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18节

  之后,礼部尚书高仪奏大行皇帝大丧成服已毕,惟皇上念宗庙社稷之重,少节哀情,出御宣治门听政上报,可命以元年正月二日御门视事具仪来闻。

  此后的时间,朝廷依旧围绕着操办嘉靖皇帝丧事和新帝登基需要做的事儿上,有礼部一项一项推进,倒是不担心出现纰漏。

  到这个时候,以前裕王府的草台班子其实已经不管用了。

  过去都是魏广德等人提醒裕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此时已经变成内阁和礼部。

  魏广德所在衙门都是清贵,或者说清闲差事,不过他也没真正等来清闲的日子。

  隆庆皇帝单独召见了魏广德,殿里的太监都被撵了出去,只留下他。

  这次见面也让魏广德真正了解了当前朝堂的局势,也确定了在隆庆初期他主要的工作。

  最近两天,也就是隆庆皇帝登基后,魏广德就一直没有被召入宫里,所以免礼后一开始就是询问他的情况。

  不过很快,隆庆皇帝就说起昨日在宫里,在他面前,首辅徐阶和高拱爆发的冲突。

  “昨日,首辅徐大人提出,应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居正为礼部右侍郎,因他参与了父皇遗诏的草拟,而高师傅则当面反驳,说遗诏本因由他们这些内阁阁臣参与,徐阁老此举乱了规矩。”

  隆庆在御座上开口说道,过去在裕王府里听说官员们在朝堂上斗嘴,那是为了争夺话语权,当时觉得有意思,可现在徐阶和高拱在他面前上演这样的场面,让他很是为难。

  “那日高大人回王府时其实就已经表达出对此事的不满,也可以理解,徐阁老做事操切了。”

  魏广德在下面只得说道,不过他此时内心里想的还是张居正马上就要做礼部右侍郎了,真正的入朝为官。

  “那此事最后如何,是否有结果?”

  魏广德继续说道。

  “那时候李阁老和郭阁老都没有参与,所以最后没有争论出结果。”

  隆庆皇帝淡淡说道,进而又有些狐疑道:“此事刚刚发生,我还记得当初在王府的时候发生的那事,你说徐阁老会不知道吗?他为什么如此急迫想要扶张居正入礼部?”

  是啊,徐阶不是不知道他擅自草拟遗诏的后患,甚至到了李春芳都不帮他说话的程度,可他依旧做了,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张居正和高拱彻底决裂。

  而这么急匆匆要升张居正的官,又是为什么?

  难道以为张居正在裕王府呆了几年,和皇帝有了些情分,皇帝就会在此事上网开一面给他升职吗?

  魏广德脑海快速盘算,一开始还一筹莫展,但是很快就想到了时间上。

  现在依旧是嘉靖年,嘉四十五年十二月,马上就是正旦节,之后就是新朝,往年这个时候各位臣公都会上陈情,总结自己一年的工作得失。

  就现在的环境下,难道徐阶还敢给李春芳、郭朴等阁臣定个下等考评,把他们从内阁中踢出去吗?

  张居正,按照殷士谵私下所说,他很快就会入阁。

  参与先皇遗诏,那代表着被皇室信任,草拟遗诏就代表着他达到入阁的标准,可以入阁办差。

  徐阶当下在内阁中的情况,他是急于把张居正拉入内阁做为援手,否则他在内阁中的权势会逐渐被高拱夺占。

  “徐阁老当然知道其他阁臣对他不满,我想他也是没有办法了,高阁老现在说话做事越发强势,怕是早就在内阁和徐阁老斗上了。

  徐阁老想要让叔大入礼部,怕也是为了让他尽快入阁,好引为奥援。”

  “入阁?内阁已经有四位阁臣了”

  隆庆皇帝说道这里一下子停顿下来,有些惊讶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

  是啊,大明朝什么时候规定内阁阁臣人数了?

  或许,只是因为嘉靖朝的时候,内阁阁臣长期被控制在三人左右,所以给了隆庆皇帝和所有人一个错觉,好像内阁阁臣就应该这么多。

  “张居正入阁”

  隆庆皇帝下意识又重复了一句这话,因为他此时想到的是嘉靖皇帝给他留下来的条子,上面也是认可张居正能力的。

  “陛下。”

  魏广德看隆庆发愣,轻轻呼唤了一声。

  “高师傅是不是变了?”

  御座上的隆庆皇帝忽然没来由的发问道。

  这话,魏广德没少和殷士谵、李芳说起,甚至张居正都讨论过这事儿,可唯独没有在裕王面前说起过。

  不过想来,现在的他因为位置不同了,想的东西也不一样了。

  魏广德还在迟疑,御座上的隆庆皇帝已经开口道:“朕知道了。”

  隆庆皇帝不是笨蛋,实际上他在宫里那些岁月让他学会了察言观色,魏广德的迟疑实际上已经给了他答案。

  “这段时间,朕一直在和内阁商议先皇及几位皇后的谥号,还有迁陵的事,高仪那边已经在让人准备册立皇后和皇子的仪注。

  等这些事儿处理好,你们这些潜袛之臣,朕都会封赏。”

  说道这里,隆庆皇帝看着魏广德问道:“你想去礼部还是吏部?”

