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94节

  虽然只是一瞬,就被他压制下来,因为他从高拱那边传递来的纸条也看出来了,海瑞现在不能死。

  魏广德说嘉靖皇帝看出了海瑞的心迹,所以不会上当,裕王内心是欢喜的,这样他就不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儿了。

  只是,没想到,自己一时好奇追问下,居然从魏广德口里听到另一个,一个没有人向他提过的问题,那就是嘉靖皇帝的身体怕是不行了。

  而更让他受触动的是,魏广德居然猜测父皇,那个一直不愿意看他一眼的父皇,居然会为了给他刷名望,最后会那样做。

  其实,裕王虽然嘴里说不信,可在梦中,他还是愿意相信父皇不见他是因为那句箴言的缘故。

  “出去。”

  这个低头想该继续说些什么的魏广德耳中忽然听到裕王的吼声。

  在他惊讶抬头看过去的时候,裕王再次对他吼道:“出去,叫外面的人不许进来,任何人都不许,孤要静静。”

  魏广德不敢吱声,第一次看到裕王发怒,微微躬身,向裕王拱手后就一步步退向屋门。

  动作轻手轻脚,好似担心动作大了会再次引来裕王暴怒一样。

  出了屋子,魏广德才长出一口气。

  刚才裕王冲他怒吼是,双眼已经发红,脸上神情也非常恐怖,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气度。

  “没有陛下传唤,你们谁也不准进去。”

  魏广德开口对外面正惊讶的张大嘴巴的几个內侍吩咐道,“不管任何人,都不准进去,包括王妃和李公公。”

  说完话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裕王府。

  魏广德相信,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有人遇见的海瑞在未来会因为今天的这封奏疏下诏狱,因为只要过了这两天,宫里不下旨抓人的话,他们就会认为此事已经过去了。

  魏广德若不是知道海瑞最后会被抓,也会如此去想,自然就不会预见到将来会发生什么。

  可是,虽然把自己的“分析”告诉裕王,引来裕王暴怒,可他觉得这是值得的。

  裕王至情至性,其实对嘉靖皇帝虽然心有怨气,可终归感情大过一切。

  而自己说的这些话

  好像有些自私了。

  魏广德坐在马车上,脸上是一副苦笑,他觉得自己有点坏,并不是真心要怎么样帮助裕王,而仅仅是为了抱紧粗大腿。

  不过今天的话,不管放在那里,都是拉近了裕王和嘉靖皇帝之间的父子之情,可没有丝毫挑拨离间。

  就如同魏广德对裕王说的一样,在整个京城官场密切注视下,西苑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般,一晃眼两天时间就过去了。

  嘉靖皇帝并没有派出锦衣卫来捉拿海瑞,而海瑞反而因为两天未进食,自己先倒下了。

  因为料定嘉靖皇帝会派人捉拿他下狱,担心牵连家人和奴仆,所以他遣散了家里人,自然也没人为他做饭烧水。

  还好,两天过后,海瑞的同僚们登门才发现,马上找来郎中尽心调理,又派人四下寻觅,终于在城外找到了海瑞的家人和奴仆,并把他们叫回来照料海瑞。

  如同前朝骗廷杖的闹剧一样,海瑞虽然没有因此下狱,可他的名望确实在京城官场和文坛刷起来了,加之早先在知县任上积累的好名声,在清流官员的推动下,“海青天”之名开始在京师各处传扬开来。

  就在海瑞扬名京师之际,朝政依旧在继续运转着。

  近半年,魏广德感觉自己似乎有点走背运,老乡张科,门下俞大猷先后遭到无妄之灾被人弹劾而罢官去职。

  不过在经过海瑞上《治安疏》一事后,仿佛一下子运气又反转过来了。

  先是宣府军报,虏千余骑突犯宣府龙门等处,总兵马芳师参将袁世械等追袭之,斩首三十六级捷闻,嘉靖皇帝大悦,赏总督赵炳然及芳等银毙各有差。

  只有又传出户科都给事中升迁,位置空出的消息。

  都给事中,虽然只是比给事中高半级,可却是六科中的实权人物,也是户科的老大。

  对于在户科给事中任上呆了两年多的欧阳一敬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升迁机会。

  为什么说六科位置很抢手,因为这里是朝廷各衙门里距离皇帝最近的一个地方。

  明初设置吏、礼、户、工、兵、刑六科,具有监察六部的权利。

  这个六科的办公场所非常特殊,明朝只有两个部门的官署在皇宫内,一个是内阁的值房文华殿,另一个就是六科的值房了,因为六科的值房是一条长廊形的房子,俗称“六科廊”,这就充分说明了六科的特殊。

  另外一个特殊的地方,一般明朝的京察,三品以下的官吏有吏部组织考察,三品以上由皇帝考察,但是作为最高官吏只有七品的六科给事中,却是由皇帝直接考察的。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六科给事中的权力如此之大,虽无宰相之职,却有一定的宰相之权,所以这里的官员因为最接近皇帝,所以升迁速度一旦起来,也是非常之快,甚至有人直接从七品一跃进入三品大员行列的范例。

  而如果能力差点,运气也不好,则可以改迁,混个十三道监察御史,就有机会升任各地的巡抚,也是一条升迁的好途径。

  当初魏广德险些被高拱送出京城,其实准备的诱饵就是先外派去福建担任巡按御史,择机为他争取巡抚一职。

  科道,是真的位卑权重,抓住机遇就可以飞黄腾达的地方。

  欧阳一敬对魏广德来说,帮助还是很大的,所以这次魏广德就把户科都给事中这个位置做为对他的奖励。

  为确保万无一失,魏广德不仅向裕王请求,发动了裕王府的关系说服吏部尚书郭朴,还争取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永明的支持。

