口。

  完整,没有动过,目光又落在那封被拆开的信件上。

  “怎么回事儿?”

  信封有被拆开的痕迹,嘉靖皇帝自然没有拿起来看的打算。

  陈矩这会儿退后两步跪下道:“皇爷,魏大人离京前一天,奴奉旨去了魏大人那里把皇爷的话带过去。

  今天随魏大人出去的一个家丁忽然回京给奴带来这个匣子,里面就是一份奏疏和一封信。

  奴拆开信看了,是魏广德在宣府听说的一件事儿,前锦衣卫经历沈炼大人被斩首,随他的两个儿子在狱中被杖杀,幼子因在襁褓之中被罚随母守极边,一直在浙江读书的长子也被宣大总督杨大人下了公文,革了功名押解到宣府过审。”

  “沈炼?两个儿子被杖杀,大儿子也被革除功名押到宣府”

  嘉靖皇帝脸上表情不变,手里的奏本封漆已经被他拆开。

  信是给陈矩他们看的,奏疏才是给自己的,陈矩只是守本分,把魏广德写给他的信也一起交上来。

  老实孩子。

  让魏广德找机会去趟宣府是他的意思,只是才出京半个多不到一个月,魏广德就已经脱离了唐顺之去到了宣府,还把奏疏都交上来了。

  走陈矩的渠道而不是通过通政司,说明奏疏的内容可能.

  拆开奏疏的时候,嘉靖皇帝其实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判断,所以看到奏疏中所言也就没那么惊讶了。

  三十余万两银子送过去,宣府镇兵食却日渐空虚,饿着肚子自然是不能打仗的,至于后面丢失多少城堡,损失多少人口,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路楷,哼将所杀边民冒充军功。

  还有许论,兵部尚书不能明察秋毫,三人一党.

  奏疏不长,可是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

  杨顺渎职,路楷索贿和隐瞒,以及许论的失察。

  杨顺和路楷是哪边的人,嘉靖皇帝还是知道的,之所以用他们,目的也是为了边镇能够从朝廷里拿到需要的粮饷,只是没想到杨顺去了宣达多久,那里就败坏成了这个样子。

  屠堡七十,男妇被杀三千人。

  无能,废物。

  此时嘉靖皇帝倒没有考虑沈炼一家的悲惨遭遇,而是对于杨顺在宣大的战绩感到极度不满。

  其实沈炼已经被处死,追究责任还在他看来真没太大意义,可你杨顺的本职工作做好没有,这才是他这个皇帝要考虑的。

  魏广德的考虑此时还真在嘉靖皇帝这里应验了,嘉靖皇帝对于沈炼一家并不感兴趣,而只是关心他江山的安危。

  所以,魏广德自然把马芳说的情况报告给嘉靖皇帝,希望以此拉杨顺下马。

首节 上一节 25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