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73节

  此事最后拖到了隆庆四年才打造完成,而马森也因此不受隆庆皇帝待见,被打发回去了。

  陈洪想什么,高拱自然明白,那就是要讨好陈皇后和李贵妃,一个拥有朝政的裁决权,一个是小皇帝的生母。

  高拱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书吏出去以后,高拱就在考虑这个事儿。

  要让他主动给户部张守直那里下条子,传出去对他名声有损,还得让其他人去打招呼才好。

  正考虑的时候,外面书吏又来报,说他的门生雒遵求见。

  雒遵,陕西泾阳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算是他的学生了,而且高拱也非常看好他,所以在授官时把他安排在六科。

  这几年下来,雒遵已经是吏科都给事中,算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道行,你所来何事?”

  高拱等人进门后,开口就问道。

  “恩师,道行此来是为国家大事。”

  雒遵一开口就把高拱吓了一跳,以为是出什么大事儿了,当即追问起来。

  “恩师,昨日文华殿一幕,恩师应该是看到了。

  我等朝拜太子,可那冯保竟然就站在太子身侧,我们拜的是太子,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拜宦官,所以昨晚我回家就写了一份奏疏。”

  说道这里,雒遵就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递到高拱面前。

  高拱接过翻看,耳中又听到雒遵说道:“冯保这是欺太子年幼,对这样的人应该严惩才是。”

  雒遵的话,高拱听在耳中自然很是受用,他也在考虑怎么对付冯保,雒遵这道弹劾奏疏,他得好好利用才是。

  直接递上去,现在可不是好时机。

  于是,高拱看着雒遵说道:“你能看到这个,我很欣慰。

  适才我和高仪高阁老也说了冯保此人,若是不加限制,闹不好就会成为下一个王振、刘瑾之流。”

  说到这里,高拱晃晃这本奏疏道:“这东西我先收着,看再时机递上去,现在送进宫里,不能起什么用。”

  “全凭恩师做主。”

  雒遵自然不敢有意见,急忙抱拳道。

  “嗯。”

  高拱点点头,随即又说道:“刚好你过来,本来我还说叫人。”

  “恩师有何事,单凭吩咐便是。”

  雒遵当即就说道。

  “朝廷这几年财政不宽裕,宫里已经有几年没有置办头面首饰了。

  如今皇帝大行,后宫嫔妃那里,朝廷得考虑,不然难免让人寒了心。

  伱去户部和张尚书说一下,让户部拨二十万两银子给李贵妃那里,给后宫嫔妃置办头面首饰。

  这样,也好风风光光的送先帝一程,让他九泉之下不至于担心。”

  高拱对雒遵吩咐道。

  听到是这个事儿,虽然雒遵内心也有想法,但绝不会露在脸上,只是恭谨的答应下来,说一会儿就去户部找张守直说这个事儿。

  在内阁,高拱处理送来的政务到散衙,这才起身出了皇城,上轿子返回家中。

  “老爷,户部张尚书来了,说要见你。”

  高拱进门,就有管家过来低声说道。

  现在高拱让家人谢绝一切访客,毕竟时间特殊。

  不过对于官员,特别是他的那些门生故旧是特例。

  张守直不属于此类,但却是朝中重臣,自然也要格外礼遇,不可能像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官,可以拒之门外。

  “他在哪儿?来了多久?”

  高拱迈步往后院走,边走边问道。

  “来了有半个时辰,我安排他在西花厅休息。”

  管家高福答道。

  “你做的很对,虽然不见外客,可张尚书不在此例。

  你先过去招待着,我去后面换身衣服就过去。”

  高拱吩咐道,说着进了后院大门,高福只在门口站立片刻,就转身向西花厅走去。

  不多时,高拱已经换下官服,穿着一身便衣出了后院向西花厅走去。

  “时举兄,对不起,害你久等了。”

  高拱人还没有进门,声音先已传了进来。

  正坐在紫檀椅上百无聊赖的户部尚书张守直,听到高拱的声音急忙站起来,拱手面有愠色地说道:“元辅,我唐突造访,实乃事出有因。”

  高拱干笑了笑,他知道张守直来自己这里是为了什么,但是他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现在朝廷筹备皇帝的丧宜,各处都要钱,户部是最难过的衙门。

  但是没办法,谁叫赶上了,若没有冯保这档子事儿,他也不会考虑巴结宫里贵人,还是有总裁权的贵人。

  银子是送到李贵妃处,其实和交给陈皇后没什么区别。

  因为这些年后宫之事,隆庆皇帝让李贵妃处理,但李贵妃遇事都会去请示陈皇后,因为她曾说陈皇后身边的宫女,受过许多恩惠,两人感情也是极好,对朱翊钧也是视若己出。

  这也是为什么陈皇后在宫里不受宠,但那些太监都不敢为难她的缘故。

  张守直看到高拱一脸倦容,发黑的眼圈里布满血丝,一副花白的长髯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心中的那一股子窝火顿时消失,而换为敬仰与怜悯之情。

  是的,这些天内阁联络各部准备皇帝葬礼,高拱忙的脚不沾地也是真的。

  “元辅,我知道你这些时日的确很累”

  “时举兄,”高拱挥手打断张守直的话头,“你今夜一定要见我,是不是为那二十万两银子的事?”

