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20节
亲兵在马芳身后大声禀报道。
“擂鼓。”
马芳当即下令。
身后几辆马车上,几个光着膀子的大汉敲击起大鼓。
“咚咚咚”
鼓点从一开始略微杂乱到齐整,再逐渐加快频率,显示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密集的鼓声,也刺激着明军士卒肾上腺素的分泌,所以人都等待着大帅的命令。
而对面,在明军战鼓声起后,呜呜的号角声也被吹响。
这就是明蒙两军之间的一个默契了,双方都准备好了。
“密云明军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此时虏骑阵中,打来孙也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实际上,在和明军对峙那一刻起他就发觉不妥,明军骑兵人数有点多。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再想其他也是多余。
击败他们,才能率军安然离开这里。
“万胜.万胜”
明军队列中忽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之后,就是“咵咵咵”马蹄踏地之声。
对面的明军开始动了,马匹在骑士的操控下开始缓缓向前。
“浩瑞.”
打来孙也不敢示弱,猛然间举起右臂挥舞手中战刀,大声呐喊。
“浩瑞.浩瑞”
在他身后,无数蒙古汉子也是大声呐喊道,随着他战刀缓缓向前披下,蒙古骑兵也开始动了。
两军一开始前进速度都不快,不过这只是给马匹一个适应时间,随着两军的靠近,双方马匹的速度不约而同都提了起来。
“竖起本帅大旗。”
明军后阵,马芳看到逐渐远去的大军,大声吩咐道。
随着“马”字大旗的竖起,鼓手更是使出吃奶的劲,拼命敲响战鼓,只为压制住对面号角之声。
马芳帅旗立起,第一时间就被打来孙看到。
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他看不到旁边的小字,可那杆大旗他可是熟悉的紧。
黄台吉这些年又不是没打过宣府,也和马芳交过手,看到大旗的瞬间他就知道对手是谁了。
可是这会儿知道有什么用?
已经来不及了。
“飞报台吉,宣府马芳部截住我后队。”
当即,打来孙就下达命令。
请求援兵,这话他还说不出口。
“砰砰砰”
两军快要接阵时,明军骑兵前列爆起一阵烟尘,那是明军骑兵在使用火器射杀对面的敌人,同时出现在他眼里的还有,骑兵队列头上密集的箭矢。
双方的弓手纷纷向对面射出箭矢,只不过明军这边箭矢明显比蒙古骑兵少了一些。
很快,平原之上,两支骑兵部队就狠狠的碰撞到一起,一时间战场上人仰马翻,双方战士们都在接敌那一刻向对手狠狠挥出手里的武器。
没人会向对面之敌手下留情,手中武器都是全力落下,只为直接斩掉对方头颅或者将对手砸落马下,而交手也只在一瞬。
双方的马速下,接敌也就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然后还要防备之后的敌人,双方之前排列好的阵型很快就变得混乱不堪,支离破碎。
血气,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
双方都是正面硬抗,很快队形就相互挤压在一起,马速失去了。
双方回旋余地都不大,都没有保持马速来回冲锋,只是希望凭借战力打垮对手。
两军交错,来回发动冲锋的局势并没有在这里发生,双方很快就如同步卒一样陷入混战。
这自然是马芳的目的,缠住对手,利用自己人数和装备优势击败他们。
若是反复冲锋,难保鞑子在一次冲锋后选择掉头北去。
都是骑兵,自己这边若是追击,难保不被前面的鞑子回头痛击。
这可不利于把战果保持到最大。
这样的混战局面,对人数多的一方,自然占优势,弄不好全灭都有希望。
第539章追击
狼窝山脚下,明军和蒙古骑兵混战在一起。
这样的局面,只是遂了马芳的意,却不能让打来孙开心起来。
鞑子人数少,明军战力丝毫不弱于虏骑。