  “升南京操江右佥都御史洪朝选为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光禄寺卿任士凭为顺天府府尹,山西道御史吴悌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户科都给事中刑守廷为尚宝司卿,改南京太仆寺少卿吴遵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魏广德嘴里念着今日刚刚发出的旨意,户科都给事中刑守廷由正七品连升两级出任正五品尚宝司卿,位置总算是空出来了。

  不过,欧阳一敬升迁的旨意还未发出,一切都还存在变数。

  不过因为有吏部和都察院的支持,魏广德也觉得出现差错的概率应该很低才是。

  “老爷,欧阳大人派人送帖子,请你晚上去勾阑胡同。”

  魏广德从芦布手里接过欧阳一敬送来的帖子,脸上浮现出苦笑。

  这位现在看到顶头上司升迁,也是心痒难耐了。

  “我知道了,你让外面准备下,我一会儿要出去。”

  魏广德这会儿也不想有疏漏,干脆书也不看了,先去一趟吏部,拜访郭朴郭尚书。

  想到前两天陈矩递来的条子,正好把消息传过去,让郭尚书也高兴高兴。

  最迟半个月,这天官之位也要换人了。

  郭朴那里去了,高拱那里也要过去一趟,毕竟他也要挪地方,说不好还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这次为欧阳一敬谋职,不管是郭朴还是张永明,魏广德都没有需求徐阁老那边出面,而是他以裕王府的名义直接拜访。

  在知道两个河南佬要一起入阁后,魏广德觉得自己已经看明白嘉靖皇帝的打算。

第597章河道之争

  “升户科左给事中欧阳一敬为都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李燧为左给事中,工科给事中严从简俱右给事中。”

  魏广德看着手中信札,嘴角挂出笑意,心里盘算这等上两日,叫上九江老乡一起痛宰欧阳一敬一顿。

  这两天就算了,估计他那帮同僚会请他喝酒,庆贺他升迁。

  而现在的朝堂,早已经忘记前些天他们还曾经津津乐道的青天海瑞的事迹,转而是关注起别的争论。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在家休息两天后,早已经回户部上值。

  对于之前几天的旷工,户部高尚书倒是很理解,批了假条,算是把那几日的事情给了了。

  大明掌控着中华神州,每时每刻都有不同事件在发生着,朝堂中的官员当然也不可能一直只关注一件事。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有事我会叫你。”

  魏广德对芦布说道。

  “老爷,这里还有一份请帖,是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朱衡朱大人的帖子,请你晚上过府赴宴。”

  说话间,芦布又拿出一份帖子递到魏广德面前。

  “朱大人?哈哈.”

  魏广德略微诧异后就笑起来。

  伸手接过帖子看了眼,“送帖子的人呢?在外面还是已经回去了?”

  “人已经在走了,说还要送帖子去。”

  芦布答道。

  “我知道了。”

  魏广德笑笑,把帖子放在书桌一边,又继续投入工作,而芦布也知趣的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审完手里的这本书,魏广德准备换下一本的时候,眼角看到那份帖子,魏广德又轻轻摇头。

  朱衡,字士南,号镇山,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是此时朝中的治水大臣,负责河道清理之责。

  至于工部掌部尚书,当然还是雷礼,朱衡只是挂尚书衔的副都御使,和朝廷派出的河道总督职责类似,而他所负责的正是这两年泛滥的黄河水道。

  嘉靖四十二年到四十四年,黄河连发洪水,导致河堤被毁,黄河有改道的风险。

  上个月,朝廷遣工科给事中何起鸣勘河回京,并据实奏报朝廷,“何起鸣自沛县回京时奏言:黄河故道难复,开新河费省,且可杜绝后患,宜用朱衡开新河之议。同时兼采潘季驯之言,不舍弃旧河。”

  何起鸣的奏报,其实是在朱衡和其治水副手潘季驯争论激化后的一个折中办法,即采用朱衡的观点开新河,希望一劳永逸解决黄河河道治理的问题,又不愿意得罪潘季驯,认为也应该修复黄河故道的河堤。

  何起鸣的奏疏,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宫里的批红,而是让再议。

  朱衡给魏广德下帖子,应该是想把在京师的江西老乡都叫上,为他站台,以壮声势。

  朱衡的面子,魏广德当然要给。

  实际上,若不是他有裕王府背景,以他五品官职,还未必能入朱大人的法眼。

  至于潘季驯那边,支持的力量也是不弱,多是浙江籍官员在力挺其主张。

  潘季驯,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人。

  嘉靖四十四年无疑是潘季驯步步高升的一年,年初接连升任大理寺右少卿、左少卿,至年底进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辅佐工部尚书朱衡治黄河,从此开始治河生涯。

  两人的观点不同,可以说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如果抛开两人观点的对错,当下这场争论其实已经有演变成一场江西官员和浙江官员大乱斗的趋势。

  江西和浙江,皆是大明朝的科举大省,在严嵩、吴山、欧阳必进等人先后离开后,江西官员在京城朝堂上的力量已经愈发势微,早已不复当年“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盛况。

  唇亡齿寒的道理,做官的谁人不知,所以魏广德今晚也是非去不可的。

  他可不想等他上台的时候举目四望,周遭已经没有江西官员的身影。

  形单影只之下,他这个官怕也做不长久。

  所以,魏广德根本就没去了解黄河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其实就算了解也不懂,他后世又不是什么水利方面的专家,那里知道如何治水。

首节 上一节 59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