  “正是,”张守直点点头,困惑地说,“雒遵跑来找我,说元辅让他转告,明日拨二十万两太仓银给李贵妃,用来制作后宫嫔妃的头面首饰,此事当真?”

  “的确,是我让雒遵转告的。”

  高拱回答坚决,张守直吃惊地望着他,思忖片刻,才鼓起勇气问道:“元辅可还记得前年马森去职的事?”

  “马森?”

  高拱重复这个名字,随即看着张守直道:“难道时举兄也要学他?”

  隆庆朝几个户部尚书去职,都是因为隆庆皇帝要户部拨银引发的。

  因此朝廷财政困难,自然不愿意多拨出银子给内廷花销。

  注意,每年内廷开支其实早有计划,户部不是不给银子,而是不愿拨付这笔没有在计划内的银子。

  说到底,还是朝廷太穷,所有的户部尚书都要勒紧裤带过穷日子,还得留下应急的银子。

  就好比隆庆皇帝的葬礼,就是去岁没有预计到的,现在张守直还在想弄银子,那里会为了高拱一句话就送出去这么多。

  当初马森去职,京城二百多名官员出城相送,可谓赚足了面子。

  想到这里,高拱不由对张守直道:“时举兄不会是想做第二个马森,去赢得那些清流派的一片喝彩吧?”

第829章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

  “时举兄不会是想做第二个马森,去赢得那些清流派的一片喝彩吧?”

  高拱一句话就戳中了张守直的心窝子,一时间脸红耳赤愣立在当场。

  半晌,张守直才说道:“元辅,我张守直不是贪图虚名的人,你别会意错了我的意思。

  这往宫里拨银子的事儿,若是没有个正当名目来,叫天下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见张守直态度软化,高拱这才心满意足,于是答道:“历来新皇登基,朝廷都要拨银为宫里打造新的头面首饰,这有何为难的?”

  “正是因此,我才不能答应这个事儿,当今陛下才多大?哪儿来的后宫嫔妃,又用什么名义打造头面首饰?”

  张守直已经恢复过来,据理力争道。

  “这”

  到这个时候,高拱才忽然发觉,此事貌似确实有点问题,他忽略了朱翊钧的年龄,才十岁稚童,哪儿来的后宫。

  高拱低头思索,回忆历代皇帝登基后的记录,貌似英宗皇帝和武宗皇帝登基时因为都未成年,所以并没有后宫,所以好像都没有开支这笔银子。

  想到这里,高拱知道若不找个合适的理由,此事肯定会给人留下话柄。

  他抬起右手慢慢摩挲着额头,陷入沉思。

  新皇没有后宫,那做的头面首饰其实都是先帝嫔妃使用的,太子纯孝

  高拱毕竟阅历丰富,只是很短的时间里就想到了个由头,只是程序上稍微变动一下,要新皇朱翊钧表态才行。

  有了这个想法,高拱心中大定,于是说道:“新皇未成年,没有后宫是事实。

  可新皇纯孝,他虽然没有后宫,但先帝的嫔妃都在,他为先帝嫔妃定做头面首饰,满足先帝未了心愿,也是说得过去的。”

  都是朝堂上的人物,其实彼此对许多事儿都心照不宣。

  高拱主动安排户部拨银给内廷,打的什么主意,张守直其实一清二楚。

  但是见到高拱后,他却是一个字都没有说出口。

  张守直也没想到高拱会想到这么个理由,沉思半晌后才点头说道:“若是陛下旨意,这笔银子自然该拨。”

  若是隆庆皇帝还在,由他下旨要银子打造头面首饰,张守直就算不要头上乌纱,也得效仿前任慷慨拒绝皇帝的无理要求。

  二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当初隆庆皇帝要马森拨出五十万两银子供宫中花销,马森摘掉乌纱也没答应。

  最后,这笔银子经过大臣们反复的议论,到后来隆庆皇帝也只能把数字压到十万两。

  但是,若这个要求是新皇朱翊钧所提,户部还真没法拒绝。

  定制头面首饰赏赐后宫,乃是出于孝道,皇帝又是新登基,这道理讲得过去。

首节 上一节 87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