失去了骑兵的冲击力,像步兵一样混战,让打来孙之前抱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计策失效。
这个时候,他觉得很棘手。
明军队列实在太紧密了,即便面对手下精锐骑兵的冲锋,双方宁愿撞到一起,也不愿意拉马躲开。
正常骑兵之间的冲锋,应该是双方展开对冲后,实力弱的一方会被另一方的密集阵型冲击的向左右两边分开,阵型直接被杀穿。
像这样相互拿出搏命的打法,其实并不多见。
打来孙紧张的思索这对策,而在后方略镇的马芳则很满意现在的局面。
三千人对上两千人,双方处于混战,人数多的一方优势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大,只要关键时候没有鞑子援兵出现。
而此时,巨大战场周围,明蒙两军的斥候哨骑也在展开激烈的交战。
明军哨骑担心蒙古人跑掉回去报信搬援兵,而蒙古哨骑一些人是想冲回战场帮助袍泽,也有聪明的知道,就他们这点人,就算回去对大举于事无补,所以正如明军担心的,他们要去中军求援。
他们的战局就是骑兵的标准战法,或双方展开对冲,来回往复,或前后相互追逐厮杀。
大战的气氛,很快就刺激到剩余明军。
董一奎有些耐不住寂寞,不断在马芳眼前晃荡,希望引起大帅的注意,让他率部参战,尽快歼灭这股鞑子,结束这里的战事。
觉得烦,马芳没好气的挥挥马鞭骂道:“一边呆着去,别影响劳资瞭阵。”
又觉得自己没说清楚,马上就补充道:“带好自己的人马,兴许鞑子的援兵就要到了。”
之前到达这里,马芳已经注意到前方道路上密集的马蹄印和车辙痕迹,让他直呼好险,差点就让鞑子跑掉了。
远处阵后,百多人环绕的主将打来孙他已经看到了,也认出来了。
可现在明军局面占优的情势下,他为了求稳依旧不愿意派出预备队发起总攻,就是担心部队出动后周边鞑子援兵赶来,手上没有人马可以抵挡。
可以说,马芳宁愿承受一定的损失,也不愿意在大局上做出错误的指挥。
而此时,打来孙最早派出去的信使已经见到黄台吉,禀报他们遭遇到明军大队骑兵堵住去路的消息。
“明军有多少人?”
黄台吉看着气喘吁吁的信使,开口直接问道。
“有四、五千人。”
那信使答道。
“把都儿,你说打来孙能打败这些明军吗?”
黄台吉知道打来孙手下的兵力,也就两千人,对方超过自己这边至少一倍的兵力,只要对方主将不傻,就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方主将厉害的话,就算打赢,怕也是惨胜,损失不会小。”
把都儿也在考虑这事儿,消息太少,都不知道对方领兵之人是谁,很难对明军战力作出一个判断。
可若是对方是个战五渣,想来都没胆子跑到这里来堵路,所以不管是黄台吉还是把都儿,都先把对方抬高一些来考虑。
“你马上去集合两千人马,我们回去接应一下,其余人带着东西继续往磨刀峪去。”
黄台吉可不想大功告成之时,却在最后时刻出现纰漏,再小的损失,他也要尽量避免。
“是,台吉。”
把都儿在马上一抱拳,随即跨马而去,快速集结起军队来。
蒙古骑兵虽然是撤退,可并没有被明军追击的紧张,而是从容后退,速度其实并不快,为的就是保证战马有马力迎接任何威胁。
毕竟他们是深入大明京畿地区,需要的谨慎一点也不能少。
大军前行,不仅是速度不快,更是跑一段路就要下马歇息。
这会儿,不少鞑子虏骑就在路边休息,修养马力。
把都儿一路行来,很容易就召集大量骑兵,随后估摸着有两千人了,当即率队向后奔来,会同在此等候的黄台吉,一起带兵沿原路返回,接应打来孙部。
行不多远,打来孙派来的信使就出现在前方,到这个时候,黄台吉也知道了对方的虚实。
拦路的是明国宣府总兵马芳带的宣府骑兵。
知道这个消息,黄台吉和把都儿都紧张起来。
对面是一员沙场宿敌,而且人马占据绝对优势。
“加快行军速度,增援打来孙部。”
黄台吉当然不会因为对方是马芳就害怕的狼狈逃窜,很果断下令加速前进。
而在此时,明蒙两军的混战结果也逐渐清晰起来,蒙古大军损失明显超过明军,渐渐有些无力抵挡的架势,不少人已经负伤,只能不断后退。
打来孙看向北面,没有熬到援军抵达。
实际上,在这个紧张的时刻,即便是他也因为战场气氛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