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39节

  但是魏广德却是知道,草原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未来已经不是他们的天下了。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用,随着隆庆皇帝下定决心接受这份和议内容,朝廷已经下旨,授把汉那吉为指挥使,阿力哥为正千户,各赏大红紵丝衣,并命总督王崇古等悉如原奏,尽心处置,务求至当。

  而做为回应,俺答诱捕板升城赵全、李自馨、王廷辅、赵龙等白莲教头目,其中赵全此时已经被板升城白莲教徒拥立为白莲教主,并将人送到大同,交给明朝官府。

  随后遣使乞封,又为黄台吉乞官,并请求输马易铁锅布帛互市。

  双方都在默契中开始履行谈判时所定下的条款,大明锡以王号,加封俺答为顺义王,颁给镀金印信。

  吉囊长子吉能,并俺答长子黄台吉,俱宜授以都督职衘,各枝子孙如兀慎打儿汉台吉、摆腰小把都儿台吉等都按照朵颜三卫故事进行加封,分授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官职。

  消息的最后,则是大同方面押送赵全等白莲教叛匪进京,礼部正在筹备献俘大典。

  魏广德心里很清楚,大同和议既定,北方应该会在暂时和平下来,虽然怎么想都觉得大明在合约上有些吃亏。

  其实,这个时候魏广德已经根本不在乎这个合约,他更关注的是李春芳致仕和高、张二人在此事上搅合到一块,内阁只剩下殷士谵一人,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

  乱了,朝局彻底乱了。

  在他离开朝堂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大明朝堂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

  要是通过这件事儿高拱和张居正混到一块,那殷士谵能不能拖到自己复出都成问题。

  若是途中殷士谵也被致仕的话,自己还有复出的必要吗?

  等一年多后自己重回内阁,然后被高拱、张居正压制

  在这一刻,魏广德忽然有些心灰意冷。

  他感觉就算回到朝堂,也不过就是做个受气的小媳妇儿,高拱那边怕是会把所有脏活、累活都丢给他。

  不值得。

  魏广德心里有了计较,默默折好书信放回信封里,随手揣入怀中。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继续钓鱼,希望今天能够钓到一条鱼。

  晚上,魏广德回到家里兴致也是不高。

  吃过晚饭后就一个人来到书房里,翻出自己这些日子想到的修订《宗藩条例》的草稿,都有点想一把撕碎。

  这是隆庆皇帝在他临走时派人知会的,既然回乡,有时间还是帮他想想怎么处理宗室问题。

  他现在一切都有赖于隆庆皇帝,原来打算培养小太子的计划,也因为皇帝一道让太子十岁出阁的旨意给破灭。

  说起来,他这个太子少师一年都见不到太子几面.

  魏广德又无意识的开始遐想,比在隆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不如高拱,太子那边,好像后世说的就只有他的老师是张居正,还独揽大权许久,直到太子成年亲政后,张居正都还几乎控制着大明的至高权利。

  “嗯?”

  本来斜靠在椅子上假寐的魏广德忽然一下子坐直身子,先前的慵懒一扫而空。

  魏广德仔细回忆,他不知道朱翊钧是什么时候登上的皇位,但是印象里他是登基以后才开始跟着张居正读书的。

  这说明什么?

  忽然,一种可怕的预感浮现在他心里,隆庆皇帝怕是命不久矣。

  他也不知道隆庆皇帝什么时候没的,可若是皇帝死了,太子现在才几岁,还会记得他这个师傅吗?

  张居正击败了高拱

  有一个念头出现在他脑海里,是了,张居正能独揽大权,那肯定是隆庆皇帝死了以后的事儿。

  没了隆庆皇帝的支持,高拱在朝堂上根本就支撑不下去,何况还有徐阶的事儿,他们两个也不可能真正的搅合在一起。

  魏广德觉得这会儿脑壳有点胀,太多东西一下子被意识到,显得很是杂乱无序,不知道该怎么理清楚才好。

  自己在江西还要呆上一年多时间,隆庆皇帝能不能撑到自己复出的时间?

  若是可以,自己不管在内阁怎样受气,都还是要坚持下来,等到最后成为顾命大臣。

  若是坚持不到的话,那自己几乎就没有了复出的希望,那时候的张居正已经是顾命大臣,自己在内阁也只能听命于他。

  不管怎么想,魏广德都觉得自己是棋差一着。

  母亲的去世,真的太突然,打乱了他的布置,现在闹得个满盘皆输。

  魏广德不敢埋怨什么,毕竟是这身体的母亲,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一种强烈的不甘。

  不知道什么时候,魏广德已经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一种叫做焦虑的情绪已经充斥全身。

  现在不是考虑京城内阁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想到隆庆皇帝之后的事儿。

  是的,张居正就是因为和冯保合作,才在隆庆皇帝死后再次让高拱下野,自己独揽朝政。

  朱翊钧和冯保,现在应该是冯保才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

  魏广德停下脚步,想了想,再有两个月就是朱翊钧的生日,往年这个时候他都是要被小太子准备礼物的。

  今年人虽然不在京城,但是生日礼物还是不能少。

  至少这样,小太子的心里还会记得有他这么一个老师的存在。

  顺便,冯保那里也得送上一份礼物。

  他人不在京城,想要把冯保绑在自己这边,几乎已经不可能。

  冯保不是傻子,现在内阁阁臣李春芳可以排除,他的离开是迟早的事儿,已经失去了价值。

  内阁中剩下的,有投资价值的阁臣,只剩下张居正和殷士谵二人。

  高拱的地位,还有他和陈洪之间的关系,注定了他和冯保不可能走到一起。

  而且,以高拱在隆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根本不需要考虑和冯保合作,因为他绝不会想到隆庆皇帝会英年早逝。

