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6节
魏广德好奇问道,好像有些东西他还不知道。
“这次南直隶的卫所都要动员,每个卫所都要凑十个百户所的精兵,前年那次估计把兵部的大人们恶心到了,十来岁的娃娃兵,还有杵着拐杖的老爷兵,呵呵
镇江卫、扬州卫、宣州卫,安庆卫还有咱们九江卫,除了浙江那边的卫所全部动员,江南及长江边上的都要出动,江北那边的卫所也要集合人马,随时准备支援。
好像说除了中都附近的几个卫所外,南直隶全部都要准备,那可是小两万,阵仗够大了。”
说着,吴占魁的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位置不同,他知道的情况自然比魏勐多,魏广德自然就更比不上了。
那些卫所,比九江卫还不如。
前年九江卫还能出员额一半多的精壮,其他的卫所呢?一半都不到。
估计这次每个卫所出十个百户所,也是因此。
“舅舅,我看你们还是把碗口铳都带上,那玩意儿就是水战用的,陆战也就吓吓人,确实威力不太大。
要是你们真去北边,不带也就不带了,万一真遇到倭寇,用那玩意砸倭寇的海船还是很管用的。”
这一年在崩山堡练兵的时候,魏广德才知道了碗口铳是怎么个用法。
当初看到这玩意的时候,魏广德还以为是放散弹的,搀着大哥搬出来试了试才知道,这玩意其实真是战船上用的,实弹,轰击敌船水线位置。
打散弹,那玩意铳口就是个小喇叭,根本没准头,一出炮管就乱飞,射程也近。
也不知道是谁设计的这个破烂货,居然还是铜制。
海战上也就跳帮战斗的时候能用来轰击对方甲板,那个时候用散弹到是不要求准头,而且距离也近。
“运送起来麻烦,再说了,火药也不足,只能紧着鸟铳手那边。”
吴占魁还是摇头。
其实卫所有定时配发一点火药,可是那玩意下面卫所自然不会拿去练兵,都是偷偷卖出去换钱,变成逢年过节燃放的鞭炮了。
也就这一年卖的少点,因为那两个百户需要火药练习,这也导致今年过年,彭泽县那边鞭炮价格涨了三分。
“带上吧,广德说的有道路,北上的话咱就不带了,也许还能要到子母炮,可是这打倭寇,带上总比没有强,到时候往粮车上放,一辆粮车放两尊。”
虽然碗口铳威力不大,可是在崩山堡的时候,也是经常拉出来打的,为的也是配合战阵作战。
看不上威力,可不代表魏广德不知道,大炮是战争之神。
最起码,虽然射程近,可是魏广德还是觉得,在敌人靠近以后,用碗口铳轰出一堆散弹,也能扫倒一大片。
正是因为魏广德的影响,魏文才和吴栋其实也理解了他的意思,加强火力投射,争取在近战接敌前就把对手打垮的战术。
火力不足恐惧症。
这是魏广德在后世看到过的一个病症,至于怎么治,那就是多造大炮弥补火力。
魏广德不懂这个时代的火器,自然不知道在后面几年,有人就捣鼓出一种小型近战火器,也就是虎蹲炮,其用法其实就是魏广德的想法类似,近战前先扫荡一次战场,把冲的最凶的那伙敌人的精兵给干掉。
既然不懂,那就因地制宜,有什么用什么,有总比没有强。
第63章大阵仗啊
魏老爹和舅舅吴占魁在那边商量到底要不要带上那些死沉死沉的碗口铳,魏广德这会儿思绪又有点飘了。
魏广德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把热气球捣鼓出来,那玩意儿制作简单,用途嘛,自然就是提前侦知倭寇的动向,为到底是战还是跑提供情报支持。
简单是简单,而且类似的实物其实也是有的,那就是孔明灯。
后世过年过节就有不少孔明灯买,也不贵,写上几句祝福话就可以放飞。
不过,魏广德很快也意识到了,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可是就他们那点能力,怕是也做不出来。
后世自己放飞的孔明灯,放到现在那就是所谓的顶级材料和工艺,大明朝能做出来吗?