  “臣不敢居功,入王府办差乃是臣的福分,不敢要陛下赏。”

  虽然很不愿意,可隆庆皇帝要赏赐自己,魏广德这时候也顾不得了,只得跪伏余地说道。

  明朝的制度有时候真的很有意思,和隆庆皇帝见面这么久,魏广德还是第一次在私下场合向他行跪拜礼。

  登基典礼、朝会这种地方,在魏广德看来是例外,那是必须下跪的,甚至在朝会上奏事,都是要跪奏,不过在私下场合就没那么多规矩。

  “平身,在这里就和在王府一样,不用跪来跪去的。”

  隆庆皇帝开口说道。

  魏广德又拜了拜,这才起身。

  不过就在起身的那一瞬,魏广德一下子明白了徐阶的打算。

  “陛下,徐阁老或许就是算准了有此事,故而欲抢先让叔大转礼部右侍郎。”

  魏广德起身后,马上开口说道。

  “嗯?何意?”

  隆庆皇帝不解问道。

  “若是单独下旨升迁张居正,则不算陛下封赏潜袛之臣。”

  魏广德答道。

  “你是说,迁礼部是对张居正参与草拟遗诏的奖赏,之后朕封赏潜袛还要再给他一次赏赐?”

  隆庆皇帝皱眉问道。

  “徐阁老应该是这么算计的。”

  魏广德答道。

  会不会得罪徐阶,魏广德其实还真不在乎,有高拱在前面顶着。

  前几天在内阁发生的事儿还历历在目,徐阶和高拱在内阁已经势同水火,就算自己得罪徐阶,就当下他也不敢和自己翻脸,因为这会让高拱、陈以勤等人联合在一起对抗他。

  “另外,如果徐阁老真要让张居正以侍郎入阁,陛下不妨安排逸甫也一起入阁。”

  魏广德这个时候可没考虑让自己入阁的事儿,而是想着先把内阁搅浑。

  若说张居正因草拟遗诏有功而以侍郎之身入阁,那陈以勤是礼部左侍郎,又是潜袛旧人,那就更加可以入阁了。

  “可是郭阁老.”

  听到隆庆皇帝说道郭朴,魏广德就摇摇头,“他们只会在大事上保持一致,从昨日御前争执,郭阁老保持缄默就可看出,他不愿卷入这些事。”

  “你去吏部吧,这两日也帮朕想想,王凝、尹乐舜等人该入何职”

第615章内阁和言官乱战

  “你去吏部吧,这两日你也帮朕想想,王凝、尹乐舜、刘奋庸等人该入何职,毕竟都是王府出来的。”

  裕王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在早期投靠到裕王府里来的,这些年许多人都只是衙门里的二把手,实权很少。

  不过既然当初他们做出了选择,而且只要裕王府要求,他们也会尽全力去做,裕王也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信看待。

  而对于魏广德来说,隆庆皇帝让他去吏部,又让他设法安置这些人,似乎也有把这些官员的关系从李芳手里转移到他手里的意思。

  这是要扩充我在朝廷里的人手吗?

  魏广德心里狐疑,不过并没有问出口,而是低头道:“臣遵旨。”

  魏广德以为谈话到这个时候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自己是不是该告辞离开,不过他还没开口,隆庆皇帝又说道:“你再给朕想想,太子的事,是不是有必要现在就册立。”

  “太子?陛下,是高尚书请求直接册立太子?难道不该是赐皇子名仪注,臣记得先皇虽然给殿下赐名,可却没有传谕礼部,行宗人府登识玉牒上。”

  魏广德皱眉问道。

  嘉靖皇帝不让朱翊钧的名字上玉牒,那也是有意为之,他担心上了玉牒就是皇家人,到时候自己在城门楼上看他,会不会让他步他哥哥的后尘。

  索性只赐名而不发玉牒,这样就算不得正式入了皇家。

  “是啊,他说册立太子和皇子赐名可以一起做。”

  隆庆皇帝解释道,“朕有点拿不准主意。”

  现在他只有朱翊钧一个儿子,如无意外,也就是陈王妃无所出的话,那大明的社稷将来就会落到让手里。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大明朝确定储君的规则,他各方面都不如景王,可依旧得到许多人支持,也就因于此。

  做为实际受益人,他当然不能打破这个规则。

  而且,他也是很喜欢朱翊钧的,否则也不会早早就安排好师傅。

  “陛下,皇后还未册立,这时候实在不适合册立太子。”

  魏广德只略微思索就答道。

  陈王妃虽然无子,可他是嘉靖皇帝选择的张氏之后的继室,无论如何这皇后位必须是她。

  现在匆匆册立太子,若是将来陈王妃有子就麻烦了,这就是魏广德给出这条建议的原因。

  隆庆皇帝点点头,“朕想明白了,一开始只感觉不妥,你一提到皇后,朕就懂了。”

  “这段时间若是无事,你就会校录馆去,抓紧时间做好抄录大典的事儿,这是父皇那日叫我去,亲自交代的,务必做好。”

  隆庆皇帝随即又吩咐道。

  “臣遵旨。”

  抄书,一直是他这些年的工作,也很熟练了,就是看的太多,有时候感觉头昏脑涨。

  “礼部和翰林院,还有国子监已经把所有能派出的人手都派过去了,那边担子很重,朕就交给你了。”

首节 上一节 61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