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09节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一旁的黄锦老早就看过这些条子,当然也注意到这些,仔细回忆一番,黄锦依稀记得好像还真是这样,所以在嘉靖皇帝问出来后就马上回答道。

  裕王出生的时候,嘉靖皇帝倒是去康嫔宫里坐了坐,看了眼刚出生的裕王,之后就再也没有踏足那里。

  之后,康嫔封为康妃,与她一起晋封的还有景王的母妃靖妃。

  但是裕王和景王的待遇却是不同,因为靖妃受宠的原因,所以景王那时候还能时不时见到嘉靖皇帝。

  至于所谓“二龙不相见”的箴言,那其实针对的是皇帝和太子。

  嘉靖皇帝长子出生两个多月就夭折,追封谥号哀冲太子。

  次子朱载壡长裕王、景王两岁,三岁时被立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去世,年十四岁,追封谥号庄敬太子。

  虽然嘉靖皇帝最喜欢,最关注的还是次子,但是确实受到陶仲文的影响,在次子封为太子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因为有太子的关系,嘉靖皇帝自然也就可以见见另外两个儿子。

  只是裕王母妃不受宠的关系,见到皇帝的机会屈指可数,这也是景王更加受宠传闻的缘故之一。

  而直到太子出阁读书时,嘉靖皇帝迫于祖制才不得不在当天见了太子一面,只是没想到不久太子就染病死了,嘉靖皇帝本人也是受惊不小,索性就再也不召见剩下的两个儿子,更不册封太子。

  父子不相见,自然就不会触犯那条箴言。

  虽然不公开召见,可是嘉靖皇帝并不是对两个儿子不管不顾,实际上这些年他一直偷偷看着两个儿子。

  裕王和景王往日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景王的那些小动作,嘉靖皇帝自然知晓,只是没有做什么。

  皇帝,是最不喜欢儿子在自己还身体健康的时候就想着继承皇位的事儿,那不是咒自己早死吗?

  但是嘉靖皇帝也不敢轻易处罚自己的儿子,四个儿子就剩下两个,要是再有个意外,真不敢想象。

  他自己怎么坐上的宝座,嘉靖皇帝心里是最清楚的。

  听到黄锦确认的回答,嘉靖皇帝只是微微愣了愣,随即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想不到陆炳和裕王,呵呵”

  “皇爷,文孚是忠心于你的,至于裕王那里,怕也是因为你的缘故,担心被人欺负过头了。”

  黄锦在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玉不琢不成器,些许磨炼而已,朕当初初登大宝的时候,比他可难多了。”

  嘉靖皇帝忽然语气森然的说道,在态度变化中,话题也转到了其他事情上。

  “查到背后主使了吗?”

  听到嘉靖皇帝的问话,黄锦急忙跪下欲要解释。

  嘉靖皇帝一看他的动作就知道,应该还是没有进展。

  “皇上赎罪.”

  “罢了,他们既然敢这么做,必然想好了后续的手段,尽量查吧,朕也不逼你。”

  黄锦急忙磕头谢恩,正要起身,耳中又听到嘉靖皇帝的问话。

  “朕和文孚讨论就藩的传闻,查到源头了吗?”

  黄锦立马又跪好,想要给嘉靖皇帝报告一个好消息,却实在是没有。

  “禀告皇上,还没有查到,消息貌似很短时间就传开了,据臣判断,应该是多人同时传出来的流言。”

  “内廷该整顿整顿了,你这个提督太监也要多上点心。”

  嘉靖皇帝眼神中狠厉之色一闪而逝,语气不善的说道:“他们都叫你老祖宗,可要是你连人都管不住,又有何用。”

  “臣知罪,臣这就大力整顿,杜绝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黄锦急忙磕头认错道。

  “杜绝,杜绝的了吗?我要你眼睛擦亮点,别出了事儿却不知该找谁担责。”

  嘉靖皇帝微微摇头,不满的说道。

  起身,往里间走去,边走嘴里边轻声嘀咕着,“该就藩了,孩子大了,早晚都是要走的”

  嘉靖皇帝进去后,跪在地上的黄锦才慢慢起身,伸手擦了把头上的冷汗,心有余悸地看向嘉靖皇帝消失的方向。

  而此时的裕王,一个人坐在王府内院的书房里怔怔发呆。

  上午的时候他听从高拱的建议,亲自去陆府吊唁,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想太多,高师傅说的都应该没有错才对。

  难得出一次王府,裕王还是很兴奋的。

  倒不是皇帝对他禁足,而是他实在不知道出王府去做什么。

  这或许也是他的悲哀,身边的王府属官们,下值后倒是有地方去风花雪月,他却是不能。

  其实他也可以,就是去了后,消息很快就会被传的满城风雨,甚至会有言官进行弹劾,因为在他们看来,裕王就是皇储,言行理应为天下表率,他们不能容忍他的一丝瑕疵。

  这些都是高拱、殷士谵他们说的,裕王也觉得很有道理。

  裕王很清楚自己的弟弟对那个位置也是垂涎已久,对自己这里的风吹草动都盯的很紧。

  他们两兄弟做同样的事儿,言官们大多会视而不见,因为在他们看来景王将来就是要就藩的,要离开京城的,没必要在他老子那里告状,闹得不痛快。

  好吧,离开陆府后,裕王的轿子又在京城里兜兜转转一大圈,透过轿帘他看到了京城街市上的繁华,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也看到了城市中心那巍峨的宫城城墙,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

  裕王难得出一次府,又叫来高拱问是不是可以去谁家拜访一下,礼物就在街市上采买一些。

  高拱揉揉满是胡须的下巴,想想才说道:“不若去广德那里吧,他家院子大,我们这些王府属官都是在外面租住的房子,让殿下过去实在有些”

  “哦,广德的家很大吗?”

