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50节

  他常年在地方为官,之后也是在南京做礼部尚书,和京城里关系比较薄,自然也没法很快就在户部安插人手。

  不过毕竟是老江湖,几天时间,过手的公文,葛守礼很快也发现出一丝不对劲。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不可能整天都无什么重要公文的,可是这几日都不见下面有什么请求划拨钱粮的文书,着实不对劲。

  感觉到不对,可他也没法跳过侍郎直接去十几个清吏司询问,只能暗中观察起来,有让身边的书吏去打听情况。

  整个户部,也就是书吏是他自己带来的人,用着能让他放心。

  只两天时间,葛守礼就知道户部衙门上下对他意见很大的消息,背后尽是胡乱编排他的是非。

  虽然咬牙切齿,可葛尚书也并没有马上翻脸,而是开始思索起对策。

  他不是笨蛋,前后串联也明白,当初户部上声讨高拱的奏疏,他没有署名,让户部官员有些丢人现眼,这让他和下属有些离心离德。

  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初来乍到,还是在京城,天子脚下,他和高拱不熟,自然不知道弹劾罪状的真假。

  高拱乃帝师,在首辅和帝师之间选择,他宁愿做缩头乌龟也不愿意轻易站队。

  至于请罢“一条鞭法”,他倒不是受到勋贵的压力提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

  帝国南北,北方土地兼并厉害,强推“一条鞭法”,地方豪绅就会想法设法破坏,他们会不顾百姓死活把增加的赋役转嫁出去,甚至不惜发动暴乱。

  因为执行此法,仅山东一地就不知道让多少家庭不惜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几次小暴乱他也清楚的很。

  完全是一心为公,至少他觉得在没有找到合适之法前,“一条鞭法”应该暂停。

  只是没想到,户部下属会因此忌恨于他。

  必须换掉徐养正和刘自强。

  葛守礼在心里下定决心,这俩人就是衙门里的害群之马,只有拿下他们,衙门才能重归掌控。

  葛守礼自认为进京后处事还算公正,应该不会得罪那些高官,最起码他和张居正在内阁的争执,大家都是就事论事,相互之间并没有恶感。

  观察半个月后,他就明白户部是怎么回事,也让他确信就是徐养正和刘自强这两人在捣鬼。

  尚书每月两日的休沐日,户部大印由左、右侍郎轮流掌印,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户部公文就会盖章发出。

  不动声色,葛守礼就写了一份陈情打算交到内阁去。

  这次倒不是针对徐养正和刘自强,而是他要对下面几个清吏司最活跃的几个人出手。

  直接针对侍郎一级官员,容易直接把事态闹大,搞的满朝皆知。

  在他看来,自己给内阁打个报告,请求批准换掉下面几个郎中、主事,算是敲山震虎,告诉衙门里下层官吏,他才是尚书,不要想着对他阳奉阴违就够了。

  之后再出手想办法调走徐养正和刘自强,他就可以掌控衙门。

  对这些五品以下官员的调整,都不需要经皇帝御览批红,无非就是内阁和吏部经手。

  写好文书,葛守礼就直接去了内阁,面见首辅徐阶。

  徐阶知道户部是个苦差事,所以没打算对这个衙门出手,安插自己人,实在是拿到手里麻烦太多。

  本来他对葛守礼是没什么偏见的,可谁叫他关键时候不愿意支持自己。

  虽然他知道,换位思考,他也会这么做,可不换位思考,他就看葛守礼哪儿都不对了。

  更何况,他私下里就听到张居正两次抱怨葛守礼因循守旧,不是做大事的料。

  既然张居正不喜欢他,徐阶自然就想换人,不管换成谁都可以。

  “与立,这是衙门里.”

  徐阶满脸苦笑,手里拿着葛守礼的公文晃了晃。

  “阁老,户部衙门太高,我这从南京过来,下面人应该是觉得我没见过世面,不比他们这些京师官员呐。”

  葛守礼要求并不高,只是一个五品郎中和几个六品主事,在户部属于中、低级官员。

  其实类似情况,各部尚书到任后都会做,调走一些人,安插一些人,方便自己掌控。

  葛守礼没管理户部的经验,所以稍微拖得久了点,先把户部理顺了这才发现已经脱离掌控,所以急忙把这事儿补上。

  “嗯,是该敲打敲打他们,名单你就不用给我了,直接去吏部找惟约处理吧。”

  徐阶不动声色,在公文上签好名字就递还给葛守礼道:“与立,这事儿内阁当然无意见,你和吏部商量着办就是了。”

  “多谢阁老。”