更别说这玩意儿要带上个百八十斤的人上去,怕是直接在空中散架都有可能。
骨架,蒙皮,还有制作工艺,魏广德可解决不了,主要是承载问题没法解决,他可不懂那些东西。
当天色擦黑的时候,吴栋和魏文才带领两个百户的人马总算赶到了彭泽县城。
二百多人没有进城,直接住进了千户所的军营里。
两人身边跟着几个家丁,在城门关闭前进了城回到家里。
魏广德听到消息的时候,两人已经跟着吴占魁和魏勐去了书房,想来还是在商量这次的事儿,魏广德并没有跑去掺和。
现阶段,还是多看看之前写的文章,看有哪些需要修改的,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好才是正途。
晚饭的时候,魏广德见到表哥和大哥,不过看他们脸色都显得不大好。
饭后,三个年轻人钻到一起闲聊才知道,回家见到父亲后,他们才知道这次可能要去的地方,不是昨晚上说的北方,和蒙古鞑子交战,而是可能被派到南直隶,甚至是去浙江沿海一带防备倭寇。
虽然听说过倭寇凶残,可是毕竟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吴栋,最近一年来跟着操练兵马,看着手下的那些人从农夫逐渐蜕变成一名士兵,至少勉强算是合格的士兵,说没有小心思是不可能的。
要说去对战蒙古鞑子,好吧,步卒对抗骑兵,他确实有点胆怯。
可是说到去打倭寇,吴栋觉得自己训练的士卒,拉上去还是没有问题的。
倭寇凶残,老远我就给你排枪伺候,看你是不是钢筋铁骨,近了还有十来个弓手连续射击,就看你有没有命冲上来。
对于手下士卒,玩命近战,吴栋也和魏文才差不多的看法,怕是士卒到时候要崩。
可只是远程交战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知道详情后,吴栋第一个跳出来要跟着过去见见世面,看看这倭寇是不是真有那些人传的那么厉害。
对于这点,显然就和舅舅吴占魁起了冲突,舅舅是肯定不会让自家儿子跟着去战场上的。
就算是后面魏文才提出要去,也是直接被否掉了。
“舅舅说,他们先过去看看情况,要是好打,就叫人送信,让我们过去分点功劳。”
魏文才坐在一边对魏广德讲起先前的事儿,也是唏嘘不已。
“我们一直都带着那帮人操练,姑父去指挥可未必能如臂使指。”
吴栋自然也是不服的,太实在是太想看看倭寇到底长得啥样了。
这年头的大明帝国内部,流传的倭寇形象也是非常夸张的,几乎就不是人。
在民间,因为宣传的缘故,都是把那帮海盗描述成都是倭国人,又是三头六臂什么的,一副妖怪模样。
当然,这些对于吴栋、魏文才他们来说当然是嗤之以鼻,只是平日里也不愿多做解释。
要是真说清楚了,那只能表明卫所军的无能,他们自己脸上也不好看。
虽然没有推波助澜,但也只是听之任之。
知道倭寇和他们其实长得都一样,只是听说倭人的发型很怪,反正一看就知道不是汉人。
那些伪装的倭寇大多也都有样学样,所以真倭假倭确实不好分辨。
至于为什么如此,其实仔细想想也就好理解了,这些可都是汉人,虽然做了海盗,可是根还在大明。
干海盗干到退休不也要落叶归根,虽然退休比较有难度,可是家人亲戚总还是有在大陆上的,要是不乔装打扮被人认出来,那可就要祸及家人了。
“这次可是真危险,说有上万倭寇。”
魏广德急忙提醒道,也不知道父亲、舅舅有没有和他们说清楚这事儿的严重性。
“几十百把人的战斗我还不想去看。”
吴栋轻笑出声。
“是啊,要不是听说是大阵仗,谁有兴趣去看那个。
以前我们也经常对练,百多人对战,也就那样。
这次倭寇既然敢集结上万人,那肯定是要大打出手了,说不好直接糜烂浙江、南直隶。
南京兵部怕也是担心苏松二府的钱粮,才慌不迭调派人马过去加强防备。
倭寇上万人,肯定不是走一路,也许同时对几个府采取行动,相互策应,让朝廷援军顾此失彼。
上万人的大乱战,那得多刺激。”
魏文才这会儿也是笑着接话,显然他们也是知道详情的,但是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勾起了兴趣。
其实这未尝不是对手下两百号人马的一种信任。
对于这两个百户所的操练,魏文才和吴栋可是殚精竭虑,时不时还有魏广德出谋划策,特别是在排兵布阵上。
魏广德可没有从军的经验,不过架不住网络上信息量的巨大,他还是看过一些文章的,何况还有那些影视作品的加成。
对于魏文才和吴栋一开始还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战法,让士兵分几排站好队形,前排是刀盾手,后面长枪兵,鸟铳手和弓箭手在最后。
开战之时,用枪盾兵稳住阵线,用鸟铳和弓箭射杀敌人,要是打不垮对方,就只能让步卒正面硬撼对手,直到对方崩溃。
至于他们,则是带着家丁队站在最后面,对于敢擅自脱逃的士卒执行战场军法,那就是砍头示众。
对于这种打法,一开始魏广德觉得新奇,然后就感觉到阵型有点单薄了,毕竟就那么点人,旗鼓相当的话还好说,要是对方有骑兵或者人数占优,直接一个冲锋就干翻了。
为了采用什么阵型,魏广德可是很费了一点脑力。
第64章嘉靖倭乱之开端
为了采用什么阵型,魏广德可是很费了一点脑力。
至于最后摆出来的阵法,也是魏广德苦苦回忆加上对现在百户所装备的理解,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约组成一个混合军种的军阵,中间大阵以冷兵器为主,前排是十名刀盾兵,后面几排则是长枪兵,只是弓箭手隐藏在大阵的中央,鸟铳手则是分成30人的两个小阵布置在两侧。
交战时鸟铳手可直接从两翼以五段击方式交替射击,这也是魏广德记忆中所谓的交叉火力法,鸟铳手对着正面之敌组成交叉火力网,没看到后世机枪都是放在阵地两侧,斜着射向战场。
弱势对手势力不强,鸟铳手可以从两侧转移在刀盾手之前进行射击,至于采用三段击还是五段击那就看战场情况了,要是这样打不垮对手,那就待敌攻击到近前则从两侧转移到后方重新组成鸟铳方阵,如果对方有骑兵则直接遁入大阵中去保命。
因为是使用的鸟铳,不是后世的机枪,魏广德一开始也不是很有信心,拉着大哥和表哥还进行了一些推演,许多他们想不透的道理还直接让士卒进行了演练。
还好,明朝的卫所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崩山堡里也有匠人都有。
为了推演的清楚准确,魏广德还找堡里的木匠做了两百多个兵人模拟战阵的布置。
最后的结果,当然还是有用的。
虽然鸟铳有一定的准头,但是也是很有限,打鸟除了枪法外还要靠运气。
不过使用交叉火力以后,斜面看怎么都比正面强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