  裕王听高拱这么说,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倒是没有往魏广德贪腐一事上去想,魏广德做官后的一举一动他都比较了解,还没到可以贪墨分油水的时候,只能说他老爹创造的条件太好。

  想想自己,貌似也是和他一样的。

  所谓的裕王府,还不是祖上的产业,那是成祖皇帝营造的王府,专供后世皇子居住的地方。

  在这里居住的皇子,要么极幸运的搬入紫禁城,但更多的还是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以后再难回到京城了。

  “广德的宅子是前后两进,比起那些三进大院肯定不如,可是他那块占地也不小,而且位置极好,就在南熏坊,距离王府也不远。”

  高拱看裕王似乎动了心,心里一叹,裕王这么多年的王爷做下来,还真没去过几次大臣的府邸,之前那几次还都是奉旨去的,代表皇帝前往,一点都不自在。

  其实景王也差不多,一般不会前往官员府邸拜访,而是在外建有别院和其他人交往。

  “那就去那里,对了,广德去哪儿了?”

  裕王高兴的说道。

  “广德回翰林院去了,我这就让人给他送个信,咱们在街市上转转,采买些礼物在过去。”

  高拱看裕王兴致很高,于是开口说道。

  给魏广德报个信,让他有个准备,顺便让裕王在京城街道上多走走看看。

  对于未来的君主来说,体察民情也是很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北京城,无疑是这个时期全球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这一时期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分别是巴黎、那不勒斯和威尼斯,人口也就在15万左右,其他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都位于海边、河边或贸易中心,它们就是塞维利亚、热那亚、米兰。

  而其他后世被国人熟知的欧洲城市,如科隆、比萨、蒙彼利埃、佛罗伦萨、巴塞罗那及巴伦西亚、奥格斯堡、纽伦堡、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的人口就要少得多,大多只有3、5万人的规模。

  即便当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居住着人口也不到5万人,三岛上的其他城市人口超过1万的都非常少。

  整个欧洲,据估计总人口也就7千万人左右。

  那时候的欧洲大城是什么样子?

  沿着泥泞小路,从森林中走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阴冷的城墙和炮塔。

  从炮塔向外眺望,可以看到富人家的三角形屋顶、小教堂的尖顶,不过它们在众多主教堂面前要黯然失色很多。

  而在城墙里,或许有一、两条还算宽敞的马路,然后就只有弯弯曲曲的小巷,小巷两边大多是低矮的平屋,那里是居民的住宅。

  这时期的欧洲正从蒙昧逐渐走向文明社会,新航路与新大陆的发现带来了“大航海时代”,促进欧洲经贸空前发展。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找寻新领地和财富,寻找香料和航海术的改良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巨额财富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的文化,在经历了中世纪“黑暗时代”衰败湮没,直到这一时期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而此时的大明朝北京城又是什么样子呢?

  明初建的北京城东西宽为六千六百七十米,南北深为五千三百一十米,面积为三千五百四十万平方米。

  城内由主、次干道形成纵长矩形的街道网,网格内即街区,街区内为横向的胡同。

  几年前,朝廷终于决计修筑北京外城,原计划四面都建外城,总长七十余里,但因人力、财力所限,只修完南面部分十三里左右后停工,北京就由初建时的矩形发展成在南面建有外城的凸字形平面。

  北京城有多少人口?

  北京编坊铺保甲,“不分戚畹、勋爵、京官、内外乡绅、举监生员、土著流寓”,共计525铺,15119甲,编户13.4万户,按5人一户,大概67万人,算上皇城的宫女太监,以及漏报的,70万以上应该差不了多少。

  这么大的城市,自然让裕王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很快就把要去魏广德家的事儿都忘了,不断催促轿夫往热闹的集市赶。

第357章卷土重来

  见识到京城的繁华,又在魏广德家里吃了一顿“普通人”的饭菜后,裕王对民间百姓的生活水平自认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离开魏家返回裕王府后,从进门那一刻起,裕王又陷入的深深的忧虑当中。

  他当然不是担忧高拱会害他,今天的出行他还是很满意的,在魏家他也吃的很好,但是在进入府门那一刻他有些自责,今天自己是不是太放纵了。

  而另一层忧虑还在于今天自己的所作所为传到宫里,父皇会怎么看他。

  正如在酒席间魏广德所说的那样,他只需要做好自己,只要保证不出错,自己的位置就稳如泰山。

  那今天自己所做的这些,父皇会认可吗?

  不知道,裕王是真的不知道,他只能在一个人的时候坐下来胡思乱想,因为嘉靖皇帝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很陌生,陌生到他完全记不得是长什么样,他的脾性也是高拱他们分析的。

  想不明白。

  不经意间,裕王忽然产生一种后悔的情绪,如果自己今天不听从高拱、魏广德他们的话,不出去走这一趟,哪里有现在的烦恼。

  就老老实实呆在王府里,喝酒听曲,那样的日子似乎也还不错,虽然外面确实很好,路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还有街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想到这里,裕王不由得感觉,似乎父皇治理下的江山也还不错。

  虽然高拱他们经常在他跟前批评皇帝因为修道耽误了国家大事,任用奸臣治理国家导致各地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不过这会儿裕王忽然觉得似乎他们的说法太片面了,些许疥癣有那么值得大惊小怪吗?

首节 上一节 30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