  葛守礼看来内阁目的达成,起身就告辞离开前往吏部。

  只是他不知道,在他转身的时候,徐阶嘴角挂出一抹冷笑。

  葛守礼以为自己办事很顺利,却丝毫不知别人早就已经安排好一切。

  “葛尚书,请坐,喝茶,这是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魏广德值房,葛守礼从杨博那边出来就找到这里,把徐阶、杨博署名的文书递了过去。

  魏广德乐呵呵的,从葛守礼手中接过文书看了眼就是一愣。

  这文书有点不妥,按理说应该是内阁那边下文转吏部办理,怎么能是户部的文书,只是增加两个签字。

  “杨尚书那边说,换下的人是官员,考功司这边有他们这些年的考满记录,可以按照考绩给他们另外安排差事儿。”

  葛守礼端着茶,笑呵呵看着魏广德。

  不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妥,尚书到任换几个自己人很正常。

  “行,我这几天就安排人查查,做好安排再知会大人。”

  魏广德心里狐疑,但还是恭敬答应道。

  等葛守礼离开值房后,魏广德才走到书案后坐下,拿出一张纸条,提笔就在上面开始书写。

  就在这时,门外芦布快步进来,在书案前躬身道:“老爷,陈阁老递条子来了。”

  “嗯?”

  魏广德放下笔,刚打算给他写条子问问情况,陈以勤的条子就到了。

  看着面前未写完的字条,知道这东西应该没用了。

  从芦布手里接过信札打开,看了里面的内容。

  陈以勤已经从知道葛守礼的事儿,内阁里也没什么秘密,除非不在阁里做。

  把面前的条子随便揉成团丢在一边,又拿出一张条子快速写下几个名字,然后递给芦布,吩咐道:“你去查查这几个人是哪边的。”

  下午,魏广德散衙后就直接去了陈以勤府上,连自家都没回。

  “逸甫兄,你让小弟拖着葛尚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内阁不打算给他面子?”

  在书房里,魏广德见到陈以勤后就低声问道。

  “内阁都没行文,难道你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陈以勤笑道,“坐下说话。”

  “徐阶和杨博到底怎么个意思?糊弄葛守礼做什么?还要难为我,难道他们不怕我把事儿给办了,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魏广德说道。

  “要不消息怎么会到我这里,全部被徐首辅算到了。”

  陈以勤收起笑容,一脸郑重的道。

  “别说这事儿是你和他们两个密谋的。”

  魏广德察觉到一丝不对,看着陈以勤认真说道。

  “这事儿,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应该是杨博找的徐阶。”

  陈以勤看着魏广德低声道。

  “愿闻其详。”

  魏广德很好奇,这帮内阁大佬没事儿怎么密谋,商量着在朝堂上争权夺利。

  “郭乾这个兵部尚书怎么来的你应该知道。”

  陈以勤笑问道,看魏广德点头,这才继续说道:“杨博从兵部转迁吏部后,一直是希望由他老乡霍翼接掌兵部,不过当初陛下在阁议的名单里选择了郭乾。”

  魏广德清楚,隆庆皇帝这么选择,是向杨博表达不满,对他们背刺高拱表露态度。

  “山西那边兵部举措我始终觉得不妥,可你也说没什么好办法,我就怀疑此事可能是杨博在暗中布置,想要在山西出点漏子,然后让郭乾去职。”

  陈以勤悠悠说道,语气有些低沉。

  “那和户部有何关系?”

  魏广德知道陈以勤的意思,杨博想用一场兵败来拖郭乾下马,虽然很是残忍,但是这也是一种考验。

  一切,只能等战事的结果。

  如果郭乾的处置得当,打了胜仗,杨博自然也就没其他办法了。

  “杨博要推霍翼不是秘密,徐阶的支持很重要。”

  “徐阶看似户部尚书这个职位了?”

  魏广德兀自有些不可置信道。

  “不知道,不过下午葛尚书可没来内阁。”

  陈以勤只是答道。

  “杨尚书没告诉他,公文不对。”

  魏广德淡淡开口回道,低着头快速思索,魏广德也就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

  徐阶恶了葛守礼,所以不想他继续担任尚书,杨博要徐阶支持,希望帮老乡争夺兵部,两人一拍即合。

  开始魏广德还是想不明白,此事陈以勤掺和什么劲?

  猛然间,一个名字突兀的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

  猛抬头,魏广德看向陈以勤,有点不确定的问道:“马森?”

  陈以勤点点头,“我向徐阁老举荐了马森,徐阁老也认为当下户部除了往常的事务,福建事也很重要。

  马侍郎作为福建人,拥有诸多优势,特别是很早前他就上疏支持开海之策。”

  “徐阶这是图什么?”

  看似合理,可魏广德还是有些不解。

首节 上一节 65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