  张、殷二人对比,魏广德相信冯保选择的合作对象一定是张居正,而不会是殷士谵。

  毕竟,张居正也是隆庆皇帝给朱翊钧钦定的师傅之一。

  他现在能想到的补救办法不多,除了再给殷士谵写信,让他隐忍外,也就没其他的招数了。

  想到这里,魏广德回到座位上坐下,看着自己草拟的几条修改意见出神。

  《宗藩条例》,是嘉靖后期为了应对宗室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的推动者是宗室南陵王朱睦楧。

  自明朝中期之后,宗室人口暴增所给财政造成的压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此,朝廷不得不不断地修改《皇明祖训》,用以缩减供养宗禄的开支,减少宗室成员的生育速度,但每每都是收效甚微。

  而在《宗藩条例》颁布前,宗室问题都是按照《皇明祖训》来处理。

  《宗藩条例》从嘉靖皇帝下旨到成书,前后历时四年,由阁臣李春芳于嘉靖四十四年完成。

  李春芳为了编撰此书,也参考了宗室建议,几乎全部都被他编入书中。

  不过,此书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明确禄米折色比例,如有以下规定,郡王、将军给钞70%、给粮30%;中尉给钞60%、给粮40%;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仪宾等给钞80%、给粮20%。

  明确宝钞和禄米给付比例,实际上,就是在给宗室降薪。

  都知道大明宝钞就是废纸,只有给粮才是实实在在的。

  另外,严格宗禄发放的条件,包括限定年龄,严格支取时间,限制宗室婚丧嫁娶等活动等等。

  《条例》虽然很多,但实际上除了降薪和设定更苛刻的条件外,几乎延续了朱元璋所拟定的《皇明祖训》内容,其实并没有太多根本性改革。

  而魏广德考虑修改《宗藩条例》,则是首先给宗室各分支禄米定额,设定爵位的分配比例。

  以后不论宗室人口如何变化,禄米定额都不会改变,只会按照宗室人口变化而增减。

  还有就是允许宗室自愿谋生,以放弃俸禄换取免除税收,也允许宗室进行科考、担任官职,但其只能在官职和爵位之间二择其一。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明朝宗室是不能从事四业活动,也就是什么都不能做。

  魏广德在这里允许宗室二选一,其实是擦边坏了《皇明祖训》的规定,但是就他了解到底层宗室的情况,相信愿意的人不会少。

第801章漕运中断

  而魏广德考虑修改《宗藩条例》的内容,其实都是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解决宗室对财政的依赖,同时打破朱元璋给宗室子弟套上的枷锁。

  首先给宗室各分支禄米定额,设定爵位的分配比例。

  以后不论宗室人口如何变化,禄米定额都不会改变,只会按照宗室人口变化而增减。

  实际上,明朝宗室的禄米,都是由各省布政使司支给,当一省财政无力承担后就会拖欠,到这个时候才会上升到朝廷的高度。

  这也是宗室禄米一旦拖延,往往就会久拖不决的原因。

  按照魏广德的想法,直接固定各省每支王爵可以分封的禄米,管你多能生,反正就这么多。

  都是一系族人,人多就少分,人少就多分,也可以变相让一些低品级的宗室考虑放弃宗室身份,做其他事儿。

  这就引出他考虑放开宗室限制,允许宗室自愿谋生,不管是经营四业还是参与科考、担任官职,在官职和爵位之间二择其一,只要做出选择就不准再反悔。

  当然,之后也不能再申请恢复宗室地位,同时还不准大肆宣传其宗室身份。

  其实朱元璋定下明朝宗室是不能从事四业活动的规矩,并不是真的把子孙当猪养。

  在他的想法里,朱家的子孙是可以在朝廷为官的,甚至子孙还在各地封王,掌握相当的兵权,可以拱卫中央。

  不过这些想法,在他死后发生巨变,他选择的继承人登基伊始就开始削藩,而且动作酷烈,最终引发靖难之变,诸王袖手旁观的局面。

  而朱棣做为造反起家的皇帝,自然对兄弟侄儿是高度提防,于是当官这条路也被堵上了。

  时过境迁,魏广德可没有朱棣还有继任者那么多顾虑。

  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支持造反的土壤。

  即便有,那也是极度痛恨朱姓宗室的穷苦百姓,想让宗室带领他们造反,想多了。

  即便是几十年前的宁王造反,那也是靠着王府庞大的财富才招募到的一群江洋大盗。

  而这年月,除了王爵宗室还有这样的财力外,中低品级的宗室连想过上奢侈的生活都是奢望。

  不过,魏广德也清楚,光是这些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代皇帝都有可能会分封新的亲王,宗室一系的膨胀始终都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从王爵起就递减袭爵,把亲王都要进行控制,

  不过把亲王、郡王也纳入降等袭爵的话,魏广德也就是想想,提出来后影响太大了。

  文官集团肯定会支持,但是却会遭到来自宗室的反弹。

  而且,提出对亲王郡王降级袭爵,也和他提出第一条,宗室定额有冲突。

  所以,这个想法他也只是停留在脑海里,可不会想要提出来,影响太大了。

  在书房里坐了许久,魏广德也没有想到其他可以改革的方向,于是又把记载的纸张收好。

首节 上一节 83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